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文本7288.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542480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文本728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文本728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文本728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文本7288.pdf(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科学指导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山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所指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八个设区城市和邹平县(行政区划属滨州市),面积约万平方公里。第三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有关重大行动计划安排在近期(2006 年2010年)开展,对远景发展进行了展望。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 146 号)3、山东省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4、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 年2010 年)5、国家、山东省和各地其他相关规划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五条 发展总目标 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以青岛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立足东亚,面向世界,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带动全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六条 发展

3、分目标 1、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 青岛要率先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中国参与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头军之一,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2、带动山东辐射中西部的强势龙头 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达的制造业生产体系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打通和中西部的联系,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门户。3、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 依托胶济蓝烟铁路、沿海铁路等主要发展轴线,选择有利区位强化大中城市,发展小城镇,鼓励生产要素沿综合交通走廊集聚,强化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加强与外部区域的社会经济

4、联系,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开放活力、协调发展的都市连绵区。4、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市群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城镇产业改造,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资源再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城市间以生态绿地为主体,城市中以绿地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群绿色空间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群体。5、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区域 充分发挥城乡优势和特色,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融合,使城市与乡村发展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形成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城乡一体、社会和谐、共同繁

5、荣的现代化区域。第七条 分期实现目标 1、2006 年2010 年为发展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针对问题寻找发展途径,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的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促进8 个设区城市的一体化整合,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城市体系完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分布密集的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2010 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60。2、2010 年2020 年为发展成型阶段,也是全面发展和重点提高阶段。各城市化重点引导区的城市化加快,城市体系逐步优化完善,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全省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2020 年

6、城市化水平达到 70。3、2020 年2050 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高峰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区域城市体系发生结构转型,青岛的龙头地位逐渐显现。山东半岛以及山东省其它地区在青岛的辐射带动下,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区域地位日益突出。第八条 战略定位 1、在全球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2、在环黄海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黄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之一。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

7、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推动“中韩日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3、在全国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4、在山东省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缘,是全面体现山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密集地带。第三章 空间发展战略 第九条 总体战略 优化、整合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产业、生态环境和城镇空间布局,立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全方位拓展城市群腹地范围以及与韩日地区的交流合作,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内各项资源开发与保护,构筑发达的区域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和

8、社会公共服务与保障系统,为城市群发展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空间载体。总体战略包括经济国际化战略、人口城市化战略、龙头带动战略、经济协同战略、都市连绵区培育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六大具体推进战略。第十条 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 通过吸引外资和扶持民营经济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山东半岛城市群从外向带动的经济增长战略转向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培育青岛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国际城市,以制造业发展为中心,构筑临港大工业体系,加快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充分发挥胶东半岛地区临近韩日的地缘优势,承接世界尤其是韩日制造业转移,构筑面向韩日的跨

9、国城市走廊,使山东半岛成为我国沿海的又一重点发展区域。第十一条 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市化战略 全面实施开放型城市化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人口向城镇迁移,引导省内其它地区人口向区域内城镇迁移,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辐射能力,使山东半岛成为国内人口跨区域流动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强化社会保障,鼓励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就业岗位。调整乡村工业布局,促进人口、产 业同步集聚。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改进和加强土地管理,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矛盾。逐步完善土地置换、农村宅基地管理、乡镇企业用地、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和开发区用地管理等政策。第十二条 以强化区域优势为

10、目的的龙头带动战略 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龙头,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全省的龙头,逐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核心是培育青岛在山东半岛区域内的龙头地位。通过黄岛开发使青岛港口重心西移,以港兴市,促进青岛发展,并与即墨、胶州和胶南进行统筹规划,促进青岛由半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组团式城市转型,拉开青岛都市区框架,做强青岛龙头。扩大青岛以及整个山东半岛地区的腹地范围,积极促成打通邯济、青银、青红、青太等西向交通干线,使胶新铁路投入运行,并增加菏兖日铁路与陇海铁路之间的联络线,把陇海铁路沿线的经济流向青岛方向引导。青岛应将金融、保险、咨询、公证、海事仲裁和货物代理等与外经外贸有关的现代服务业作

11、为重要产业发展,并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第十三条 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 明确各中心城市在半岛城市群内的服务职能,通过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地区产业联盟构造半岛地区八大优势产业,包括家电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石油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海洋产业和旅游业。促进城市产业联系,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快速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带动山东发展的核心产业地带,进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第十四条 以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 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努力提高与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的外围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做实都市区。培育新

12、的城市增长点,填补半岛区域内城市链条中的“塌陷”环节,选择高密、诸城、莱阳、龙口、青州、平度、蓬莱、莱州等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形成半岛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构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的核心。完善区域内部综合交通走廊,建立山东半岛都市区组织协调平台,支撑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五条 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限制开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生态敏感区域,加大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等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合理保护、统筹安排、协调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海洋资源等。第四章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 第十六条 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 2010 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区

13、域总人口 4710 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 60%;2020 年城市群区域总人口 5590 万人,城市化水平 70%。各市域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详见表 1 和表2。表 1 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市域总人口规模(单位:万人)地 区 2010 年人口规模 2020 年人口规模 济 南 680 800 青 岛 990 1200 淄 博 510 610 东 营 230 310 烟 台 730 820 潍 坊 910 1000 威 海 340 450 日 照 320 400 山东半岛 4,710 5,590 表 2 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市城市化水平(%)地 区 2010 年城市化水平 2020 年城市化水平 济 南

14、 66 79 青 岛 63 77 淄 博 61 70 东 营 47 52 烟 台 63 76 潍 坊 57 66 威 海 61 71 日 照 52 56 山东半岛城市群 60 70 第十七条 城市化策略 建立山东省东西部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政策,积极引导鲁西南地区劳动力向山东半岛区域转移,鼓励乡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城市化,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县级以上城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小城镇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并集中培育中心城镇,为人口转移和人口非农化创造充足就业条件。强化社会保障,调整乡村工业布局,促进人口、产业同步集聚,促进山

15、东半岛城市群的健康城市化进程。第十八条 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控制 以实现集约、精明的城市增长为目标,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集约利用,优化布局。在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发展需求与供给的各种因素,实行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控制。第十九条 城乡统筹发展 1、各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要对城乡地域进行统一规划。2、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市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3、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4、为进城农民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的现代

16、文明和设施。5、规划建设一体化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五章 空间发展规划 第二十条 城镇空间发展策略 1、提高区域国际化开放程度,发挥青岛作为对外开放龙头的带动作用。2、增强青岛、济南、烟台、淄博、潍坊、东营、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以城市区为区域功能地域,实现分区域整体发展。3、增加区域内大中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促使各级城市规模、功能升级,促进多条城市密集带发展。4、增强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吸引能力,加强各级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促使城市群空间向网络化、高级化发展。第二十一条 区域城市空间结构 山东半岛城市群以青岛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发展的双中心,积极培育烟

17、台副中心城市,促使烟台与青岛、济南分别成为区域东、南、西部区域的核心城市,与区域内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等其他城市共同构成空间联系紧密的城市区功能地域。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两条空间发展轴为区域城市发展主轴,以烟台莱州潍坊和日照诸城潍坊东营两条空间发展轴为区域城市发展次轴。依托这四条城市发展轴的辐射作用,促进城市的集聚和城市经济发展进程,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第二十二条 核心节点城市 1、龙头城市:青岛。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和中心城市,区域内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种经济要素集聚和辐射的中心,区域内各城市主要经济联系的目的地城市。2、区域双中心城市:青岛、济南。青岛是山东省

18、区域经济中心、重要的港口城市。济南是山东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经济中心、交通枢纽,是区域内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和对外辐射能力的城市。3、区域副中心城市:烟台。区域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中心,烟台威海城市化 重点引导区的中心城市。4、城市区中心城市:青岛、济南、烟台、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城市区空间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区域内重要的经济增长节点。5、城市区副中心城市:章丘、胶州、龙口、莱阳、寿光、诸城、荣成。城市区内具有较大城市经济规模和较强对外服务能力,且在城市区内或城市区之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6、城市区优先发展城市:济阳、邹平、即墨、胶南、莱西、平度、莱州、招远、蓬莱、

19、桓台、青州、高密、安丘、昌邑、昌乐、垦利、利津、广饶、乳山、文登、五莲、莒县。需要重点培育、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中小城市。7、县域中心城市:商河、高青、沂源、临朐、栖霞、海阳、长岛。需要重点扶持、提高完善城市功能的中小城市。第二十三条 城市区 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内部联系紧密且相对独立的城市群功能地域作为城市区。城市区要明确各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和城市发展方向,扩大中心城市功能调整的空间,缓解中心城市高密度发展带来的压力,促进周边城镇发展,实现城市区功能的重新组合,增强城市区的竞争力,促进城乡空间和经济的融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共分八个城市区,分别以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淄博市、威海市、

20、潍坊市、东营市、日照市的市政府驻地为核心,以各自市域为辐射范围,形成青岛城市区、济南城市区、烟台城市区、淄博城市区、威海城市区、潍坊城市区、东营城市区和日照城市区,其中济南城市区包括邹平县。第二十四条 城市区发展引导措施 1、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吸引城市区内农业剩余劳动力优先向城市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优先发展城市集聚,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并培育城市区内若干 个大中城市,使之成为城市区整合发展的坚实基础。2、以中心城市为基地和主要装配中心,培育各优势行业的产业链,在城市区范围内配置各种生产服务机构,积极引导中心城市的置换产业向城市区内其它中小城镇转移。3、统筹城市区内空间协调发

21、展,继续完善城市区内中心城市与腹地城镇,以及腹地城镇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连接,努力提高通信、金融等在城市区范围内的服务便捷度,促进城市区的整合发展。4、统筹城市区内城镇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在产业布局上的合理分工,统一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发展良好的空间秩序和紧密的空间联系。第二十五条 城市化重点引导区 规划建立 5 个城市化重点引导区,提升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规模和竞争力,将城市化密集地域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范围,扩展大城市有限的空间,促进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发展,共同构筑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的城市化实体地域。1、济南淄博城市化重点引导区:包括济南市区、淄博市区、济阳县、章丘市、邹平县、桓台县、广

22、饶县、青州市等。该区域范围内的主要中心镇包括归德镇、仲宫镇、大桥镇、普集镇、孙耿镇、遥墙镇、埠村镇、刁镇、马桥镇、朱台镇、中埠镇、庙子镇、敬仲镇、大王镇等。2、青岛日照城市化重点引导区:包括青岛市区、日照市区、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以及诸城市、高密市等。该区域范围内的主要中心镇包括岚山镇、后村镇、涛雒镇、街头镇、枳沟镇、两城镇、皇华镇、泊里镇、柴沟镇、铺集镇、王台镇、双羊镇、李哥庄镇、蓝村镇、棘洪滩镇、鳌山卫镇、华山镇、王村镇等。3、烟台威海城市化重点引导区:包括烟台市区、威海市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龙口市、莱州市以及海阳市、蓬莱市、招远市等。该区域范围内的主要中心镇包括海阳所镇、南黄镇

23、、铺集镇、泽库镇、人和镇、石岛镇、宋村镇、成山卫镇、苘山镇、高陵镇、回里镇、莱山镇、大辛店镇、诸由观镇、北马镇、辛庄镇、玲珑镇、朱桥镇、沙河镇、店子镇等。4、潍坊城市化重点引导区:包括潍坊市区、寿光市、安丘市、昌乐县等。该区域内的主要中心镇包括侯镇、稻田镇、固堤镇、于河镇、朱汉镇、凌河镇、景芝镇等。5、东营城市化重点引导区:包括东营市区,垦利县,利津县等。该区域内的主要中心镇包括牛庄镇、陈庄镇、胜坨镇、孤岛镇等。第二十六条 城市化重点引导区规划发展措施 1、通过宣传和各种政策措施,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和迁移人口的管理机制,积极吸引引导区内外的农村剩余人口在引导区内城市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以及小

24、城镇等各级规模城镇内集聚,迅速提高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2、强化各中心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逐步消除人口流动、交通、信息、金融等方面的障碍,推进通信、网络、交通运输、户籍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中心城市之间便捷的联系渠道。3、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创新城市形象品牌,积极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在中心城市的集聚,扩张城市规模。加强对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对城市边缘区的管理。4、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城市化重点引导地区内有条件的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极核。5、对引导区内各县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包括对一些重点开发区给予优惠政策,建

25、设富有活力的中小城市,为城市化过程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迅速提升城市规模。6、各市在引导区内选择若干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予以优先培育,积极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民营企业,促进就地城市化过程。7、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组团之间要留出绿带,绿带可以是基本农田也可以是生态功 能区,对绿带要进行严格管理,避免中心城市建成区的蔓延发展。8、各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标准,全面提升该类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建设质量。第二十七条 区域空间发展轴线 1、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区域城市发展主轴,依托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及国道309 线综合交通走廊,带动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等中心城市,章丘、桓台、青

26、州、寿光、安丘、高密、胶州、即墨等中小城市,以及归德镇、大桥镇、遥墙镇、仲宫镇、刁镇、埠村镇、普集镇、中埠镇、庙子镇、稻田镇、朱台镇、敬仲镇、于河镇、黄旗堡镇、石埠镇、双羊镇、李哥庄镇、蓝村镇、棘洪滩镇等城镇的发展。该轴线也将带动济南淄博城市化引导区、潍坊城市化引导区和青岛日照城市化引导区的快速城市化。2、日照青岛威海烟台区域城市发展主轴,依托青威高速公路、烟威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国道 204 线综合交通走廊,带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文登、荣成、乳山、海阳、即墨、胶南等中小城市,以及涛雒镇、后村镇、两城镇、泊里镇、王台镇、棘洪滩镇、鳌山卫镇、华山镇、王村镇、凤城镇、海阳所镇、

27、南黄镇、铺集镇、宋村镇、泽库镇、宋村镇、苘山镇、高陵镇、莱山镇、回里镇等城镇的发展。该轴线也将带动青岛日照城市化引导区、烟台威海城市化引导区的快速城市化。3、烟台莱州潍坊区域城市发展次轴,依托国道 206 线,带动烟台和潍坊等中心城市,莱州、龙口、招远、蓬莱等中小城市,以及大辛店镇、诸由观镇、玲珑镇、辛庄镇、朱桥镇、沙河镇、店子镇、固堤镇、于河镇等城镇的发展。该轴线也将带动烟台威海城市化引导区、潍坊城市化引导区的快速城市化。4、日照诸城潍坊东营区域城市发展次轴,依托于国道 206 线、东青高速公路,带动日照、潍坊、东营等中心城市,五莲、诸城、安丘、寿光、广饶、垦利等中小城市,以及岚山镇、涛雒镇

28、、两城镇、街头镇、于里镇、枳沟镇、皇华镇、景芝镇、凌河镇、于河镇、稻田镇、大王镇、牛庄镇、胜坨镇、陈庄镇等城镇的发展。该轴线也将带动青岛日照城市化引导区、潍坊城市化引导区、东营城市化引导区的快速城市化。第二十八条 区域城市网络结构 1、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空间网络化发展,使山东半岛由原来的带状城市群体空间发展结构转变为多个城市之间紧密联系的网络状构架的“城市簇群”空间发展结构,控制个体城市空间低效蔓延,更充分地发挥城市群的整体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2、加强各城市网络结构中空间联系优势方向之间的联系强度,促进城市区乃至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实现区域最优发展。加强潍坊莱西青岛三角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

29、空间联系强度和密度,以形成更为密集和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空间结构。3、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通过逐渐形成的空间联系网络实现对全区域的带动。提升城市群中小城市的经济实力,发展优势产业,强化中小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促进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的稳固发展。4、完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交通设施网络,提升各城市空间联系优势方向的交通设施等级,构建空间联系紧密、区域发展协调的城市群。第六章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第二十九条 城市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到 2010 年济南和青岛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别达到340 万人和 370 万人;烟台、潍坊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威海、日照由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随着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原

30、来规模较小的城市进入中等城市行列。各城市规模等级详见表3。表 3 山东半岛城市群 2010 年城市规模等级规划 规模等级 城 市 超大城市(大于 300 万 济南、青岛 特大城市(100300 万 淄博、烟台、潍坊 大城市 (50100万人)东营、威海、日照 中等城市(2050 万人)章丘、邹平、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小城市 (小于 20 万人)济阳、商河、平阴、桓台、高青、沂源、广饶、垦利、利津、到 2020 年济南和青岛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430 万人和 500 万人;淄博、烟台、潍坊城市规模进一步发展;威海、日

31、照进入特大城市行列;章丘、胶州、龙口等将发展成为大城市;中等城市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各城市规模等级详见表 4。表 4 山东半岛城市群 2020 年城市规模等级规划 规模等级 城 市 超大城市(大于 400 万 青岛、济南 特大城市(200400 万 淄博、烟台 特大城市(100200 万 潍坊、威海、日照 大城市 (50100 万人)东营、章丘、即墨、胶南、胶州、龙口 中等城市(2050 万人)平度、莱西、莱州、招远、寿光、诸城、青州、安丘、高密、文登、济阳、邹平、桓台、广饶、昌邑、莱阳、蓬莱、栖霞、荣成、乳山、海阳 小城市 (小于 20 万人)平阴、商河、高青、沂源、垦利、利

32、津、昌乐、临朐、长岛、第三十条 中心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根据到 2020 年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把中心镇划分为四个等级。表 5 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等级规划 规模 人口 数量 中心镇名称 一级 5 8 李哥庄镇、侯镇、景芝镇、团旺镇、沙河镇、大王镇、孤岛镇、魏桥镇 二级 45 21 归德镇、普集镇、仲宫镇、铺集镇、蓝村镇、桃村镇、冶源镇、黄旗堡镇、辛寨镇、苘山镇、海洋所镇、街头镇、长山镇、大辛店镇、王村镇、羊口镇、王台镇、南村镇、昆仑镇、胜坨镇、成山镇 三级 34 41 宋村镇、温泉镇、泽库镇、人和镇、稻田镇、石埠镇、柳疃镇、朱刘镇、凌河镇、昌城镇、枳沟镇、庙子镇、谭坊镇、柴沟镇、高陵镇、蛇窝泊

33、镇、徐家店镇、朱桥镇、北马镇、辛庄镇、诸由观镇、陈庄镇、牛庄镇、马桥镇、朱台镇、中埠镇、棘洪滩、华山镇、姜山镇、店子镇、蓼兰镇、鳌山卫镇、南墅镇、泊里镇、曲堤镇、刁镇、万德镇、埠村镇、东阿镇、涛雒镇、河山镇 四级 23 24 遥墙镇、大桥镇、孙耿镇、郑路镇、源泉镇、青城镇、皇城镇、皇华镇、双沟镇、玲珑镇、莱山镇、双羊镇、唐吾镇、于河镇、固堤镇、南黄镇、两城镇、后村镇、夏庄镇、招贤镇、东莞镇、于里镇、回里镇、东里镇 第七章 城市职能和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十一条 城市职能 1、济南: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山东中西部以及省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综合性省

34、会城市。2、青岛:山东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头城市,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3、烟台: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区域中心,环渤海咽喉地带的海陆交通枢纽,中韩日经贸交流的前沿门户。4、威海:宜居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之一。5、淄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石化和医药为主导的制造业基地。6、潍坊: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业基地,是连接山东半岛 和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7、日照:独具魅力的海滨生态旅游城市,以临港工业为特色的深水港口城市,鲁南的出海门户和亚欧大陆桥重要的东方桥头堡之一。8、东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专业

35、化石油、机械工业城市,黄河三角洲开发基地。第三十二条 重点城市产业发展策略 1、济南: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石化、机械制造等产业链,突出发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会展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2、青岛:发挥电气机械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优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促进特大型信息家电企业的发展,把青岛建成世界级的信息家电制造业基地;依托国际性大型港口大力发展炼油、石油化工、造船等重型工业和现代物流

36、业;利用海洋科技优势发展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工程,建成世界级海洋生物工程基地。3、烟台:促进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造船、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扶持发展化纤、医药等成长性行业,加快信息技术、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和会展业的发展。4、威海:强化旅游城市的地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把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微电子和软件、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发展成为威海的优势产业;发挥临近韩国和韩资企业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吸引韩资大型企业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汽车零部件和轮胎、造船业等现代制造业;利用其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发展面向东北亚和全国的旅游业及会展

37、业。5、淄博:以新材料为发展突破口,把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三大产业培育成国内一流、国际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纺织服装、建材研发生产和机电装备制造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品牌、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 企业;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商业、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对外辐射能力,使淄博的产业不断向全面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6、潍坊:壮大海洋化工、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五大骨干行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环保节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以大企业为依托,积极参与跨国企业合作,建立企业集群。7、日照:依托日照、岚山两个天然良港,发展资源型临港临海工业

38、,大力培植以钢铁、粮油加工、液体化工、木器加工为主的临海工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手段,改造机械、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港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8、东营:巩固发展石油采掘业,大力发展石油机械研制、精细化工、化学原料与制药、海洋化工等新兴制造业,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积极发展食品、纺织、造纸、皮革等轻型制造业,逐步发展电气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业。第三十三条 产业空间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在空间上形成“T”型结构产业带,六个产业集聚区、三个先导发展核和四个增长点的格局。1、“T”型结构

39、产业带胶济沿线产业带和沿海产业带(1)空间布局 胶济沿线产业带包括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沿海产业带包括日照、青岛、威海和烟台,两条产业带呈“T”型结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带。通过两条产业带发展,打造半岛城市群的制造业核心轴线,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产业竞争力,成为参与韩日产业协作的主体。(2)发展规划 胶济沿线产业带:充分发挥已有的工业经济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以四大中心城市为支撑,各类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为主导,积极吸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运输设备、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药品等项目进入规划园区,使之成为中国北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业产业带。沿海

40、产业带: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基础、对外开放经验、海洋资源等优势,以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的滨海产业带为核心,带动 2000 公里海岸线上的十几个大中小城市,形成以沿海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相连接,以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工程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山东半岛城市群面向韩日产业协作区的制造业核心地带。2、六个产业集聚区(1)东营淄博石化和医药产业集聚区 围绕胜利油田、齐鲁石化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集中布局和发展有机石化、精细化工、通用合成树脂的深度加工和医药器械等系列产品,完善产业配套,并进一步在区域范围内带动石化相关产业的发展。(2)济南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依托齐鲁软件园,

41、发展以微电子、光电子和新型元器件为基础,计算机、通信产品和软件产品为主导,信息应用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对于其它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持作用,增加其它产业的科技含量,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础。(3)青岛日照家电制造产业集聚区 继续发挥青岛家电产业在本行业的优势,通过打造品牌企业,提高本区域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影响力,进一步吸引国内外相关产业在此集聚;日照在完善家电配套产业的同时,要逐渐培育出自己的家电品牌,从而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竞争力的家电产业集聚区。(4)烟台威海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 以专业配套园为重点,积极吸引韩日汽车企业的产业转移,并充分发挥汽车制

42、造业对 于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发展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配套产业相对集聚、相关产业充分支持和基础设施高度完善的产业集聚区。(5)潍坊青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 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改变区域产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完善区域发展的外部创新环境,引导地方产业链与国际服装产业链的衔接,进一步提高本区域在全球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6)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海洋产业集聚区 发展海水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搞好水产品精加工;强化青岛集装箱干线港口地位,提高烟台、日照等港口综合发展水平;以海洋综合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开发和海洋精细化工制品;积极发展青岛等缺水城市的海水利用技术。3、三个先导

43、发展核(1)济南产业发展核 直接辐射济南、东营和淄博三个城市及其所辖市县,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外的德州、聊城、泰安、莱芜和滨州五个城市。在此辐射范围内,济南将作为服务主导型的综合性城市,对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影响。该发展核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服务、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和物流服务等第三产业,依托山东陆路交通中心的优势发展交通运输业,利用济南作为山东科研技术中心的优势发展科学技术咨询业,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拓展服务腹地。(2)青岛产业发展核 直接辐射青岛、日照和潍坊三个城市及其所辖市县。青岛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金融保险、商业、现代物流等方面与济南形成东西分工,继续发展壮大青岛港,使之成为参与全

44、球分工的国际性港口。(3)烟台威海产业发展核 直接辐射烟台和威海所辖的市域范围。继续发展汽车、新材料、化纤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生态型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对外辐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中国和韩日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4、四个增长点(1)淄博 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石化和医药为主体的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商业、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对外辐射能力。(2)潍坊 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业基地,是连接山东半岛和山东中西部的交通枢纽。要以大企业为依托,积极参与跨国企业合作,建立企业集群。(3)日照 现代化港口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临港工业基地之一。要加快培育高新

45、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港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4)东营 国家级石油开采加工基地,黄河三角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十四条 重点产业空间发展规划 1、石化和医药产业 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石化产业在石油天然气采掘、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低能耗、轻污染、高附加值的下游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东营利用胜利油田的资源优势,继续发展石油采掘业,并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淄博继续保持石化工业的发展优势,拓展石化产业链,借助大型制药企业的力量发展医药产业集群。青岛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炼油业,进口国外优质原油,进行石油深加工。日

46、照从国外进口原油,发展炼油业。济南继续延伸石化产业链,进行石油精细加工,同时发展医药产业。潍坊接受初级石油产品,着重发展化学纤维产品。威海保持轮胎等橡胶制品在全国发展的领先地位,围绕知名轮胎企业,发展轮胎制造业集群。2、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 依托现有大型电子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高速宽带网络与通讯技术及其产品、新型元器件和软件等。继续保持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促进生产链和国际接轨,把它们打造成国际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强化规模、技术等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把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家电产业推向世界,促进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网络的全球化。济南依托齐鲁软

47、件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青岛依托国际知名企业培育家电产业集群。潍坊主要发展光电子产品。淄博、日照重点生产家电配件。烟台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威海计算机配件生产。3、汽车制造业 进一步把部分零部件从内部生产环节中分离出去,集中精力发展主要核心业务,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整车企业发展零部件产业集群。整车生产的空间布局主要分为三部分:济南、青岛、潍坊等市,重点发展中重型汽车。烟台、青岛、威海等市,重点发展轿车、客车、越野车。日照、潍坊、威海等市,重点发展农用车。4、纺织服装业 实行产业集群战略,提升服装产业文化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在企业间、企业和各种相关机构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建立各种协会、商会,

48、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和非正式交流活动的组织,加强沟通,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战略在空间上的布局是:淄博化纤、牛仔布及服装加工;即墨中国服装名城,重点发展针织和服装加工;邹平棉纺、服装加工;昌邑中国纺织名城,进一步发展印染业;海阳中国毛衫名城,重点发展羊毛衫加工;文登中国工艺家纺名城,重点发展特色纺织工艺品;诸城重点发展高级男装生产;胶南中国纺织机械名城,重点是纺织机械制造。5、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着重培养五个加工“基地”:畜牧业加工基地:以诸城为核心,以潍坊安丘诸城胶南、胶南青岛即墨莱西、莱西平度昌邑潍坊三角地带为重点区域,加强畜牧业市场建设;果品加工基地:以烟台为核心,包括莱阳、栖霞、蓬莱、

49、龙口等地区,重点发展果品培育、科研和集散;海产品加工基地:以威海为核心,以青岛、烟台、威海沿海地区为重点,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基地;蔬菜加工基地:以寿光为中心,形成蔬菜加工、科研和服务中心;粮食加工基地:以青岛为核心,重点加强粮食流通市场建设。6、海洋产业 发展海水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搞好水产品精加工;强化青岛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提高烟台、日照等港口综合发展水平;以海洋综合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开发和海洋精细化工制品;积极推动青岛等缺水城市的海水利用。各个城市要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产业优势,实现合理分工。青岛:充分发挥海洋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

50、,为青岛船舶机械等海洋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烟台威海:重点发展船舶制造、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海洋旅游业。潍坊:发展以盐化工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日照:重点发展海洋渔业。东营:勘探与开发并举,利用与保护并重,重点发展海洋油气业。7、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空间规划的核心骨架为:两极、两轴和六区。两极:进一步强化增长极城市青岛、济南异质双核心的作用。青岛为海滨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其市区及海滨地带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目前最具国际旅游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济南为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的中心聚集点和辐射点,是沟通山东省东西交通和承接南北客流的旅游中心城市。两轴:一是以济青高速公路为依托的胶济轴,连接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和国内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