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9578.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544538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957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957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957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9578.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临沂一中2021级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2、。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

3、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

4、这种正面推动。继唐诗而起的宋诗,发展到宋中叶,又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而其时从仁宗朝庆历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诗人创作,可以有四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动;(三)打击压抑,导致怨悱;(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一)和(四)两种情

5、况只能使创作受损。(二)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于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

6、。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卷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斗争残酷,兵祸连年,文教停顿,人才短缺,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敝。东汉末(灵帝朝)、隋末、唐末的情况大体如此。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1.下列

7、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事,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B.建安时期,因曹操政治集团的推动,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士人得以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他们满怀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C.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意在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深深卷入激烈的政治变革之中。D.文学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一般未积累到最充足的程度,同时因时代稳定、社会繁荣,士人参与政治的愿望也不够强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政治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每个个体、集团的利益。

8、B.诗歌虽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C.战国时期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D.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这不只是对诗歌发展不利,对文化事业也是灾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A.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元结主张诗歌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C.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D.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4.白居易在策林采诗中建议:“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这一观

9、点在古代诗人中很有代表性。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4 分)5.诗歌与政治相关联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高潮期”是如何出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掌声响起来 张大愚 他是一位拉二胡的流浪艺人,大约四五十岁。不知什么原因,失去了右小腿,行动全凭一副拐杖。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这座城市和为什么来这座城市或许也没有人想知道。喧嚣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谁顾得上去关注一个残疾艺人?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细细聆听那种古老陈旧的声音呢?街边的小公园是他的寓所,公园的长椅是他的床榻,漫天的星河是

10、他的衾被。两包方便面或者一份廉价的盖浇饭,就是他一天的膳食。他不修边幅,放任头发与胡须疯长,遮盖住大半张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手中的二胡,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紫檀的琴杆与琴筒,黄杨木的琴轴,琴筒蒙的是顶级的金花蟒皮。由于长时间地使用摩挲,琴体包了浆,泛着温润柔和的紫光。内行一看便知价格不菲。以他现在的收入,不知需要积攒多长时间才能置下这样的珍品。每次演奏完毕,他会从琴盒里取出一块干净的麂皮布,擦拭二胡的每一个部位,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琴盒里。他的动作认真细致,甚至有些虔诚。他的目光温软,像在注视着恋人。晚上,他会枕着琴盒入睡。他的梦里有二胡,二胡的梦里有他。他演奏的曲目很多,欢快的,抒情的

11、,忧伤的,都游刃有余。最拿手的是二泉映月,曲调幽幽咽咽,仿佛被血和泪浸泡过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男人。他坚持每天演奏两场,上下午各一场,每场两小时。与其他街头卖艺者不同,他是“绿色”演奏。没有麦克风,没有伴奏带,只有二胡本身的声音在空气中真实地游走。有一天,公园里来了一个卖唱的女孩,与他各据一角。女孩奇装异服,神情傲娇,瘦削的肩膀上斜挎着一把大大的吉他,面前支着麦克风,音响一开,激越高亢的歌声伴着砰砰的吉他声铺天盖地袭来,气势宏伟。但令人惊奇的是,二胡的声音总能从那震耳欲聋的声音里钻出来,清晰地传至每个人的耳鼓,像一条轻捷灵动的小鱼儿,在人们心里游那么几游。弹吉他的女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时尚,光

12、鲜,激情四射,足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欣赏。一天下来,女孩的钱盒满满当当的。相比之下,他就显得更加落魄,甚至可怜。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想法而已,他自己内心未必这样认为谁说这样就是可怜呢?可无论怎样,那个决定生存质量的钱盒里总是寥寥无几,却是不争的事实。我第一次听他的演奏,是在初夏的一天。时近黄昏,云舒霞卷,弯月初升。公园里行人寥寥,微风拂过,有二胡乐声飘来。公园不大,我绕过一座乱石堆叠的假山,就看见了他。他坐在一丛海桐灌木旁的木色长椅上,左手持琴,右手执弓,腰背自然挺直,标准的二胡演奏姿势。他拉的是彩云追月,曲调轻快流丽,我似乎能感觉到那些被奥数题纠缠而绷紧的神经在一根一根舒缓,熨帖极了

13、。他的头仰起,双目微阖,神情温柔。我没有去想为什么一个流离落魄的流浪艺人会有这种表情,我只是单纯地被乐声吸引,甚至没有注意到他那条不健全的右腿。整个暑期,这座公园成了我有空必来打卡的地方。去的多了,他开始同我打招呼,让我报喜欢的曲名,并坚决拒收我的钱。我们从不深聊,一个神秘的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将去往何处的成年人,他的故事、他的内心世界,不是一个阅历尚浅的少年轻易可以触碰的。暑期最后一天,我又去了。暮夏时节,风里带了一丝秋意。看到我来了,他点头向我示意,然后问我想听什么。我说都可以,谢谢。他沉吟一下,说那就二泉映月吧。起势,运弓,顿挫流转,这个有故事的男人,在这个黄昏,开始了一场这个夏天以来最高

14、水准的演奏。越来越多的人被乐声吸引过来,它细腻而又雄阔,伤怀而又悲悯,于暗色中隐现清明,于寂灭中萌发新生。它描摹的是一幅“长太息以掩涕”的人生长卷,同时又是我们所有人置身其中的有情世界。所有人安静地聆听着,过往岁月的浮光掠影纷纷在此刻翻涌上来,在心中百转千回。一曲结束,四野静寂,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他若有所思地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仿佛与天地相合。这是一场堪称大师级的演奏,不可复制。不知是谁长吁了一声,我回过神来。一个男人把一张百元纸币放进他的钱盒里,其他人纷纷效仿,往盒子里放钱,我也放了二十元。盒子满了,还有几张散落到地上。暮色将尽未尽,绛紫色微光在公园里流连。我心念一动,带头鼓起掌来,众

15、人跟着鼓掌。掌声像子弹一样将他击中,他身体一震,神思回转,抬头看了看我,以及围聚的众人,目光深邃明亮。他从容地将二胡放进琴盒,撑着拐杖站了起来,向众人优雅地鞠了一躬,然后挺直腰身,矜持地微笑着。那一刻的他,仿佛双腿完好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英姿勃发,光华灼灼。那是一场告别演出。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前三段从外貌、饮食等方面写出流浪艺人生活的艰难,引发了读者对他的一些疑惑,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对流浪艺人演奏完毕的动作、神态等进行了精细地刻画,凸显了其对于二胡的珍视、对于传统艺术

16、的热爱与敬重。C.小说善用对比,例如无论卖唱的女孩的吉他声多么响亮,都不能完全掩住二胡的声音,这就突出了二胡声音之清越。D.小说前半部分指出流浪艺人最拿手的是二泉映月,最后又以此结束,不仅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也有利于主题的揭示。7.关于流浪艺人告别演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看到“我”来,“他点头向我示意”,说明经历暑期我们已经达成了默契。B.他“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说明此时他已完全沉浸在二胡的艺术世界里。C.关于本次演奏的乐声,既有对其的正面描写,也有听者反应等侧面烘托。D.“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说明流浪艺人已辗转他地弹奏二胡。8.小说以“掌声响起来”为题目,有

17、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9.小说的“散文化”包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抒情性浓郁、语言有诗意有意境等方面。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本篇小说符合这种趋势。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有怎样的“散文化”特征。(6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小题。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

18、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急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

19、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昔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

20、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B.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C.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D.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周显

21、王七年,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又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C.太子,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实际权力很高,仅次于皇帝。D.黥,是古代一种羞辱性的刑罚,指在犯人脸上或额上刺字并涂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秦孝公即位后想让秦国强大起来,他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广纳贤才。B.公叔痤深知公孙鞅的才干,在病中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但魏惠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C.公孙鞅在秦下令变法满一年后,住在国都的百姓进言说新法给很多人带来不便。D.新法施行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无

22、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4 分)(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4分)14.司马光在文末的评价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说明。(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23、首联点题,“支离”既道出自身“病”体衰弱,又揭示纱帽“宽”的真正缘由。B.庙社即宗庙社稷,作者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早日实现恢复河山的夙愿。C.“和鸾”指皇帝的车驾,京华父老遗民希望朝廷挥师北伐,銮舆回归,重返故都。D.“出师一表通今古”用典故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书愤中表达的情感一致。1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一联历来受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含意及情感。(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将进酒中“_,_”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豪迈、洒脱的诗人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通

24、过“_,_”两句,高度评价了离骚以小见大、以近知远的行文特点。(3)对比手法常用于诗文作品。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忧劳使国家兴盛,接着用“_”作对比;高适在燕歌行中把战士拼死作战与“_”作对比。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雨燕塔”,是根据生态需求,专为雨燕栖息而建的。早年,因为城市建设等各种原因,北京标志性鸟类北京雨燕可筑巢安家的空间被压缩,其数量急剧下降,令人担忧。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奥森公园专门建起雨燕塔,塔身不大,却为雨燕设置了多达 2240 个人工巢箱,看起来_的。

25、公园管理方希望通过人工招引的方式为北京雨燕提供新的安乐窝,希望雨燕成群地生活在这里,而雨燕也真的_,让这里成了其聚集地,出现了众鸟翩飞的壮观景象,实在是一桩美事。鸟类对于城市有啄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意义及作为人类生存伙伴被赋予的文化意义。比如喜鹊象征着吉祥,承载着鹊桥相会的爱情传说;大雁象征_的爱情 不论发端自政府部门、志愿组织还是普通个体,每一份小小善心,都会化作理想的风帆;每一滴暖暖爱意,都将汇成文明的江河,展现着城市的文明美好,折射着人的素养提升。只要大家做好生态保护,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都会得到改善和提升,百鸟翩翩、逐日纷飞的美好景象会不断出现,古往今来那许多美好的传说和诗意也会不

26、断再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1987 年,电视剧红楼梦在央视首播,收视率高达 70%,可谓史无前例。在 30 年风卷云舒的时代激流之中,1987 年版红楼梦逐步被建构为经典,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首先,主创演员大多数_,而是各行各业真正爱好艺术之人,通过推荐或自荐的方式

27、聚集在一起,他们共同学习、训练、生活了三年,拍摄完成后又各奔前程。其次,在创作理念上忠于原著。80 年代的中国,掀起了“美学热”“文学热”,各种西方理论纷至沓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剧红楼梦并未采取戏说的方式或者解构的姿态,而是_。作为一部艺术作品,1987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也并非尽善尽美。在一片赞许声中,_。同年,红楼梦学刊发表了 5 篇相关评论文章。文章指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与小说相比,在形似层次上难能可贵,差强人意。从神似层次考察,内蕴、意境的表现遗憾甚多”“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失败,与改编者对原著诗化小说个性的忽略有直接的关系”,等等。21.下列句子中的“他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们

28、”,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你们五个人一起去的,怎么只有你回来了?他们呢?B.谁能呵护地球、保护环境呢?我们,你们还有他们!C.在单位,领导他们以不守纪律为由开除了他。D.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儒家认为“人之生也直”;道家认为“曲则全”。关于“直”与“曲”,古往今来争论不断。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29、,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临沂一中 2021 级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答案 2023.1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1.(3 分)A“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可知,“头等重要的事”是协调人际关系,但不代表协调人神关系不重要。2.(3 分)A“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每个个体、集团的利益”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

30、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可知,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是政治的任务,并不是说这样就需要尽最大可能维护每个个体、集团的利益。3.(3 分)B 材料一的观点是诗歌与政治关系密切。A 项是在说以德治国。B 项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诗歌能济世劝俗,拾遗补阙。符合题意。C 项是在说诗人经历磨难而后创作出好诗。D 项是在说诗人看待人生的态度。4.白居易此句是在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能够

31、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诗歌与政治关系密切。虽然诗歌本质上是抒发个人情感的,但个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本质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政治的任务亦然,这就与诗歌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每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5.独特的政治背景。政治的推动力。政治具有活力性。(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6.(3 分)C 吉他声很响亮,二胡声没有被掩住,这不是对比,而是正衬。7.(3 分)D 错在“说明流浪艺人已辗转他地弹奏二胡”,此意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再也没见过”。8.(6 分)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

32、阅读兴趣。与流浪艺人的最后一次演出收获的掌声相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凸显了小说主题,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及对其艺人的赞美。突出了流浪艺人演艺水平之高,强化了其个性特征。(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9.(6 分)情节淡化。小说以“我”的口吻叙写了一位流浪艺人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意犹未尽。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气质。主人公生活窘困,却忠心于传统艺术。语言上呈现出散文诗化的倾向。语言简洁、质朴、不渲染,又不失典雅。(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 5 小题,2

33、0 分)10.(3 分)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是定语后置句,“有能出奇计强秦宾客群臣”,“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CD;“吾且尊官”和“与之分土”是“孝公”许诺的两个并列的奖励,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 A。译文: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故选 B。11.(3 分)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其实际权力很高”错误,太子并无实权。故选 C。12.(3 分)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住在国都的百姓进

34、言说”错误,原文是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是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不是住在国都的百姓进言说新法使百姓不便的人数以千计。故选 C。13.(8 分)(1)所以圣贤之人如果想使国家富强,就不能拘泥于旧传统。(4 分。“是以”“苟”“强国”“法其故”各 1 分。)(2)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如此吗?(4分。“忽微”“所溺”“岂”“困于所溺”各 1 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是以”,所以、因此;“苟”,如果;“强国”,使国家富强;“法其故”,拘泥于旧传统。

35、第二句中,“忽微”,细微的事情;“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岂”,难道;“困于所溺”,被动句。14.(3 分)道理: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1 分)分析: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1 分)不欺骗天下成就了王道,不欺骗四方邻国建立了霸业。(1 分)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的思想观点的能力。从“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可知,司马光在文末评价阐述的道理是,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原因如下:从“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可知,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从“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可知,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

36、国家;从“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可知,不欺骗天下成就了王道,不欺骗四方邻国建立了霸业。参考译文:周显王七年,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让秦国强大起来。周显王八年,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

37、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替君王谋划(建议惠王杀你),后把这件事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托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

38、,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周显王十年,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会与大众一起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如果想使国家富强,就不能拘泥于旧传统。”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的要职。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

39、,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臣司马光曰: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

40、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当年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他们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之时,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统天下的当政者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3 分)A。A 项“病骨支离”只是纱帽宽的表层原因,深层缘由是下句的“孤臣万里客江干”。16.(6 分)含意:“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意为自己身份卑微但不敢忘记忧虑国家,人生功业要等到盖棺才能评价;(2 分)情感:作者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份卑微,但依然忧心国事,有士大夫的责

41、任担当;虽然目前处境落魄,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希冀。(4 分,每点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6 分)(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逸豫可以亡身美人帐下犹歌舞(每空 1分,有错别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18.(3 分)示例:密密麻麻不负众望忠贞不渝(每空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成语,与语境相合,亦可得分。)19.(4 分)示例:鸟类对于城市来说,有啄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意义;而作为人类生存的伙伴,鸟类又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生态

42、意义 1 分,文化意义 1 分,结构完整 2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20.(4 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善心”比作“风帆”,把“爱意”比作“江河”,生动形象地点出了人类的每个善意、行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同样表达了对人类善意的赞美。(每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21.(3 分)B。A、C、D 项中的“他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们”都是特指,B 项中的“他们”是泛指。22.(6 分)示例:并非专业出身忠实再现文学经典它也面临一些质疑(每空 2

4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四、写作(60 分)审题 1.作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要求围绕“直”和“曲”展开思考的关系型作文题。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由儒家的人生观引出核心词“直”,在儒家看来,人生在世要做到“直”。“直”可以解释为“不弯曲,正直,率直,耿直”,也可解释为“公正、合理,爽快、坦率”等。它要求为人处世要能做到不畏强势,敢作敢为,要能坚持正道,要能勇于承认错误。它关涉的是做人的操守、做事的底线、做官的准则。它是担当,是自律,是“修齐治平”的起点。第二句话由道家的人生观引出核心词“曲”,在道家看来,人生在世要做到“曲”。“曲”可

44、以解释为“弯转,不直,迂曲,婉转”,也可以解释为“不公正,不合理,周遍,详尽”等。它要求人们在遇到困难、挫折等情况时,要能忍辱含垢、等待时机、静观其变、不横冲直撞。它是行为艺术,是“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第三句话将“直”与“曲”连接起来,一个“争论不断”表明写作时不能完全抛开一方而只谈另一方,二者须兼顾。提示语中“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意在告诉考生,文中要有“我”的“思考”和“感悟”,即在行文中要有一定的“代入感”,要有明确的身份意识,切忌只讲别人的事例,而忽视自己的见解。要求部分强调了角度、文体等注意点。其中,“选准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最好有所侧重,围绕二者选好角度谋篇布局

45、,完成写作。2.写作注意点考生要善于打开思路,既要正确理解“直”和“曲”的内涵,认真思考二者各自的价值,又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探析古往今来人们对二者争论不断的原因。过“直”易折,过“曲”易偏。“直”不等于一根筋地不讲方法策略,“曲”也不意味着放弃自我和原则。可以写个人、团队、国家,但不限于此,更不要依次阐述,平均用力,泛泛而论。行文时,注意不要只谈抽象理论,一定要贴近生活展开具体分析。“明确文体”意味着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最擅长的写作形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均应符合相应的文体特征,不可模糊文体。若选择应用性文体,应充分体现具体交际情境,并能达成交际目的。评分提示 1.考生能

46、围绕自己对“直”和“曲”这二者的理解行文,明确二者的价值、意义,就视为符合题意,赋分不低于 36 分。2.全文平均用力、缺少中心,或空洞谈“直”和“曲”,原则上不超过 40 分;如果“直”和“曲”只写其一,最高不超过 36 分。3.全文偷换概念,偏离对“直”和“曲”二者的认识、理解,最高不超过 29 分。4.全文完全脱离材料及主题,最高不超过 23 分。5.对角度精当、见解独特、思想深刻、结构精巧、有文采、有意蕴的作文,敢打高分。例文以曲求全炼心志,正直而行泛长舟 林语堂曾说:“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于人而言,处于浮华世界,坚守正直并不易,难免委曲求全、苟活于世;但世间如熔炉,将人的品德淬

47、炼,隐忍蛰伏,表面上看似以“曲”求全,实则内“直”于心而不改其志,不亦是正直人格的体现吗?由此观之:正直而行与以曲求全并不相悖,换句话说,“以曲求全”应当向“正直而行”趋近,以曲求全炼心志,正直而行泛长舟。“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正直确是人格品德中最闪光的部分。屈原一生正道直行,卓然高尚,宁为玉碎地选择以死殉道,而不愿尘世污浊玷污分毫,可谓正直。然正直而行,除了以身守节的仁人志士,我认为还应当增添一层内涵:以曲求全而不改其志。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周易,司马迁横遭祸事铸就史记,苏武放逐北海持节牧羊。他们的求全之举,难道是为了苟活于世?或是贪生怕死?显然并非如此,而是他们为了心中的志与道,毅

48、然决然地选择直面沉疴,正视苦难,只是隐忍蛰伏,心自坚毅,这种伟大而深沉的坚守,不也是可敬的正直之行?“曲则全,枉则直”。以曲求全就一定是正直之举吗?“曲”意为弯曲,而弯曲的可以是脊背,低下的可以是头颅,但决不可委曲求全的是志节,是道义,是正直的灵魂。有人战场上叛军降敌,这不是以曲求全,这是贪生怕死;有人拜金慕贵,这不是以曲求全,这是庸俗虚浮;有人阿谀奉承,这亦不是以曲求全,这是趋炎附势。真正正直的以曲求全者,内心一定怀有一种执念,或是志向,或是节操,这种执念,让他们宁愿忍受万倍的痛苦,经历百般的折磨,也始终不渝,以不死的气魄和毅力保全己身,只为了心中那如绳墨般的正直之道得以实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正直之举定要有所求全吗?其实不然。若是委曲求全,怎得子瞻“竹杖芒鞋轻胜马”之洒脱?又怎可见“东坡处处筑苏堤”之景象?子瞻的正直人格,随烟雨一蓑而来,不随屡屡弹劾而去;因苏堤春晓而来,不因众人排议而去。此心光明,此心正直,不需以身殉道,亦无需委曲求全,不也做到了正直而行,问心无愧?在这个层面上讲,正直之道唯在心中不灭,方可得以实现,至于践行之道,则各有所异罢了。“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咽”。正直而行,是人生这艘舟楫行稳致远的保障,我们青年人定要掌好行进的方向;以曲求全,是炼就正直品德与人格的焰火,我们青年定要经得住试炼。且行且进,不负韶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