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手册.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547608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9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手册.doc(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手册前 言本指导手册是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编制而成。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全省工贸行业企业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源头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科学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工贸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企业依据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风险辨识、评估,确定风险分

2、级,明确管控层级和管控责任,制定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结合原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清单,检查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将风险管控措施未落实或失效的作为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治理,确保各类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工贸行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与安全设施升级相结合,实施机械防护、上锁挂牌、自动化升级改造等,提升安全设备设施及工艺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提高本质化安全水平;应当与精准化管理相结合,全面细致排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的问题,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安全生产精准化管理;应当与标准化作业相结合,将风险管控措施分解细化为

3、岗位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开展标准化作业培训,推进岗位标准化作业,提升岗位作业人员安全风险预判能力和控制能力;应当与提升应急能力相结合,全面系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应急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1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全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简称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

4、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金属冶炼企业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安监总管四2017142号)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分类标准(试行)(应急厅201917号)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3694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279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5、基本规范 GB/T 330003 基本概念3.1 风险 伴随生产经营活动固有的潜在危险,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来表达。可能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后果的严重程度。 注:根据GB/T 23694-2013和GB/T 33000-2016改写。3.2 风险点(评估单元)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和系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和系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3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

6、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注: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3.4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3.5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对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6 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3.7 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等级,综合考虑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风险控制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3.8

7、风险管控措施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3.9 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3.10 事故隐患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风险,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故发生。3.11 隐患排查风险管控措

8、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隐患排查,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3.12 隐患治理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4 基础工

9、作4.1 健全机构工贸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4.2 明确职责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设情况,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明确各层级职责,层层落实责任。4.2.1 主要负责人职责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履行以下职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组织制定并审核批准本单位安全风

10、险分级管控体系管理制度文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并负责最高等级风险管控,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组织实施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排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持续改进风险管控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保障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资金和人力资源。4.2.2 分管负责人职责企业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动态管理,监督指导各分厂、车间、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

11、施;组织或者督促有关部门实施风险管控排查,对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履行具体管控职责;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具体组织实施安全风险管控评估工作;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系统建设等相关职责。4.2.3 安全风险管控机构职责参与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相关决策,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本单位其他机构、人员履行相关职责;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培训;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应当履行的涉及安全分级管控的其他相关职责。4.2.4 分厂(车间)负责人落实风险分级管

12、控工作相关制度;负责分厂、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监督从业人员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并进行考核;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和培训;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4.2.5 一般从业人员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参加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和培训;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4.3 健全制度工贸企业应当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目标要求,进行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开发应用风险管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精准化管理,形成风险管控的制度约束。4.3.1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

13、程,规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准则,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管控层级确定、 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4.3.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排查制度应明确各层次职责,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整改、验收工作流程等。4.3.3 培训教育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培训教育职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岗位员工必须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应的管控措施。4.3.4 运行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制定岗位、班组、分厂

14、、专业(职能部门)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理,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励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4.4 宣传发动企业必须把全员参与作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一个重要步骤组织实施,充分发动全员积极参与,可采取宣传栏、网络、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岗位、全系统辨识和管控安全风险的浓厚氛围。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专项培训,使每位职工熟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方法和目的,不断提高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实施激励考核有效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5、工作有序进行。4.5 全员培训4.5.1 编制培训计划企业应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阶段、分层级实施全员培训。组织企业管理层、部门、基层单位管理人员与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达到企业风险管控培训教育率100 %。应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确保每位员工提高风险意识,能够辨识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风险,参与到风险评价工作中,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降低风险。4.5.2 培训内容与实施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初组织全员培训,重点针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的标准和依据进行培训,以及对企业制定的组织机构文件、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考

16、核制度等内容进行传达落实。促使每位职工熟练掌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标准及实施步骤。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后,对企业确定的风险信息进行培训。4.5.3 培训考试及考核按照层级、岗位职责进行考试,重点内容是岗位风险点,主要包括岗位风险点的风险类别、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方法、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基本知识,并应留存相关记录。5 风险分级管控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

17、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5.2 危险源辨

18、识5.2.1 辨识内容危险源的辨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和危害性质、危险源的数量、危险源的分布和可能发生的位置等。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辨识:5.2.1.1全面辨识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

19、因素。5.2.1.2专项辨识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5.2.2 辨识方法5.2.2.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1)。5.2.2.2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2)。5.2.2.3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5.2.3 辨识实施5.2.3.1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

20、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5.2.3.2 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5.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参见附录A.3)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

21、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5.2.3.4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参见附录A.4)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B.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B.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B.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

22、别。5.3.2 风险评价准则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B)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

23、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5.3.4 确定重大风险

24、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企业认为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需要采取特殊管控措施的。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 制定管控措施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

25、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确保各类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企业还应当制定专门管控方案。管控方案主要包括管控目标或任务、管控组织及职责、较大及以上风险基本信息、控制措施、资金保障等内容。工程技术措施如下: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能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移开或改

26、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管理措施如下: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警报和警示信号;安全互助体系;风险转移(共担)。培训教育措施包括:员工入厂三级培训;每年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其他方面的专业培训。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应急措施包括: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5.5 管控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审

27、:企业制定管控措施时,应以工程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主,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应急处置措施为辅,管控措施应具体可行,不应笼统、宽泛,如:严格按照制度、操作规程作业,定期进行检查、检验、检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操作技能等。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对于管控措施,重点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5.6 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

28、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5.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工贸企业应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C),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8 绘制风险分布图工贸企业应绘制红、橙、黄、

29、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以直观反映各级别风险点分布情况,并根据现场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更新。5.9 安全风险告知5.9.1 风险公示工贸企业应当将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在风险部位、岗位或者车间进行公示。在有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应当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设立包括疏散路线、危险介质、危害表现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板)。5.9.2 告知培训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安全风险告知培训使每位职工都能够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5.9.3 基层单位日常培训工贸企业各基层单位可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集

30、中培训、专项培训等形式加强职工的日常学习,促使每位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入脑入心,并在现场落实过程中做到真运行、真排查、真治理。5.9.4 公司年度全员培训工贸企业应结合自身全员培训计划,把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不断深化全员对风险分级管控、运行的理解,促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真正实现对风险预知预控。5.9.5 评审更新后告知培训工贸企业应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开采区域等变化适时开展评审更新。针对更新后的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等风险信息及时开展相应岗位的风险告知培训,重大风险更新和系统性更新时,应开展全员告知培训。6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根据原有隐

31、患排查治理制度,结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实施,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施系统化管理,建立风险管控排查长效机制,确保各类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实现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转化为隐患,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6.1 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工贸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对照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检查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工贸企业应当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D)。排查清单应当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排查清单可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大类。6.1.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以

32、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可包括: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责任制及规章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投入、重大危险源管理、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相关方管理、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内容。6.1.2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可包括:工艺操作、个体防护、特殊作业、开停车、设备(特种)、电气、消防、人员管理等内容。6.1.3 分层级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工贸企业按照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和岗位职责分工情况,按照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在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风险管控排查清单中

33、选择相应的排查内容,编制各层级风险管控排查表。如:公司级隐患排查清单、分厂级隐患排查清单、车间级隐患排查清单、班组和岗位级隐患排查清单等。6.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工贸企业应制定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计划,实施统一管理。排查计划应包括随机抽查工作安排,包括上级对下级工作情况的监督安排,包括对重点检修计划、重点区域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监护检查以及临时性停限产措施的监督检查等安排。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工业特点合理确定排查周期,避免造成排查周期过长导致风险失控或排查周期过短影响工作效率。6.3 隐患排查实施6.3.1 排查方式企业隐患排查应采用日常隐患排查、综合隐患排查、专业隐患排查、

34、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等不同方式。6.3.1.1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6.3.1.2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6.3.1.3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与公辅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根据行业特点对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吊运作业、煤气作业等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

35、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在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6.3.1.4 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各行业季节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等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等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等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防中毒等为重点。6.3.1.5 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排查,特别对节日期间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

36、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及物资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6.3.1.6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排查。6.3.2 排查级别及频次6.3.2.1 工贸企业应根据内部的组织架构确定排查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企业内部依据排查级别,根据不同的排查形式,按照以下频次组织排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大及以上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每旬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安全检查,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的职责分工,检查各自分管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37、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生产车间每周至少组织本部门管理人员对本车间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班组每天组织一次对本岗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前或者交接班时,应当进行风险确认和风险管控措施预知、设备设施检查等安全确认,并及时排除新产生的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当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物品存放等涉及安全的事项进行检查。6.3.2.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展专项排查:(一)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程制定、修改或者废止的;(二)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三)

38、停工停产后需要复工复产的;(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的;(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六)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6.3.3 隐患排查内容工贸企业应依据隐患排查清单,对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进行排查。企业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隐患排查:1)人的不安全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2)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3)管理缺陷: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建立实施安全

39、生产管理制度;4)其他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6.3.4 隐患判定分级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对排查出的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一般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根据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进行判定。6.3.5 排查结果记录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产生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参见附录E),

40、应当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复查结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生产现场类隐患宜保留影像记录。6.4隐患治理6.4.1 治理要求工贸企业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引发为事故。6.4.2 隐患治理流程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整改通知、实施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整改通知书,对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

41、提出明确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治理前应当对管控措施未落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排查组织部门应当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并组织验收。6.4.3 制定整改方案工贸企业对安全生产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隐患清单;(二)治理的标准要求;(三)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四)经费和物资的落实;(五)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工时安排;(六)治理的时限要求;(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八)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九)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6.4.4 一般隐患治理对于一般隐患,根据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

42、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6.4.5 重大隐患治理经判定属于重大隐患的,整改方案实施前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具体负责整改人员进行论证,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参加。6.4.6 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工贸企业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并及时更新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6.4.7 隐患治理公示工贸企业应在通过安全风险管控系统以及公开场所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时间、隐患排查层级、隐患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单位、整改责任人、验收责任人

43、等。7 持续改进7.1 金属冶炼企业应当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其他工贸企业应当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辨识,每一轮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评价后,应结合评估实际情况修订各类台账、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7.2 工贸企业应定期根据各级隐患排查结果和员工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从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管控措施是否持续有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倒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全面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并及时根据倒推结果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措施进行更新完善。7.3 工贸企业至少每年组织公司、部门、分厂、车间、岗位人员对风险分级管控、排查工作进行一次年度评审,重点总结上一年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适

44、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对风险管控排查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闭合性进行评审,对评审出的问题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8 信息管理工贸企业应完整保存和记录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文件和记录资料。信息资料至少应包括:成立组织机构文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排查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考核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持续更新制度等;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生产现场类风险管控排查清单、基础管理类风险管控排查清单;各层级风险管控排查表、隐患治理台账,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年度和专项评估记录等;全员教育培训相关记录等。9

45、其它本指导手册为试行手册,省应急管理厅将根据实施情况,适时组织更新。手册附录所列内容均为指导性内容,各企业应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切忌照抄照搬。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A.1作业活动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 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A.2设备设施清单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

46、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A.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方法概述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等步骤。2.作业活动划分按生产流程、区域位置、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操作:工艺、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人工加料(剂)、车辆装卸车、包装、库房叉车转运、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公众聚集活动等;按岗位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划分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评价步骤如下: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根据GB/T 13861的规定,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根据GB 6441规定,分析造成的后果,量化取值;分析造成事故(件)的可能性,量化取值;根据风险判定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