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委宣传部终述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市委宣传部终述职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市委宣传部终述职报告近两年来,市委宣传部坚持以文化建设统揽全市宣传文化工作,着力建设创业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宣传文化工作呈现出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为实现更大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建设创业文化,塑造的主体价值 把创业文化作为社会的主体价值进行塑造,寻求宣传工作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路径。按照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品牌文化的不同阶段,循序推进,逐步深入,通过以创业的理念教化人、创业的精神鼓舞人、创业的技能培养人、创业的实践促进人、创业的品牌凝聚人,进而形成艰苦创业、争先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沉淀,最终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 (一)弘扬创业理念。从转变社
2、会价值观念、增强群众创业意识入手,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创业理念深入人心。一是以宣传引导创业。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宣传活动,先后开辟“创业课堂”、“创业故事”、“创业文化abc”、“创业之路”、“创业文化大家谈”、“创业讲坛”等专栏专题,宣传创业政策和创业事迹,灌输创业思想,启发创业思路;在机关和企业开展“创业在于行动”、“创业重在服务”等活动,开设创业文化网,促进创业文化交流。两年来,全市先后开辟18个创业文化专题专栏,播发创业文化节目1900余场、刊发各类创业文化文章2300余篇,潜移默化着广大干群的价值取向。二是以典型带动创业。组织“本土创业、外出创业、外来创业”和科技类、
3、教育类、文化类等创业之星评比表彰,先后树立和推广60名创业典型,组织了35个创业宣讲团,召开200余场创业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鼓励广大群众不拘形式、不论规模投身创业。三是以活动促进创业。先后举办三届创业文化节、两次创业培训月和创业指导服务周等全市性活动,利用“创业行动村村行”、“青春、创业行动”等形式,为全市各类群体提供宣传教育、政策引导、信息发布等服务。开展创业游戏软件设计大赛、“问鼎创业”金点子电视大赛、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文化大专辩论赛、创业文化夏令营等群众性活动,让人们在喜闻乐见中汲取创业智慧,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投身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培育创业主体。把提高创业
4、技能作为推动创业实践的重要手段,全方位开展创业知识培训,以文化人,助人创业,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一是把普通劳动者转化为新兴创业者。将全市有创业潜能的劳动者全部作为培训对象,编印创业指南等培训教材,开展“全民创业培训月”、“两后双百”工程、“四全”工程等教育培训活动,鼓励干群自主创业就业。XX年以来,全市举办创业知识讲座620多场,组织创业现场观摩450多批次,受培训人员60多万。促进了区域经济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二是把初始创业者发展为二次创业者。从开阔私营业主视野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入手,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升级培训计划,帮助全市中小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本地企
5、业与科研院所建立“技术服务外包”合作关系,引导企业借助“外脑”进行“二次创业”。三是把外来创业者吸纳为本土创业者。融招商引资于创业文化建设中,举办创业技能推介会、招商引资帮办人员培训班等活动,编制青春、选择、来往等外宣专题片,利用各种渠道推介的资源、政策、环境等优势,营造重商、尊商、亲商的浓厚招商氛围。连续三年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四是把潜在创业者培育为未来创业者。编写创业文化简明读本,开展“创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市普通中学的高一年级和职业学校设置创业文化课程,努力使创业理念、创业精神植根于新一代人的心灵深处,促进“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 (三)优化创业服务。立足贴近实际、惠
6、及百姓,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把创业文化转化为全民创业自觉,塑造的创业文化品牌。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在组织上,充分发挥市创业文化联席会议,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功能,影响、服务和带动不同社会群体。在政策上,制定创业文化建设纲要、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深入开展精塑创业软环境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在考核上,设立创业文化杯,以创业文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综合工作考核与考评机制。二是培植服务基地。坚持用抓项目的办法推动工作。建立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市高级技工学校等一批创业培训基地,为群众提供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培训一条街、创业示范街
7、区和100家创业示范店试点,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的创业舞台。其中,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以来,已吸引14家企业入住,入孵企业预计可实现年产值XX万元。三是丰富服务内容。从帮助创业者解决困难着手,努力提供创业资金、信息、技术等扶持。每年设立1100万元的市创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创业贷款贴息、重点项目扶持、科技项目引导和创业教育培训。通过开通创业服务热线、开设创业文化网、成立创业图书银行等,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法规、市场行情、资源信息等服务。两年来,全市共受理创业咨询电话7万人次,创业文化网点击率达45万人次。 经过两年努力,创业文化初步形成了有建设目标、理论体系、组织机构、教育手段、活动载体、服务
8、平台、文化元素和政策措施的“八有”建设体系,在重塑区域文化的社会价值取向、祛除小进即止、小富即安等落后思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通过创业主体的培育改善了民生。XX年,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29.5,比XX年提高25.9个百分点。河北、吉林、重庆、广东、安徽、河南、甘肃等众多省市来宿考察。在XX年全市“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成果”评比中,“创业文化建设模式”荣获特等奖。 二、传播先进文化,形成发展的思想合力 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头脑、引导社会、指导实践,不断加强理论探索,认真开展学习教育,积极做好舆论引导,为实现更大突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 (一)加强理论研究。立足市情实际,加强理论探
9、索。一是结合实际开展理论研究。围绕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在”等理论研讨活动,让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化、具体化。鼓励观念创新,在全社会开展“解放思想大家谈”、“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征求各类意见近3500条。二是为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论坛、创业文化论坛理论交流平台,设立“社科学术报告厅”,实施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和创业文化理论研究工程,努力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程度和转化水平。XX年有5名同志获得省社科精品工程奖和优秀成果奖,创历史记录。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制度化建设。以部门为单位开展调研成果交流活动,让调查研究工作常态化。在市级机关和大专院校建立社科系列学科带头人和特约撰稿人制度,
10、目前已确立首批23名社科系列学科带头人。 (二)深化学习教育。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一是抓重点。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学习督查、评优检查、成果展示等制度,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到学习有交流、有发言、有体会文章。二是抓基层。把实用技能培训融入到农村冬训和党员轮训活动中,提高参与率覆盖面。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宣讲点制度,组织机关干部赴基层讲学授课。三是抓活动。举办首届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通过“前沿课堂”和“干部论坛”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每月两课”集中学习。截至目前,先后组织专题理论培训28期,受教育2.5万人次。 (三)强化新闻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提高舆论引
11、导水平,聚全市之力于加快发展。一是坚持导向性。围绕xx大精神贯彻落实,广泛开展“实现科学发展,谋求更大突破”、“弘扬城市精神,共建和谐”等主题宣传活动,用建设实践和发展成果鼓舞人心,引领舆论。大力组织“学先进经验,树跨越之志,求更大突破”、“解放思想能行成,推动落实好快干”等大讨论活动,努力消除长期存在的“我穷、我难、我不行”的弱势心理,倡导和塑造“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态。二是增强开放性。利用网络媒体开设“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新闻发言人”、“市民”四大类博客,畅通干群交流渠道,总访问量达420万人次。积极做好对外宣传,XX年在省级主流媒体的头条稿件位居苏北五市第一,为历年首次
12、。XX年全国两会期间,在中央级媒体上稿58篇,在13个地级市中位居第一。三是提高组织性。围绕构建“大新闻”、“大外宣”格局,在全省首先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率先组建由52个单位成员组成的市新闻发言人队伍,建立健全关于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通知、市网络舆情监管与处置办法等规章,促进了新闻管理的规范化。两年来,市本级组织召开75场新闻发布会。三县两区都建立了各自新闻发言人队伍。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进行局台、台网分设的基础上,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机制,促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市场化运作。 三、培育和谐文化,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打基础、管长远,
13、确立重在建设、推陈出新的思路,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一)建设文化设施,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从XX年开始,加快建设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体系,努力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心城市方面:建成了雪枫公园、创业公园等文化场所、市广电演播大厅、图书馆等文化项目,修缮了财神庙、道生碱店等历史文化古迹。市历史文化博物馆即将建成开放。目前,正规划建设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大运河水利博物馆,依托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历史文化展览馆和民俗文化陈列馆。县区和乡镇方面:经过两年努力,全市有线电视通村率已实现100,全部建成104个乡镇标准文化站,建成162个“农家书
14、屋”,为3年时间实现村(居)“农家书屋”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 (二)丰富文化生活,拓宽文化多元发展之路。从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一是走精品创作之路。评选首届楚风奖,鼓励文艺创作放“量”提“质”。彭雪枫纵横江淮获得第八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彭雪枫文集等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泗州戏青阳红霞荣获省第五届戏曲节8个奖项。目前正集中力量编排大型歌舞剧虞美人,打造本土文化经典和对外交流名片。二是走活动惠民之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广场文化市民乐”、“民间文化乡亲乐”、“节庆文化大家乐”的文化“三乐”活动。XX年以来,组织广场文化演出活动165场,利用元宵、端午等节日
15、举办节庆文化活动40场,参与组织骆马湖渔火节、泗洪欢牛节、梅花掰手节、泗阳民俗节等大型民间活动12场。积极开展文化“三送”活动,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0余场,向农村送电影4000余场,送图书5.8万册,送戏257场。成功举办首届西楚文化节,通过锣鼓、舞龙、地方戏曲、民间工艺、武术、举鼎、美食、渔舟等十项比赛和展演,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三是走文化传承之路。建立“非遗”数据库,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按照“一县一品、一品一策”的原则,加大对沭阳烙画、泗阳云渡桃雕等传统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明确了10位传承人,确立了10个传承点,并积极组织市场开发,努力培育有成长
16、潜力的优质文化产业项目。 (三)弘扬文明风尚,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围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等和谐元素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在积极参与组织“奥运礼仪知识普及”、“道德模范评比”等活动同时,开展区域性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开展公职人员义工活动。建立公职人员义工队伍和义工服务卡制度,开展义工助老周、义工林植树、为地震灾区捐款献血、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活动,以公职人员义工带动了社会义工,增强了助困、助老、助学等互助活动成效。二是实施“十百千”工程。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编制市民手册,开展“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百个文
17、明示范单位”和“千个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广泛开展“细节文明”、“餐饮文明”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文明。三是创建“和谐村庄”。以组建移风易俗小组织、开辟文体活动小阵地、美化房屋内外小环境、设立学习求知小书屋、成立民间文艺小分队、争创和谐文明小家庭等“六小”创建为内容,确立“八好”标准,创建“和谐村庄”,促进乡风文明,力争“xxx”末全市创成和谐村庄1000个以上。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优秀的文化力量 坚持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内部管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努力打造一支“知行合一、唱练俱佳、德艺双馨”的文化建设生力军。 (一)组织生活正常化。充
18、分发挥党总支堡垒作用,坚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员生活会、每年进行一次党员民主评议,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年来,先后召开4次党员民主生活会,通过由分管领导与联系党员谈心谈话,营造了风清气顺的良好氛围, (二)教育培训多样化。坚持把室内学习与室外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苦干实干与精神弘扬相结合,整体施教与分类培训相结合,交流讲学与学分教育相结合,平面学习与网络载体相结合,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部机关全体同志先后到南京进行拓展训练,赴经济建设一线实地观摩学习,两年来共组织35期“每周一课”。 (三)机关建设长效化。以建设学
19、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宣传文化机关和造就敬业、专业、创业宣传文化队伍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XX年以来,先后组织5次党风廉政专题学习,制定出台中共市委宣传部工作制度,规范部机关会议、财务、等行为,做到职责明确、承诺具体、操作规范、考评科学、问责严肃,促进了机关建设见实效、显长效。 两年来,宣传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方面的期望和岗位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理论武装需要持续加强。宣传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宣传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教育人、引导人。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虽然能够积极组织并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和各种知识培训,但总体上看,沉溺于具体
20、事务的多,注重学习的少,特别是自身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需要长期抓、抓长期。二是文明创建需要大力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理应加速文明城市创建。但由于各种原因,对照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XX年版)列出的113项基本指标,仅硬件指标中就有25项与省定标准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创建成效,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多方争取,加大投入,迎头赶上。三是联系基层需要更加紧密。基层是宣传文化建设的重点,但实际工作中,到基层走访不够、调研不多,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需要围绕构建“大宣传、大文化”格局,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创建联系平台,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关于“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服务更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