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教案15篇.docx(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囚绿记教案15篇囚绿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尝关键句分散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1、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尝分散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力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漂亮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囚绿”是什么意思?课文中
2、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行文线索 恋绿(1 7 ) 囚绿(8 11) 释绿(1213) 念绿( 14 ) 1、同学朗读“囚绿”的经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常春藤具有怎样的.特点? 蓬勃、固执、向阳 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生命 希望、向往光明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三、 拓展延长 1、文章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或能给你启示的语言进行美点赏析。 以“致”为题,写一段话。 囚绿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
3、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读写品悟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查找光明。”今日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查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请大家在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 陆蠡(l)涸辙(zh)淅沥(x)猗郁()移徙(x)婆娑(su)瞥见(pi)蕈菌(xn)揠苗助长()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xx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
4、“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由于宠爱。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四、细读课文,品尝情感: 1.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提示:运用圈点批注符号) 赏绿绿影喜悦满足兴奋留恋 囚绿绿色喜悦不快可怜生气 释绿绿囚珍重祝福 念绿绿友怀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
5、序号,品尝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蓬勃无拘无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 (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 在自由拘束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布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照旧特别固执,永不屈服。如此猛烈的反差,如此鲜亮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1、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高校,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
6、,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斗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xx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 明确:13段 2、齐读13段: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头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终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没有) 请看这“绿
7、”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蓬勃希望、生命 绿象征(托物言志) 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志) 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宠爱,更赐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予了作家对民族将来的奇妙祝愿。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3、归纳主题: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六、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xx给你
8、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逆境中要坚韧,冲破阻力才能成功。 2、爱不愿定要占有,真爱就应学会放手。 3、世间的一切生命其实都是公正的,我们应当敬重生命。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快。”在孤独中,常春藤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作者,这绿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老友,或许作者常常会与这位老友交谈。在“赏绿、囚绿、释绿、念绿”这几个部分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一组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 要求:1、对话要符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心情。 2、能体现绿的象征意义。 3、语言要求生动形象。
9、囚绿记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尝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赐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学法指导】 批注法与争辩法 【学问链接】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高校毕业后,当过老师,做过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上海沦陷后,连续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
10、他的散文擅长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关注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困疾苦,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宝贵品德。出版的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学习过程】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pi见涸辙移徙急不xi择 婆su猗郁 蕈菌y苗助长 (2)将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宠爱的语句画上横线,并仔细朗读体会。 二、力气提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囚绿”?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各写了什么?请理清下列线索,并划分结构层次。 绿绿绿绿 (二)研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你最宠爱
11、哪一部分?请用下列的方式研读课文。 从字词的妙用、句子的修辞方法、句子的表达方式(抒情)等多方面赏析本文漂亮的语言并登记你的阅读体验,做旁批。(不少于四条) 2、先独立思考,思考不出的问题可求助你的.伙伴。 囚绿后,“绿”有哪些变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 对囚绿的行为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出你独到的想法。 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三)拓展延长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
12、一样 但它照旧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你认为礁石具有哪些特点? 、诗中的哪个字你最欣赏?为什么? 囚绿记教案4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抒情线索。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重点、难点) 3、树立乐观的生命价值观。(重点) 课前预备: 1、同学认真预习课文。 2、同学合作搜集艺术家勇于面对苦难的例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要求同学用成语说出看后的感受。 如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生气勃勃、朝气蓬勃、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宠爱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这样布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
13、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研读课文 第一块:与陆蠡相识 同学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漂亮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由于,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陆蠡是一位真诚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其次块:走近那抹绿 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宠爱这抹绿?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快。 我遗忘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
14、的记忆。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2、为什么要“囚”绿?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热。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方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唱歌。) 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永久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第三块:评论那抹绿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作者“囚绿”的行为,对这位被囚的“
15、绿囚”你是如何理解的? 前后四个人争辩后回答。 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战斗爆发一年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关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由于绿蓬勃向上,布满生气;由于绿永久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由于绿使处于孤独、孤独、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因而将它囚。 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宠爱,对光明的向往。常春藤的不屈不挠;显示了生命不行侵害。) 全班沟通中明确,形成板书 蓬勃 生命、希望 绿 向阳 象征 向往光明、自由 固执 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小结: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
16、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宁静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气。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
17、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颜色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宁静。这就是一般人都宠爱绿,爱绿的缘由。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赐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的确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月,囚绿记的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民族的心灵。 第四块:拓展“那抹绿”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苦痛囚住。圆满的是,有的没有能够永久向着阳光生长,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艺术家为例吧 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久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自由发言。应当知道的正面
18、的有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苏轼、李白等。反面的有海子、梵高、海明威、川端康成等 总结语:艺术家的心灵和灵魂大都是纯净、简洁、深邃又有很多有苦痛的,有一些人自杀了,缘由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对自己对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无望。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颗追求真善美之心,拥抱和善和纯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一样,在人生的风风雨雨里,让生命之树永久向着阳光生长! 结束语(生齐读):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气,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久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第五块:抒写“那抹绿”
19、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尝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囚绿记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把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力气。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会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漂亮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由于,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囚绿记的
20、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高校附中,开头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高校,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高校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头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
21、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学问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深思,文字清爽纯朴。掩盖着孤独和空虚的心情。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颜色,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夫。笔调哀痛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终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
22、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宠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叙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受,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宽阔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开放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由于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布
23、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其次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状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由于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迟疑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而当我毫不迟疑的准备住下来,为什么连伴计都感觉到惊异?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消逝之
24、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兴奋”“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心情颜色,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宠爱绿色的缘由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快”通过排比和比方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概,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由呢?(从作家自身的境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生疏”、“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
25、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无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自己的眼睛,劝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遗忘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每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怀念、兴奋、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绿兴奋满足 3、囚绿(812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
26、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假如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密。 (2)作者好像发觉了一种“生的兴奋”,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兴奋”应当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兴奋即天性宠爱绿色,宠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热,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白作者对绿色的宠爱之情!但是“绿友”依据作者的支配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
27、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松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方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坚韧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
28、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一般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由于什么?由于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生气,以致于要把它连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特别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准备离开北平常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由于绿枝条的固执而生气?是由于他爱绿至极。 囚绿爱绿至极 4、放绿(13段) “卢沟桥大事发生了”点明白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29、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全部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点明主旨 5、怀绿(14) 一年后照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全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困难的状况,这示意着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
30、者简洁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苦痛和精神上坚韧抗争的反映。 坚韧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示意、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赐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欢快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德。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当从物的特点思考,开放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向往光明 3、作者围绕“绿
31、”开放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进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信任同学确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囚绿记教案6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力气: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以及如何分析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32、 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于“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能灵敏运用总结象征意义的方法分析文章。 媒体使用: 投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怜悯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快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同学熟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感受,确定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2.引出课题 二、释题启疑 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了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2.同学自读 要求: 自
33、由朗读,找出“囚绿”的相关章节,并思考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划出关键词句,思考为什么囚绿。 三、字词梳理 1.读准字音 陆蠡( l ) 涸辙( h ) 猗郁(y ) 蕈菌( xn)( jn ) 揠苗助长( y ) 瞥见( pi ) 嫩芽(nn ) 婆娑(su ) 囚系( qi ) 急不暇择( xi ) 纤细(xin ) 了截(ji ) 移徙(x ) 淅沥(x )(l) 葱郁( cng )(lng ) 2.辨析字形字音 暇(xi ) 揠(y ) 缘(yun ) 遐(xi ) 偃(yn ) 椽(chun ) 瑕(xi ) 堰(yn ) 喙(hu ) 3.理解词义 涸辙的鱼: 比方境况危险。 急
34、不暇择:在紧急的状况下来不及选择。 揠苗助长:比方违反事物进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囚系: 1.拘禁;拘押。 2.指囚犯。 4.全文结构 明确:寻绿(1-4) 观绿(5-7 ) 囚绿(8-12)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其次课时 一、默读课文,感受“绿”的象征意义。 老师提问:作者是这样描述北平的公寓的“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窗是朝东的”“令人感到酷热”,这并不是一间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然而作者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它,缘由是什么? 明确:窗外长着常春藤,投射进来一片绿影。 老师提问:就是这片绿影深深吸引住了“我”,作者是怎样形容
35、当时的心情的? 明确:喜悦而又满足 老师提问:最终和绿色朝夕相伴了,观绿成了每天必修的功课,看着常春藤“松软 的卷须”“舒开折叠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怀念、兴奋、开心、留恋、急不暇择 老师提问:作者如此爱绿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快” 老师提问:作者不满足于远远的观赏,为了和它更接近,更亲热,将柔条牵进了屋里,这时的绿在作者眼里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爱、幸福、青春 老师提问:被囚后的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浆液丰富的柔条伸长、攀缘、舒放,长得更快, 尖端朝着窗外。失去青苍,变成柔绿、嫩黄、细瘦、娇弱
36、老师提问:在这些句子中,你最有感受的是哪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明确:引出执着、坚韧、向往自由、光明的象征意义。 老师提问:常春藤的衰败,让作者内疚,用于准备在离开的那天“放绿”,他将“绿”成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结合写作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大事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斗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宽阔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生气、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37、 明确:“绿”象征着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老师总结“绿”的象征意义: 一般象征意义:生命、希望、慰安、欢快 深层象征意义:爱、幸福、青春 更深层象征意义:执着、坚韧、向往自由、光明 最高象征意义: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二、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联系可知,“绿”在此文中象征了生命、希望,象征了向往光明、自由,象征了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作者的释绿,象征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同时也包涵着这种坚韧抗争的性格和永向光明的执著必将会换来自身命运的解放。 这既是在日寇
38、铁骑下中华民族命运和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陆蠡个人的精神写照。正可谓“文如其人”。 【阅读材料: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今他就永久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确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婚宴上,人们第一次观看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来宾斟酒。他原来是不喝酒的,可是他却丢下一句使人一想起来便不禁要流泪的话:“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要买大缸大缸的酒,排在门口,任过路的人任凭痛饮!”八年抗战,最终如他瞻望的那样迎来了胜利,可是陆蠡却在他婚后的两个月后突然地失踪了。 陆蠡的伴侣巴金、黄源、柯灵、许杰等四处打听他的下落,登了广告寻
39、人。听说他进了南京的监狱,天气冷了,怕他受冻,伴侣又把棉袍子寄去,结果退了回来,退件的理由是:查无此人。 有家不归的人,他到哪里去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负责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患病了日本宪兵的大搜查并被抓去了两名员工,为了讨回一个“公道”,他竟上门说理去了,一去从今不返。(1942年被捕,受尽酷刑,日本人问:“你爱国吗?”“我爱”“你认为日本能战胜中国吗?”“不能!”最终被熬煎吐血而死。据说,唯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他的伴侣吴朗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的共性是死硬的,在任何强暴的前面是不会低头的。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陆蠡的死,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40、了。】 四、总结全课: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这样的自然之物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的生命之歌。绿色,在视觉上给你以美感,颜色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宁静。这就是一般人都宠爱绿、爱绿的缘由。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遍”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赐予了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欢快,是光明,是自由,是永不屈服了黑暗的“黄金的心”。正如陆蠡自己所说:“世界上,应出名贵的东西”。这珍贵的,应是人的心灵。 五、课外拓展: 关于象征的表现手法: 1.概念:指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 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2.效果 :运用象征可使抽
41、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简洁深刻 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3.适用范围:作品的大部分甚至通篇使用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都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如: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梧桐:凄凉、哀痛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月相思。“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青松坚贞。“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落花消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但假如我们不了解某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如何依据课文内容去推断呢? 1.确定象征物 2.找出突出描绘象征物特征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联想(结合写作背景等) 4.形成象征意义 练习 1.礁石 2.帆 艾 青 俄 莱蒙托夫 一个浪,一个浪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无休止地扑过来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把什么抛弃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