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的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1489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下的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14894.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场经济下的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 摘要:民办高校丰富了我国的教育结构,有效的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本科教育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的重点教育内容,为了全面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民办高校纷纷引入导师制,但是民办高校的导师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导师制度,需要结合自身的特征来确定合理的导师制度。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导师制还在实践与探索阶段,本文就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及探索进行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民办高校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适应时展的必然产物,它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压力,给学生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以
2、让一些高考成绩未能达到本科分数线的学生继续接受大学教育,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内容,增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在民办高校引入导师制,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导师制在民办高校的推行并没有现成的参考模版,只有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探索,不断的进行试错尝试之后,总结经验方法,才可以确定科学的、适合学校特点的导师制度。一、本科生专业导师的内涵 17 世纪,“导师制”普遍被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在 19 世纪末开始仿效美国高校实施学分制,并进一步将原来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中。1可
3、见,导师制对于我国而言是“舶来”文化,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民办高校推行导师制度更是缺乏实际的参考模版,需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寻求发展。“导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指导个体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导师制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在某一学术领域学习、研究和论文写作。2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导师的服务对象局限在研究生,重在良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民办高校在本科阶段开展导师制度将导师的内涵进一步丰富,由于学生并不具备研究生水平,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并不能完全的照搬高等院校以自学为主的导师制度,而是要结合学
4、生的实际特征,构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导师制度,即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全面实施,还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民办高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此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抢占优质生源,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学校学习,各民办高校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只有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在竞争中存在一定优势,而导师制正是有效途径,为此对于导师制的研究和探索,成为民办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二、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1.指导专业规划的需要专业规划对于
5、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可以为学生勾勒蓝图,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得知通过学习可以达到何种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专业指导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传统导师制的教学实践模式中,教师只对所教学科负责,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可以认为教学质量较高,对于除此以外的内容,教师并不会过多关注。传统的导师制存在着片面性,并不利于学生发展,学生在教育内只能把专业学习视为科目学习,而无法给未来的专业发展构建清晰的定位,让学习处于模糊状态之中,教学效果。为此,民办本科高校开展导师制时,导师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就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规划,帮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性,了解
6、所学专业的性质和特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未来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再确定在校学习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习更具有针对性。2.实行学分制的保障学分制是本科院校普遍采取的教育考核方式,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认为合格,完成学校的教育目标。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不高,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顽强的学习意志,如果单纯的以学分制作为考核标准,就会让学生缺少束缚,在学分考核中很难合格,导师制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一旦学生选择了所学的专业,学校就会配置专业的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可以有效的执行过程监督的职责,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取合格学分。3.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类似
7、于“师徒制”,学生自大一开始,就接受导师的专业指导,导师不仅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技术操作,通过四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还会形成自己的研究和学习的风格,为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导师制度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三、民办高校导师制模式的探索 1.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力推行导师制的是研究生教育。但研究生阶段的导师是重业务学习、轻思想政治。不少教育学者已经指出:只教书不育人不能称其为导师。3在民办高校的本科教学时,导师制同样不能把专业知识作为唯一教育目标,在教学时要兼顾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
8、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道德素养,实现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发展。2.导师队伍的建设导师制的核心在于导师,导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民办本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应该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在导师准入门槛的设置方面要严格把关,在思想品质方面选择责任心强,政治素养过硬的骨干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选择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出色的优秀教师。要定时定点对年轻的导师进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师徒帮扶”制,来不断提高年轻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民营本科学校对导师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把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教学水平、课外辅导、活动组织能力等作
9、为参考因素融入其中,在考核方式上不仅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面对面的谈话,还要进行网络测评,让学生给导师打分,最终对导师给出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3.导师的工作职责(1)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三观”体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再通过外界教育进行改变难度就会明显增加,甚至无法达到二次教育的目的,所以导师的首要工作职责并不是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三观”体系,这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前提,只有“三观”正确,才可以确保学生在未来从事的行业内恪守规定,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对工作负责。(2)引导学生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民办本科学校的导师要在大一期间,
10、就引导学生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了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在现阶段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合理的进行自我定位,让学生对学习和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专业教学,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模糊的状态,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的对待专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陪伴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当学生踏入民办本科校园,选择专业之后,导师对于学生的陪伴与守候就开始步入正轨,导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身心发展情况,同时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学生学习节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步入社会以后,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总结 我国的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度还在发展的路途之上,比起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民办高校要建立科学的导师制度,尽管没有现成的参考模式,可是仍然可以依据学校的风格、学生的特点,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导师管理制度,在实行该项制度时,要勇于发现错误、积极改正错误,不断探索和研究,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形成成熟的导师管理制度而付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