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考试题库2.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515061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7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期末考试题库2.pdf(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的观点 B.运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

2、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没有差别的同一性 B.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包含差别的同一性 D.具体同一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 D质变

3、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

4、的联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

5、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

6、A 4.C 5.D 6.A 7.B 8.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

7、在哲学上表达了()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

8、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7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矛盾双方相互排斥8某山村小镇自 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抓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一切经过实验”D“欲擒故纵”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一分为二”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

10、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

11、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17“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8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2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 循环论 21“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12、()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2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多项选择题答案

13、 1ABC 2AB 3 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 9 ABD lOAB 11,ABC 12ABCD 13CD 14AD 15CD 16 ACD 17ABC 18 ABCD 19 ABC 20BD 21BD 22.CD 23.ABD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世界统一于存在。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

14、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

15、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于”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

16、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不准确。联系和发

17、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昔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面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昔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

18、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厂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9掌握适度

19、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

20、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答案要点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

21、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1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四、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答有关问题。材料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

22、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画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井加以评述。答案要点 (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l 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

23、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井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设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

24、归之于偶然性。材料2 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英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都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材料3 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请回答:(1)材料l 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答案要点 (1)材料1属机

25、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4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井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玉不遇

26、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语录卷上)材料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齐国哲学,商务印书馆 1975年版)材料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

27、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 55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请回答:(1)分析材料 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2)分析材料 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3)谈谈你对材料 3的理解。答案要点 (1)材料1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发展观。(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

28、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 (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质的运动发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

29、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井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请回答:(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2)对比材料 1与材料2,指出材料 2的错误。(3)对比材料 1与材料3,分析材料 3的错误。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

30、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 1

3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 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答案要点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对

32、立统一关系。(2)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5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

33、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3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这说明()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5 马克思主义认

34、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

35、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

36、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

37、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

38、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知识的相对性()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沦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

39、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40、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 B客现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

41、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 B 3 D 4 D 5 D 6 C 7 B 8 C 9 C 10 C 11 B 12 C 13 B 14 C 15.A 16A 17 D 18 A 19 B 20 D 21 B 22 A 2

42、3 C 24 C 25 D 26 C 27 C 28 B 29A 30 C 31 D二、多项选择题 1 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 B客

43、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爱国斯坦 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真理和

44、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沦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

45、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l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6、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理沦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沦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 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生而知之(孔子)B不虑而知(孟子)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探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

47、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

48、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

49、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A.知行相互促进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行合一 2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23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

50、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价值的特性是()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A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