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古代书院,出现时间最早的是哪个28553.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542395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列古代书院,出现时间最早的是哪个2855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下列古代书院,出现时间最早的是哪个2855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列古代书院,出现时间最早的是哪个2855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列古代书院,出现时间最早的是哪个28553.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下列古代书院,出现时间最早的是哪个 书院“一把手”不叫“院长”称“山长”古代书院的“一把手”不叫“院长”,多称“山长”、“洞主”。这是因为古代书院多建在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山上,喜欢与道观、寺庙为邻。宋代以后,书院成了古代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学术圣地。而成就书院这一崇高地位的,是其办学理念。书院与官学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全然相同,不设立门户,全然对外开放,讲学民主自由。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政治精英,而是学术精英。书院故意与官学维持一定的距离,教授维持单一制的学术品德,学生推崇单一制的自学精神。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山长相当于如今的大学校长,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山长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既是书院最高行政

2、领导,也是首席教学主管和“学术带头人”。山长始终把教学放到第一位,参予一线教学工作。例如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朱熹、张栻等名儒大师,在策划书院日常教学时都就是亲自入课堂给学生讲课。日常教学中,山长授课一般放在每月的一、三、六、八日。书院一般每月有三次课试,从出题到评阅,均由山长负责。兴办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年)的建康(今南京)明道书院即规定:“每旬山长入堂,会集职事生员授讲、签讲、覆讲如规,三、八讲经,一、六讲史,并书于讲簿。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北宋教育家范仲淹当年在顺天书院效力时就曾“勤奋恭敬,以身先之”,据范文正公集言行补阙事录记述,范仲淹“出题并使诸生作赋,必

3、先无以之,欲言其深浅及所当本意,亦并使学者科东俄以为法”。给学生出试题作文,自己先做一篇,这样能不受学生欢迎吗?范仲淹由此名气远播,“四方从学者辐辏”。书院录取不设立门槛并无户籍管制 明代文昌书院学子“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业”古代书院最小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平民教育情怀,即便例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成“官办”,这种情怀也没发生改变。书院从诞生那天起,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即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如四川文昌书院的“招生简章”(文昌书院记)中便有这样的说法:“凡越隽生童,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业,按月观课。捐廉奖赏

4、,作育人材,大公无类。”“大公无类”一直就是书院的办学准则,也就是“有教无类”办学理念的升华。虽然录取不设立门槛,但入学建议还是有的,名气很大的书院,因为报名者的人多,“录取标准”也很严苛,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较低。考核包含学业在内的综合素质测试,光自学不好还没用。例如白鹿洞书院,一度建议进学者就是举人,朱熹的一招举人进书院状可以为证。古代书院的招生指标由各书院依办学实力自定,人数从几十到上百不等。除了招取测试成绩优异的“正课生”,还会录取稍次一些的“附课生”。附课生也写作“副课生”。如清道光年间安徽阜阳的聚星书院,每年招生名额(学额)为生员正课 20 名,副课 20 名。在录取上,老师说

5、了算。例如白鹿洞洞学榜独以生徒上即为存有这样的规定,“自今凡奉公安远来者,慎于所选,从游之后,洞师验与可拒者则拒之,上司不必抖其权。其四方有志之士,听到其法政。”从中可见,如今天的官方推荐生、拿着领导人介绍信的照顾生是不受书院欢迎的。即便入学了,如果主管老师(洞师)测试后觉得不行,仍会将其辞退,领导(上司)不能干涉。书院办学经费主要源自“学田”元代明道书院每名学生每月给 5 贯“膏火钱”古代筹办书院的办学经费除了“官助”之外,主要依靠民间集资、捐赠和书院增加收入、筹措,其中“学田”总收入就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每个书院都会尽可能地减低学生的经济负担。很多时候,学生在书院读书,不仅不要学费,而且

6、“食宿费包套”。例如文昌书院,学生便“不须要一束,均得入院法政”。另外该书院“更欲公书舍,给膏火,招揽来学,以广栽培”。所谓“膏火”,就是学生学习期间的花费,古人俗称“养士费”。“膏火”原本为资助困难学生的,实际使用时已普遍散发,生徒都有份。或给钱两,或给粮谷,或钱粮兼给。“膏火钱”补助金的多寡历代不一,相同书院之间也相同。以建康(今南京)明书院为基准,在元代至正年间,此时已改成官办的书院,每名学生每月给零花钱 5 贯钱。5 贯即为文,当时书院的勤杂工每月工资才文,搞学生比打零工还去钱呢。另外,每名学生每天除了口粮“米 2 再升半”。清道光年间,安徽阜阳聚星书院的正课生每名每月膏火钱文,副课生

7、文;童生正课文,副课文。正副课生住院肄业者,每名每月另给小麦 3 斗。有的书院因办学经费有限,学生食宿费无法包套下来,也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免费伙食。一般来说,古代书院就是没“报名费”、“材料费”等现代学校常用的学杂费的。成绩优秀可获“奖赏钱”、“花红钱”清代蕲州书院考试前 4 名每人奖“膏火银圆二串文”古代书院大多希望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极严。以作息时间来说,不分冬夏,每天早上五时头鼓,五时半二鼓,六时三鼓上课。为了并使学生都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书院还建有奖励制度。奖励的形式很多,既有精神鼓励,更存有物质刺激,如月课奖励,分数升

8、级。除了相等于现代奖学金的所谓“奖励钱”、“花红钱”。月课奖赏是依据每次考试的成绩来定的,于考试之后兑现。如南宋嘉定二年(公元年)延平知府陈宓在南平城南九峰山麓,仿白鹿洞书院模式建造的延平书院,便设“奖赏钱”,书院规定每月三课,上中下旬分课本经、论、策不同内容,“课册待索上看,佳者供赏”。对学生不予奖励,在清代的书院中似乎规定得最确切,标准也较低,可能将与清代书院“官学化”存有轻易关系,书院将膏火钱换成“奖金”派发,凭“奖票”申领。清蕲州志学校记载,同治年间湖北蕲州书院的奖励标准是这样的:生员参加相当于今教育局或考试院组织的考试(官课),每次取超等 4 名,每名膏火制钱二串文;特等12 名,每

9、名膏火制钱一串二百文。文童则每课取上卷 8 名,膏火制钱一串四百文;中卷20 名,每名膏火制钱一串文。除了书院应当给膏火、花掉红外,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酌给花红”,当众引导。清代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在湖北武昌所设的经心书院将考试时的优秀作文结集刊出,先后出版了经心书院集和经心书院续集。这种“荣誉奖励”,比奖金带给学生的刺激还大,还管用。岳麓书院内朱熹书写的“仁义廉节”,奖惩分野试卷凭“浮票”申领。清代丹阳书院“抄写雷同”“罚停膏火一月”奖惩分野,就是古代书院的基本学规之一。学生在书院不认真学习,不约束言行,也可以受严苛的严惩。清代湖北归州丹阳书院规定:“学长稽查在院统招生童,存有不勤学励行者,

10、正言劝告;如其不从,若非山长,予以惩罚”。清代蕲州书院的学规中也明确要求:如果在山长课期生员超等旷课一次,扣钱六百文;特等旷课一次,扣钱四百文;文童上卷旷课一次,扣钱四百文,中卷旷课一次扣钱三百文,再旷遂加录成文或雷同全数扣除。学生在书院自学时的学业等级就是动态的,推行“分数制”,存有“升降级”。即使投档时的优秀学生,即为所谓“正课生”,如果旷课,平时考试成绩无法维持在前茅,也有可能被升为“附课生”。清代均州南阳书院规定,以缺考的次数和考试的等级来确定升降,内课生如有一次不应课者,停止发放一月膏火;两次不应课者,降作附课。正课一连三次不考,超特等者降作附课以内,附课连考三次超等者,可以升补为正课。降级的同时,其膏火钱也会降低标准发放,甚至不发。古代书院考试纪律很严苛,试卷凭“浮票”申领,并设编号。学生考试时发生作弊、剽窃等不诚信犯罪行为,都会受惩罚。清代归州丹阳书院规定:“抄录雷同及无此院作文,并次日交卷者不列榜,初次不列榜,恶语相加膏火一月;再次不列榜,降作附课,冒名顶替者赶出住院。”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古代书院同样“德育”先于“智育”,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古代的“德育”大多是“忠、孝、廉、节”等内容。如果“缺德”,后果很严重,轻者重罚,重者开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