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迹材料1.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梁金秀同志系大竹县观音镇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他们一家三口,丈夫在观音镇卫生院工作,医师。儿子现在成都医学院药剂专业读大三,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且对电脑有专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而家长的素质状况、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说轻了怕不听,说重了怕伤自尊,批评多了怕受打击,表扬多了怕骄傲自满。在这方面,梁金秀与丈夫一道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首先,他们家庭成员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自身的表率为孩子做榜样,他们从不打牌赌愽,抽烟喝酒,出入
2、歌厅舞厅。他们把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自身的学习和孩子的培养上。他们注重孩子的培养教育方法,经常与老师沟通,积极参加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活动,聆听老师讲授的家庭教育理论,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同时,自己购买了不少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第二,他们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教育,从小教育他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要与人为善,对弱者,对贫困的人,对老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这种教育对他影响非常大。他会经常将自己的零花钱给路边要饭的老人。有一次,梁金秀给儿子50元钱,让他买件棉袄,可他没有买,他说他把钱捐给了学校的贫困学生。第三,注重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对孩子不打骂、不骄惯,以理服人,
3、以德教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经常要自己作主。他们对孩子说:你长大了,有自我意识,很好。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将来负责,我们家长引导你,但不强迫你,家长一定会注重你的意见,同时,家里的事情也会听取你的意见。现在孩子对家庭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只要一放假回到家,会主动做家务,会去关心、照顾家人。家里有人病了,她会问寒问暖,送药递水。第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家庭是适应和满足家庭的精神需求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教育孩子学习的基石,也是拓展家庭功能的内在要求。几年来,梁金秀一家注重创建学习型家庭建设。梁金秀同志身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努力学习新知识、新业务
4、,不断了解和掌握科研发展工作新情况、新动向,立足本职工作,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懈追求。2002年取得小学教育专业(文科)专科文凭,2004年参加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教学中,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近年来所教班的学生平均成绩均超过90分,与第二名悬殊近10个大分,由于工作成绩显著,2004年被大竹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5年被观音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她丈夫也是单位的业务骨干,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其医术水平在观音屈指可数,救死扶伤了许多病人。在家长的影响下,他儿子李鹏征学习成绩一贯优良,从小学到中学,都一直担任班上的干部,期期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和“文明学生”,曾在高一获得省物理竞赛三
5、等奖。课外学习了硬笔书法、电脑和电子琴。如今的他虽然学习的药检专业,但是他对电脑很有专长。能自己制作软件,在学校深得老师和同学的敬佩。 梁金秀同志在家庭中积极倡导诚信理念,注重示范效应;他们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家庭关系和谐;他们注重孩子教育,培育个性鲜明的学习型孩子,要求孩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上向的学习态度;他舍得在学习上投入,家庭有笔记本电脑1台,图书有1000余册,有各种电脑学习和应用软件数百张。学习型家庭是一种家庭文化,是一种家庭的生活方式,这种学习是建筑在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基础之上,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情感纽带来维系的,以提高家庭的亲和力、凝聚力,促
6、进家庭成员获得成功,促进每一个家庭与社会前进的步伐保持同步、和谐发展,梁金秀同志的家庭做到了这一点。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受全国表彰好家长)-记吉林省镇赉县教育科研所常淑芳育儿的事迹 常淑芳,她热心家庭教育,潜心研究家庭教育方法与途径,并多次通过家长学校和电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家长传授科学的现代家教知识。她撰写的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质量、建立ABC教育体系、强化小公民道德教育等十几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任务和科学方法,并多次在省、市、县有关会议上交流、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为现代家庭教育研究做出了贡献,并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和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她在事业面前不愧是一位人人赞赏的
7、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孩子面前也是一位合格的家长、杰出的母亲。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不仅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而且还抚养、教育着三个没爹的孩子健康成长,谱写了一曲伟大而平凡的母亲之歌。今年“三八”节,她光荣地被评为“吉林省第二届十大杰出母亲”。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和“育儿”经历中,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的“育儿经”,为现代家庭教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身教胜于言教 她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母亲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以母亲要严于律己、为儿师表”。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孝敬公婆教会了儿子教敬父母。公公患有严重的脑血栓病卧在床,她每天
8、给老人喂饭煎药、擦屎接尿、搀扶锻炼、读书念报。因公公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擦洗脱换多次,但她从不嫌弃。这一幕幕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儿子,使儿子学会了怎样去疼爱父母、孝敬老人。去年春节,刚工作半年的儿子把全部积蓄拿出来给父母买了两件高档服装,可当妈妈要花几十元钱给他买裤子时,儿子却说:“不用了,我有旧的穿就行了。” 她关爱别人教会了孩子助人为乐。常老师心地善良,无论谁有困难都能出手相助。1990年她因病住院时,一位农村孕妇因心脏病住院,没想到孩子临产,什么也没带,她贪黑为孩子做了小被和衣服,还煮了鸡蛋,送到了母子面前。1998年发大水,一位受灾的妇女说她们五家乘一辆泰山车逃出来,什么东西也没带。她听说
9、后,准备了一堆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并和儿子一起给灾民送去。母亲的高尚情操无声地陶冶着孩子的情操,使儿子丁海滨形成了助人为乐的好品格。大学毕业时,一个同学想复习考研,可家里困难没钱供他,丁海滨为他资助了三千多元学费和生活费,使他圆了考研的梦。 妈妈爱岗敬业精神影响着儿子的成长。儿子小时候,妈妈一直担任班主任,寒冷的冬天,天不亮妈妈就带着海滨来到学校,生炉子、搞卫生,为学生创造清洁而温暖的学习环境。每当夜晚,儿子一觉醒来看见妈妈还在看书、备课、批改作业。在儿子5岁时她接了个乱班,班上有位逃学大王。为了转变他,常老师把这个学生带回家里住,每天上下班时自行车的前面带着儿子,后面载着学生。她每天给这个学
10、生补课、做好吃的,还一起交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敬慕之情。为转变家长粗暴的教育方法,她多次登门拜访,为消除学生对家长的怨恨,她带着学生去看母亲是怎样顶着烈日在水泥板厂辛苦劳作的。为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她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发现他喜欢小号,就送他去学校乐队;发现他跑得快,就送他去体校;发现他心灵手巧,干活有窍门,就让他当班里的劳动委员。常老师以心暖心、以心唤心,终于把逃学大王转变成了好学生。吉林日报曾以石头也能水上漂报道了她的事迹。 母亲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当海滨大学毕业到长春市某高校任教后,继承了妈妈的光荣传统,关爱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和身心健康,既做
11、学生的辅导员,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一位江苏农村来的同学生活困难,没带秋冬服装,海滨“十一”回家时把自己的毛衣裤、皮夹克、羽绒服等衣物打上包扛回了学校,送给这位学生,一件件衣物不但温暖了学生身,更温暖了学生的心。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并被党组织列入重点培养对象。二、培养胜过强迫 她说:“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强迫出来的。”常老师十分注重孩子兴趣培养和科学育儿。在孩子刚懂话时,她就订阅了许多幼儿刊物,教孩子说话、看书、听故事,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不听故事不看书就不睡觉的习惯。当孩子3岁时,她开始引导孩子自己看书。从此儿子便开始认字,不会就问。5岁时,已经能读安徒生的童话丑小
12、鸭了。此时,儿子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读书不但使儿子丰富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许多人生道理。儿子4岁时,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苹果,小海宾挑一个最大的送给奶奶,奶奶高兴地问:“孙子,你怎么不把大苹果留给自己吃呢?”海宾说:“孔融把大梨让给弟弟,我把大苹果让给奶奶。”一家人都开心地笑了。小学时,学校成立了兴趣小组,妈妈把儿子送到了绘画小组,可他却跑到自然组去了,妈妈问儿子为什么跑,儿子说:“我不喜欢绘画,我喜欢自然,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妈妈没有逼迫儿子学画,欣然地把儿子送到了自然组。谁知如此一来家里竟成了儿子的实验室。儿子把两只蜻蜓装在盒子里,想让它们生儿育女;把鸡蛋泡在醋碗里,
13、天天观察;把小泥鳅放在水盆里,吹上了许多肥皂泡泡想让小泥鳅观赏,却弄要死了小泥鳅;他通过研究性学习写出我害死了小泥鳅等5篇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了。三、博爱胜过宠爱 她说:“做父母的不要过度宠爱自己的孩子,不爱别人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博爱胜过宠爱。” 1996年1998年,常老师连续失去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夫。为了给三个亲人治病和处理后事,她债台高筑,可看到三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更是痛不欲生。三个孩子大的只有14岁,小的刚满10岁,而妹妹和两个弟媳都下岗在家,今后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孩子又怎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呢?于是她和丈夫商量,把孩子们接回家抚养教育。儿子特别懂事,有好吃的好穿的总是先让弟弟,弟弟有错误,他便开导教育他们,弟弟也十分尊敬哥哥,多年来孩子之间从没红过脸。这种博大的母爱、如山的父爱弥补三个孩子的缺憾,使孩子们在爱的怀抱里健康成长,而这种博爱也战胜对儿子的宠爱,使儿子在博爱的陶冶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