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7330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一 春暖花开_李楠楠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课文主要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

2、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进行了生字、词语解释的学习。简单介绍圆明园,并从文中初步认识圆明园,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读课文,学生能在引导下找出概括性的语句。知道了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一座博物馆和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布局。第三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建筑。第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文物。第五自然段写了

3、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可以根据段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能总结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我们进行的很顺利。学生很积极,参与度很高。 第二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先自由读2-4自然段,让学生找出布局、建筑、收藏的文物的特点,体会圆明园的美,感受昔日的辉煌。(布局众星拱月,建筑建筑宏伟,风格多样。文物历史悠久,珍贵) 2、重点讲述第三自然段。先自由读课文,说出有哪些建筑,建筑特点。再观看图片,视频,感受建筑美,而后再次朗读段落,体会建筑美。 3、通过语言过渡到第五自然段。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的愤恨之情。让学生说一说,读到哪些词语的时候,自己特别愤怒。(统统拿走,任意破坏

4、,销毁,放火)找出动词后再读再体会。而后通过视频观看,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和对侵略者痛恨之情。 4、情感体悟。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断壁残垣形成对比,引导同学们回答,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局面?如果你现在圆明园遗址前,你想说着什么? 自己感觉设计思路还是清晰的,从对比中激发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叹和热爱之情,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激起同学们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上一篇课文少年中国说已有铺垫,只有少年强,国家才能强。 但是本次上课状况并不理想,上课流程也完全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课堂问题的设置比较含糊。在情感引领上比较欠缺。很多设计的环节并没有展示出来

5、。在课堂上,缺乏了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怕时间不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也不到位。学生仅仅是看了图片和视频,觉得很美,很惊叹。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感知上没有更深层次的体悟。 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体悟到教学问题必须具体,简洁。问题过于笼统或者提出过于复杂,容易让学生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下手,课堂上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学生不知所措的状态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教师的情绪又直接影响了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教师情绪高涨更容易迸发教育灵感,课堂会更生动有趣。而教师低落的情绪,会让学生不敢回答问题,让课堂毫无生趣。而在老师引领下,将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就更容易让学生参与进来,获得成就感。当然此

6、时,老师的评价反馈也是不容忽视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次备课提醒自己问题设置具体化、简洁化。把每一个问题写成提纲呈现出来,也许就不会凌乱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二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7、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 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片断 出示句子:上( )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

8、谁能把这两个空填起来? 生:两个空都填“”。 师:对吗? 生:不对。第一个空填“自己”的“自”,第二个空填“至于”的“至”。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吗?能调换位置吗? 生:“自”是平舌音,“至”是翘舌音。 生:“自”和“至”不能调换位置。因为“自”是“从”的意思,“至”是“到”的意思。 师:那你把“自”和“至”分别换成“从”和“到”后再读一读。 生(读):上从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到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自”和“至”的用法弄懂了吗? 生(齐):弄懂了。 师:谁同时用“自”和“至”说一个句子? 生:自山脚至山顶,我爬一个多小时。 生:自凤岗至东莞,现在可以全程走高

9、速公路了。 师:都不错。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生读。)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收藏的历史文化很多。 生:里面的许多文物年代很久远,而且每个朝代的都有,很丰富。 生:我觉得圆明园收藏的那些东西都很珍贵,很值钱。前几天,我看了电视,里面报道正在北京展出的三件“兽头”是从外国收藏家手里买回的,就花了很多钱,而有些文物更是无价之宝,无法用金钱来计算。 师:是啊,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艺术品,的确是无与伦比! 圆明园不愧是 当时世界上 生: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请大家再齐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读完后一生仍把手举得高高的,不肯放下。)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我发现这是个病句。 (师生

10、都吃了一惊,大家一齐把目光投向这位同学。) 师:是吗?请你详细说说。 生:我读这句话的时候,总感觉有点别扭。后来我用您教的方法,把它缩写了一下,就成了:上自青铜礼器,下至名人书面,各种奇珍异宝。这些奇珍异宝怎么样呢? 句子里没说,所以不完整,我便断定它是个病句。 师:大家同意他看法吗? 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很会发现,并且还敢对课本提出质疑,了不起! 好,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编者,根据作者的思路,这句话“治治病”。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多得数不清。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

11、种奇珍异宝看得人眼花缭乱。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师:大家为什么这么加? 生:作者的意思是要说圆明园收藏的文物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都有、很多,而且很珍贵,所以这么加。 师:你们真会读书。如果你是编者,你会选择哪一句呢? 生:我会选第句。 师:为什么? 生:第句很平淡,很一般;第句太夸张了;第句不真实,因为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而且在1860年就被烧毁了,作者不可能到圆明园里去看过。第句比较实事求是。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

12、但我还想补充一点。这句话很多词都是四个字组成的,你看“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结尾也用四个字的“应有尽有”显得押韵。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均摇头。) 师:那我也同意刚才两位同学的意见,大家就在书上把这个病句改改吧! (生改。) 师:不过,刚才关于“押韵”的说法得纠正一下,这不是押韵,是一种内在的节奏感。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经过自己修改的课文。) 教学反思 今天的收获可真大!不仅是学生,更指我自己! 备课时,压根儿没料到这么经典的课文里竟有病句!圆明园的毁灭的公开课已经听过多节,自己也教过一遍,谁也没发现呀!可能是我们太迷信权威,也可能是

13、我们钻研教材仍欠深入、欠推敲。看来,这个教训值得吸取! 新课程有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想,学生何尝又不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呢?学生从书本上、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的确没错!但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所获取的能力,所得到的锻炼岂可小视?而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取的东西我却难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因此,学生仅仅从书面上、从教师那儿获取知识,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重视开发学生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与相互帮助。 值得庆幸的是我今天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当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很快

14、回过神来,给了那个学生说下去的空间,听了学生的陈述,我心中已是豁然开朗。可问题怎么解决呢?我干脆顺势将难题端给了学生,当时只是觉得既然问题从学生中产生,当应该由学生来作结,若我以“权威”的身份自居,一锤定音,似有不妥。于是就发生了学生“修改”课文的情形。就当时的课堂状态及修改结果来看,似乎较为成功!其一是培养了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科学态度;其二是让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在特定的时刻得到了运用;其三是较好的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这节课的课程资源;其四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对几个句子的比较选择,是说不出特别的道理的,凭的就是语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四 今天上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这是一篇老课文,在过去教学中学生总是容易把课题中的“圆”和“园”弄混淆,怎样让学生记住呢?首先从“圆”入手,圆明园”在布局上成“品”字形,然后告诉学生它地建造年代初建于明朝,最后说它的用途是清朝皇帝的休憩园,也是一个大花园。学生从形状、年代、用途三方面一记就不容易混淆了。紧扣“毁灭”这一主线进行教学。 设计三个问题: 第一,你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 第二,圆明园到底毁灭了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你认为圆明园是一个( ? )的圆明园,学生根据问题寻词找句; 第三,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