《河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20).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20) (专家建议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未来的十年,必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十年,也是河北科技大学创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是关键。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的精神,结合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具体要求以及河北科技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制订本规划。一、背景分析(一)学科现状与发展优势河北科技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由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和河北纺织职工大学于1996年合并组建而成。十余年来,学校按照“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立校、开放办学”三大战略,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地方经
3、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校现有60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建有环境工程、化学工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个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纺织工程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省药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现代集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纺织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概括起来,学校学科发展迅速,结构改善,特色鲜明,基本覆盖了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呈现以下明显的发展优势:学科布局的结构优
4、势。合并前的三所学校都属于单科性院校,学科结构相对单一,整体实力偏弱。经过合校以来的大发展,学校学科结构布局和实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完成从单科性向多科性的结构转变。通过改造传统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积极培育特色学科,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结构布局,具有学科多样化优势,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及学科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学校形成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体现出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学校现有学科结构与河北省“十一五”规划中确定重点发展的钢铁、装备制造、
5、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基本具备了为河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实力。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和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项目为纽带进行的广泛合作正向纵深方向发展。潜力强劲的发展优势。学校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十所骨干大学,已具备较好的学科发展基础,显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树立了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培养出一支以“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要求自己的教职工队伍,还形成了一个方向明确、组织得力、团结向上、能凝聚人心的领导集体,加上新校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突破了长期制约
6、学校发展的空间瓶颈,这些构成了科大强劲的发展动力。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学校位居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毗邻北京,这一地理位置不仅有助于密切学校与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的联系,有利于学校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优越的文化交流环境,而且为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的互动合作提供了便利。相对于河北省内几所老牌高校而言,科大地处省会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提高了学校在省、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对优质师资和生源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二)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把加
7、快教育发展视为从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为学校实现学科发展与科技跨越提供了契机。从区域经济建设来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河北省支柱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学校优势学科拓展了新空间;沧州渤海新区和黄骅综合大港建设为学校的仓储物流等新兴学科提供了新舞台;河北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对接为学校特色学科带来了新资源;“科教兴冀”、“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学
8、校自身发展来看,经过合校十余年的建设,通过实施 “人才强校、特色立校、开放办学”三大战略,河北科技大学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特色比较鲜明的学科体系,创建了结构比较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构建了符合河北现状的产学研体系,拥有学科布局的结构优势、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潜力强劲的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等四大优势,这些因素都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科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学科发展不平衡。工科等应用学科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理科等新办学科起步晚,基础薄弱,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人文社科类学科
9、处于散点发展状态,缺乏相关学科的支撑,学科间差异较大。学科资源整合不够。一些学科专业的院系布局不太合理,一些资源共享度高的相近学科专业分布于不同的院系,从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整合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出发,需要调整院系结构,进一步整合校内学科资源。缺乏高水平学科平台。学校目前没有博士点的现状不利于吸引更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成为制约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少。在全国和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不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重大影响的科研课题与成果较少。学科建设的投入不足。目前学校经费投入满足不了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发展的速度和建设力度。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0、(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强化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进一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提高,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学科建设总体原则,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整合学科资源要素,构建以工科为主体的,多学科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把河北科技大学建设成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二)基本原则1、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学科布局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既要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来建构综合化的学科体系,还要按照科学研究规律来选择学科方向,体现有限选择的原则。学科建设要以优化学科结构、
11、促进学科交叉与学科群形成为目标,对相近和相关的学科进行优化重组,促进一级学科内部结构的完善。学科布局还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外部要求,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社会适应性。学科建设要以整合学科力量、提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以优势学科牵头的跨学科研究平台。 2、扶优扶强,重点突破学科建设要紧密结合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思路,积极优化学科结构,注重学科生态建设,提高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水平;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遴选一批有发展潜质的学科,注重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实现优势学科更强,特色学科更优,潜力学科凸显特色;要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
12、势学科集中,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提高的目标。3、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学科特色是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被社会所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特征。错位发展就是要选择特色学科,在考虑学科的区域适应性和异质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和行业优势。判断一个学科是否具有特色,既要看其显示度还要关注其影响力;在选择错位发展的学科方向时,既要关注其他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又要考虑到本校学科发展的实力和潜力,学术带头人的影响力以及学术梯队的团队合作能力。4、校企合作,共生共赢从资源依赖的角度看,企业发展需要从学校获得智力和技术支持,而学校也需要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提供支持。
13、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知识转移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共同建立实验室、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生共赢。5、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校以人兴,业以人立。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才资源是创建一流大学的第一资源,人才因素也是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进、选
14、拔、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加强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为创建地方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保证。三、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一)总体目标按照建设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思路,围绕制药、钢铁和纺织等行业,逐步形成化工制药、冶金机电、纺织工程“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优化学科结构,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形成“面向社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要实现突破性发展,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加强建设的传统学科要实现错位式发展,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扶持建设的新兴学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到2020
15、年,学校有12个学科居全国领先,3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所有学科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二)具体任务1、实施“学科攀登计划” 要继续加强化工制药学科群建设,鼓励和促进化工、环境、生物工程领域等的交叉融合;继续加强冶金机电学科群建设,鼓励和促进材料、机械、电气、信息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优势学科的建设思路是: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大学科平台,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参与行业内重大科技攻关的能力,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1)重点建设化工制药学科群河北省是医药大省,制药工业被列为河北省“十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学校的化工、制药、生工和环境等学
16、科已经初步形成了化工制药技术学科群。化学工艺学科在化工过程开发及药物合成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并具有突出优势。环境工程学科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清洁生产技术开展了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工业废气控制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为河北省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酵工程学科针对青霉素、维生素B12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学术价值和产业推广价值的成果。三个学科的发展态势比较好,在河北省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为学校的优势学科。主干学科:化学工艺、环境工程、发酵工程支持学科:药物化学、生物化工、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科研平台:河北省药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
17、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目标:重点建设化学工艺、环境工程,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重点建设发酵工程,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重点建设冶金机电一体化学科群钢铁和装备制造是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之一,学校的机械、电气、材料、信息和管理学科初步形成了面向钢铁和装备制造行业的冶金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有现代集成制造、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和机械振动的控制与利用等研究方向;电气学院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材料学院的材料加工工程直接服务于钢铁生产行业,学科发展前景看好。主干学科:
18、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材料加工工程支持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学科研平台:河北省现代集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目标:重点建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材料加工工程,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实施“学科振兴计划” 纺织学科是学校的传统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始终没有突破瓶颈。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学校的传统学科,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管理工程学科是河北省起步较早的专业,但是和国内同类专业水平相比,学术梯队、科研实力
19、相对薄弱。振兴传统学科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实现错位式发展。(1)加强建设纺织技术学科群纺织服装是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之一,石家庄市是国家级纺织基地。抓住当前河北省纺织行业技术改造的重大发展机遇,改造传统学科。振兴纺织学科要面向这一需求,加大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鼓励纺织、设计、轻化、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纺织技术学科群建设,以“服装成衣整理技术”和“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开发”两个研究方向为建设重点,带动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纺织工程学科的发展,形成显著区别于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科特色。 主导学科:纺织工程支持学科:轻化和艺术设计、材料科研
20、平台:河北省纺织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目标:加强建设纺织工程学科,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加强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管理工程学科是学校的传统学科,经过多年的积淀和积累,已经形成复杂制造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运行与评价、技术创新与进步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数在全校领先,学科实力在河北省同类专业中居于首位。但是学科发展面临着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方向缺乏特色等问题。建设目标:要充分利用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立足于并服务于河北省要大力发展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抓住石家庄“总部经济”建设,沧州渤海新区和黄骅综合大港建设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
21、与工程学科建设,培育仓储物流等新的学科增长点,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学科。(3)加强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在河北省起步较早,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围绕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着力培养能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的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积蓄了一定的科研实力。但是学科发展中面临着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匮乏,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建设目标: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以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突破口,立足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和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其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其作为省级重点学科的影响力。3、实施
22、“学科培育计划” 新兴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后发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潜力,是学校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培育新兴学科的思路是: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瞄准市场需求,异军突起,实现跨越式发展。(1)积极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食品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专业在全国高校中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河北科技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学科,学科方向明确,学术带头人影响力大,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特色。建设目标:抓住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机遇,积极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力争成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积极培育动漫等艺术学科河
23、北省对于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全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作为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点支撑来打造。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也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结合点,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动漫等艺术学科在河北科技大学起步晚,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迅猛,市场潜力巨大。 建设目标:要抓住“石家庄国家动漫发展基地科技开发园”落户河北科技大学,河北与京津地区文化产业对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投入,引进高水平的师资,推进与唐山分院相关学科的实质性合并,努力将动漫、录音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动漫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3)积极培育应
24、用型人文社会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在河北科技大学起步较晚,学科基础薄弱,学科实力与河北其他高校相比,具有比较劣势。但人文社会学科对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科生态和谐、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要结合河北省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现实需求,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有特色的文科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等硕士点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力争成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法学、新闻、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点基本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四、主要措施根据建设目标,特制定如下措施(20102015):
25、1、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形成“三足鼎立”学科群格局。围绕河北支柱产业形成的化工制药技术学科群、冶金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群、纺织技术学科群要以现有的重点学科基地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学科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凸显出代表学校特色和优势的“三足鼎立”学科群格局。在学科群建设中,要密切配合学校的博士点申报工作,进一步明确重点研究方向,优化学科整体结构,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学术制度建设和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总体水平;要通过多层推进和滚动建设,构建以“三足鼎立”学科群为主体,多学科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设立学科特区。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12个学科全国领先”的战略目标,设立
26、12个学科特区。学科特区在竞争中形成,前两年申报、自我建设,两年后评审、确定。学科特区建立后,成立学科特区管委会,负责制定相关学科发展规划、学术评价标准,组织有关学术评审,组织协调人才规划制订、人才引进、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跨院系交叉研究机构建设,推动对外合作交流与社会服务活动。实施“进阶式”学科发展战略。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有潜质的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实施“进阶式”发展战略,对学校四个层级结构的学科进行分级建设。第一层级为一般建设的普通硕士点学科;第二层级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第三层级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第四层级为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根据学科层级不同,设定不同的学科建设经费
27、标准。要通过学科建设的校内评估工作,对每一层级的学科建设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要根据评估结果,对建设效益显著的学科可以晋升上一层级,对建设效益不好的学科降入下一层级,形成“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格局。2、实施质量立校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要统筹规模、质量、结构、特色、效益的关系,把提高质量摆在中心的战略位置,进一步优化办学结构,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优化本科专业结构。要遵循“依据需求,强化特色;面向社会,充分论证;优化结构,择优设置;控制数量,持续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本科专业调整工作。要瞄准河北省支柱产业急需领域,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
28、专业体系。要在充分保证办学条件建设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特色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成3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成2030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分制,开展双学位制、本硕连读制工作;构建和完善学科大类基础平台,实施大平台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国内外的学科竞赛中的成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到2015年,争取建成5到8门国家精品课程、60门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完善学位与研究生
29、教育体系。要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对学校科研工作的贡献率;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聘任制度,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发现-支持-培育-申报”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突出学位论文创新性;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到2015年,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20个,二级学科达到8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6个,成功申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资格。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按照“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实现大转化”的要求,整合学科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集成式科技平台,实现学科建设体系由小型分散的研究模式向集综合性、交叉性和创新
30、性于一体的大学科集成模式转变;围绕三大学科群,每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资源共享的高水平仪器设备平台;按照“面向需求、主动服务、交叉聚集、抓大促新、协调发展、提高质量”的原则,探索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管理机制,发挥激励约束效应。到2015年,力争实现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承担国家级课题达到50项,到校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3、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资源是办学兴校的第一资源。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探索现代大学人事管理制度,为学校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推进教师博士化。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引进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提高
31、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探索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支持现有中青年教师不脱产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每年资助30名以上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资助60名以上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每年选送20名以上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要达到60%以上,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要达到95%以上。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当前,人才工作要从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为重点转移到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重点上来。要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加大引进人才的资金投入,每年投入人才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要充分发挥学校地处省会城市的区位
32、优势,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坚持按需择优引进,确保人才质量;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品牌效应,吸引大批优秀专家和学者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和学术群体。到2015年,学校在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要达到20名,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达到50名。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要进一步选准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和聚集作用,积极探索“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模式,组建一批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争取到2015年,有12个创新团队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3、的“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111引智计划”。优化用人机制。探索新型、灵活的用人方式,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人才科学评价、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以教师队伍为主体,协调发展专职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和辅助队伍。4、实施社会服务工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围绕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与地方重大合作平台为抓手,优化整合学科资源,着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创新战略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积极培育应用型科研项目。按照“面向企业、立足创新、重在应用、加速转化”的思路,发
34、挥科研项目的牵引作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培育应用型科研项目,提高科研为区域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要以横向课题为纽带,争取与企业合建一批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开发基地,使其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要充分发挥“全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石家庄生物产业基地”、“石家庄国家动漫发展基地科技开发园”等国家级成果转化基地的作用,引导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向河北省经济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聚集;要围绕环京津经济带、沧州渤海新区、黄骅综合大港等区域经济建设,在河北各地市建立河北科技大学合作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
35、与河北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对接;要完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共建联合研究院、产学研联盟等成果转化平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围绕河北科技大学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关计划,面向国家、河北省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重点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利用学校非学历教育资源,为社会培训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实施管理创新工程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汇聚,有利于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学术制度,有利于增强基层学术组织活力,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着力形成管理科学、创新高效、竞争开放的学术
36、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制度环境。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龙头地位,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建立学科建设办公会议制度,加强学科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设立学科建设规划办公室,协调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保证跨学科、跨院系科研合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建立重点学科群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分层管理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基于合理评价体系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校友捐赠、银行贷款、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建立更加规范、灵活的科研
37、经费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设立交叉学科基金,重点资助跨学科研究;设立学校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基金,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文化环境。学科成长要求特别注重学术生态建设,要积极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建立校内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校内不同学科和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高层次的学术团体及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学科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要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院校的深度合作,聘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术大师来学校,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促使学者在对外交流中走向学科前沿,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