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材料三.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阅读材料三)畏大人乎畏小民乎孔夫子在论语季氏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可小看孔子这句话,它对后人影响甚大。记得早年读岳飞全传,书中有位顶尖级法官的名字就叫“周三畏”,在他审理岳飞这个案子时,“大人言”与法律、与天理良心发生了冲突,他既不想在自己手里办成“岳飞冤案”,也无胆量冒死为岳飞申冤。思来想去,还是“七十二招走为上策”,周三畏终因“畏大人言”,弃官逃之夭夭。同为儒家并被誉为“亚圣”的孟子却与孔子背道而驰,他的态度是:“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孟子的心目中,大人们殿堂建造得高大,佳肴陈于前,侍妾列于旁,其人品并不见得高尚。他坚定地自信:我拥有的是万古不变的
2、准则,为何怕那些所谓的大人言?在孟子眼里并非没有大人,那大人即是“养其大者”,“从其大体”者,那是些德行高尚,志向宏大之人,对此他发过一番高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即如此孟子也不曾说过要畏惧这类大人。孟子善养“至大至刚”之气,那是他内心中有一股非同凡响的遒劲。你如果细读孟子一书,便可从其字里行间呼吸到他那种浩然之气。孟子所以不畏大人,还因为他心中有这样一种理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难怪在专制统治上颇多“新意”的朱元璋修孟子时,把这两句和类似意思的几十句都给删掉了。古代圣贤认为:既然上天的视听都来自庶民,那么以庶民的意见为
3、贵为尊,也就顺理成章,合乎民意则顺乎天意。明朝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更挑明了说:“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习。”在著述中直言“畏小民”,古人中洪应明要算是稀缺的了。有些一国之君虽也说过亲民爱民之言,但却是“醉翁之意”。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非唐太宗之发明,乃出于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李世民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也不过是告诫子孙,为保住李家的天下与基业,对庶民不得不畏。“畏小民”不是某个圣人大人说一说就管用的。要想让“管理者”从心眼里畏小民,不仅仅口头上畏,而是在行为上畏,那必须赋予小民很靠谱的监督权,以
4、及真正有掌握“管理者”命运的实权。想起从前物资匮乏时期,你进商店,营业员常常懒懒地不大搭理,但你还得忍,因为别无选择。尽管商店墙上贴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你能真的就以为自己是“上帝”了吗?现在呢?就如逛菜市场吧,里面有许多家菜床子,你可以任选一个菜很新鲜、价格合理、服务也好的卖家,即使你没有什么买菜的意愿,卖家也常很热络地招呼你。何以故?因为有了“选择”与“放弃”的权利,你才可能真的当上一把买菜的“上帝”。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买小菜中也蕴含“治大国”的道理的。文化的报应我很担心我们将来有一天会受到文化的报应。我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到现在如果还不赶紧真诚地补上人文这一课的话,有一天
5、,文化的缺失会给我们带来悔之晚矣的后果。 某年某月某日,上海市某小区内,一名女大学生爬上四楼的窗台欲跳楼,引得楼下围观群众起哄,他们说着冷言冷语,或讥讽或嘲笑。最终,女孩纵身从四楼跳下,幸运的是,她落在已经铺好的气垫上,只受点轻伤。而令人寒心的,竟然有围观者说:“这么矮,根本摔不死。” 这种面对生命如此冷漠和麻木的情境,不禁使人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还是国民的劣根性在作祟? 这是个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当下,比寻找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拿镜子照一下自己,自己是否就是“看客”中的一员,甚至是“帮凶”呢? 我们总是把这种现象延伸到“社会出现了问题”,说社会使
6、人们感到郁闷,因此导致这种现象。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种思维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是在一个受到长久的良好的文明和文化影响的国度里,即使社会存在的问题很多,人民也不会是这样的。即使在有阶级冲突的社会里,有品性的文化所张扬的也是一种超阶级的“人性当善”的力量。而我们的文化人文含量太少,因此我不赞同把这都归结为社会问题。即使一个社会出现了问题,作为一个人,他的做人底线也不应该是把看着自己的同胞将死,当成乐子围观之。 我们文化的启迪影响力不够。我很担心我们将来有一天会受到文化的报应。我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到现在如果还不赶紧真诚地补上人文这一课的话,有一天,文化的缺失会给我们带来悔之晚矣的后果。 我们对待文化的态
7、度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是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很大。但这个时期,我们其实是仅仅将文化当做政治的工具在利用,一种宣传的工具,而且这种宣传并不指向人心。那时文化只是一种政治的齿轮和螺丝钉,并没有把文化作为一种保证社会和谐运转的一环来看待。这个时期过去后,我们又转为一种沮丧的想法,觉得文化起不到作用了,甚至想干脆就放弃文化作用,因此现在的文化变成不起人文作用的文化了,丧失了文化的自觉性。 有些现象表面看起来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是人性和心理层面的问题。一个当代人有时可能并不明白自己的心理是不健康的,邪性的,而恰恰心理不健康的人最可能拒绝承认这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靠一般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但是文
8、艺有这种功能。文艺像一面镜子,不仅能照出人的容貌,还能照出人的内心。 现在很流行两个字“作秀”。每当我们中国人将任何人的任何言行都冠以“作秀”二字,那么我们还相信什么不是“作秀”呢?我们没有愿意相信的东西。按照我们的这种思维,华盛顿拒绝连任总统回家当木匠,是在作秀;林肯的简朴也是作秀;马丁路德金的演说更是作秀。如果一切的行为在中国人的眼里都是作秀的话,那么最后的叩问就是:“中国人到底信什么?”而世上原本是有很多可以相信的东西的,只要你简单地去相信它就好。一个人帮助别人,你就相信他是一个好心人就够了。相信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我们这里却被解构了。 某青年因感情问题而萌发轻生之念。我不愿过
9、多地责备他们。一个人到了要自杀的地步,一定是心理承受巨大痛苦的人,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 一个公民,应当具有自由、公平、正义的公民理念,公民社会的核心原则当是“我予人善,人待我仁”,我们不能把自己当做看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的主人。社会好的话,有我们的一份功劳。社会不好的话,也有我们的一份责任。我们在骂社会、骂政府、骂别人的时候,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应该负有的责任。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第欧根尼)(周国平)节选公元前323年某一天,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同一天,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323)在科林斯寿终正寝,享年九十。这两人何其不同:一个是
10、武功赫赫的世界征服者,行宫遍布欧亚,被万众呼为神;另一个是靠乞讨为生的穷哲学家,寄身在一只木桶里,被市民称作狗。相同的是,他们都名声远扬,是当年希腊世界最有名的两个人。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提起第欧根尼,人们仍会想到亚历山大,则是因为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亚历山大巡游某地,遇见正躺着晒太阳的第欧根尼,这位世界之王上前自我介绍:“我是大帝亚历山大。”哲学家依然躺着,也自报家门:“我是狗儿第欧根尼。”大帝肃然起敬,问:“我有什么可以为先生效劳的吗?”哲学家的回答是:“有的,就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据说亚历山大事后感叹道:“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欧根尼。”这真是一个可爱的故事,大帝的威严和虚心
11、,哲学家的淡泊和骄傲,皆跃然眼前。亚历山大二十岁登基,征服欧亚成为大帝更晚,推算起来,两人相遇时,第欧根尼已是垂暮老人了。这位哲学家年轻时的行状可并不光彩,与淡泊和骄傲才沾不上边呢。他是辛诺普城邦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在替父亲管理银行时铸造伪币,致使父亲入狱而死,自己则被逐出了城邦。这是一个把柄,在他成为哲学家后,人们仍不时提起来羞辱他。他倒也坦然承认,反唇相讥说:“那时候的我正和现在的你们一样,但你们永远做不到和现在的我一样。”前半句强词夺理,后半句却是真话。他还说了一句真话:“正是因为流放,我才成了一个哲学家。”紧接着又是一句强词夺理:“他们判我流放,我判他们留在国内。”离开辛诺普后,第欧根尼
12、是否还到过别的地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有一天他来到了雅典。正是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老师,开始了他的哲学之旅。老师名叫安提斯泰尼,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如果说柏拉图从老师的谈话中学到了概念和推理的艺术,把它发展成了一种复杂的观念哲学,安提斯泰尼则从老师的行为中学到了简朴生活的原则,把它发展成了一种简单的人生哲学。对于后世来说,这两种哲学同样影响深远。安提斯泰尼身教重于言教,自己节衣缩食,免费招收贫穷学生,怕苦的学生一律被他的手杖打跑。第欧根尼来拜师时,他也举起了手杖,没想到这个犟脾气的青年把脑袋迎了上去,喊道:“打吧,打吧,不会有什么木头坚硬到能让我离开你,只要我相信你有以教我。”拜师自然是成功了,
13、老师更没想到的是,他创立的犬儒主义哲学在这个曾被拒收的学生手上才成了正果。我们不知道第欧根尼在雅典活动了多久,只知道他的生活后来发生了一个转折。在一次航行中,他被海盗俘虏,海盗把他送到克里特的奴隶市场上拍卖。拍卖者问他能做什么,回答是:“治理人。”看见一个穿着精美长袍的科林斯人,他指着说:“把我卖给这个人吧,他需要一个主人。”又朝那人喊道:“过来吧,你必须服从我。”这个名叫塞尼亚得的人当真把他买下,带回了科林斯。第欧根尼当起了家庭教师和管家,把家务管得井井有条,教出的孩子个个德才兼备,因此受到了全家人的尊敬。他安于这个角色,一些朋友想为他赎身,被他骂为蠢货。他的道理是,对于像他这样的人,身份无
14、所谓,即使身为奴隶,心灵仍是自由的。他在这个家庭里安度晚年,死后由塞尼亚得的儿子安葬。让我们回到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相遇的时刻,他对大帝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现在我们可以对这句话做一点也许不算牵强的诠释了。人在世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无非是阳光阳光是一个象征,代表自然给予人的基本赠礼,自然规定的人的基本需要,合乎自然的简朴生活。谁挡住了阳光?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也是一个象征,代表权力、名声、财富等一切世人所看重而其实并非必需的东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不要让功利挡住生命,不要让习俗挡住本性,不要让非必需挡住必需,这就是犬儒派留给我们的主要的哲学遗训。除了简朴生活原理外,第欧根尼还有两个
15、伟大发明。一是“世界公民”。有人问他来自何处,他答:“我是世界公民。”“世界公民”(Cosmopolite)应该读作“宇宙公民”,“世界”并不限于人类居住的范围。在他之前,阿那克萨戈拉已把宇宙称作自己的祖国,第欧根尼也说“唯一的、真正的国家是宇宙”,因此“万物都是智慧之人的财产”。另一发明是“言论自由”。有人问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他的回答便是“言论自由”。在这两个发明之间也许还有某种联系,世界公民当然不会囿于群体利益,而群体利益常是禁止言论自由的主要理由。所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还可增加一个含义:不要让政治挡住哲学,不要让群体利益挡住思想自由。对于那些想受教育却不想学哲学的人,安提斯泰尼
16、有一妙比,说他们就好像一个人看上了女主人,为了图省事却只向女仆求爱。第欧根尼则直截了当地向他们责问道:“既然你不在意活得好不好,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哲学何以能使人活得好呢?依据第欧根尼之例,也许可以这样来理解哲学能够使我们安心地躺在土地上晒太阳,享受身体和心灵的自由,而对一切妨碍我们这样做的东西说:“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事件观】少年的教育里含着国家未来的取向 这个周末,中国许多城市爆发了针对日本所谓“国有化”钓鱼岛非法行径的游行。在记录那些群情激奋现场的影像中,两张照片格外吸引了我的注意。 第一张照片中,一名戴着黑框眼镜和白色口罩的高中男生,背着单肩书包,双手高举一张薄薄的纸片,上面写着“反
17、对暴力,理性爱国”。发微博的网友说,这个显得有些瘦弱的男生,就这样穿过沸腾的人群。在他身旁,比他高大的成年男人聚在一起,暴力血腥的骂声此起彼伏。另一张照片中,十几个小男孩围在一辆白色轿车旁,扬着胳膊,伸脚使劲踹着车门。其中一个穿白色上衣的男孩还爬到了车顶上。这些男孩身后,站着几十个成年人,他们没有阻拦,而是高举手里的相机,脸上带着好奇与笑意。按照微博中的信息,两张照片拍摄于同一天。可这些少年在周末的这堂生活课里,却学到了完全不同的内容:前一堂课的名字叫理性,后一堂课的名字叫疯狂。这两堂课看上去似乎分裂,却属于同一个“少年中国”。 在那场狂热的课堂上,仇恨和极端情绪在代际之间流传。在游行现场,用
18、两只细细的胳膊举着口号牌,上面写着狂热口号的人,只是个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小男孩;而捏着杀戮标语的手,也只属于一个被家长抱在怀里、梳着两根羊角辫的小姑娘。如果说青年的选择里含着国家取向,那么这些即将成长为青年的少年,他们今天的选择,对于国家的明天又意味着什么?此时,我们更应该重温百年前梁启超写下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是一句被引用了无数次的话。可什么是“强”?过去,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个概念似乎被理解得太过狭隘了。我愿意引用美籍华人作家林达写过的一段话:“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带来一个健康的社会,让新的一代有幸福的生活、健康的心态。他们应该是幽默、睿智、快乐、自尊、富有想象力的一代,而不是一代
19、悲壮的愤怒青年。”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少年应该与真正的爱国行动包括合法而有秩序的游行绝缘。在这个秋日的街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让人欣慰的身影。在广州街头,很多中学生自发赶来,在现场高举标语“反对非法暴力”;在湖北十堰,一个留着平头的小男孩,没有参与呐喊、起哄,只是提着一个大大的塑料袋,默默捡起游行的人丢下的垃圾。幸好我们还有这个理性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担负责任。有人评价说,这些孩子的身影,就像微弱的烛火,照亮了这个晴朗又晦暗的秋日。他们是城市的希望,也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当那些混乱的游行场景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时候,作为无言的抵抗,失望的人们也在努力一遍遍转发另一组视频截图。那
20、是一名内地中学生十几天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的发言。在那期名为“中国该不该强硬反制日本”节目中,在几乎一边倒的激烈言辞里,这位戴着眼镜、穿着白色运动上衣的男生站了起来。“我认为在这件事上双方一定得冷静处理。”他说,“因为大家想一想,抵制日货,为什么我们要买日货,认为它好。那为什么我们不买国货呢,是不是会稍微差一点?所以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各行各业,都比它做得好。”说到这里,坐在他身边的成年人开始鼓掌。男生接着说:“比如,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这时,主持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男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停了停,但还是继续说:“然后,我们的桥也比他们的结实。” 在一片掌声中,主持人抬起手指了指那个男生:“还有,我们的年轻人也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