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产业763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产业7630.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绵阳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产业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标准化、专用化、集约化、优质化为主攻方向,构建“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农业强市。不断夯实粮油生产能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推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落地落实,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建立绵阳耕地保护基金,激发耕地保护积极性,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粮油生产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争创省级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提升游仙、安州、三台、盐亭、梓潼和江油平坝丘陵区等优
2、质稻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三台县争创国家级油菜良繁基地,加快建设三台、梓潼、安州“天府菜油”示范基地,推进盐亭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加强优质粮油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推进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建设,做响“国家种业强市”品牌。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产业构建农牧结合、绿色安全、三产融合的高效益产业体系。发展现代种植业。立足魔芋、核桃、藤椒、蚕桑等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打响“涪城蚕桑”“天宝蜜柚”等“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健全乡村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3、做好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共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发展现代养殖业。以三台、盐亭、梓潼、江油等地为重点,发挥“天府肉猪”“川藏黑猪”种猪品种优势,提高优质生猪养殖比例,打造国家重要生猪生产基地。推动禽蛋产业品牌化发展,在三台、盐亭、梓潼、安州等地加快建设优质禽蛋基地,提升绵阳“高品蛋”知名公共品牌影响力,重点打造“圣迪乐”“圣吉康”“好农”“黄天鹅”等优势品牌。优化肉牛、肉羊、家兔等草食家畜产业养殖布局,提高规模养殖比例,加强设施装备改造升级,提升草食家畜养殖技术水平。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实施“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支持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发展,重点支持稻鸭、稻虾、稻渔等循环生态
4、种养技术、模式的研究推广。持续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围绕建设“鱼米之乡”目标,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装备先进、养殖方式绿色的标准化池塘养殖示范基地,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功能拓展。支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建设“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建设现代生产功能区。支持中部平原河谷片区打造近郊都市农业发展区、东南丘陵片区打造种养循环农业区、西北山地片区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区。加快科技示范在农机化、机电提灌、重大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运用,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
5、升级。就地就近建设一批烘干、保鲜、包装、储藏等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持续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以产业集聚发展为原则,打破乡、村、组、户界限,形成若干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带。培育农业新增长点。引导园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步伐,打造一批示范性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康养基地等。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领域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领域 粮食生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到 2025 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80 万亩以上。稳定粮油种植面积,到 2025 年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 600 万亩以上。养殖业。实施川猪种业建设工程,形成生猪年出栏 3
6、50 万头以上、牛 13 万头、羊 100 万头能力,建成省级鱼米之乡 8 个。种植业。实施优质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建设优质蔬菜供应基地 40 万亩,提升改造标准化果园 30 万亩,力争发展桑园 25 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围绕“6+10”产业体系,配套建设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等产业基地,力争到 2025 年创建“国字号”农业园区 2 个,建设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10 个以上、市级园区 50 个以上、县级园区 80 个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农民工、新乡贤等领办、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力争到年,每个园区拥有至少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家以上省级示范社或示范场。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探索建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培训、退养等制度机制,率先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引导新型农民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培养,注重把返乡下乡农民工、农民企业家、退役士兵、大中专毕业生等培育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