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照理论考试题库监视部分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照理论考试题库监视部分2.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题目答案空管一次监视雷达包括()。A、远程空管一次监视雷达B、近程空管一次监视雷达C、场面监视雷达D、以上都是D空管二次监视雷达和多点定位属于()。A、非独立非协同式监视B、非独立协同式监视C、独立协同式监视D、独立非协同式监视C按照监视技术的工作原理,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监视技术分为三类,以下错误是()。A、非独立非协同式监视B、非独立协同式监视C、独立协同式监视D、独立非协同式监视A运输航空监视技术应用遵循新监视技术()的原则。A、先验证后应用B、先规划后实施C、先沿海后内地D、先东部后西部A运输航空监视技术应用遵循与()接轨的原则。A、国际B、欧洲C、周边国家D、相连管制区A运输航
2、空监视技术应用遵循()相结合的原则。A、安全与生产B、安全与效益C、安全与节能D、安全与环保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的应用遵循()的原则。A、“西部先试先行,由西向东稳步推进”B、“东部先试先行,由东向西稳步推进C、“沿海先试先行,由沿海向内地稳步推D、“内地先试先行,由内地向沿海稳步推A在不适合建设地面基础设施的航路(线),采用()作为监视手段。A、ADS-CB、ADS-BC、空管二次监视雷达D、MLATA以下哪一种监视设备的运行成本低:()A、空管一次监视雷达B、空管二次监视雷达C、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D、契约式自动相关监视C以下哪两类监视设备的数据更新率较快:()A、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和多
3、点定位B、契约式自动相关监视和多点定位C、空管二次监视雷达和契约式自动相关监D、空管一次监视雷达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A运输航空监视技术应用遵循新旧监视技术互补与平稳过渡的原则。()对自动相关监视属于独立非协同式监视,包括契约式自动相关监视(ADS-C)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错中国民航通用航空运行只能使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这一种监视手段。()错应用播式交通信息服务(TIS-B)功能的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多种监视游数据融合能力。()对多点定位设备的定位精度依赖于地面站的位置精度、站点布局和时间同步精度。()对运输航空监视技术应用的总体策略中,采用()作为运输航空应用广播
4、式自动相关监视的数据链。A、UATB、Mode S1090 ESC、VDL Mode 4 D、VDL Mode 2B中国民航通用航空监视技术应用政策的近期阶段为()。A、2011-2020年B、2010-2020年C、2011-2015年D、2010-2015年A“在通过 ADS-B IN运行试验与验证的条件下,根据运行需求,有计划地推广ADS-B IN功能的应用。”是运输航空监视技术应用策略具体策略中哪个阶段实A、2001-2020年B、2021-2025年C、2026-2030年D、2031-2035年B民用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理论考试题库(监视专业-专业业务部分)答案选项中国民航运输航空监视
5、技术应用政策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对运输航空监视技术应用的总体策略中提到,“为推动新监视技术在航路(线)的应用,根据航路(线)监视技术的应用现状,将航路(线)划分为北部航路(线)和南部航路(线)。”()错对中国民航通用航空监视技术应用的总体原则描述错误的是()。A、统一规划和建设地面监视基础设施的原则B、为通用航空安全运行提供监视服务的原则C、根据运行需求和行业规范、标准,部署多点定位地面基础设施的原D、鼓励研发新的监视技术的原则C对中国民航通用航空监视技术应用的总体策略描述正确的是()。A、根据运行需求和行业规范、标准,部署多点定位地面基础设施B、通用航空不可使用通用访问收发机作为
6、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应用的数据链C、在运行试验与验证基础上,有计划第部署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地面基础设施D、以上都正确C通用航空监视技术应用的总体策略中,采用()作为通用航空应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的数据链。A、Mode S1090 ES和VDLMode 4B、Mode S1090 ES和UATC、VDL Mode 4和UATD、VDL Mode 2和VDL Mode 4B通用航空监视技术应用的总体策略中提到,“在运行试验与验证基础上,有计划地部署()地面基础设施。”A、空管一次/二次监视雷达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C、多点定位D、契约式自动相关监视B基于中国民航通用航空运行需求和监视技术发展现状
7、,契约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可作为满足通用航空运行的一种监视手段,不排除使用其他的监视技术。(错自动化系统可根据硬件设备市场变化及备件存储情况,每四至六年对系统硬件进行更新。()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别实施”的原则,推进运输航空所需地面监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错地面监视基础设施不包括()。A、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B、自动相关监视C、多点定位系统D、空管一、二次监视雷达A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应具备()和航迹融合功能。A、单一监视源数据发射B、单一监视源数据接收C、多种监视源数据发射D、多种监视源数据接收D监视技术应用的设施设备包括()。A、地面监视基础设施B、通信系统和监视数据处理
8、系统C、机载系统D、以上都是D以下不是推进通用航空所需地面监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的原则是:()A、统一规划B、统一标准C、分别实施D、提供服务C()应保证系统低高度告警及自动冲突告警功能运行正常。A、管制部门B、设备保障部门C、设备厂家D、管制部门和设备保障部门均B对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低高度告警及冲突告警维护职责说法错误的是()。A、管制部门负责提供有关告警参数B、管制部门对提供的告警参数的正确性负责C、管制部门与设备保障部门共同负责将告警参数录入系统D、设备保障部门对录入告警参数的正确性负责C除非有特殊情况,()应确保在管制过程中系统低高度告警功能及冲突告警功能处于开启状态。A、管制部门B
9、、设备保障部门C、设备厂家D、管制部门和设备保障部门均A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低高度告警及冲突告警参数需要经过系统验证时,应由设备保障部门独立作好参数调校工作。()错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航迹对进行飞行冲突处理的条件之一为航迹对中至少有一个航迹已相关飞行计划,且该飞行计划相关航迹必须处于受管制状态。()错在机场跑道及入口应设置冲突告警抑制区。()对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雷达航迹高度的跟踪计算的条件之一为雷达航迹必须与飞行计划相关。()对当值班管制员识别系统低高度告警后确认航空器并未处于或将要处于低于安全高度时,可以采取手段激活告警。()错系统低高度告警区分为通用告警区和区域告警区两种。()错终端区/进
10、近区域或区域管制范围内低高度告警高度参数理论设置值为马赛克或多边形发内内最高障碍物高度加()米,低高度告警时间参数理论设置值为()秒。A、150,30B、300,30C、150,45D、300,45A区域管制范围内冲突告警距离参数理论设置值为()。A、10千米或本区域内雷达管制间隔B、15千米或本区域内雷达管制间隔C、20千米或本区域内雷达管制间隔D、30千米或本区域内雷达管制间隔C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的冲突垂直告警参数理论设置值有()。A、200米和440米两种标准B、200米和450米两种标准C、180米和450米两种标准D、180米和440米两种标准C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雷达航迹高度的跟踪
11、计算的条件之一为航空器必须具有()。A、A模式应答机B、X模式应答机C、C 模式应答机D、S模式应答机C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雷达航迹高度的跟踪计算的条件之一为雷达航迹处于有效的()之内。A、低高度告警区域B、冲突告警区域C、限制区侵入告警区域D、危险区侵入告警区域A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雷达航迹高度的跟踪计算的条件之一为与飞行计划相关的雷达航迹必须处于()。A、被管制状态B、管制移交状态C、被管制状态或管制移交状态D、非管制状态C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航迹对进行飞行冲突处理的条件之一为()所属区域或进近区范围内。A、至少有一个航迹必须不处于B、至少有一个航迹必须处于C、两个航迹都必须处于D、两个航
12、迹都必须不处于B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航迹对进行飞行冲突处理的条件之一为航迹具有有效的(),且高度数据可用。A、A模式应答机B、X模式应答机C、C 模式应答机D、S模式应答机C空管自动化处理系统对航迹对进行飞行冲突处理的条件之一为航迹速度应()系统规定的数值。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等于B机场跑道及两端以外()海里的区域应设置低高度告警抑制区。A、1B、2C、3D、4BWGS(世界大地测量系统)的英文全称为()。A、WorldGeodeticSystemB、WorldGeodeticmensuringSystemC、WorldGloble SystemD、WorldGloblemensur
13、ingSystemATIS-B(交通信息服务广播)的英文全称为()。A、TrafficMessageService-BroadcastB、TrafficMessageService-BroadcastC、TrafficInformationService-BroadcastD、TrafficInformationServer-BroadcastCDVOR 是()的缩写。A、测距仪B、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C、仪表着陆系统D、无方向信标BINS是()的缩写。A、仪表着陆系统B、无方向信标C、微波着陆系统D、惯性导航系统DATC 是()的缩写。A、空中交通服务B、空中交通管理C、空中交通管制D、以上
14、都不是CSMR 是()的缩写。A、场监雷达B、二次雷达C、多点定位D、一次雷达A场地保护区为保证给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稳定可靠的(),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天线附近划定的必须加以保护的特定地面区域。A、导航信息B、监视信息C、地空通信信息D、导航和监视信息A雷达遮蔽角的定义是()。A、从雷达天线中心点和该点所在水平面向上算起的雷达电波信号被地形地物遮挡的B、从雷达天线中心点和该点所在水平面的雷达电波信号被地形地物遮挡的垂直张C、从雷达天线中心点和该点所在水平面向上算起的雷达电波信号的垂直张角。D、从雷达天线中心点和该点所在水平面的雷达电波信号的垂直张角。A当飞机以雷达天线为中心的圆做()时,径
15、向速度为零,其一次雷达目标显示将会失效。A、水平飞行B、垂直飞行C、切线飞行D、径向飞行C场地保护区的定义是()。A、为保证给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稳定可靠的监视信息,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天线附近划定的必须加以保护的特定地面B、为保证给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稳定可靠的导航信息,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机房附近划定的必须加以保护的特定地C、为保证给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稳定可靠的导航信息,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天线附近划定的必须加以保护的特定地面D、为保证给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稳定可靠的导航信息,在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天线附近划定的必须加以保护的特定空中C雷达顶空盲区是指雷达天线正上方天线波束不能探测
16、到的区域。()对“标高”、“高度”和“高”分别用英文 elevation,altitude,height 表示。()对下面选项中对“标高”定义正确的是()。A、从某一规定基准至一平面、一个点或作为一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B、平均海平面至一平面、一个点或作为一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C、地球表面上一个或一个平面至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D、地球表面上一个或一个平面至一平面、一个点或作为一点的物体的C为保证航空器的正常航行而规定的空中位置点称为空中定位点。对关于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场地设置要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的配置地点,应能保证对机场区域的各个飞行空域和所有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
17、的探测B、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通常与空管二次雷达合装在一起,建在机场内或距机场较近的高低或建筑物上。有时也可以独立C、选择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设置点时,应使雷达的顶空盲区避开进场着陆航线。D、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的设置地点,对于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特别是进场着陆航线,不应构成使动目标显示失效的切线A根据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的规定,以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的天线为中心,半径()米的范围内,不应有金属建筑物、密集的居民楼、高压输电线等;半径()米的范围内,不应有能产生有源干扰的电器设施。A、400/900B、450/800C、450/900D、400/800B空管近程一次
18、监视雷达站的场地应平坦开阔、地表粗糙、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地物杂波干扰小,并可获得足够的()空覆盖。A、高、中、低B、高、中C、中、低D、高、低C在()选择雷达站场地时,应选远离铁路、公路的地点,以防高速行驶的车辆可能形成的动目标显示。A、平原地区B、山区C、丘陵地区D、大城市附近D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地物杂波干扰,雷达站周围不能有低矮的植物或低矮的民房。()错在丘陵地区,雷达站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周围无严重遮挡的山顶上,并适当利用低仰角的地形遮蔽作用,以减少地物杂波的干扰。()错关于空管二次监视雷达场地设置要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空管二次监视雷达的配置地点,应能保证其对
19、所辖区域各条航线和主要空中定位点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B、空管二次监视雷达通常配置在机场内地势较高的高地或建筑物的顶上,或机场外(航路上)较高的地点。C、选择空管二次监视雷达设置点时,应使雷达的顶空盲区避开进场航线和主要航路,并尽量保证主要航路航C二次雷达的设置地点,应根据其特性(进近或航路),能保证其对所辖区域()均能进行有效的探测。A、各条航线B、主要空中定位点C、各条航线和主要空中定位点D.机场场面C空管二次雷达的场地应开阔、地势较高、四周无严重的地形地物遮挡,并可获得足够的()空覆盖。A、高、中、低B、高、中C、中、低D、高、低A在山区,应选择地势较高、周围无遮挡的山顶,作为二次雷达的设
20、备场地。()错在平原地区,为发挥设备最好效能,雷达站场地周围不能有植物和建筑物。()错空管S波段一次监视雷达的接收机的镜像抑制不应小于()dB。A、50B、60C、70D、80B空管S波段一次监视雷达的接收机视频输出信号的时间旁瓣电平应该小于()dB。A、-35B、-40C、-45D、-50B空管S波段一次监视雷达的接收机应具备STC 功能,STC 的控制深度不应小于()dB,步进()dB。A、50/1B、60/1C、60/2D、70/1B空管S波段一次监视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不应小于()KM。A、100B、110C、120D、130B空管S波段一次监视雷达的最小作用距离不应大于()KM。A、1
21、B、1.5C、2D、2.5A空管S波段一次监视雷达天线的波束应由()波束组成。A、高、中B、高、低C、中、低D、高、中、低B空管 S 波段一次监视雷达的接收机至少应具备 STC、杂波图增益控制、噪声电平控制技术。()对空管 S 波段一次监视雷达天线极化方式应包括线极化和圆极化。()对空管 S 波段一次监视雷达发射机应采用时间分集或幅度捷变的工作方式。()错ICAO 建议单脉冲 SSR 接收机的灵敏度使用()。A、噪声系数表示的B、最小可检测信号表示的C、切线灵敏度表示的D.以上都不对C二次雷达提供的信息中不包含()。A、预计下一航路点的位置和到达时间B、动态分配的二次代码C、目标相对雷达站的方
22、向距离D、雷达航迹质量等级A二次雷达天线极化方式应采用()。A、水平极化B、垂直极化C、圆极化D、椭圆极化B单脉冲体制空管二次监视雷达的最大仪表作用距离不应小于()。A、200 KMB、200 NMC、250 KMD、250 NMD采用单脉冲体制天线系统,差波束的零值深度应大于 30dB。()对二次雷达系统对应答的解码和相关处理(包括点迹相关和航迹相关)后的目标数据输出延时最大不应超过0.6秒。(对在正常飞行情况下,航管雷达应当根据()通知的时间开关机。A、值班领导B、值班管制员C、飞行员D、上级B在实施飞行保障的情况下,雷达站应保持设备工作正常,并与()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A、塔台B、进近C
23、、管制室D、区域管制室C使用着陆雷达引导航空器着陆时,雷达站应该保证雷达设备正常运行,()应当在雷达站或遥控显示装置处引导A、值班机务员B、值班管制员C、值班领导D.以上全是B着陆雷达等着陆引导设备,应当重点保障主要着陆方向,结合机场的空管情况来确定。这里所说的“客观情况”不包括()。A、机场净空条件B、航班流量C、气象条件D、飞行程序B雷达保障应当做到()。A、及时、准确、连续地测定和通报空中航空器的位置B、严密监视航空器按照预定的航路、航线、飞行空域和高度飞行,及时发现和报知航空器偏离航路、航线、改变飞行高度和超出飞行空C、当飞行区域天气不稳定时,应当根据空中交通管制员或者飞行指挥员的要求
24、,及时组织雷达探测天气D、以上全是D航管雷达应当根据值班领导通知的时间开关机,保持设备工作正常,井与管制室之间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错地空通信失去联络时,值班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应当立即通知通信台站值班人员,立即采取恢复通信联络的措施,检查主用和备用通信设备,保证良好可用错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的规定,国际机场和国内主要机场,一般配置()。A、近程一、二次航管雷达B、近程二次或一次航管雷达C、远程二次航管雷达D、远程一次航管雷达A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的规定,国内一般机场,根据飞行繁忙情况配置()。A、近程一、二次航管雷达B、近程二次或一次航管雷达C、远程二次航管雷达
25、D、远程一次航管雷达B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的规定,国际航线和国内干线,主要配置()。A、近程一、二次航管雷达B、近程二次或一次航管雷达C、远程二次航管雷达D、远程一次航管雷达C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的规定,以下哪一项不需设置雷达设备()。A、塔台B、进近C、区域管制室D、飞行报告室D航管雷达应当对在()飞行的航空器提供可靠的探测。A、航线上B、主要空中定位点C、雷达有效覆盖区域D、机场终端区C在雷达设备的设置上,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分别设置签派、塔台、进近、区域管制设备。()错航管雷达的部署应当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要求确定。()对航空器在飞行中遇到严重威胁航空器
26、和所载人员安全情况时,机长(飞行通信员)必须尽一切可能发出遇险信号,报告航空器的位置、遇险性质和所需要的援助。同时将二次雷达应答器编码置在A、7700B、7600C、7500D、7777A当地空通信失去联络时,机长(飞行通信员)应将二次雷达应答器编码置在()。A、7700B、7600C、7500D、7777B航空器在飞行中遭到劫持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机长(飞行通信员)应当在保证航空器和所载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设法发出无线电紧急信号,报告遇到的紧急情况,同时将二次雷达应答器编码置在A、7700B、7600C、7500D、7777C下面哪种雷达不属于航管雷达?(A、NDBB、PSRC、SSRD、PAR
27、A二次雷达与一次雷达的本质区别在于()。A、工作频率不同B、发射功率差别较大C、工作方式不同D、作用距离差别较大C二次雷达在相同的功率下比一次雷达的作用距离远的原因是二次雷达()。A、收发机使用的工作频率不同B、接收的信号不是目标的反射回波信号C、发射机功率比一次雷达大D、发射编码脉冲,发射能量大B不属于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系统的雷达是()。A、航线监视雷达B、机场监视雷达C、二次雷达D、预警雷达D按雷达方位角度定位体制的不同,二次雷达可分成常规二次雷达和单脉冲二次对按照雷达信号的形式可分为: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单脉冲雷达。错根据我国二次雷达技术规范的要求,单通道设备配置的条件下,平均无故障时间
28、(MTBF)应大于()小时;双通道配置的条件下,MTBF 应大于(A、1000/15000B、1000/20000C、1500/20000D、1500/25000C二次雷达的工作方式是()。A、地面站发射询问脉冲经目标反射后,地面站接收反射信号发现目标的B、地面站发射询问脉冲,被机载设备接收后,机载设备再发射回答脉冲,发现目C、地面站接收机载设备的询问脉冲后,在发射回答脉冲进行雷达测距的D、其他选项皆不对B根据我国二次雷达技术规范的要求,单脉冲二次雷达应具备抑制询问天线从任何方向收到的异步干扰的能力。(错二次雷达比较一次雷达的缺点有:()A.询问和回答信号的格式和频率是不同的,消除了地面杂波和
29、气象反射的干扰B.能够提供准确的飞机即时飞行高度C.不识别未安装应答机的飞机目标D.能够用事先编排好的代号为多达 4000多架飞机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特殊的位置的识C二次监视雷达和一次监视雷达的区别在于工作方式不同。()对二次雷达天线发射频率 1090MHz 的询问脉冲信号,机载应答机接收并确认后,发射频率 1030MHz 的应答脉冲信号。(错单脉冲二次雷达的距离分辨力不应大于()米,测距精度不应大于()米,距离鉴别力不应大于()米A、70/29/18B、75/29/18C、75/30/18D、80/30/18B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方位分辨力不应大于()度,测角精度不应大于()度,方位鉴别力不应大于(
30、)度A、0.5/0.05/0.025B、0.6/0.05/0.025C、0.6/0.05/0.022D、0.6/0.06/0.022C二次雷达不能提供的飞行信息是()。A、高度B、距离C、方位D、航班号D二次雷达可以提供的信息有()。A、高度、距离、方位、识别码B、高度、距离、方位、航行情报C、距离、方位、识别码、航班号D、以上都是A二次雷达通过模式 A和模式 C 交替询问,得到的应答信息分别是()。A、高度和识别码B、距离和方位C、识别码和高度D、识别码和距离C二次雷达是由点迹录取器通过斜距和仰角的计算来获取目标的高度信息。(错不属于二次雷达获得方位角信息的方法:()A、滑窗检测法B、振幅型
31、单脉冲法C、相位型单脉冲法D、多普勒法D二次雷达利用天线相邻两次扫描所获得的飞机位置估算飞机的平均速度。(对二次雷达获得的飞机高度是用飞机上气压高度表测得的。()对SSR 是()的缩写。A、secondarysurface radarB、secondarysurveillanceradioC、secondarysurveillanceradarD、surveillancesecondaryradarC下列不是二次雷达组成部分的是()。A、录取器B、接收机C、发射机D、多雷达处理器D()是雷达系统的频率和时间标准,从而保证雷达全相工作。A、天线B、同步设备C、发射机D、接收机B脉冲雷达的天线是收
32、发共用的,这需要高速开关装置,在发射时()。A、天线与接收机接通,并与发射机断开B、天线与发射机接通,并与接收机断开C、天线与收发机均接通D、天线与收发机均断开B二次雷达系统是由询问机和应答机组成,它具备一定的通信功能。()对不属于二次雷达系统的是:()A、询问机B、应答机C、调制解调器D、点迹录取器C二次雷达的射频通道切换部件将天线系统和工作的接收机相连。()错二次雷达系统所有组成部分均设计为结构相同的两套热备份工作,提高可靠性,保持连续性。()错下面关于直角坐标系不正确的是:()A、x,y,z轴相互垂直B、直角坐标系包括三个平面C、中心点 0点为x,y,z轴相交点D、中心点 0点不属于任何
33、一个平面D下面关于极坐标系不正确的是:()A、极坐标系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组成B、极坐标系角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C、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这3种不同的圆锥截线,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极坐标方程表示D、极坐标系到直角坐标系的转化:y=cos?,x=sin?D极坐标系到直角坐标系的转化为:()A、y=cos?,x=B、x=cos?,y=C、y=tg?,x=tg?D、x=tg?,y=tg?B平面上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个极坐标。()错在雷达应用中,测定目标坐标常采用极坐标系统,其参数应该是()。A、斜距B、方位角C、仰角D、以上选项均包括D雷达系统中测定目标一般采用极坐标系统,其包括的坐标参数有:()A、水平距离、
34、方位角、高度B、方位角、仰角、水平距C、斜距、仰角、高度D、斜距、仰角、方位角D极坐标系统中的参数方位角是指:目标斜距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或其它参考方向)的夹角。()错二次雷达进行的测距时所测量的延时为()。A、询问信号的往返时间B、询问信号到达目标的时间C、询问信号的上行时间加上应答信号灯下行时间D、询问信号的上行时间,应答信号的下行时间及应答机的处理时间D二次雷达测距的公式,正确的是:()A、d=c(t-t)/2;t 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t 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的传B、d=2c(t-t);t 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t 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C、d=c(t
35、+t)/2;t 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t 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的传D、d=c(t+t);t 为询问与回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t 为系统固定延时,c为无线电波的传A下面关于二次雷达进行目标测距说法正确的是:()A、二次雷达对所有飞机都能进行测距B、二次雷达的测距是依靠应答机发送给雷达的距离信C、二次雷达通过模式 D 询问来获得距离信息D、以上选项皆不正确D二次雷达与一次雷达测距的物理基础是一样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以光速直线传播。()对二次雷达测距的公式 R=0.15t中:()。A、R 为飞机到雷达之间的斜距(单位:公里),t 为电磁波往返雷达与飞机之间所用时间(单位:s)B、R
36、 为飞机到雷达之间的斜距(单位:公里),t 为电磁波往返雷达与飞机之间所用时间减去应答机响应时间3s(单位:C、R 为飞机到雷达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公里),t为电磁波往返雷达与飞机之间所用时间(单位:s)D、R 为飞机到雷达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公里),t为电磁波往返雷达与飞机之间所用时间减去应答机响应时间3 s(单A二次雷达接收到应答脉冲相对于询问脉冲的间隔时间,减去应答机响应时间2s,即为电磁波往返雷达与飞机之间所用时间。()错二次雷达的测距是依靠应答机发送给雷达的距离信息。()错二次雷达测角的原理基础是()。A、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雷达天线的方向性B、雷达天线的全向性C、已知
37、的雷达站经纬度D、已知的天线高度A二次雷达对目标进行测角,实质上就是提取目标相对于()的角度偏差。A、雷达天线波束指向B、雷达天线C、雷达发射机D、雷达接收机A与二次雷达测角无关的是()。A、单脉冲测角B、滑窗检测技术C、多普勒效应的应用D、其他选项皆不对C飞机可以接收航管雷达的射频信号来确定自己的方位。()错二次雷达原理中,目标的方位获得是根据雷达发射询问信号时的方位确定的。()错选择正确答案:()A.对单脉冲SSR,差信号越大,说明目标偏离瞄准轴的角度越大.B.对单脉冲SSR,差信号越大,说明目标偏离瞄准轴的角度越小.C.对单脉冲SSR,差信号越大,说明目标距雷达站的距离越近.D.对单脉冲
38、SSR,差信号越大,说明目标距雷达站的距离越远.A选择正确答案:()A.对单脉冲 SSR在幅度处理时,其OBA 信息代表了目标的速度信息B.对单脉冲SSR 在幅度处理时,其OBA 信息代表了目标的距离信息C.对单脉冲 SSR在幅度处理时,其OBA 信息代表了目标的方位信息D.对单脉冲 SSR在幅度处理时,其OBA 信息代表了目标的高度信息C为了实现精确测角,在相位型和差单脉冲雷达接收通道中,差通道必须增加一段同轴线用于移相/2。()对决定二次雷达询问模式是()。A、P1-P2间隔B、P1-P3间隔C、P2-P3间隔D、以上都是B对于二次雷达,C 模式下 P1P3 脉冲的时间间隔是()。A、3S
39、B、5 SC、8SD、21 SD对于二次雷达,A模式下 PIP3脉冲的时间间隔是()。A、3SB、5 SC、8SD、21 SC对于二次雷达,模式 C 的询问目的是请求飞机回答海拔高度的回答码。()对二次雷达 P1-P3脉冲称为:()A、(模式)询问脉冲B、控制脉冲(或旁瓣抑制C、框架脉冲D、特殊位置识别脉冲A单脉冲二次雷达天线有两个波束分别称为询问波束和控制波束,它们分别发射:()A、Pl-P2和P3脉冲B、P1和 P2-P3脉冲C、P1-P3和P2脉冲D、P2和 P1-P3脉冲C二次雷达 P1和P2的0.5电平处脉冲前沿之间的间隔在任何模式都是 20.15s。()对对于二次雷达,回答的 F1
40、和F2脉冲称为()。A、框架脉冲或帧脉冲B、信息(数据)脉冲C、回答脉冲D、应答脉冲A对于二次雷达,回答的 F1和F2脉冲的时间间隔是()。A、21.3微秒B、20.3微秒C、1.45微秒D、0.45微秒B二次雷达应答脉冲的脉冲宽度为()。A、0.45微秒B、1.45微秒C、0.8微秒D、2微秒A二次雷达应答信号中 SPI脉冲应该在 F1脉冲前沿后()。A、24.350.1SB、25.350.2 SC、25.650.1SD、24.650.2SD对于二次雷达,回答码除 Fl 和F2外应有12个脉冲位。()错对于二次雷达,指出错误的回答:()A、应答编码的识别码和高度码的编码格式是相同的B、应答编
41、码的框架脉冲每次回答必须存在C、应答的高度码和识别码对信息脉冲的处理上是一样的D、应答码的 C2脉冲和 SPI脉冲的间隔与框架脉冲F1和F2的间隔相同C二次雷达应答信号中 F1和F2脉冲间 12个信息码位排列顺序为()。A、A1、A2、A4、B1、B2、B4、C1、C2、C4、D1、D2、D4B、A1、C1、A2、C2、A4、C4、B1、D1、B2、D2、B4、C、C1、A1、C2、A2、C4、A4、B1、D1、B2、D2、B4、D4D、B1、D1、B2、D2、B4、D4、C1、A1、C2、A2、C4、A4C传统二次雷达的 6种询问模式的应答码格式相同,由 16个信息码位组成,依次是F1、C1
42、、A1、C2、A2、C4、A4、X、B1、D1、B2、D2、B4、D4、F2和SPI。(对航空器在飞行中遇到严重威胁航空器和所载人员安全情况时,机长(飞行通讯员)必须尽一切可能发出遇险信号,报告航空器的位置、遇险性质和所需要的援助。同时将二次雷达应答器编码置在A、7700B、7600C、7500D、7400A当地空通信失去联络时,机长(飞行通讯员)应将二次雷达应答器编码置在()。A、7700B、7600C、7500D、7400B航空器在飞行中遭到劫持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机场(飞行通讯员)应当在保证航空器和所载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设法发出无线电紧急信号,报告遇到的紧急情况,同时将二次雷达应答器编码置
43、在A、7700B、7600C、7500D、7400C对于二次雷达,应答机响应A模式询问的识别码的 12个信息码从高位到低位的排列顺序是:()A、A1、A2、A4、B1、B2、B4、C1、C2、C4、D1、D2、D4B、A4、A2、A1、B4、B2、B1、C4、C2、C1、D4、D2、C、D1、D2、D4、A1、A2、A4、B1、B2、B4、C1、C2、C4D、D4、D2、D1、A4、A2、A1、B4、B2、B1、C4、C2、C1B对于二次雷达,应答机响应A/C询问模式时的应答码称为识别码。()错对于二次雷达,应答机响应C 模式询问的高度码,组成顺序是:D4、D2、D1、A4、A2、A1、B4、
44、B2、B1、C4、C2、C1。错对于二次雷达,如果回答码为C1,C2,A2,C4,B1,B2,D1,D2,B4说明()。A、它既可以为识别码,又可以为高度码B、它只可能为识别码,且为7237C、它可能和SPI脉冲形成假框架D、它只可为高度码C对于二次雷达,选择正确答案:()A、只要管制员要求,任何询问模式的回答度应发射 SPI脉B、只要管制员要求,只在回答识别码时发射SPI脉冲C、回答识别码时就要发射 SPI脉冲,与管制员要求无关D、只要管制员要求,只在回答高度码时发射SPI脉冲B对于二次雷达,特殊位置识别脉冲只能由飞行员人工选择发射。当需要时,该脉冲只能在 A/C模式应答中发射。(错对于二次
45、雷达,飞行员通过应答机控制单元的按钮可以激活 SPI脉冲持续(A、0s-15sB、15s-30sC、30s-45sD、45s-60sB对于二次雷达,当两架飞机接近或者应答码相同,飞行员可以通过应答机控制单元的按钮激活 SPI脉冲。()错对于二次雷达,SPI码位是特殊位置识别码,一般不用。()对二次雷达采用询问交替的目的是()。A、提高分辨力B、获得更多的信息C、减少询问率D、提高译码的可靠性B对于二次雷达,选择正确答案:()A、询问的模式交替是以三个或两个重复周期为一组,发射不同的询问模式B、询问的模式交替是以三个或两个重复周期为一组,发射不同的脉冲重复周期C、询问的模式交替是以三个或两个重复
46、周期为一组,发射不同的询问模式和不同的脉冲重复周期D、以上都不是A二次雷达通过 A/C模式交替询问,可以获得任意的飞行信息。()错航管二次雷达一般采用 3/A和C 模式交替询问,是为了既能获得飞机的识别码又能获得高度信息。()对二次雷达采用以下询问模式交替的可以等概率获得飞机的识别码和高度:()A、A,C,A,C,A,C,B、A,A,C,A,A,C,C、A,C,C,A,C,C,D、C,A,A,C,A,A,A对于二次雷达,需要军用识别时,可以使用的询问模式交替是()。A、A,C,A,C,A,C,B、A,A,C,A,A,C,C、A,C,2,A,C,2,D、C,A,A,C,A,A,C对于二次雷达,地
47、面询问机一个时刻能发射多个模式,称为询问模式交替。(错在二次雷达应答器天线处,辐射的P2波幅必须为()。A、等于或大于无线旁瓣发送P1辐射的振幅。B、大于无线旁瓣发送 P1辐射的振幅。C、在所要求的询问波瓣内,电平比所辐射的P1振幅高。D、小于无线旁瓣发送 P2辐射的振幅。A对于二次雷达,对抑制旁瓣询问起主要作用的是()。A、P1P2 脉冲B、P1P3 脉冲C、P2P3 脉冲D、以上都不是A对于二次雷达,如果询问波束旁瓣有穿透控制波束现象,其结果()。A、不影响询问机正常工作B、出现地物反射引起的回答(ghost)C、可能引起旁瓣询问的回答D、异步干扰(fruit)增多C对于二次雷达,应答机是
48、靠分析询问信号的P1-P2脉冲的()判决是否是旁瓣询问的。A、幅度关系B、相位关系C、时间关系D、频率关系A对于二次雷达,在有控制波束的天线系统,正常时在询问波束旁瓣方向的空间信号P1-P2脉冲的幅度关系应是 Pl大于P2。()错对于二次雷达,改进的询问旁瓣抑制(IISLS)的原理为()。A、在控制波束(天线)发射P2,在询问波束(天线)发射Pl-P3B、在控制波束(天线)发射部分 P1功率(例如1/3的P1加P2),在询问波束(天线)辐射2/3的P1-P3C、在控制波束(天线)增加一个通道 (接收机),其输出和询问的()接收机输出比较D、在天线后面增加一个和、差比较器,增加差接收通道B对于二
49、次雷达,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的P1强度超过 P2强度0dB 到9dB 的范围内()。A、应答机必须应答。B、应答机不应答。C、应答机间隔应答,即一次应答一次不应D、应答机可以应答也可以不应答。D对于二次雷达,改进型询问旁瓣抑制(IISLS)技术可有效消除反射询问。()对对于二次雷达,如果从控制波束接收回答信号并增加一个接收机将其输出信号与询问波束的接收机的输出进行比较,这种技术称为()。A、ISLSB、IISLSC、RSLSD、以上都不是C对于二次雷达,RSLS(接收机)的作用主要用于().A、应答机识别是否由旁瓣询问,以判决是否给与回答。B、询问机识别是否由旁瓣接收的回答,并给予旁瓣接C、询
50、问机抑制旁瓣接收的回答D、应答机抑制旁瓣接收的询问B对于二次雷达,采用 RSLS 技术能够防止异步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错对于二次雷达,接收机通道主要用于旁瓣抑制。()对对于二次雷达,接收机旁瓣抑制(RSLS)的原理()。A、在控制波束(天线)发射P2,在询问波束(天线)发射Pl-P3B、在控制波束(天线)发射部分 P1功率(例如1/3的P1加P2),在询问波束(天线)辐射2/3的P1-P3C、在控制波束(天线)增加一个通道 (接收机),其输出和询问的()接收机输出比较D、在天线后面增加一个和、差比较器,增加差接收通道C对于二次雷达,给回答的每一个旁瓣脉冲标记一个符号,同时把这个附加的信息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