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案例)3157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案例)31579.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4 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上课类型新授课 容分析 新学期面对新高一学生授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容来自浙教版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一书信息与信息技术章节的第一课时。这一章分为:1.1 信息与其特征;1.2 信息的编码;1.3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于本章容的教学建议提供了两个方案,具体如下:方案一:节号 节名 容 课时 1.1 信息与特征 信息、信息的特征 1 1.2 信息的编码 二进制代码,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转换,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的信息编码原理。1 1.3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与原理 1 合计 3 方案二:节号 节名 容 课时 1
2、.1 信息与特征 信息、信息的特征 0.5 1.2 信息的编码 二进制代码,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转换,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的信息编码原理。2 1.3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与原理 0.5 合计 3 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情况看,虽然基本上学生都通过了初中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二进制并不是很理解,对于 1.2 节容,需要较为详细地讲解二进制的计数方法,如果学生没理解,那么在以后关于二进制的计算、图片声音文件大小的计算都会承受不了。所以,1.2 节容至少需 2 课时,1.1 和 1.3 容合为 1 课时也可以完成。于是,选用方案二较为适宜。即:新学期的第 1 课时容为“信息与
3、特征”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与应用、发展。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案例的分析,理解信息与其特征、信息技术与应用。2/4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和爱国荣誉感。教学重点 信息概念的引出、信息特征的剖析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事例息特征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法和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 片段一:(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匆匆回到位置坐好,准备好上课用品)师:同学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回到自己位置?生:上课了!师: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呢?生:上课铃响了啊!师(与时点出):对!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时间到了。希望同学
4、们在每一次课铃响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好上课的准备,准备好上课用品,调整好心境来迎接新的一堂课。我们谁都不迟到、不掉队,做得到吗?生:做得到!(德育渗透:高一是学生新的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有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铃声的引入,提醒学生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学习态度,这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片段二:教师展示 1964 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的铁人王进喜图片 问:面对这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热烈地讨论着,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很冷!”、“他年纪比较大!”、“好像是北方人吧”(学生已经投入到课堂)师(趁机提示):这图片正是当年被认为泄漏了油田的铁人王
5、进喜的照片学生:哇!(紧接着便是疑问写在脸上)教师立即释疑: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油田的秘密,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 46 度至 48 度的区域,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油田位于与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庆幸的是,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3/4 机,根据情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价推销炼油设施,而不是用于军事战略意图。生:这么可怕呀!(学生
6、的情感有些激动)师(趁热打铁):情报人员可谓是火眼金睛。再比如,我国军事迷们上传图片、发表评论的各类军事,也是国外情报部门经常光顾的地方。军事单位、战略要地的照片在普通人眼里稀松平常,但在情报分析人员看来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如对一长江大桥的普通图片,一般人只是感觉大桥“宏伟壮观”,但情报分析专家就能根据其比例,计算出其最致命的打击点;通过近拍照片,看出所用建材的品质,从而测算出摧毁桥梁需要的炸药份量。军事迷们偷偷拍摄我军武器的图片,放在网上追求轰动效应,却不知恰恰为国外情报部门提供了“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便利,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在印度:敏感区拍照可判 10 年;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军事禁区等特
7、殊地点和场合禁止拍照。所以,作为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同学们应该遵守并积极宣传这些法律,养成主动保护国家信息的意识。同时,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不要随意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络上,因为有人会利用网络上的照片进行恶搞、传播。(德育渗透: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从我做起,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同时,在网络环境中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片段三:(在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时)师:1936 年柏林奥运会,电视机走上历史舞台,使现场直播成为可能;1964 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应用通信卫星,成为全球转播的开始;1972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通过卫星直播了火炬的传递;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GSM/CDM
8、A 开始普与,被誉为“无线奥运”;2000 年悉尼奥运会,互联网取得大发展,“互联网奥运”成为亮点;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宽带奥运”的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师(自然地引出):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2008 年奥运会倡导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三念得到精彩诠释。“数字奥运”,对通信系统的考验近乎严酷,40 亿观众。以高性能计算机群系统和大量的软件作支撑,为精细预报天气服务搭建了可靠的软硬件平台。语言翻译、网络直播和点播、食品安全监控、实时交通信息,等等,IT 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特别是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了全世界一个振撼:中国人,了不起!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得到
9、了全世界的认同,为我们同是中国人而自豪!4/4(德育渗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有些学生搞起崇洋媚外,觉得外国的什么都好,对自己国的一些事情却总是抱怨、不满。奥运会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它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很好的证明了中国的实力,教育学生要相信我们的实力,热爱我们的国家,至此,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教后记 本节课容在 5 个班级上过,感觉效果良好,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比较高,对几个事例也感兴趣。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时,达到预期效果。新课改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字面上理解,“信息技术”,看似一门技术课,但超越于这个“技术”之上的、更重要的,则是关于学生
10、素养的提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可通过几节德育课来提升学生的意识和素养,更多的是将情感、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备课时要选取最适宜的素材,即能为本节课的容服务,也能为德育的渗透服务。在课堂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道德。这一节课,只是高息技术课的开始,从第一步开始,我们就要把情感德育的渗透作为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情感有道德的人。记得校长在会上讲过的一个比喻让我不能忘记:“没有知识的人,大不了算一个次品,但没有品德的人,它就是一个危险品!”危险品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我们努力地在学科教学中将德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