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从种到收,一共究竟要施几次肥才科学?1935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从种到收,一共究竟要施几次肥才科学?19353.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玉米从种到收,一共究竟要施几次肥才科学?目前,夏玉米种植季已经到来。种玉米,除了选种、拌种、除草等,施肥也是农民朋友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施几次肥?每次都是用什么肥?用量是多少?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整理了有关玉米基肥和追肥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来看一个大多数人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在适当的时间对玉米进行施肥管理,能够促使玉米最快、最大效率的吸收营养,有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的功效。而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是在大喇叭口期,在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但是,
2、有关玉米追肥问题大家众说纷纭:我们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可能听到很多人这样说,要想玉米增产,就要多施肥,这句话本意是正确的,但是少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正确的施肥,才能使玉米增产。玉米正确的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重要问题,但是如何达到正确的标准,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中贮存的养分,一种是所施肥料的养分,但是从这两个来源吸收养分的比例又受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也比较复杂,一般的种植户是很难精确的算出所需的施肥量。所以,下面给大家说种方法,能大概的算出所需的施肥量,总的来看,还是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大家可以作下参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测土施肥,每
3、 35 年化验 1 次土壤中各 2 种养分含量,再根据玉米的需肥量、计划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当季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用下面的公式大概计算出施肥量。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 2.5%、有效磷 1.12%、有效钾 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 51.15%、有效磷 63.81%、有效钾 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 46.35%、有效磷 35.07%、有效钾 0%。氮磷钾的营养临界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
4、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一般每生产 100 公斤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 2.5 公斤、五氧化二磷 1.2 公斤、氧化钾 2.0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肥料施用量=(计划产量对某要素需要量-土壤对某要素的供给量)/(肥料中某要素含量(%)times;肥料当季利用率(%)肥料的利用率变化很大,据试验,一般有机农家肥当季利用率为30%左右,氮素化肥当季利用率约为
5、40%50%(以 40%计),磷、钾化肥约为 30%40%(以 30%计)。3 举例说明下,比如计划亩产 1000 斤玉米籽粒需要施多少肥?假设土壤普查时土壤含氮量每亩为 17 公斤,五氧化二磷为 6 公斤,氧化钾为 14.4 公斤。土壤中养分利用率氮为 50%、五氧化二磷为70%、氧化钾为 30%。全国肥料试验平均亩产 1000 斤时,每生产 100公斤籽粒按需氮 2.9 千克、磷 1.2 千克、钾 2.4 千克,计算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施用量(尿素含有效氮 46%,过磷酸钙含有效磷 16%,氯化钾含有效钾 50%)。根据上述公式:氮 肥(尿 素)需 用 量(千 克/亩)=(500/10
6、0times;2.9-17times;50%)/(46%times;40%)=32.16(千克/亩)公式中 500/100times;2.9 为生产 1000 斤玉米籽粒的需氮量,17times;50%为每亩土壤的供氮量,46%为尿素含氮量,40%为尿素当季利用率。如底肥亩施厩肥 2000 千克,厩肥含氮 0.45%,当季利用率 30%,则相当于氮素 2.7 千克(2000times;0.45%times;30%),折合尿素 5.87 千克。每亩尿素实际用量 32.16-5.87=26.29(千克)。磷肥和钾肥施用量也可按上述办法计算。生产实践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用这个办法确定的施肥量,既可以
7、达到计划产量指标,又能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是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好了,上面的公式是不是感觉没看懂,晕晕乎乎的,没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公式,然后把公式中的数据测出后,直接套入即可算出,其实仔细看,还是很好理解的。下面说说玉米一生都有哪些生长时期要用到肥料,或者说,玉米用肥基本就在下面几个时间段:4 1、基肥。2000 公斤 mdash;3000 公斤有机肥、全部磷肥、1/3 氮肥、全部的钾肥做基肥或种肥。可结合犁地起垄一次施入播种沟内,使肥料施到 10 厘米 mdash;15 厘米的耕层中。所有的化肥都可做基肥。2、种肥 化肥用量 2 公斤 mdash;5 公斤。但肥料一定与种子隔开,深施肥更好,深
8、度以 10 厘米 mdash;15 厘米为宜。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氯化钾不宜做种肥。3、追肥 追肥分苗肥、秆肥、穗肥和粒肥四种追肥时期,并将以下两个时期作为重点:秆肥:拔节后 10 天内追施,有促进茎生长和促进幼穗分化作用。将追肥中氮肥的 1/3 做拔节肥,结合铲趟,肥与苗的距离 5 厘米mdash;7 厘米。穗肥:剩下的氮肥在玉米抽雄前 10 天 mdash;15 天大喇叭口期施入,能有效促进穗大粒多,并对后期子粒灌浆效果良好。虽然说,玉米在生长周期内有这么多要施肥的时期,不过具体的施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肥料成本、人工成本等综合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
9、一次基肥加一次追肥的情况比较多见,追肥就在大喇叭口期进行,多次追肥的情况在一些区域存在。在底肥和追肥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玉米底肥的使用注意事项:底肥又叫基肥,包括播种前和播种时施用的各种肥料。底肥的施用量及占总施肥量的比例因肥料种类、土壤、播种期等而不同。底肥 5 应强调以有机、迟效性肥料为主,适当搭配速效化肥。1、选用玉米底施肥的标准。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应选用高氮、低磷、高钾的复合肥,一般选用氮含量 20%左右、磷含量 10%左右、钾含量 15%左右;不宜使用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作底肥。另外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选用高钾的肥料,可以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和促进
10、玉米后期增重,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2、应重施底肥和玉米生长期追肥相结合。一次施足底肥,因为玉米生长期较长,会不同程度上造成玉米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另外一次性施入底肥,用量大,易烧苗,会给玉米播全苗造成影响,所以应玉米底肥和追肥相结合。3、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不宜作底肥。任何一种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的数量都不会是均衡的,因此施用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料会出现其中的一种养分过剩,造成养分浪费,也会抑制作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达不到较好的施肥效果,无谓增加了投入。4、底肥最好不要单独施用磷酸二铵。玉米底施肥属于三元复合肥,含氮、磷、钾三种元素及部分微量元素,而磷酸二铵属于二元复合肥,只含氮、磷两种元
11、素。玉米生长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且钾肥的需求量较大,所以选用玉米底肥时应选含钾较高的三元复合肥。如果施入磷酸二铵,最好与钾肥配合使用。5、深施肥 1015 厘米,确保种肥隔离 810 厘米,避免烧种、烧苗现象发生。玉米追肥的注意事项:在玉米生育期间施入的肥料称为追肥,主要提供玉米吸肥高峰所需肥料。玉米一生中有 3 个吸肥高峰,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玉米进入拔节期以后,营养体生长加快,雄穗分化正在进行,6 雌穗分化将要开始,对营养物质要求日渐增加,故及时追拔节肥,一般能获得增产效果。如果底肥足,可以适当控制追肥,时间可晚些;在土地瘠薄、基肥量少、植株瘦弱情况下应多施、早施,占追肥
12、量的20%30%。在土壤肥力低或底肥、口肥不足时,应在 6 片叶展开时追拔节肥。1、看土追肥。追肥要由土壤的性质而定。低洼地和碱地,要选用硝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作追肥;酸性土壤应选用尿素、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作追肥,对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砂壤土,应选用不易挥发的硝酸铵或尿素作追肥。2、看势追肥。因土质、肥料和水利等条件不同,虽然同时播种同一品种,但长势各不相同,有壮苗地块,也有弱苗地块,就是同一地块的玉米长势也有差异。因此,追肥时应有所区别。具体方法是:壮苗地块追施化肥;弱苗地块除追施化肥外,还要追施腐熟的人粪、饼肥;对壮苗地块中的弱苗,应该给吃偏食,多施追肥,使弱苗快速复壮。
13、追肥后要及时中耕。3、看肥施肥。目前玉米追肥,习惯上都以施氮肥为主。氮肥施入土壤后,很快分解成硝态氮、铵态氮和酰氨态氮,并以游离态存在。如果追肥后覆土过浅,氮素就会到地表层,玉米植株只能吸收 20%左右。如深施 10 厘米左右并及时覆土压严压实,其吸收量则可达到 60%以上。针对氮素肥料的这一特点,应避免浅施、明施或随水施用,防止造成肥料浪费。4、看期追肥。苗期不可追肥过早,便于玉米苗发粗发壮;雌雄穗形成期,追肥不宜过晚,以防止脱肥早衰;后期追肥要适时适量,以防止贪青晚熟。5、看土追肥。砂质土壤,特别是沙石土,不宜一次追肥过多,应 7 分次追肥,以减少渗漏和挥发损失。追肥一定要深追。来源:三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