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572708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黄锦河等4 l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黄锦河,林志勇,钱浩(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翔3 6 2 0 2 1)摘要综述了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各种方法,包括电聚合、电沉积、等离子体接枝聚合、化学接枝聚合等;撂讨了接鼓聚合耪层对复合糖耪器委的影响。关键词碳纤维接枝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R e v i e w so ft h eS t u d i e so nC a r b o nF i b e rG r a f t i n gP o l y m e ra n dI n f l u e n c eo nC o m p o s i t

2、 eI n t e r f a c eH U A N GJ i n h e,L I NZ h i y o n g,Q I A NH a o(C o l i e g eo f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H u a q i a oU n i v e r s i t y,Q u a n z h o u3 6 2 0 2 1)A b s t r a c tT h ea r t i c l em a i n l yr e v i e w st h em e t h o do fc a r b o nf i b e rs

3、 u r f a c eg r a f t i n g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i n c l u d i n ge l e c t r o-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e l e e t r o d e p o s i t s,p l a s m ag r a f t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c h e m i c a lg r a f t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a n dS O0 1 1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c a r b o nf i b

4、e rs u r f a c eg r a f t i n g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o nt h ei n t e r f a c eo fp o l y m e rc o m p o s i t ei sa l s od i s c u s s e d K e yw o r d sc a r b o nf i b e r,g r a f t i n gp o l y m e r,c o m p o s i t ei n t e r f a c eO 前言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是一类高性熊复合材料,舆有高比强度、嵩眈模量、耐嵩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等一系剜优异健能

5、,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碳纤维表顾平滑、活性宫熊团少、表磷能低,呈现袭颟化学惰性,与树脂基体浸润性差,使褥复合材籽雾瑟糙合力较赣,严重恁影嚷了复合耪辩整体优异性能的发挥 1 。如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提满其与基体树脂的粘接性,一直是国内外复合材料衍业的研究热点。遴常采矮戆碳纤维表瑟处理方法有气穗氧诧法、滚稳氧诧法、瓣极氧化法、等离子体氧化法、表面涂层法、表面净化法等。上述的几种表耐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碳纤维与基体樾脂静界霖豢蓦结强度,德这往往是以4 秀牲复合耪料的界露剪切强度为前提的。近2 0 年发展起来的在碳纤维液瑟接枝聚合物层的处理方法,通过选择性地接枝铸种

6、高聚物,实现在碳纤维表甄上接枝柔性、刚性、梯度变化的聚合物层,不仅可以提高其复含材瓣的赛颟糖结力、鼷阀剪留强度纛抗弯强度、抗漳击强发等机械性能,遥可以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的抗水性,以及在纤维的表面引入具有某种功能性质的窗能团 2 。本文综述了碳纤维表嚣接技聚合物懿务秘方法及英接棱聚合物簇对复合耪料券面的影响。1 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1 1 电聚合、电沉积电聚合处理是以碳纤维为阳极戏阴极,由电极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引发产生的宣由基使单体在电极上聚合或共聚。聚合机理取决于聚合反应所在的位置即碳纤维作阳极或阴极,聚合机理肖阳极引发聚合机理和阴极引发聚会枧理之分,这主要取决予滋聚合薛条锌及单体的结

7、构特征。电聚合吴有电歪毙较低(数伏)、时间短(几秒),可与碳纤维生产线相匹配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处理工序较繁杂,部分电聚合液不太稳定,不馁连续操撵,泡勰渡孛的攀俸极暴发生缝聚反疲等。该表面处理方法是Rv S u b r a m a n i a n 和J J J u k u b o w s-k i 3 于1 9 7 6 年首先发明的,他们以碳纤维为电极,在电解液中加入丙烯酸蘸类、苯乙烯、醚酸乙烯、丙烯骑、苯乙烯一马来酸酹、甲麓乙烯醚一马来酸酐、乙烯丙烯共聚物、q 烯烃一弱来酸酐程双丙酮丙烯酸胺等不饱和单体,利用电极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使单体在碳纤维表灏发生接枝聚合。随后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

8、泛兴趣,近期S a r a d 4,5 3 系统醣究了穰震电纯学接枝法在碳纾维表瓣接枝上3 一甲基噻吩、咔唑共聚物,并且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接枝聚合物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电流密度、单体比例、单体浓度、聚合渥度等条佟对聚合层的厚度、表露形态的影响。电沉积方法与电聚合类似,由沉积弓l 入的聚合物进入纤维表颟的条纹与孑L 槽,完全致密地覆盖予纤维表面,充分发挥了纤维裘面的物理黻附作用,有助于阻止界薅缺陷裂纹的形成,同时鸯予爵浚设计溅积聚合物上有大量麓霞能霾与树l 鬻基俸形成纯学键,因此有望形成良好粘合性能的界面,使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耐水性、冲击强度均得到有效改善。B i s m a r c k E

9、6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在碳纾缕表瑟涂覆了一层P 秘瑾乱实验续聚表臻,经表面处理的C F P M M A 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明显优于未经表颟处理的复合材料。*嚣家鑫然耱学基金(5 9 6 0 2 0 0 7);磋建蜜鑫然耱学基金(E 9 9 1 0 0 2 3;E 0 1 1 0 0 2 3;韵2 1 0 0 2 2)黄锦河:男,1 9 8 1 年生,硕士,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林志勇:通讯联系人,教授E-m a i l:l i n z y h q u e d u e nT e l:0 5 9 5 2 2 6 9 2 3 0 8 万方数据4 2 材料导报2 0 0 6 年6 月第2 0 卷

10、第6 期1 2 等离子体接枝聚合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是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作用下,使碳纤维表面生成大量活性自由基,或是将纤维表面分子的化学键打断并引发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氧化、交联),引入含氧、含氮基团(如一C O O H、一c=O、一N H z、-O H),从而使表面被等离子体活化,之后单体分子与之接触并被引发,在纤维表面发生接枝聚合。此接枝聚合方法不需加任何引发剂和溶剂,污染少、耗时短、设备简单、效率高、很安全。国内的孙慕瑾等 7 曾用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改性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早期主要用于金属、塑料等的表面处理,近几年来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纤维表面的报道日益增多 8

11、9 。目前等离子体处理增强纤维表面通常采用冷等离子体,因为冷等离子体的处理是一种气固相间的反应,所需能量远比热化学反应低,改性仅发生在表面层,不影响本体的性能,作用时间短、效率高,不仅广泛地用于碳纤维、凯芙拉纤维和玻璃纤维,而且还适用于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等其它纤维的表面改性。有关等离子体技术在复合材料界面处理中的应用L i c”3 曾作过详细的综述。1 3 辐射接枝聚合辐射接枝聚合是指碳纤维在高能射线(包括7 射线、口射线、电子束等)的作用下,表面产生游离基,引发单体发生接枝聚合反应。辐射接枝聚合所使用的单体有苯乙烯类、丙烯氰类、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乙烯吡啶、氯乙烯等。该方法具有

12、设备简单,不需要催化剂、引发剂,可在常温下反应,接枝率容易控制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另外,辐射接枝聚合也存在着高能辐射可能穿透纤维表面层进入到本体,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不足。纤维表面辐照接枝时,必须考虑所选择的单体对辐照的敏感度、单体浓度、辐照强度及辐照剂量、溶剂、温度等接枝反应条件,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接枝速率 1 川,进而影响表面改性效果。C h e n 1 2 报道利用7 射线引发在碳纤维表面接枝乙烯一环氧乙烯共聚物,当辐射剂量达4 0 k G y、反应温度1 1 0 时可达到最高的1 5 的接枝率,S E M 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的表面接枝上了一层均一的聚合物层,表面能提高到2

13、2 m J m 2。黄玉东等 1 3 采用C 0 6 0 对碳纤维表面进行辐射,产生了大量活性自由基,使环氧氯丙烷接枝在碳纤维表面,测试结果表明,经辐射处理的C F 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未处理的提高了近3 7。1 4 化学接枝聚合化学接枝聚合是通过化学方法在纤维表面引入可以发生接枝聚合的活性点,然后再引发单体聚合的方法。化学接枝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单体或聚合条件的选择,按人为需要形成不同模量的界面层,很有理论意义。采用化学法接枝聚合物层,溶剂的选择、单体浓度的大小、反应温度都将对接枝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此方面,w u 1 4 3 曾研究过诸多因素对碳纤维表面接枝异氰酸根封端弹性体的影响

14、。I v LT a k a y a n a g i 等 1 5 报道芳纶纤维表面经环氧接枝化处理后,可明显地提高纤维环氧树脂基体间界面的粘合强度,而对纤维仅有较小的损伤。通过自由基、缩聚的方法实现化学接枝也可以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的黏结性。非常有意义的是碳纤维表面氧化处理后其表面形成的一C O O H 或一0 H 含氧基团可进一步与含有一0 H、-C O O H、一N H 2或环氧基等官能团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1 6,1 7 ,例如碳纤维表面的一0 H 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官能团发生接枝反应,碳纤维表面的-C()0 H 基可与环氧树脂固化剂的胺基作用发生接枝反应。经过氧化表面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

15、一C O O H 可与尼龙6 6 盐或尼龙1 0 1 0 盐进行原位固态缩聚接枝反应;或是在复合加工过程中,碳纤维表面-C O O H 与尼龙的-N H z 端基直接反应,提高其界面粘结力。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化学接枝可以有效地解决碳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少的问题,P i t t m a n 等 1 8,1 9 通过化学接枝法在碳纤维表面接枝四乙基五胺,使碳纤维的表面获得大量的氨基,从而为改善纤维与基体环氧树脂、异氰酸盐的界面粘结强度提供了必要条件。G a n gw e i 2 0 舢将碳纤维在硫酸中进行氧化处理引入酸性官能团,以M o(C O)s 为引发剂,利用化学接枝法在碳纤维的表面接枝上烯类聚合

16、物,如图1 所示。O x i d a t i o nc o o HO C N-C O C C l l一一j-攀竺堕里坠-c 翟IHHC N C C C l 3C N c-c c l,0000P o l y m e r-g r a f t e dH D V O C F图1 化学法接枝聚合物2 接枝聚合物层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界面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是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的关键要素,是外加载荷从基体向增强纤维传递的纽带,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在碳纤维表面设计合理的聚合物层,必将对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界面化学效应及界面结晶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2 1 对界面应力的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一般是在高

17、于环境温度(1 5 0 3 0 0)的条件下制备的,当体系温度降低时,由于碳纤维的横向和纵向存在很大的热膨胀系数差异,会因树脂和纤维的体积收缩不匹配而形成界面残余应力,界面残余应力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引入聚合物层,有望通过接枝聚合物层的形变松弛,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但是,究竟需要什么性质的界面层才能够使由纤维与基体热物理性能差异所引起的界面热应力对冲击能量的吸收和分散能力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一种见解是界面层的模量应界于增强纤维与基体模量之间,最好形成梯度过渡;另一种观点是界面层的模量应低于增强纤维和基体,最好是一种橡胶弹性体。虽然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

18、的实验支持,但至今尚未得到定论 2 2,2 3 。J C h a n g 等 2 4 通过改变共聚单体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的比例制备出不同厚度、模量的石墨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层,实验结果发现界面层厚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大,当界面层厚度大约为0 1 2 牡m 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而界面层模量对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N a i n 2 5 认为,在基体和纤维之间引入柔性界面层,可以降低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形成的开始温度,从而降低热残余应力,另外界面柔性层的存在,还畏一 万方数据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黄锦河等4 3可以通过变形来消除部分残余应力。Rv S u b

19、r a m a n i a n 2 6 在继T h e o c a r i s E 2 7 3 的基础上,发展了复合材料界面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在纤维表面接枝聚合聚合物柔性层,理论上可以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国内的研究者也在此领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周晓东 2 8 通过在玻璃纤维表面接枝橡胶分子链,在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体系中引入了界面柔性层,研究了柔性层的种类及厚度对复合体系界面结合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容易与纤维表面形成化学键等牢固结合并与基体树脂有一定相容性的橡胶分子链作为界面柔性层,可以获得高强度、高抗冲的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张德庆 2

20、 9 通过冷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在C F 表面接枝聚酰亚胺,研究结果表明其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不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其界面韧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 2 对界面化学效应的影响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化学效应对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性能是极为有利的,界面粘合强度的增加可使纤维的增强得以更有效发挥。早期碳纤维表面氧化处理的目的是使表面形成更多的活性官能团,竭力促使碳纤维与基体树脂形成化学键合。但是,研究发现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虽有利于改善材料的拉伸及弯曲强度,但同时又可能导致材料冲击韧性的下降。这是因为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冲击能量的分散通常是通过纤维与基体的界面脱粘

21、、纤维拔出、纤维与基体的摩擦运动及基体的变形来实现的。若界面粘结太强,在应力的作用下,材料破坏过程中增长着的裂纹容易扩散到界面,并透过脆性纤维,甚至可以使各向异性的具有皮芯结构的纤维表层剥离,从而呈现脆性破坏。此时适当降低界面结合强度,由纤维断裂所引起的裂纹就可以改变方向沿着界面扩展,遇到纤维缺陷或薄弱环节时裂纹可跨越纤维,继续沿着界面扩展,形成曲折的路径,这样就需要较多的断裂能,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因此,不能为提高材料的拉伸或弯曲强度而片面地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要从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出发,根据具体的复合体系设计适度的界面粘结。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有目的地选择具有不同末端官能团的聚合物接

22、枝链,可使碳纤维与基体树脂在复合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离子键、共价键等较强相互作用力的化学键或形成如氢键、静电相互作用、极性相互作用等弱作用力。R h e e E 3 0 在碳纤维表面接枝了结构相似但与基体存在不同相互作用的聚合物涂层,实验结果表明能够与基体产生化学键作用的涂层C F 环氧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层问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3 0 和1 4,而界面无化学键合的复合材料仅略微提高了冲击强度。2 3 对界面结晶行为的影响在纤维增强半结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及加工过程中,由于纤维的存在,基体结晶分为两种情况,主体结晶和纤维附近结晶,通常情况下,两者的形貌是一致的,但当纤维、基体聚合物经过某些

23、特殊处理或结晶时有较显著的应力作用,纤维附近的基体可能出现异常的结晶形态界面横晶。横晶是基体在复合材料中异相物质表面发生成核结晶而形成的一种晶体结构形态,它与球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由晶片堆积而成。横晶的形成是由于基质表面成核点多,可同时诱发增长许多晶簇,以致在一起只向同一方向生长。有关横晶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国内的张志毅 3 1 和E R I C E”都曾作过较为系统的综述。横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至今在学术界仍无定论。章明秋等 3 3 通过对C F P E E K 复合材料的研究发现,在具有界面横晶层的复合材料中,材料破坏的裂纹扩展路径增加,纤维端头的应力集中减缓,裂纹钝化机制发生

24、作用;而没有界面横晶层存在的复合材料中,裂纹容易从纤维端部引发,继而沿纤维表面扩展,导致断裂韧性较低。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者 3 4 认为,纤维与结晶性聚合物基体形成界面横晶时,体系具有较强的界面结合,但是在横晶与靠近纤维表面的基体球晶之间以及远离纤维表面的基体球晶往往会形成微裂纹,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这些微裂纹处容易发生破坏,造成纤维的增强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体现。本实验室 3”3 9 在对碳纤维尼龙一6 复合材料的长期研究中发现,通过阴离子原位聚合法在碳纤维表面接技上与基体尼龙一6 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尼龙一6,此时纤维对基体诱导成核形成横晶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形成的横晶密度及完整程度比未进行表面

25、处理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好,如图2 所示。图2 接枝聚合物诱导基体形成横晶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碳纤维表面接枝了与基体尼龙一6 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尼龙一6,在以尼龙一6 为基体时,它熔融后更容易富集在纤维表面,使它对纤维有更好的浸润能力,也使尼龙一6与纤维可以更好地粘结在一起,这样一来它们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在横晶生长过程中,因基体树脂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界面应力可促使以化学键连接于碳纤维表面的尼龙分子链与基体树脂之间产生牵伸、取向的应变诱发作用,从而导致了纤维表面的成核和横晶的形成,所以表面处理过的纤维表面诱发的横晶致密度更高,晶型更完整。3 结语表面接枝聚合处理作为碳纤维表面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得到快

26、速的发展,早期的大量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表面处理工艺及其界面处理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而对于接枝界面层的增强机理、界面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系统、全面地研究接枝聚合层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展开。参考文献1H e r r aPJ,D i z aLT C o m p o s i t e s,1 9 9 2,3(2):12曾汉民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工程:材料表面与界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0 2 7 13S u b r a m a n i a nRV,J a k u b o w s k iJ JP o l y mE n gS c i,1 9 7 8,1 8:5 9 0(下转第

27、4 8 页)万方数据4 8 材料导报2 0 0 6 年6 月第2 0 卷第6 期工业大学,2 0 0 4(1):99S i m o nSL,G i l l h a mJK C u r ek i n e t i c so fat h e r m o s e t t i n g1 7D a sS,P r g v o r s e kDC F i b e r sm a d ef r o mc y a n a t og r o u pc o n l i q u i dd i c y a n a t ee s t e rm o n o m e r h i g h-T gp o l y c y a n a

28、t em a t e r i t a i n i n gp h e n o l i cr e s i n s,p h e n o l i ct r i a z i n e sr e s i n s U SP a t,4a 1 JA p p lP o l y mS c i,1 9 9 3,4 7:4 6 18 5 12 7 9 1 9 8 91 0 殷忠荣酚醛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 9 9 01 8D O sS,P r e v o r s e kDCF i b e r sm a d ef r o mc y a n a t og r o u pc o n 一1 1R a m i r

29、e zML,W a l t e r sR,L y o nRE,e ta 1 T h e r m a ld e c o m t a i n i n gp h e n o l i cr e s i n sa n dp h e n o u ct r i a z i n e sr e s i n s U SP a t,p o s i t i o no fc y a n a t ee s t e rr e s i n s 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51 9 43 3 1 1 9 9 3S t a b i l i t y,2 0 0 2,7 8:7 31

30、 9S u n d a r e s a nM,A b a l iF,H a qS,e ta 1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a r 一1 2G r a n dAF,W i l k i eL y o nCA F i r er e t a r d a n c yo fp o l y m e r i cb o n c a r b o nc o m p o s i t e sf r o m P T-3 0a sap r e c u r s o rm a t e r i a l s N Y,M a r c e lD e k k e r,I n c,2 0 0 0 3 9 1m a

31、 t r i xA I A A,1 9 9 81 3 钟国阳热固性阻燃树脂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玻璃钢复2 0A b a l iF,S h i v a k u m a nK,H a m i d iN,e ta 1 A nR T Md e n s i 一合材料,2 0 0 3,5:5 3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o f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a r b o n-c a r b o nc o m p o s i t e s1 4L y o nRE S o l i ds t a t et h e r m o c h e m i s t r yo f

32、f l a m i n gc o m b u s u s i n gp r i m a s e tP T-3 0r e s i n-C a r b o n,2 0 0 3,4 1:8 9 3t i o n I n:G r a n dAF,W i l k i eCA,(e d s)F i r er e t a r d a n c yo f2 1S a j a lD a s,P r e v o r s e kDC,R h e eSK,e ta 1 F r i c t i o nr e s i s t p o l y m e r i cm a t e r i a l s,M a t c e lD e

33、 k k e r,I n c,N Y,2 0 0 0 3 9 1a n tc o m p o s i t i o n U SP a t,49 2 01 5 9 1 9 9 01 5P e a r c eE,D c B o n aBT,D r y e rFL,e ta 1 F i r ea n ds m o k er e 一2 2C o u c hBP,M c A U i s t e rLEP h e n o l i e-t r i a z i n er e s i nf i n i s ho fs i s t a n ti n t e r i o rm a t e r i a l sf o r

34、c o m m e r c i a lt r a n s p o r ta i r c a r b o nf i b e r s U SP a t,51 6 78 8 0 1 9 9 2c r a f t 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P r e s s,W a s h i n g t o nDC,1 9 9 52 3 N a i rCPR,M a t h e wD,N i n a nKN C y a n a t ee s t e rr e s i n s,1 6F a c c i a n oA 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o r g a

35、 n i cc o m p o s i t e sa p p l i c a r e c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d vP o l y mS c i,2 0 0 1,1 5 5:1t i o n sf o rs u p e r s o n i cm i s s i l ea i r f r a m e S S A M P EJ,2 0 0 0,3 6(责任编辑林芳)p p p p p、p p p 心p、p p p p、p q p 妒心、声p p p、p 心p p、p q、心p 妒心p、p、$p p、p 崎、p p 心p、,、p p p p p p、p 毡、

36、p(上接第4 3 页)2 1W e iG a n g,S a t o s h iS a i t o h,H i r o s h iS a i t o h P o l y m e r,2 0 0 4,4S a z a iS a r a cA,J u r g e nS p r i n g e r S u r fC o a tT e c h,2 0 0 2,4 5:8 7 2 31 6 0:2 2 72 2 欧玉春,方晓萍,马宇鹏高分子学报,1 9 9 7,(1):3 15S e z a iS a r a cA,S y e dAM,T 0 f a i l a,e ta l-A p p lS u r

37、fS c i,2 3 黄玉东,孔宪仁,张志谦,等复合材料学报,1 9 9 6,1 3:2 12 0 0 4,2 2 2:1 4 82 4C h a n gJ,B e l lJP,J o s e p hR S A M P EQ u a r t e r l y,1 9 7 8,1 8:3 96B i s m a r c kA l e x a n d e r。L e eA d a mF,S a r a cAS e z a i C o m p o s 一2 5N a i r nJA,Z o l l e rPL JM a t e rS e A,1 9 8 5,2 0:3 5 5i t e sS c i

38、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 0 0 5,6 5(1 0):1 5 6 42 6S a n a d iAR,S u b r a m a n i a nRV,M a n o r a n j a nVS P o l y m e r7笪有仙,淳海江,孙慕瑾复合材料学报,1 9 9 6,4(1 3):1 2C o m p o s i t e s,1 9 9 1,6:3 7 78Q i nRY,D o n n e tJBC a r l o o n,1 9 9 4,3 2(2):3 2 32 7T h e o c a r i sPSC o l lP o l y mS

39、c i,1 9 8 4,2 6 2:9 2 99K o w b e rW,S h a nCH C a r b o n,1 9 9 0,2 8(2):2 8 72 8 周晓东,林群芳,郭文军,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 0 0 1,1 0L iR o n g z h i,Y eL i n,M a iY i u w i n g C o m p o s i t e sP a r tA,1 7(2):1 3 71 9 9 7,(2 8 A):7 32 9 张德庆,胡玉洁,魏月贞复合材料学报,2 0 0 1,1 8(1):5 01 1S i n g hRP P r o gP o l y mS c i,1

40、 9 9 2,1 7:2 5 13 0R h e eHW P o l y m e rC o m p o s i t e s,1 9 9 1,1 2:2 1 31 2C h e nJ i n h u a,w e iG a n g,Y a s u n a r iM a e k a w a,e ta kP o l y 一3 1 曾汉民,张志毅材料工程,1 9 9 2,(1):6m e r,2 0 0 3,4 4:3 2 0 13 2E r i cJ,C h e nH P o l y mE n gS c i,1 9 9 2,3 2(4):2 8 01 3L iJ u n q i n g,H u a n

41、 gY u d o n g,X uZ h i w e i,e ta 1 M a t e rC h e m3 3 章明秋,曾汉民材料研究学报,1 9 9 5,9:4 3 2P h y s,2 0 0 5,9 4(1 5):3 1 53 4 崔新宇,周晓东塑料科技,2 0 0 0,3:1 41 4W uZ h i h o n g,C h a r l e sU,P i t t m a nJR,e ta 1 C a r b o n,1 9 9 6,3 5 林志勇碳纤维表面阴离子接枝尼龙6 及其碳纤维尼龙一63 4(1、5 9复合材料界面效应: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中山大学,2 0 0 21 5T a k

42、 a y a n a g iM,K a t a y o s eT JP o l y mS c i,1 9 8 1,1 9:1 1 3 33 6 林志勇,蔡力锋,钱浩,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 0 0 4,1 6L iJ u n q i n g,H u a n gY u d o n g,X uZ h i w e i,e ta 1 C a r b o n,2 0(2):4 02 0 0 5,4 3(1 4):2 8 8 33 7 林志勇,杨俊,肖风英,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 0 0 4,1 7F e b oS e v e r i n i,L e o n a r d oF o r m a r

43、o,M a r i oP e g o r a r o,e ta 1 2 0(2):4 4C a r b o n,2 0 0 2,4 0:7 3 53 8 林志勇,黄丽丹,肖凤英,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 8P i t t m a nCU,e ta 1 C a r b o n,1 9 9 7,3 5(3):3 1 72 0 0 4,2 0(3):9 21 9P i t t r l l a nCU,e ta 1 C a r b o n,1 9 9 7,3 5(7):9 2 93 9 林志勇,陈婉吟,肖凤英,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 0W e iG a n g,K u m JS h i r a

44、i,K a z u h i r oF u j i k i,e ta 1 C a r b o n,2 0 0 4,2 0(3):9 52 0 0 4,4 2:j 9 2 3(责任编辑林芳)万方数据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作者:黄锦河,林志勇,钱浩,HUANG Jinhe,LIN Zhiyong,QIAN Hao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泉州,362021刊名:材料导报英文刊名:MATERIALS REVIEW年,卷(期):2006,20(6)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9条)参考文献(39条)1.Kowber W;Sh

45、anC H 查看详情 1990(02)2.Subramanian R V;Jakubowski J 查看详情 19783.张德庆;胡玉洁;魏月贞 碳纤维(CF)表面接枝对聚酰亚胺(PMR-15)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复合材料学报 2001(01)4.周晓东;林群芳;郭文军 界面柔性层对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2)5.Theocaris P S 查看详情 19846.Sanadi A R;Subramanian R V;Manoranjan V S 查看详情 19917.Nairn J A;Zoller P L 查看详情

46、19858.Chang J;Bell J P;Joseph R 查看详情 19789.Qin R Y;Donnet J B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02)10.笪有仙;淳海江;孙慕瑾 查看详情 1996(04)11.Bismarck Alexander;Lee Adam F;Sarac A Sezai 查看详情 2005(10)12.Sezai Sarac A;Syed A M;Tofaila 查看详情 200413.Sezai Sarac A;Jurgen Springer 查看详情 200214.林志勇;陈婉吟;肖凤英 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异氰酸酯化及阴离子接枝尼龙6研究-()接枝对CF/

47、PA6复合材料界面形态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4(03)15.林志勇;黄丽丹;肖凤英 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异氰酸酯化及阴离子接枝尼龙6研究-()接枝对CF/PA6复合材料中PA6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4(03)16.林志勇;杨俊;肖凤英 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异氰酸酯化及阴离子接枝尼龙6研究-()接枝对CF/PA6复合材料中尼龙6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4(02)17.林志勇;蔡力锋;钱浩 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异氰酸酯化及阴离子接枝尼龙6研究-()接枝方法与表征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4(02)18.林志勇

48、 碳纤维表面阴离子接枝尼龙6及其碳纤维/尼龙-6复合材料界面效应学位论文 200219.崔新宇;周晓东 查看详情 2000(03)20.章明秋;曾汉民 查看详情 199521.Eric J;Chen H 查看详情 1992(04)22.曾汉民;张志毅 查看详情期刊论文-材料工程 1992(01)23.Rhee H W 查看详情 199124.黄玉东;孔宪仁;张志谦 查看详情 199625.欧玉春;方晓萍;马宇鹏 查看详情 1997(01)26.Wei Gang;Satoshi Saitoh;Hiroshi Saitoh 查看详情 200427.Wei Gang;Kumi Shirai;Kazu

49、hiro Fujiki 查看详情 200428.曾汉民 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工程:材料表面与界面 199029.Pittman C U 查看详情 1997(07)30.Pittman C U 查看详情 1997(03)31.Febo Severini;Leonardo Formaro;Mario Pegoraro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arbon fiber surfaces外文期刊 2002(5)32.Li Junqing;Huang Yudong;Xu Zhiwei 查看详情 2005(14)33.Takayanagi M;Katayose T 查看详情 198

50、134.Wu Zhihong;Charles U;Pittman J R 查看详情 1996(01)35.Li Junqing;Huang Yudong;Xu Zhiwei 查看详情 2005(15)36.Chen Jinhua;Wei Gang;Yasunari Maekawa 查看详情 200337.Singh R P 查看详情 199238.Li Rongzhi;Ye Lin;Mai Yiuwing 查看详情 1997(28A)39.Herra PJ;Diza LT 查看详情 1992(02)引证文献(2条)引证文献(2条)1.宁亮.迟伟东.刘辉.沈曾民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