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514669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25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0.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20.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0.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0.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总目标(一)数与代数1、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结合生活情景,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模型,初步

2、了解方程,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二)空间与图形1、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通过实际观察,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的照片和先后顺序。(三)统计与概率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四)实践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

3、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几件混合运算。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课时安排:小数的意义1 课时测量活动(单位换算)1 课时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1 课时练习一1 课时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一)1 课时量体重(小数加减法二)1 课时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 课时练习二1 课时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

4、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法设计 从现实生活体验入手,结合实际折纸,了解小数的意义,在反复的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探究、体验及应用,在交流中认识小数,指导它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灵活应用知识。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课: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

5、中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充分交流,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学小数的意义:自动铅笔上标有 0.5 毫米;矿泉水瓶上有1.25 升等等。2、小组交流:动手折:将正方形平均分为成1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 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0.3 表示()0.59 表示()0.023表示()3、以 1 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 0.1 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 份取其中 1

6、 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 0.01米。4、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5、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 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练习:0.23 是()位小数,2 在()位上,表示()个(),3 在在()位上,表示()个(),将它写成分数是()。6、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

7、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7、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三、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四、课堂小结: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相互交流)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3、小数的读写方法。五、作业:第 6 页 14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测量活动(单位换算)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小数表

8、示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的方法,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教法设计 创设学生在教室测量的具体情境,分小组让学生全体参与,分工合作,展示测量结果,交流测量方法,在相互比较和探讨中共同进步。学法指导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测量结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想不想自己利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活高度呢?二、实践探究:1、学生分组,明确活动要求:前后桌 4 人一组,组长记录,每人测量一次,再交流汇报。测量课桌的长度、高度;课本的长和宽;黑板的长与宽。2、测量活动

9、: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 或 100 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 分米=6/10 米=0.6 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 米 6 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3、交流测量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三、拓展提高:1、填一填:填写第 7 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2、试一试:第 1 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

10、,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第 2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 厘米 5 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四、课堂小结:设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强调)五、作业:第 8 页练一练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法设计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高一些,放手让学生讨论 9.87 与 9.90

11、 那个数大,交流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探索的基础上,可利用直观图帮助理解,总 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郑强 9.87 分李明 9.90 1、小组讨论:9.87和 9.90 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知识深化探究: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张华 9.96分,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 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 和 10 之间

12、。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879.909.96“王平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王平可能多少分?可能是 9.91、9.92、9.93、9.94、9.95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三、练一练第 10 页第 1 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 和 10.1 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 4 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

13、,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课堂小结:学生自我总结并质疑问难五、作业练一练 第 10 页2、3、5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 12 页练习一第 1 题:找出小数 0.3、1.5、2.8、3.6 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 2 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第 3 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4、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第 4 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第 5 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 6 题:引导学生观察前 5 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 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二、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三、练习小结: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

15、小数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设计 创设超市购物的小票情境,了解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必要性,在涂一涂中理解计算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计数方法。学法指导 利用生活经验和直观感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培养学生认知细心的计算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超市购物小票计算总价的情境,提出了核对数据的想法,大胆激趣:你能当上合格的售货员吗?1、

16、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学生自主尝试探究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1.25+2.41=13.879.25=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鼓励学生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交流后归纳方法,强调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 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三、拓展练习;第 15 页练一练 1、2 四、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7、五、作业;第 15 页练一练 3、4 课后反思:第六课时量体重(小数加减法二)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小数进、退位的计算方法教法设计 利用小朋友测量体重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退位减法,认识学习的必要性,能正确计算。学法指导 结合情境和直观图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讨论计算的过程中引出小数的基本性质,应当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同学们,你们测量过体重吗?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你去探讨?你行吗?淘气的体重是 45.2千克笑笑的体重是 38 千克丁丁的体

18、重是 33.4千克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二、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探究: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45.233.4=3833.4=学生个别板演,其余独立列竖式计算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统一认识。讨论并大小比较:4 元4.00 元7.80 7.800“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拓展练习:第 17 页 1、3 四、课堂小结:你还有什么疑惑吗?五、作业:第 17 页 2、4课后反思:第七课时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

19、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设计 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先估分,再组织独立计算,交流分步、综合算式的意义。学法指导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

20、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8.65+0.40=分9.439.05=分9.43(8.65+0.40)2、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3、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15(4.57+5.29)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三、拓展练习:第 1 题:5.27+13.43=12.56+17.44=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 去掉。第 2 题:2513.27=1

21、4+6.75=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四、课堂小结:交流计算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五、作业:第 19 页练一练 1、2、3 课后反思:第八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第 1 题: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第 4 题: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 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

22、较即可。第 6 题: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第 7 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二、练习小结: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练习时的表现三、练习作业:第 20 页 2、5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型图形的特征。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人数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

23、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6、欣赏图案,体会图案形成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课时安排:图形的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分类)1 课时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1 课时探索与发现(一)(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1 课时探索与发现(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 课时四边形分类(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梯形)1 课时图案欣赏1 课时数图形中的学问1 课时第一课时图形的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分类)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点。教学重点 图形的分类教学重点 按不同的标准

24、进行分类教发设计 提高许多学生熟悉的直观图形,让学生在分一分中逐步进行整理,并对每一次的结果说明分类的标准,体会图形类别的特征。学法指导 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类活动,给予学生重组的活动时间和思维发展空间,在进行春风的交流,肯定学生的不同分类标准。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图形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你会给这些图形分类吗?试试看吧!二、实践操作:1、小组活动:把上面的图形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 4 人活动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将学具进行分类,每分一次,都要说明分类的依据和标准。2、汇报交流: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曲线围成线段围成三条边四条边3、分类后,找出同一类

25、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各类图形的特点。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了解各种图形的特性:1、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运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情况吗?桥上的三角形拉杆防盗门上的平行四边形墙壁上的四边形挂钩2、用活动的长方形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架实验后得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这些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桌凳上的斜拉条,固定作用。四、活动小结: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自我评价,再谈收获。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教学目标 通过分三角形分类活动,认识并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重

26、点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法设计 通过学生的直观参与分类及猜一猜活动,让学生识别各种三角形的特点,能按不同的标准正确分类。学法指导 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 中的图 3。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学生拿出学具图形,教师出示图例:三角形怎样分类?(常用两种即:按角分、按边分。)1、小组活动:把三角形进行分类。2、学生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观察每一种三角形的特点后总结。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三个角都是锐

27、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钝角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都相等三条边都不相等第 4 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二、实践活动:第 1 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第 2 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第 3 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第 4 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四、数学游戏:第 1 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第 2 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五、活

28、动小结:学生自我评价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3、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教学难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教材第 27 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

29、的兴趣。甲乙两个三角形的争吵:甲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乙的大。二、自主探索: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表格中。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测量后验证自己的猜测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o。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o呢?小组活动探索方法(折纸法等。)3、试一试: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o,求出第3 个角的度数。三、拓展练习:第 29 页练一练:1、学生自主运算2、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30、o,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学生讨论三、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全班交流并总结四、补充作业: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探索与发现(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4、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法设计 组织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记录数据,讨论其中的关系,从中发现三角形三条

31、边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邮局b a 清泉村c 杏花村生:走路线 a最近。因为,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 b 加上路线 c 一定比路线 a 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活动:你能用下面的小棒摆

32、成三角形吗?3 厘米3 厘米4 厘米3 厘米5 厘米5 厘米3 厘米3 厘米2厘米1 厘米5 厘米5 厘米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要求摆一摆后将每一次的结果记入表格内,再分析比较。2、小组讨论: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的数据,将其进行对比后初步形成结论。3、小组汇报: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拓展运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一练:第 1 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第 2 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第 4 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 厘米和 8 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 厘米小于

33、13 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四、课堂小结:强调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五、作业:补充作业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探索与发现(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2、指导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重点 四边形的分类教学重点 四边形的分类方法教法设计 组织学生将准备好的学具自主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能正确识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究中体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并正确表述。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你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请找出四边形。你了解它们的特点吗?引出

34、课题。二、探究新知:1、学生活动:请 4 人小组将下面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小组交流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同学们相互讨论,形成意见交流。2、学生交流: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说一说分的理由。你分的各种图形有什么特点?1 2 3 第 1 组中的图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第 2 组中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讨论: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拓展练习:1、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将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分)2、动手做:剪一刀:用一张三角形纸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四、课堂小结:谈谈你今

35、天的收获?学生交流。五、作业: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图案欣赏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重点 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教学难点 欣赏、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会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六幅图案是怎么形成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形成过程,并从中受到启示,设计美丽的图案,开发学生的思维。学法指导 让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物品上的图案,加以分析、讨论、研究,了解形成过程,在动手自己设计,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技能。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1、欣赏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你的什么物品上也有美丽的图案?说一说是怎么

36、形成的?(学生交流)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图案的特点。集体交流谈讨二、实践探究:活动 1:图案赏析:出示课本 34 页的三排图案,说一说它们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交流后再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活动 2: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活动 3: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三、活动小结:学生的作品评价及欣赏。课后反思:第七课时数图形中的学问活动目标:1、进一步了解各类图形的主要特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和原则。2、体会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培养学生养成有序思维的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3、在交流探究过程中培

37、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准备:课件、铁支架、秤砣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握手游戏星期天是淘气的生日,他特意邀请了4 个好朋友来他家开生日party。见面后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表示问候,猜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学生分小组模拟游戏活动,小组长统计后交流各组的方法。(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1、数线段提问题(自主尝试探究)笑笑可喜欢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啦!这天,他坐上了宝鸡开往西安的T186 次列车,沿途火车停了 5 个站点,淘气发现各个站点上车的人所拿的车票都与自

38、己的不同,聪明的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吗?这列火车该准备几种不同的车票呢?尝试画图,同桌讨论交流后结果。师设问:怎样数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呢?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带领有序的数线段。师总结:指出本节可学习内容如何有序的数图形。2、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图形的方法,同时感悟到数图形中规律的重要性及“有序思维”的好处,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3、合作探究,掌握方法下图中共有几个角?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数的方法。方法一:按角的大小数。方法二:固定角的一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四人小组的探究活动给学生搭建了思维发展的平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合作探究、自主交流的

39、基础上总结出数图形个数的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自主探索,拓展思维。下图中分别有几个三角形?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小黑板出示 P36页“练一练”1 的图例新年到了,四年级有 6 位老师,如果两位老师互相通一次电话,他们一共打了几次电话?5+4+3+2+1=15(次)(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有序思维的科学性,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究中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数学游戏,开发智力:(移盘游戏)1、游戏准备:3个固定的铁架,A插 2 个圆盘,下面的大,上面的小,各类不同的书籍和文具。2、游戏规则:分 4 个小组,推选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同学活动并作记录,每

40、人只活动 1 次。(2)按规则把圆盘移到C上,可以借助 B,每次只能移动1 个圆盘。移动过程中不能把大盘放在小圆盘的上面。3、开展活动: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的开展游戏活动,试一试,最少要移动几次?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5、各个小组交流移动的方法。课件出示图例。P39 6、思考:如果 A上有 3 个圆盘,最少需要移动几次?4 个呢?5 个呢?(学生分组自主操作探究)(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四、课堂总结,质疑解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主要知识请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课后反思:三小数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41、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时安排:文具店(小数乘法一)1 课时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 课时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1 课时包装(小数乘法二)1 课时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小数乘法三)1 课时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1 课时练习三1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

42、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 4 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二、合作探究。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2、小组讨论算法。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三、试一试:1、买 1.5 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先让学生解答 1 千克、2 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 千克多少元。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四、练一练:第 2 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

43、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想一想:由 0.0110=0.1;0.01100=1 推想出 0.011000=10 第 3 题:学生可以由 6 个 2.5 连加得出得数;也可以这样想:62=12,60.5=3,12+3=15。板书设计 小数的乘法教学挂图:计算方法: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有趣的小数点(一)(第 42-43 页)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重、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过程

44、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3、迁移推理。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说一说:应用发

45、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四、练一练:第 1 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第 2 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一)教学挂图:总结规律: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有趣的小数点(二)(第 44-45 页)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46、,提出问题。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小礼堂和屏幕的面积,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 0.30.2 的结果。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1、小组活动:探索0.30.2 的结果。2、汇报探索过程。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三、试一试: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四、练一练:利用上面发现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积的小数点

47、的位置。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二)教学挂图:总结规律: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世界人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第 46-48 页)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世界人口”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人口信息,再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 人”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条信息提出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分增加

48、多少人?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3、引导学生根据第二条信息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亿人口?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4、小结竖式计算方法。二、练一练:第 1 题:这是一幅世界人口统计图,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其中 1850 年和 1950 年的人口数没有写出来,鼓励学生先从图上看出人口数的大致范围,然后通过第(2)、(3)得出具体人口数。第 3 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 1 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 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 1 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第

49、 5 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均国民收入”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一些解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第 6 题:可给学生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第 7 题:放手让学生提出摆放方案。在与同学交流摆放方案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摆一摆。对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画出摆放的平面草图。板书设计 世界人口教学挂图:乘法竖式: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人口与环保(小数乘法的简算)(第 49-50 页)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50、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一个参观环保展览的情境,介绍我国沙漠化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二、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汇报做题的方法。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三、试一试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四、练一练:第 1 题:提供的题材是有关环保的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试用一次性筷子要浪费很多木材,而大树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