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ppt(7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环境和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和环境问题一、环境一、环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断地影响环境,使许多环境因素改变,自然资源锐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环境治理,使人类的社会再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使我们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环境是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它作为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是作用于该中心事物所有物质和力量的总和。环境因中心事物而异,随中心事物的改变而变化。它与中心事物相互呼应,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
2、存,又互相转化。简单地讲,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即称该中心事物的环境。本书所讨论的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这一环境指围绕着人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和发展的各种物质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及其能量的总体,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水、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土地、矿物、岩石、太阳辐射等,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是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共同进行生产而综合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总体,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又称文化社会环
3、境人们对自然利用和改造的深度与广度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空间上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大。当今,人类虽只居住在地球表层,但其活动领域已远远超出地球表层,不仅能深入到地球深处,而且能离开地球进入星际空间。因此,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因素,已远远超出地球表层的范围,可以分为宇宙环境、地理环境(含聚落环境)和地质环境三个层次。宇宙环境(空间环境):宇宙环境涉及大气层以外的全部空间,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它认识得还很不够,是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极其广阔的领域。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指的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含土壤圈)组成的生物圈,是人类目前活动的主要场所。当前,环境保护所指的就是保护生物圈。生
4、物圈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及可再生资源。其中聚落环境指的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按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等。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聚落环境中度过的,聚落环境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舒适、越来越方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但也往往因为聚落环境中人口密集、活动频繁而造成污染。二、环境的基本类型二、环境的基本类型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指的是地表以下坚硬的地壳层,可以一直延伸到地核内部。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包含不再生资源),对人类的影响随生产的发展而与日俱增,所以它在环境保护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下年的定义是:“环境
5、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这是一个“大环境”的概念,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它由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组成。三、环境的基本特性三、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可按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环境的形式分类,可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6、按环境的功能分类,可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类,可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庭院环境、街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如流域环境、行政区环境等)、全球环境等。按环境要素分类,可把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分类法是第一种,即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从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作用的角度来考察,环境具有以下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故又称系统性。就是说,在不同的空间中,大气、水体、土壤、植被乃至人工生态系统等环境的组成部分
7、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地区的污染可给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带来危害。所以,人类的生存环境,从整体上看是没有地区界线和国界的。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不同(面积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使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采用不同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人类今天的生存环境与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有很大差别。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在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结构与状态所发
8、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环境的净化能力时,环境可以借助自身的调节能力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使其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表明,人类的社会行为会影响环境的变化。因此,必须自觉地调控人类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相适应、相协调,使环境向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方向变化。3、资源性与价值性:人类生存在环境中,没有环境就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都是环境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结果。环境资源除物质性资源以外,还包括非物质性资源。比如,环境状态就是一种资源,不
9、同的环境状态,将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不同的条件。同样是海滨地区,有的环境状态有利于发展港口码头,有的则有利于发展滩涂养殖;同样是内陆地区,有的环境状态有利于发展农业,有的环境状态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有的则有利于发展重工业等。总之,环境状态将影响人类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的选择,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不同的条件。因此,它也是一种资源。环境是资源,但这种资源不是无限的。4、危害作用的时滞性:由于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各类生物中的吸收、转化、迁移和积累需要时间,因此自然环境一旦被破坏或被污染,造成的后果将是潜在的、深刻的、长期的。如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经过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我国历史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
10、坏,至今仍给炎黄子孙带来无尽的水旱灾害。四、环境问题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生活在环境之中,其生产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积极的,对环境起着改善和美化的作用;有些是消极的,对环境起着退化和破坏的作用。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也从某些方面(例如严酷的自然灾害)限制和破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上述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的消极影响就构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就其范围大小而论,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是由于人类
11、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就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环境问题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生活资源,然后又将使用过的自然物质及废弃物质还给自然环境,从而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断影响着自然环境。过去几千年,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向自然界排出废物数量较少,大自然尚有足够的时间和容量将其分解、稀释、净化,20世纪以来因而造成的危害不大。可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空前提高,造成对环境索取的增加,许多资源日益减少,甚至面临耗竭,每年还有数以亿吨的各种废物排入环境,日积
12、月累,终于超出了环境的净化能力,大自然再也无法消化吸收,于是加速了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就是环境问题。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可以理解为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使环境产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负面效应。2.环境问题的分类人类环境问题按成因不同分为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由种种自然因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第一类环境问题,称原生环境问题,它是指环境中原来就存在的有害于人类和生物活动与生存的因素,如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旱灾、虫灾、流行病等带来的环境问题。由于这类环境问题在短时间内就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
13、危害,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人们对这类环境问题的预测、防范、治理,有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二类环境问题称次生环境问题,它是由种种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人们在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资源耗竭,破坏了生态平衡;二是由于工业发展,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危害多是潜在的、累积的,慢慢产生影响,所以在短时期内不大容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对人们环境意识的教育。我国把保护环境作为三大基本国策之一,也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环境的普遍重视。3.环境问题的实质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人类的诞生
14、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表面现象看,工农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反增长”的观点。诚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生产、高消费的政策,过多地浪费资源、能源,应该进行控制;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贫困落后、发展不足和发展中缺少妥善的环境规划和正确的环境政策造成的。所以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既要保护环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综上所述,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口增长,从环境中取得食物
15、、资源、能源的数量必然要增长。人口的增长要求工农业迅速发展,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工农业产品,再经过人类消费过程(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变为“废物”排入环境。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不考虑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超出了环境的容许极限,那就会导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健康的损害。国际国内的事实充分说明了上述论点。所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五、第一次环境浪潮五、第一次环境浪潮。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往人们一直认为环境是“
16、天赐”资源,可以无穷无尽和无偿地使用,从来不考虑环境对人类这种肆无忌惮的夺取做法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在错误价值取向支配下,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掠夺式的,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从而也引发出众多的环境问题近代工业革命使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又一次发生巨大变化。特别从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人类“征服”自然环境的足迹踏遍了全球,人成为主宰全球生态系统的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确实,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历程中,环境问题迅速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从简单问题(可分类、可定量、易解决、低风险、近期可见性)发展到复杂问题(不可分类、不可量化、不易解决高风险、长
17、期性),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并越来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技术和贸易。当前,普遍引起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当前,普遍引起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耗有: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耗损、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物越境转移和扩损、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物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洋污染等。还散、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洋污染等。还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8、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世界上相继发生环境污染公害事件,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环境问题的浪潮。其中最严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1)事件名称: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发生时间:1930年12月1日5日发生地点:比利时马斯河工业区由于该工业区处于狭窄的河谷中,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那里,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
19、厂,还有石灰窑炉。12月15日时值隆冬,大雾笼罩了整个比利时大地。由于该工业区位于狭长的河谷地带,发生气温逆转,大雾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在整个工业区的上空,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无法扩散,二氧化硫的浓度也高得惊人。3日这一天雾最大,加上工业区内人烟稠密,整个河谷地区的居民有几千人生起病来。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以原先患有心脏病和肺病的人死亡率最高。与此同时,许多家畜也患了类似病症,死亡的也不少。据推测,事件发生期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竟高达25100毫克/立方米,空气中还含有有害的氟化物。专家们在事后进行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几种有
20、害气体与煤烟、粉尘同时对人体产生了毒害。在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中,地形和气候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地形上看,该地区是一狭窄的盆地;气候反常出现的持续逆温和大雾,使得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在河谷地区的大气中积累到有毒级的浓度。该地区过去有过类似的气候反常变化,但为时都很短,后果不严重。如1911年的发病情况下这次相似,但没有造成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马斯河谷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即有人指出:“如果这一现象在伦敦发生,伦敦公务局可能要对3200人的突然死亡负责”。这话不幸言中。22年后,伦敦果然发生了4000人死亡的严重烟雾事件。这也说明造成以后各次烟雾事件的某些因素是具有共同性的。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
21、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却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2)事件名称: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时间:1948年10月26日31日发生地点:美国宾夕法尼州多诺拉镇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有居民14万多人。多诺拉镇座落在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两边高约120米的山丘把小镇夹在山谷中。多诺拉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多年来,这些工厂的烟囱不断地向空中喷烟吐雾,以致多诺拉镇的居民们对空气中的怪味都习以为常了。1948年10月263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失去
22、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在这种死风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雾。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SO2)气味,令人作呕。空气能见度极低,除了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死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和当年的马斯河谷事件相似。这次的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
23、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以致暴病成灾。多诺拉烟雾事件和1930年12月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及多次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1959年墨西哥的波萨里卡事件一样,都是由于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总量为5.6亿吨,其中一氧化碳(CO)2.7亿吨,二氧化碳(CO2)1.46亿吨,碳氢化合物(CH)0.88亿吨,二氧化氮(NO2)0.
24、53亿吨。美国每年因大气污染死亡人数达5.3万多人,其中仅纽约市就有1万多人。大气污染能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城市燃煤煤烟的排放,城市居民肺部煤粉尘沉积程度比农村居民严重得多。(3)事件名称: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初发生地点:美国洛杉矶市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然而好景不长,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
25、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
26、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洛杉矾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0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一次烟雾事件。当时洛杉矶市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拥有飞机制造、军工
27、等工业。各种汽车多达400多万辆,市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30,每条公路每天通过的汽车达16.8万辆次。由于汽车漏油、排气,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这些排放物,经太阳光能的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组成的一种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加之洛杉矶三面环山的地形,光化学烟雾扩散不开,停滞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4)事件名称: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间:1952年12月5日-8日发生地点:伦敦市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
28、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当时在正在伦敦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件的一
29、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销声匿迹。(5)事件名称:四日市哮喘事件发生时间:1961年发生地点:日本四日市19
30、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1961年,哮喘病突然一下子在全市流行开来,1972年,全市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人。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
31、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的一角有个四日市,原有人口25万人,主要是纺织工人。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1955年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第一座炼油厂,从而奠定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基础,到1958年以后,这个所谓的“石油联合企业之城”成了日本石油工业四分之一的重要临海工业区。市内工业主
32、体部分是盐滨地区和午起地区的联合企业。午起地区在四日市北部填海造地形成的工业区,建有电厂和午起联合企业。在这三大石油联合企业周围,又挤满了三菱油化等10多个大厂和100多中小企业。于是四日市成为噪音振耳、臭水横流、乌烟瘴气的公害严重城市。1956年,由于石油工业含酚废水排入伊势湾,使附近水产发臭不能食用。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废气,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在四日市上空500米厚度的烟雾中飘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烟雾,吸入肺中能导致癌症和
33、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等许多呼吸道疾病。随着污染的日趋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显著增加,这种情况引起各界广泛注意,人们遂开始探索致喘原因。据四日市医师会调查资料证明,患支气管哮喘的人数在严重污染的盐滨地区比非污染的对照区约高23倍。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一般有家族遗传因子和对室内尘埃过敏因素。从家族史调查和室内尘埃提取液皮内试验的结果都表明,污染区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低于对照区的患者。这说明室内尘埃和遗传因子,不是四日市支气管哮喘高发的致喘因素。另外,新患者一旦脱离大气污染环境,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从而推断局部的大气污染是主要的致喘因素。后来的观察又发现,哮喘病
34、患者的发病和症状的加重都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呈明显相关关系,进而确定二氧化硫是致喘的原因。由于这种公害病最早发生在日本四日市,在病症状中尤以支气管哮喘最为突出,故被定名为“四日市哮喘”。(6)事件名称:水俣病事件。发生时间:1953年1956年发生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市水俣是日本熊本县水俣湾东边的小渔村,原本籍无名。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从l932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在氮肥生产中使用含汞催化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3Cl);1956年产量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
35、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甚至跳海“自杀”,因此被称为“猫舞蹈症”。但是不久之后,当地发现了有人患有这些病症。患者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知觉出现障碍、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直至死亡。由此,恐慌随即蔓延开来,然而,当地居民的这一噩梦其实才刚刚开始。后来的研究表明,日本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当汞离子在水中被鱼虾摄入体内后转化成甲基汞(CH3Hg)一种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有毒物质。水俣湾里的鱼虾因为工业废水被污染,而这些被污染的鱼虾又被动物和人类食用。甲基汞进入人体后,会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障碍、昏迷、瘫痪、震颤等,并可导致
36、发生肾脏损害,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还可以致心脏、肝脏损害。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水俣病严重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甚至家破人亡。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截至2006年,先后有2265人被确诊患有水俣病,其中大部分已经病故。水俣病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这些,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为止。后来,45名受害者联合向日本最高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在水俣病事件中的无作为,并在2004年获得胜诉。法院判
37、决认为日本政府在1956年知道水俣病病因后应当立即责令污染企业停止侵害,但直到12年后政府才做出决定,为此,日本政府应当对未能及时做出决定而导致水俣病伤害范围扩大而承担行政责任。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水俣病引发的诉讼旷日持久,时至今日依然没完没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或许我们可以在回顾那些历史中学到点什么。(7)事件名称:痛痛病事件发生时间:1955年1972年发生地点: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痛痛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51972年发
38、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横贯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有一条清水河叫神通川,两岸人民世世代代喝这条河的水长大,并用这条河的水灌溉两岸肥沃的土地,使这一带成为日本主要的粮食产地。后来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这条河的上游设立了神冈矿业所,建成炼锌工厂,把大量污水排入神通川。1952年,这条河里的鱼大量死亡,两岸稻田大面积死秧减产。1955年以后,在河流两岸的群马县等地出现一种怪病,患者一开始是腰、手、脚等各关节疼痛,延续几年之后,身体各部位神经痛和全身骨痛,不能行动,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直到在衰弱疼痛中死去。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由于病人经常“哎唷哎唷”地呼叫呻吟,日本人便称此病症为“哎唷哎唷病
39、”,即“痛痛病”。痛病患者在1960年以前就开始出现,但直到1961年才有人查明,此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的废水有关。该公司把炼锌过程中未经处理净化的含镉废水长年累月地排放到神通川中,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肾损害,进而导致骨软化症。后来,日本痛痛病患区已远远超过神通川,而扩大到黑川、铅川、二迫川等7条河的流域。截至1968年,共确诊患者258例,其中死亡128例(8)事件名称:米糠油事件发生时间:1968年3月发生地点:日本九州市、爱知县一带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因
40、当时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当年610月,有4家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等。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1978年,确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卫生部门的重视,通过尸体解剖,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多氯联苯,这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于动物体内。多氯联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积蓄在肝脏等多脂肪的组织中,损害皮肤和肝脏,引起中毒。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
41、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专家从病症的家族多发性了解到食用油的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当时震惊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10年可以说是日本的经济复苏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对追赶欧美趋之若骛,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成为全体日本国民的兴奋点。然而,日本人在陶醉于日渐成为东
42、方经济大国的同时,却没有多少人想到肆虐环境将带来的灭顶之灾。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世界8件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件,足见日本当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六、第二次环境浪潮六、第二次环境浪潮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幸运的,因种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天佑机缘而得以在地球的怀抱中降生,并得天独厚地在地球上生存。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平心静气地反省大自然给予的恩惠并珍重它,而是执泥于杀鸡取卵地发展经济的话,总有一天,维系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土崩瓦解,那时人类的去向是现在连想象都无法预见的。第二次浪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其特征是环境污染伴随着大范围生态破坏。这时的环境问题主
43、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二是大面积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1984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1986年),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年),1988年1月,美国内河(俄亥俄州)出现的特大油泄漏事故等。在19791986年间这类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故就发生了10多起。这些全球性大范围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都普遍对此表示不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第二次浪潮与第一次的不同
44、,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浪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危害。这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其二,危害后果不同。前次浪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浪潮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例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受害面积达40平方公里,据估计,死亡人数在0.6万1万人,受害人数为10万20万
45、人之间,其中有许多人双目失明,或终生残废。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三,从污染源看,第一次浪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污染也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第二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环境问题是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综合性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是人类谋求经济增长的直接或间接结果。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着
46、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表面现象看工农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局部虽有所改善,但总的趋势仍在恶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生产、高消费的政策,过多地浪费资源、能源,应该进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激增、供应匮乏、资金短缺、发展不足和发展中缺少妥善的坏境规划和正确的环境政策造成的,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既要保护环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是人与环境,亦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与环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严重的环境问题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出现了尖锐化的危机状态。这是人类自身不适当的活动造成的。从伦理学观点看来,环境问题
47、的实质是价值取向问题。环境伦理学家认为,传统伦理观是导致当代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它主要表现为;集团利己主义、代际利己主义、人类主宰论、粗鄙的物质主义和庸俗的消费主义、科学万能论与盲目的乐观主义等等。人类面对的现实只有一个,就是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需要在深层意识上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承认人类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承认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起一种既符合人类持续发展的主观需要,又符合生态环境自然客观规律要求的,人与自然平等、和睦、协调、统一、相互尊重的关系。全球环境问题涉及地球环境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化学和
48、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从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多学科、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全球环境变化的机理,掌握规律,寻找对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第二节第二节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形成一、环境科学的形成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形成和发展的。早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有研究自然环境的地理学,研究地球大气的气象学,研究元素和无机化合物性质的化学,但均未触及由人改变了的环境,同时又对人起着相反作用的环境问题。因此,那时人们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只停留在直观、零散的表面观察上,而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就更为少见。不过,此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已开始萌芽。在完成工业
49、革命之后,随着工业环境污染的不断发生,开发了一些治理污染的技术,如修建下水道及安装机械除尘装置等。这个时期人们积累和扩大了对环境的感性认识,对空气及水体污染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作为专门的科学理论还不可能建立。大约从20世纪末起,自然科学开始向更为专门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一些分支学科,如从化学中分化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胶体化学等,并且各个学科之间由于越来越紧密地相互渗透而产生一些介于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如物理化学、地质化学、生物化学、大气物理等,它们分别研究所触及的环境问题,并从各自角度进行探讨,为环境科学的形成积累了大量资料,但还没有综合形成完整而独立的学科体系。二、环境科学
50、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也随之增大,从而推动许多学科去研究环境。来自各个相关学科的专家和各行业的实际工作者,分别在不同的层次上,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机理、危害的程度及治理措施,使环境科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环境科学的中心内容是保护环境,治理污染。20世纪年代后期,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排放污染物所引起的人类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个科学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当前环境科学的任务已深化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