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精选10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7731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精选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精选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精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精选10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精选10篇】解释 篇一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

2、边的尽头。 教学建议 篇二 (一)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 2、教师还可以准备乐曲送别驼铃和古筝曲阳关三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篇三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解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

3、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解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解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

4、: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

5、孙远去荒城。 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解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解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

6、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解释

7、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

8、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

9、。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描述送别情景。 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

10、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描述送别情景。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

11、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四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讲解 篇五 李白是一

12、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

13、,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

14、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

15、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赏析 篇六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

16、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

17、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

18、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

19、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说教学过程 篇七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离不开什么吗?就一个字。(引导生答是爱。)是啊,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生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今天,我们就走进“人间真情”这一单元的学习。第二十课中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充分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爱。(板书:)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3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0、?(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大量的前期工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B、归纳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入诗境、悟诗情 复习巩固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力一词有待商确) 2、“知诗人、解诗题” A、指名介绍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1、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并进行资料地展示,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且表现了新课标所指:强调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这一特点 3、理诗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以及书上的解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把不懂惑有疑惑的地方划下来,比如:(略) 此时老师要做的是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古人尝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对诗文的反应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中, 应鼓励学生多发问,培养质疑精神,让学生乐问,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善问 (三)、赏析佳句,

22、入境悟情 1、入诗境、悟诗情 A、自读品味诗境 诗文语言传神尽意,学生理解了诗句的表意,但对于那优美的语言,还没有注意,更没有对文章动情怎样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呢?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读在这里注重体会这样几处: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重点体会:烟花三月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 B、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C、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

23、孟;说诗句意思,逐句朗读、逐句解释;抓住“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语,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牢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 D、小组汇报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抓住尽字和唯字的传情,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通过读表达美的感受,融理解运用为一体。相机引导孩子想象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

24、样?当孩子找到孤帆一句时:师: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梯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 最后询问: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A、自由组合读练习 B、配乐指名读

25、 C、想象画面读 D、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配乐读旨在渲染离别气氛,是对学生整体感知诗文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想象画面的读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展开想象的翅膀,乘着思维的东风,融入了诗文所表达的美的意境之中(什么样的意境有待商确)且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四次朗读层层深入,每次朗读的安排目的明确,注重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牢牢把握“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 (五)、拓展延伸、归纳升华 A、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读、背各自了解的其他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 B、孩子们请你观察书中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你手中的话笔描绘一下在李白和好友离别之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可以图文并茂) (以

26、上两块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是否合理有待商确) 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地表达。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上这样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把整堂课推进了高潮,让孩子们在委婉悠扬的乐曲中描绘心中的画面,孩子的情感也得以释放,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节语文课。 诗意 篇八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原文: 篇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原文 篇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