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维生素C市场行情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706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维生素C市场行情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7066.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维生素 C 市场行情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维生素 C 发展现状 维生素是全球主要的化工原料之一,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有机物质在代谢过程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维生素 C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当中的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胶原蛋白、细胞间质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等。在食品工业中,维生素 C 常被作为抗氧化剂用于食品的保鲜,是目前全球产销规模最大的维生素品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维生素 C 产量有望达到 21.3 万吨,占到全球产量的 75%以上,而主要以出口为主,市场需求量在稳步增加当中。由于天然维生素受原料和提取技术的限制,产量低、价格高,因
2、此化学合成居主导地位,占维生素总产量的 80%左右。从细分市场来看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E、维生素 C 是三个最大的维生素细分市场。而在维生素 C 国际市场竞争中,低水平的价格是中国维生素 C 生产企业打入世界市场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厂家进入国际市场之前,世界维生素 C 市场被荷 兰帝斯曼(DSM)集团、日本武田和巴斯夫(BASF)公司垄断,维生素 C 国际贸易价格一度高达 12 美元/kg。中国企业的进入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局势,而国外竞争者最初尝试通过价格战设置行业进入壁垒,限制中国厂家的竞争能力,维生素 C 价格一路走低,最终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 C 供应市场。二、维生素 C 下游应
3、用领域 分品种看,多数细分品种下游应用中饲料占比大于 50%,其中维生素 D3、维生素 A 及维生素 B7 饲料应用占比最大,超过 80%,而维生素 C 用于饲料的占比非常小,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2018 年以来维生素产能增长十分明显,尤其是新进入企业对市场有较大冲击,也使得部分维生素产品竞争格局趋于分散,但大部分新工厂在工艺、成本、营销等方面与原有企业存在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仍以低水平重复建设为主。对于领先企业而言,虽然新进入者加入市场竞争,但领先企业从原料供应、生产技术、经营模式、销售渠 道等各个方面对价值链进行优化,谋求可持续盈利。三、维生素 C 市场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几乎全
4、部的维生素市场都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但是相比之下国内的维生素 C 生产门槛较低而且发展时间比较早,行业进入壁垒较低,生 产厂商众多,行业内主要企业有石药维生、鲁维制药、帝斯曼江山、东北制药、天力药业、启元药业、郑 州拓洋等。从长期来看,维生素行业乃至化工行业经历多年的 环保高压,目前存活下来的企业(尤其是已经搬迁至工业园区的企业)在环保设施方面的投入已基本满足开展正常生产要求。虽然环保要求提高了生产门槛,并间接提高产能集中度,但其对市场影响已经趋弱,尤其在去库存周期,环保事件对市场供需和价格的影响更为有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维生素 C 市场产能集中度 CR3 仅为 43%,远低于其他同
5、类产品。目前行业寡头垄断生产格局下,供应方对市场有极大的话语权,主要生产企 业形成定价默契,尤其是市场低迷时行业内“价格同盟”强势有效。四、维生素 C 出口情况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由于维生素 C 产能快速向国内市场集中,我国维生素C出口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2-2020年我国维生素C出口量从 10.59 万吨增长至 20.7 万吨。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特别是 2020 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外产线受的影响较国内大,相比之下国内复工复产进度除部分服务业外已达到比较高的程度,维生素行业在国内的产线供应已基本恢复正常,因此出口量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但是也应该看到需求量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覆盖产能增长,维生素 C 的相对过剩趋势依然较为明显。国际市场维生素 C 从 2010 年开始出现市场规模和需求数量背离的情况。这说明中国维生素 C 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绩效并不理想。在占据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同时,整个行业的收益并不稳定,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的同时,各个厂家轻易进入价格竞争,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并没有带来好的收益。盲目的扩产,造成开车不满或者库存积压的情况,生产环节中的能耗和污染并没有通过国际贸易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