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方程应用题经典367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方程应用题经典36707.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方程应用题经典 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 审题,理解题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即用 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 2 倍多47 本,科技书有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 x 就可以了。二、找寻等量关系,列举方程就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所
2、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 2 倍多 47 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 2 倍加上 47 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 2 倍+47=科技书的本数。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三、解方程,谋出来未知数任于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如:2x+47=2x+47-47=-47 应当将“2x”看作一个整体。2x=2x2=2 x=四、检验也就是列方程求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
3、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1)将求出的方程的求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边成正比,表明方程解恰当了。例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检验:把 x=代入原方程。左边=2+47 右边=因为左边=右边,所以 x=就是方程 2x+47=的求解。2)文艺书本数的 2 倍+47=科技书的本数 将代入以上等式,等式设立。故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合乎题意。一、温故知新,欲进先退 学生的心智过程通常就是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下降的,尤其就是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入读初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只有使学生踏进形象思维的峡谷,就可以逐步培育学生擅于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就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点之间都
4、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在备考小学求解应用题,然后在导入代数法解题,最后通过两者比较得出结论列方程求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二、按部就班,立竿见影 列方程求解应用题就是个系统工程,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实行:其一,审题.审题就是列方程的前奏曲,必须把握住不好,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认真钻研题目,认知题意,从而充份利空用未知条件,为恰当解题打牢基础.其二,分析.所谓分析,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找寻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本质联系,这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其三,答疑.学生只有在基本把握住不好题目全局的基础上,就可以写下标准的答疑过程.其四,校验.这就是学生答疑回去后重要环节,如果不展开校验,那一定程
5、度上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一定必须不懈努力培育学生展开检验税金答案的习惯.三、巧用图标,把握关系 在列方程求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选准数量关系至关重要,而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使学生使用线段图示法、表格法等去答疑问题.四、一题多解,拓宽视野 从相同角度回去观测同一事物,往往可以产生理想的结果.其实,在列方程答疑的应用题时,有些学生无法把握住题目之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应擅于指导学生恰当找到实事求是的数量关系,这就是答疑应用题的关键所在.(一)审:读题。首先分析题目类型,找出题中的基本量(一般是三个)、基本公式和变化过程,分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关系,把不常见的题型转化为常见题型来处理;然后
6、根据题中给出的过程或状态(一个或两个)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一个或两个)。经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图示法(线段型或框架型)或列表法。(二)设:根据问题设出未知数,注意把单位带正确。通常有直接设法或间接设法,特殊的还可设辅助未知数。(三)列于:将等量关系中的每一个量都用题目中的已知数和短果的未知数则表示出(列于代数式),根据等量关系列举方程。特别注意方程两边数值单位相同,意义相同。(四)解:解方程(解法因题而异)。间接设的问题及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不要有遗漏,紧扣题中所问的问题得出最终结果。(五)检: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是否是方程的求解;将求出的结果带进题设的实际问题情境展开检验。(六)答:根据题中所问写出回答,要完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