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楚人学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楚人学齐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楚人学齐语篇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楚人学齐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楚人学齐语 孟子对宋国大臣戴不胜说:“假如有个楚国的大夫(d f),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的语言,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当然是让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跟他说楚语,那么,虽然每天鞭打他,逼他学齐语,也是不行能的;假如把他领到齐国国都临淄(z)城内最繁华的街市,让他在那里住上几年,那么,尽管每天责打他,要他讲楚语,那也做不到了。” 提示 四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育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制造良好的环境,
2、青少年自己也要留意从四周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原文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行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行得矣! 孟子 解释 欲其子之齐语也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的语言。 傅教。 咻(xi)吵,乱说话,这里有用说话干扰的意思。 挞(t)用鞭子或棍子打。 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繁华区。 篇2:楚人学齐语经典寓言故事 楚人学齐语经典寓言故事 春秋时期,在现在河南省境内有一个小国叫“宋”。宋国大夫戴不胜比较开明,很关怀国事,很想让宋国国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劝说宋王才好。戴不胜知道孟
3、子很有见识,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请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国旅行,戴不胜大夫很敬重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请教说:“您是很有学问的人。请您告知我,怎样才能劝说一个国家的国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多为国家办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会儿,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这话看怎么说,比如说,有位楚国大夫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您看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戴不胜亦笑着回答说:“那当然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着说;“即使请来一个齐国人教他,并且很急躁地教他说齐国话,然而他四周的人觉得很希奇,成天来干扰他,吵吵闹闹难得安静,到了这种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来抽打他,逼迫
4、他学齐国话,他照旧是学不会的。假如把他带引到齐国去,并且住在齐国都城最出名、最繁华的街巷里,住下来学讲齐国话。几年以后,他的齐国话学会了,讲得很好了,到那时再要他说楚国话,假如也用鞭子每天抽打他,要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很困难的了。” 听了孟子一席话以后,戴不胜最终明白过来:在宋国,国王四周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坏大夫的谗言哄骗下,也难怪宋国国君会变得无道啊!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行忽视客观环境、四周风气对人的影响。 篇3:寓言故事:楚人学齐语 春秋时期,在现在河南省境内有一个小国叫“宋”。宋国大夫戴不胜比较开明,很关怀国事,很想让宋国国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劝说宋王才好。戴不胜知道孟子很
5、有见识,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请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国旅行,戴不胜大夫很敬重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请教说:“您是很有学问的人。请您告知我,怎样才能劝说一个国家的国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多为国家办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会儿,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这话看怎么说,比如说,有位楚国大夫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您看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戴不胜亦笑着回答说:“那当然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着说;“即使请来一个齐国人教他,并且很急躁地教他说齐国话,然而他四周的人觉得很希奇,成天来干扰他,吵吵闹闹难得安静,到了这种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来抽打他,逼迫他学
6、齐国话,他照旧是学不会的。假如把他带引到齐国去,并且住在齐国都城最出名、最繁华的街巷里,住下来学讲齐国话。几年以后,他的齐国话学会了,讲得很好了,到那时再要他说楚国话,假如也用鞭子每天抽打他,要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很困难的了。” 听了孟子一席话以后,戴不胜最终明白过来:在宋国,国王四周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坏大夫的谗言哄骗下,也难怪宋国国君会变得无道啊!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行忽视客观环境、四周风气对人的影响。 学问拓展 寓言故事是什么? 寓言是什么?照字面来解释,就是“寓意于言”。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这故事就叫
7、寓言。 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样式),比小说剧本都早。早在二千多年前,印度就有五卷书(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最早的寓言集子),希腊有伊索寓言,我国先秦诸子文集中都有丰富精湛的.寓言。 伊索寓言是奠定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石,给其他种文学的影响特殊广泛、巨大,小说、诗歌、戏剧无不如此,甚至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也引用了伊索寓言。龟兔赛跑、狐狸和葡萄、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金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至于后来外国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登、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更无不是继承了伊索寓言的传统,作品里明显地有伊索寓言的影子。 我国先秦诸子的寓言,在文学史上同样有着光辉的地位,深远的影响。有的寓言因人民长期运用
8、成了有固定意义的成语,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等,成为人民语言中的精粹。寓言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直到明清的文学作品,如郁离子、雪涛小说、谭概、笑府里面,也都有不少寓意深刻、文笔锋利、发人深省的寓言。 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 寓言和神话传奇、民间故事、民歌、笑话、谚语,最早都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们之间,在主题和题材上,在表现手法上,都有雷同或相像之处。例如笑话锯竿进城、瞎子摸象,也可以称为寓言。由于它除了使人哑然失笑之外,还启发人明白一个道理。 寓言就是借助比方来阐明道理。寓言离不开比方,特别是教育儿童,运用寓言的比方
9、故事来进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寓言的特殊功能,也就是寓言的主要特点。 寓言是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劳动人民生活阅历的概括和总结。是规劝、教育人民的很好的形式,又是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对于人民内部缺点的批判,应当是怜悯的善意的,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批判,往往带有睹默感,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从中憬悟,改正缺点。而对敌人的讽刺和打击则是越尖锐越好,要淋漓尽致,无情鞭挞,击中要害。因此,我们说寓言对于人民是一面镜子,而对敌人是一支利剑。 不论古今,寓言都不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的空洞文章,而是和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从历史来看,寓言创作始终保持着鲜亮的现实主
10、义传统。然而寓言的表现技巧(运用幻想、比方、象征、夸张等手法),却是浪漫主义的。因此可以说寓吉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作品,在瑰丽辉煌的艺术宫殿中始终有着光辉的地位。 为什么会消逝寓言 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和善;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所以,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忱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作者应当大胆追求、勇敢探究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制造出崭新的为.人民群众宠爱的寓言。 有人认为现在不需要寓言了,由于在专制统治时代,言论不自由,心里有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必需转弯抹角,旁敲侧击,模糊其词,所
11、以产生了寓言。现在是社会主义民主时代,讲话可以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必还要什么寓言。这是他们不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作用的缘由。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也不是一下子可以完全实行的,人们的思想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熬炼。何况寓言还有着其它任何形式的文学代替不了的艺术特色。那么现在需要不需要寓言?我们的回答是确定的:需要。不仅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只要生活里还有不合理的事情,寓言就会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先进和落后的冲突,也就需要寓言。只要人们需要更丰富多采的艺术欣赏,也就需要寓言。 篇4:文言文楚人学齐语阅读理解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
12、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行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行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参考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知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每天鞭打
13、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行能。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行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凹凸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假如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凹凸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善:向善,成为善人 明:明白地,清楚地 使:让 挞:鞭打 引:带,带着 居:居住 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篇5:楚人学齐语阅读答案及原文 楚人学齐语阅读答案及原文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
14、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行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行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解释】 1.善:向善,成为善人。2.明:明白地、清楚地。3.使:让。4.挞:鞭打。5.引:带,带着。6.居:居住。7.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8.傅诸:给他做师傅。傅,教。诸,“之于”的合音。9.咻:吵闹,乱说话。10
15、.薛居州:人名,宋国的善士。11.王所:王居住的地方,即王宫。1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假如)带着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区。13.与:通“欤”,语气词。 【参考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知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行能。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行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
16、国王的身边,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凹凸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假如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凹凸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启示】 1、什么样的环境下培育什么样的人。 2、四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育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制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留意从四周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同孟母三迁) 3、环境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语言、习俗、习惯、品德和修养,可以使人转变很多。 【阅读训练】 1解释 (1)善:向善,成为善人(2)明:明白地,清楚地(3)使:让 (4)
17、挞:鞭打(5)引:带,带着(6)居:居住 2翻译 (1)使齐人傅之。 让齐国人来教他。 (2)王谁与为善? 大王和谁一起做好事呢? 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篇6:齐人学弹瑟寓言故事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特殊悦耳动听。赵国有很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艳羡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也特殊欣赏赵国人弹瑟的技艺,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头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专心听讲,平常也总不情愿好好
18、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假如什么都没学到,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留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假如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慧”而暗得意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兴奋奋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
19、,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惊异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 【蛤蟆的担忧】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停靠在一个岛屿四周,在船上休息。 夜深了,四周很安静,没有风,月亮照在水面上,艾子感到特别满足,坐在船
20、头毫无睡意。突然,艾子听到有哭声,他感到特别惊异,这四周空荡荡的,并无其他什么人。艾子仔细倾听,原来,声音是从水底下传来的,伴着哭泣声,还有阵阵说话声。 艾子清楚地听到一个声音说:“小兄弟,你听说了吗?龙王昨天传出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一律要斩首。我是一条鲤鱼,我有尾巴,也在被斩首之列,我想,龙王决不会放过我的,他确定会要杀了我呀!我该怎么办呢?”说完,鲤鱼难受地又呜呜大哭起来,边哭还边苦痛地摇着尾巴,好像是恨不得一下子将这烦人的尾巴甩掉才似乎的。 接着,那个被鲤鱼称做小兄弟的蛤蟆也哭起来了,哭得那么哀痛、无望。鲤鱼惊异地问:“小兄弟,你哭什么呢?你是蛤蟆,又没长尾巴,龙王又不会杀掉你,
21、你为什么难受呢?”只听蛤蟆回答说:“鲤鱼大哥,你看我现在好像很幸运,我没有尾巴,可是你有所不知,我原来可是有尾巴的呀。要是龙王追查我当蝌蚪时的状况,那我不也难逃一死吗?” 看来,蛤蟆的担忧并非是多余的,假如龙王真的是个残酷无情、昏庸暴戾(li)的家伙,蛤蟆生怕也真是在劫难逃的了。 【各有所长】 甘戊出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装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
22、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对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特长,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狡猾,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假如把它放在室内捕获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珍宝,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一般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立即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学问。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
23、只是拿自己的特长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篇7:寓言故事齐人学弹瑟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特殊悦耳动听。赵国有很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艳羡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也特殊欣赏赵国人弹瑟的技艺,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头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专心听讲,平常也总不情愿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假如什么都没学到,就
24、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留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假如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慧”而暗得意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兴奋奋兴地回家了。 拓展: 心不在马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竞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竞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
25、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兴奋了,他于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莫非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拘束舒适;而驾车人的留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协作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用劲鞭打奔马,舍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
26、,在远距离的竞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特别紧急,您的留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竞赛的胜败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竞赛、三次落后的根本缘由啊。” 赵襄王赛车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说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把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假如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
27、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惊异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 篇8: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齐威王的礼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齐威王的礼物 寓言故事总是通过一些小事情来告知我们一些小道理,给与我们启示。 齐威王的礼物 齐威王在位的时候,有一年,楚国出兵大举进犯齐国。齐国的兵力远不是楚国的对手,齐威王情急之下,只好派人向赵国求救。 齐王拨出黄金100两,车马10辆作为礼物交给淳于髡(kun),让他带上这些礼物去赵国换取救兵。
28、 淳于髡看着这100两黄金和10辆车马,突然大笑不止,把头上的帽缨都笑断了。 齐威王被笑得摸头不知脑,问淳于髡说:“你这样狂笑,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觉得礼物太薄了呢?” 淳于髡忍住笑,回答说:“我怎么敢呢!” 齐威王又问:“那你为什么如此大笑不止呢?” 淳于髡回答说:“我想起了今日早上看到的一件事,觉得特殊好笑。” 齐威王问:“什么事?” 淳于髡说:“今日一早,我在来上朝的路上,看到一个农夫正跪在路旁祭田。他面前焚着3根香,摆着一小盅酒;他右手举起一只小猪爪,左手打着揖,祈求说:土地爷啊,请您保佑我好运,让我肥猪满圈,五谷满仓,金银满箱,长命百岁,儿孙满堂,还要保佑我的儿孙个个富有无比。我见他祭
29、品寒酸微薄,奢望却比天还高,不由得越想越好笑。” 齐威王听了,立即恍然大悟,感到很是惭愧。于是,他抓紧命人备好黄金1000镒(yi),白壁10对,车马100乘,交给淳于髡前往赵国。 淳于髡带上这些东西,连夜奔赴赵国向赵王求援。 赵王接到礼物,快速派出精兵10万,战车千辆,增援齐国。楚国得知赵国出兵的消息,星夜撤兵回国,齐国因此避开了一次战斗的损失。 原来,齐威王企图以一点微不足道的礼物去换取赵国兵马救援,这跟那个吝啬农夫的行为没有什么两样。若不是淳于髡的才智,齐国遭到的损失就远不是那些礼物的价值了。所以一个人假如对别人不大方,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特别慷慨,这其实只是一厢情愿。 说话要看对象 孔子带
30、着他的几名同学出外讲学、巡游,一路上特别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预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摆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同学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靠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劝告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同学,论学识、才能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
31、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相互谈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需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人贵有自知之明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特别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
32、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信任,由于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生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其次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谈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迟疑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
33、作了三次调查,大家全都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访问。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荣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端详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明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终,他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由于偏爱我;妾说我美,是由于可怕我;客人说我美,是由于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确定要保持糊涂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