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参考).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靶材公司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目录目录一、驰名商标的保护.3二、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转让和使用许可.7三、人类经济发展的三种形态.10四、知识经济的产生.37五、邻接权.45六、著作权的限制.46七、知识产权的观念革新.57八、知识产权管理的观察视角.62九、知识产权投资的成本控制.64十、知识产权资产确认.68十一、公司简介.80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82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82十二、项目简介.82十三、SWOT 分析说明.86十四、发展规划.94十五、法人治理结构.102十六、人力资源配置分析.113劳动定员一览表.113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
2、权保护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一、驰名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的保护1、驰名商标的概念和认定(1)概念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问题进行了规定,但对驰名商标没有直接进行定义,而只是对驰名商标的认定问题进行了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 2014 年进行修订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 2条规定:“驰名商标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需要注意的是,驰名商标并不是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并列的一类商标,它只是相对于非驰名商标或者普通商标而言的可以获得特殊或者更高保
3、护的一类商标。驰名商标既可以是商品商标,也可以是服务商标。当然,一般情况下,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不能作为驰名商标。(2)驰名商标的认定2013 年修改商标法时在第 13 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任何权利的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害时,都可以请求法律保护。”因此,本条的目的不在于规定权利人有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它的作用就只能是规定驰名商标的定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这体现了驰名商标认定的两个条件:一是驰名商标认定的参照主体不是一般公众而是相关公众,驰名指的是为相关公众所熟知;二是驰
4、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是商标在相关公众中的知名度,而不对商标的声誉(即品牌的口碑好坏或者美誉度)做要求。根据我国商标法第 14 条第 1 款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可见,驰名商标认定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当事人提出了请求。即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了侵害,提出了驰名商标保护的请求。二是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即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是事实认定,是对商标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驰名这一事实的认定,而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等对商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认可。这被称为“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原则。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应考虑的
5、因素: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另外,根据 2013 年修订的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都可以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同时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2、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在认定被申请保护的商标构成驰名商标之后,就需要确定对其的保护范围,即何种情形构成对驰名商标的侵害行为。在这方面,未注册驰名商标与注册驰名
6、商标的保护范围存在很大差别。(1)对未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根据商标法第 13 条第 2 款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所以,对未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法律只保护其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注册和使用的权利。如果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翻译他人未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用于不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不容易导致混淆的,则法律并不禁止其注册和使用。(2)对已经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与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不同,对已经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我国商标法给予更全面的保护
7、。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保护的种类多。根据商标法第 13 条第 3 款:“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对于已经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不仅禁止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和使用,也禁止他人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和使用。即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翻译他人已经在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用于不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对该申请注册的商标,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第二,保护期限长。根据商标法实施条
8、例第四十九条第 3 款规定:“依照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宣告国际注册商标无效的,应当自该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的驳回期限届满之日起 5 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驳回期限届满时仍处在驳回复审或者异议相关程序的,应当自商标局或者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准予注册决定生效之日起 5 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 5 年的时间限制。”(3)驰名商标禁止作为商号使用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所有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9、。(4)他人的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的,应当认定其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二、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转让和使用许可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转让和使用许可1、注册商标的续展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的续展注册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依法办理手续,延长注册商标的有效期。申请续展注册的,应在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前十二个月内提出申请,如果在这个期限内未提出申请的,可给予 6 个月的宽展期。若宽展期内仍未提出续展注册的,商标局将其注册商标注销并予公告,注销后,原商标就不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利。注册商标每次可以延展十年。2、注册商标的变更转让
10、和使用许可(1)注册商标的变更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注册商标的变更是指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商标注册人应当向商标局提交变更申请以及有关的证明材料,由商标局核准后,发给商标注册人相应证明,并予以公告。需要注意的是,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或者地址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将其全部注册商标一并变更:未一并变更的,由商标局通知其限期改正:期满未改正的,视为放弃变更申请,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2)注册商标的转让我国商标法要求注册商标转让事宜需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并经其核准。商标法第 42 条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
11、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商品上注册的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对容易导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商标局不予核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 31 条第 2 款的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未一并转让的,由商标局通知其限期改正;期满不改正的,视为放弃转让该注册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商标的申请。并且,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受让人自商标局就转让
12、事宜刊登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有权。(3)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注册商标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协议的方式允许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为许可方,使用商标的一方为被许可方。与注册商标转让不同,注册商标的转让导致原商标注册人丧失了商标的所有权;而商标的使用许可不发生商标所有权转移的问题。许可使用权是商标权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商标权人行使其权利时,应遵守商标法的规定,其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要在商标局备案,也要符合法律规定。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同时,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
13、地。2013 年修改商标法时将第三款修改为: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人应当将其商标使用许可报商标局备案,由商标局公告。商标使用许可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使用许可合同的方式一般包括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独占使用许可合同是许可人承诺在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存续期间和地区内放弃自己依法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在约定的期间、领域和区域,被许可人所享有的特定商标使用权与许可人所享有的商标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专用权具有了同等的地位。排他使用许可形式是指在商标使用许可存续期间,除许可人自己依法使用被许可商标外,仅将被许可商标的使用权授予一家被许可人使用,不再将该商标许可给第二家。普
14、通使用许可中,不仅许可人自己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也可以将被许可商标许可给多家使用。许可使用合同也可以分为完全使用许可和部分使用许可。前者是指被许可人可以在所有注册的商品上使用该商标;后者是指被许可人只能在部分注册商品上使用该商标。三、人类经济发展的三种形态人类经济发展的三种形态(一)人类经济发展的三种形态概述关于人类经济形态的分类方法,有学者认为,从分类学上分析,人类经济形态以产业结构为标准来分类,可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高技术)经济等阶段;如以资源配置为依据来分,可分为劳力经济、资源经济和智力经济。这两类分类方法无实质区别,因为产业结构的特征与本质均取决于资源的配置方式;本书为便于论
15、述,采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分类方法。上述产业结构最终分类均是源自最能集中反映知识发展水平的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发展,恰如马克思主义经典教材中经常指出的那样: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力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自人类有文明史以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经历的三个经济发展阶段可以简述如下:农业经济数千年背影已经逐渐远去,因为其效率低下,虽然绵延时间很长,但除了完成延续了人类生命这一主要使命之外,它在知识的积累等方面所创造的业绩远不如后来的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工业经济经过两个
16、多世纪的快速发展后,掌声渐息;因为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它也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和能源,带来过多的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诸多挑战;更不用说期间因为争夺自然资源而爆发的多次破坏程度远甚农业社会的血腥战争。虽然它给人类带来很多知识,但正是人类对某些知识(如核技术)的不当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更严重的灾难的威胁与不祥的信息,加速人类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与不同国家或利益集团的冲突。20 世纪 90 年代,知识经济在一些国家崭露头角,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它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其所创造的认识超过任何一个时代;这种经济形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解决工业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
17、响和问题方面,被寄予厚望,因为它强调节能、环保、安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传播、转让及使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要全面、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地认识这一新型的经济形态,我们必须从历史角度系统地认识人类经济形态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划分的话,一般认为从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转变的“分水岭”是 18 世纪中叶,在此之前农业经济大约维系了数千年。工业经济时代大约可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下半叶,为蒸汽动力时代;后一阶段从 19 世纪末叶到20 世纪中叶,为电力时代。整个工
18、业经济时代的时间跨度为 200 多年。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时间大约可认为起始于 20世纪中叶,50 年代至 60 年代为酝酿、萌芽期,70 年代至 80 年代为形成发展期;90 年代以来为迅速发展期,它以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运用,特别是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为显著标志,21 世纪上半叶将走向成熟。在今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等,更是将人类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农业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是土地,土地支配劳动力(农民);工业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是资本,资本支配着一切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家靠资本来掌握和控制一定技术的工人为他们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时代的
19、核心资源是人才,很大程度上是知识分子在支配着资源,人类第一次摆脱受物化了的资源的支配,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二)农业经济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使用。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活动有限,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大多数社会集团而言,一方面,自然资源短缺问题并不突出(如直至 19 世纪人们还认为森林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多被动地适应自然的安排,靠天吃饭。劳动力往往是争夺的对象,战争也多缘此而发生。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下文将以其为代表来论述。中国农业社会经
20、历了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后长期停滞于封建经济阶段。该阶段的演变均可通过生产工具的进步来展现:如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在石器时代(北京人、山顶洞人为旧石器时代的代表,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和金(金属,以铜为主)石(石器)并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时代,但金属铜主要用于装饰)时代,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后期开始栽培水稻与驯服和使用畜牧,并开始借助畜力(如牛、马等)来完成一定的劳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有了进步,开始青铜时代,后至西周晚期出现铁器;到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开始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在部分地区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标志着
21、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预示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农业文明时代,冶铁业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明显标志,它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牛耕与铁犁等的运用是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两汉时,牛耕广泛使用,并有了改进,出现了两牛抬杠式和一牛挽犁式,铁农具和牛耕都向边疆传播;西汉时发明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了播种机械楼车。三国时,魏国马均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唐朝,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和曲辕犁。有学者指出公元后的 14 个世纪里,中国是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向欧亚大陆其他地区传播了许多发明,如有效耕畜挽具(胸带左马驭者)、铸铁、手摇纺
22、丝机械、轮式碾磨机、独轮小车、轭、深孔钻法等。这表明在农业社会,中国的农业技术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她可以被视为农业经济的代表。该阶段,与农业经济相联系的水利知识也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在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水利十分关键。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便与水利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当然,兴修水利带来的副产品是:可以扩大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展。因此,修筑水利工程,是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和职能的体现。如春秋时期,在淮河流域,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连接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
23、河,为江淮之间的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的郑国渠和都江堰,为四川盆地成为“沃野千里”的“粮仓”打下了坚实基础。秦朝的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在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更为明显,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著名的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西北修筑坎儿井;汉武帝和汉明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隋唐时期,隋朝的大运河加速了南北货运沟通,成为南北货物流通的大动脉;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为后世农业发展带来无尽的好处。元朝时期,
24、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在进行这些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知识和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升。在中国,与农业相关的纺织业(包括丝麻纺织与棉纺织)、冶铁业、陶瓷业和造船业等技术也较为先进。这些领域的技术始终因为它们是为农业文明经济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除了封建帝王为了求长生不老而允许道人进行所谓炼丹等可能与技术有关的活动外,那些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与农业无关的技术革新、创造等被看作是“雕虫小技”“奇淫技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时期,在中国,总体上,由于政府过度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历朝历代政府采取的政策均是“重农抑商”“固农为本”,脱离于体力劳动
25、的人(成功的读书人除外)多被视为社会的底层:如戏子、衙役、商人、工匠等,长期在中国受到歧视,因此,相关产业、技能及商业经济不可能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在欧洲,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法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而言较高,其有关农业技术水平也较高。但总体上欧洲大陆的技术的发展,在公元后的 1500 年中,主要源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下从中国传播而来的技术。这一段时间,体力劳动是创造财富的主要依赖,畜力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知识如铸铁技术、水利技术等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还是依赖于体力、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等(如气候
26、和自然环境等)。因此,劳动力、畜力和土地成为主要的争夺对象,有了劳动力就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获得财富。中国古代许多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劳动力、占领土地,而西方在发现美洲后进行的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末的奴隶贩卖活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动,主要是为了开发美洲大片的土地,为自己牟取农业上的利益。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农业经济特征在特定时期的反映。历史证明,由于依赖体力,而面对自然界的一些不确定性、人力的有限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片面性等,单个人或小规模的组织,常难以生存和发展,而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劳动力经济的发展,利用大规模的人力与自然力做一定的抗争,而不是简单地屈服于大自然之下。所以,不难理解为何采
27、取中央集权的中国和法国曾分别是亚、欧大陆上劳动力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中国封建专制下的农业经济维持了 2000 多年,而法国曾长期是欧洲大陆的强国。(三)工业经济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本作用下的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多领域用机器的力量取代了人、畜的力量,并依赖技术和机器,原来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多可以完成;同时,人类依靠技术对自然的破坏与改造也超过了任何时代。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19 世纪以来世界上至今的绝大多数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掠夺或保卫自然资源,包括 21 世纪以来的美英等国对伊
28、拉克发动的战争等。这个阶段前 100 年左右产生了“主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权国家”这个概念;随后在主权国家独立自主的条件下,有了充足的资源,结合一定的工业技术和知识,就能发展经济。在和平时期,自由的市场经济机制能最有效地配置自然资源;商人阶层的独立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市场的发展。科技发展使人类可以研制出仿自然资源的生产资料;但技术等主要围绕如何利用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经济发展仍未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这一时期,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商业价值日渐体现,并被发明人或创作人所认知,有关与知识有关的法律制度开始出现,在国内它以专利法(最早的专利法规范于 1474 年产生于威尼
29、斯,而具有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则源于英国 16231624 年的关于垄断、刑法上的处置及其罚没的法案,它规定:一切垄断皆为非法,但涉及创新的除外)、版权法(最早的版权法为 1709 年的英国安娜女王法)、商标法(最早的近代意义上的商标法来自法国 1857 年制定的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为代表;在国际上,它以1883 年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1886 年保护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及 1891 年的马德里商标协定等为代表。工业经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第一阶段工业发展的科学理论与技术背景主要是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核心,以纺织技术的率先突破为起点,以蒸汽机技术
30、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以冶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炼技术和机器制造为代表,奠定了近代机械化大生产基础,形成了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导的工业技术体系。该阶段的技术发展成就了英国在全球建立的霸主地位,使英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因此该阶段英国是工业经济的代表。而且基于这个阶段的知识产权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技术保护等没有后来那么严密和苛刻,后进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英国的技术发展中受益,它们走模仿发展战略,在很多技术领域快速地赶上甚至超过英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带动了人类文明总体上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第二阶段发展的主要科技特征是:以电磁理论的建立为科学理论背景,以电力
31、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形成了电力工业技术体系,让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该阶段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和德国,后来的日本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在这个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日渐完善,保护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这种态势使技术后进国家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以致走模仿发展战略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对于那些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更为艰难。总之,西方后进的主要发达国家均大约花了 100 多年时间解决了温饱问题,又用了半个世纪进入小康,以后才逐渐富裕起来。其间,它们基本上普及了中等教育,开始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比较成功地开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
32、权保护发了智力资源,它们为知识经济发展创造并提供了较好条件。然而这段时间,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工业经济有意无意地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灾难和后遗症。在工业经济的第一阶段,技术、知识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一种商品;独立的研发阶层或企业组织尚未出现,但技术、知识通过转让对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它们走模仿和创新之路,在引进英国等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及技术转化,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工业革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在该阶段的成功,可以是一个说明。1、美国跟英国、法国相比,立国时美国是一个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的国家。但美国政府建国伊始就非常重视科技对国家经济发
33、展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它与英国等国之间的渊源关系,发展本国科技。杰弗逊认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宪法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有权的保障。在实践中,美国重视高等教育,并在西点军校设立军事技术研究所,此后在有关政府机关和企业也开始设立科研究构。由于客观原因,虽然它注重本土的研究和开发,但企业非常注意引进先进技术;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主要从英国引进系列技术,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解决自己发展所需的基础技术。如在纺织、钢铁、火车等领域,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美国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能力,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发展所需
34、还将有些技术回流到英国,如钢铁技术。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而产生的:人们对技术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将技术独立于有形商品或设备之外给予考虑;技术权利人对技术保护的重视程度没有今天这么高,以至于他们为了卖出设备,而对买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可以推定,当时技术受方和技术供方可以说是在相对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完成技术转让的,在定价方面,供方既不漫天要价,也没把核心技术保留下来作为要价的撒手锏;在条款方面,不但无限制性条款,还提供许多优惠条件。最典型的就是英国船商在造船技术转让方面做出的承诺,对国外买主提供优厚的信用条件,如允许买方在买船后 8 年内付清款项,并为买方提供造船工程
35、师到买方国进行技术指导,还对外国引进技术的造船商提供培训和教育等(举办船舶制造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外国学员,欢迎外国工程师到本国的造船厂观摩学习)。虽然当初是受利益驱动,在政府并不过分干预的条件下,英国企业采取种种措施来销售自己的船舶,但客观上为美国低成本获得技术提供了便利;它们还积极与美国造船商进行国际合作,通过自己书刊对技术的演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示、讲解等来推动世界造船技术的提高。许多船舶买主买回国后模仿最新设计,通过技术知识的转让走进口替代之路,使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造船术迅速发展起来。在钢铁制造技术方面,英国拜斯么钢铁厂在 1863 年 12 月 31 日就通过许可合同形式,采取收
36、取使用费的方式将炼钢技术转让给了美国的特洛依集团,同时约定后者有完全买下专利权的选择权;后来由于特洛依集团经营的成功,它们决定完全买下拜斯么的专利权,并于 1865 年 12 月 7 日达成买下专利的协议。1877年特洛依集团成立拜斯么钢铁公司,并在其运营的头十年里将技术许可给 11 家生产者使用。美国的铁路及火车头技术在不到 13 年的时间里就赶上英国,以致在 1841 年美国进口最后一辆火车头后,在美国,英国制造的火车头数量不到其总量的 1/4,上述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美国政府在立法和政策上的支持。政府通过制定特别的法律来鼓励引进、吸收、消化、改进和推广某种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如宾夕法尼亚州
37、1836 年制定特别参入法,就旨在鼓励发展无烟煤生铁产业;1861 年美国通过联邦关税保护来帮助所有美国优质钢铁产业渡过生存难关,并促进其在后半叶成熟起来;同时用关税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美国还通过自己的领事官员和商务代理来帮助国内企业获取技术和信息,为技术转让开辟道路。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此外,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科技能力形成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其发明家与企业自身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发明家依赖自己的技术设立企业,将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结合了起来。企业普遍重视科研机构设立,如 1876 年爱迪生投资建立的研究所就为通用电器研发机构的前身。如此使研发的技术能够得到及时转化,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8、。同时,欧洲掌握先进技术的人员流动对推动美国技术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美国很长时间对国外发明人、著作权人保护的忽视及本国发明人保护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技术的流转和扩散。如在著作权领域,其 1790 年著作权法规定:重印者的行为是合法的,对不居住美国的作者不提供保护;当时英国的作者们受到的损害最大,他们试图游说国会对他们的作品予以保护,哪怕要求立法做到“授予外国作者著作权的前提是他们的书在美国编纂”即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条款在 1840 年左右美国法律都不予认可(背后主要是美国国内出版商利益集团所致),直到 1891 年,在美国也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作者,才开始在所谓的蔡
39、斯法案中予以认可;而且,根据美国当时的著作权法,著作权只能通过注册而获得。显然,这些规定与伯尔尼公约规定的内容相去甚远;美国长期以来我行我素,直到1986 年其著作权保护方面的某些内容才开始与伯尔尼公约规定相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一致。这背后的原因是“私人参与者起草了福狭的立法来维护他们的利益”经过近 100 年左右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南北战争(实际上这场战争统一了美国市场,客观上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但其技术水平到 1891 年在许多领域已居于领先地位,为美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德国和日本(1)德国德国是一个从技术后进国变成先进国的典型代表。在 19 世纪 70年代
40、之前,它是一个容克的、王国林立的落后国家。但其中的普鲁士王国自 40 年代起,从英国输入蒸汽机、钢轨、轮船、大炮等技术,并于 60 年代可自行生产。经济强大、技术先进的普鲁士后来促进了德国的统一。1871 年统一后的德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曾一度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及战后经济奇迹的创造者。产生这种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务实的德国科学家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集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人于一身,如西门子(他于 1847 年建立西门子公司)就善于把思想产品变成可以利用的实物,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销售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德国人善于将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并将官、产、学、研密切地联系起
41、来,特别是把科技研发和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生产链巧妙地结合起来,即在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之间建立了无缝连接关系,技术流转无障碍地让科技成果变成了商品。德国 1871 年统一后,加强了科技投入,由于生产上所需的技术发明与革新能被授予发明专利而长期被垄断,大企业均设立了大规模的实验室和研究所,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创立了旨在了解工业界对科学之需求的研究所,企业也相应建立相关的研究部门。政治权威和科技精英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德国早在普鲁士时期,政府就注重将个人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以推动技术产业化和扩散。政府在大学里专门设立席位,提供优厚待遇
42、,让研究人员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和教学,并与学术一道探讨实验科学中新出现的问题,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和程序,共同寻求技术的实际应用。研讨班的活动和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学会了研究并能将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等应用于工业领域。这种近似于职业训练的研究培养了大量的药剂师、医生和工程师。前文已提及,普鲁士的强大依赖于技术引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技术能力。统一后的德国发展也离不开对当时的技术先进国的技术引进与吸收。比如在造船方面,德国从英国学到很多,以至于德国不得不承认英国造船技术对它们的帮助,称“必须发自内心地承认英国的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造船技术自始至终都是非常好的,我们毫不犹豫地在最大程度上使用了这些技
43、术”(2)日本日本是世界上另一个由技术后进国变为先进国家的典型。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落后的专制国。但明治维新后,它重视教育和法律制度,认识到技术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特别重视从国外引进技术;它也意识到:要把技术变成自己的能力,又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和教育。它先后从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引进了纺织、轮船、钢铁、通信等技术,依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教育奠定的基础,它于 19世纪 90 年代就可以自行生产相关产品。如在造船技术方面,日本的成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尽管其在引进的时间上落后于当时的清政府,但技术能力的形成方面远甚于中国,以至于它自己也感到满足,它宣称“没有英国的帮助,日本的造
44、船业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取得这样令人满意的成就”。这句话既告诉我们它的技术来源于英国,也表明它对自身在造船技术方面取得成绩的自豪。在当时的高新技术领域,日本人也花了较大精力引进、学习别人的技术。如在18981909 年间,日本 Nippon 电子公司、东京电子公司和芝浦公司分别与美国西部电子、通用电气等签订有关电学技术方面的许可合同,不过它们还伴有直接投资方面的内容;这种通过正式合同形式引进技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术开创日本在电子机械方面制造的新时代。在这些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法律制度及 30 多年现代教育培育出的人才,日本企业有效地吸收、改进了相关技术,并进行了创新使其在这些领域
45、与当时的世界先进技术保持了同步,为其步入强国行列打下了基础。与德国不同,日本缺少科学家将科学与实务结合起来的传统,但其企业和个人善于学习特定时期他国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企业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像德国那样可以内生一些先进的技术,它们难以做到。尽管如此,日本在技术能力形成和发展方面还是取得了成功,这一点与当时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带来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开始引进西方技术比日本至少早 10 多年,但由于在制度、教育方面的落后,最终它失败了,我们在技术上没有获得太大的进展,民族工业现代化未能形成。此外,德、日两国政府也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和法律来鼓励技术
46、引进、加快新技术的吸收和使用速度,如造船技术方面,它们采取积极有效的优惠措施,对航运和造船业给予补贴、降低铁路税率和返还航运税等。这些在客观上都利于技术流转,进而让其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能力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3)韩国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韩国是二战后由技术落后国变成先进国的典型。韩国在 20 世纪6080 年代之间完成了技术创新的关键步骤,用 20 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多数国家 100 年工业化路程,其成功之路对我们更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韩国在 1971 年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19721980 年资本密集型产业渐呈主流,1980 年以后形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在1986
47、年实现贸易顺差,1991 年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其崛起始自朴正熙时代(19611979 年)积累起来的自身技术力量。自 60 年代起,韩国人注意积极引进合理的先进技术,并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引导和推进企业的主体技术研发活动,派遣科技人员到发达国家现场学习“源泉技术”;同时促进收集尖端技术信息并积极普及,加大外国的技术合作。韩国技术引进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控制阶段(19601969 年),其间外汇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外资引进法,明确技术引进合约的要点、审查标准和税额减免等;控制缓和期(19701977 年),取消合同 3 年限期,简化手续,将统一支付变为可根据引进的内容及开发利用情况灵活处理:
48、自由化时期(19781996 年),10 次修改外资法,实现引进技术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合作方面,在不同阶段,韩国根据情况,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如或进行单方面技术引进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引进日、美、德的先进技术),或开展双边平等开发合作或参与合作(与掌握高新技术的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的企业进行),并积极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韩国对作为技术转让最充分的方式即人才流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它充分利用海外科技人才,形式不拘一格,有永久引进的,也有暂时引进的(招聘海外人才);同时还积极推进海外研修工作,资助涉外项目研发。设立海外研究所,注重研究开发
49、的国际化(1987 年始),以便及时收集海外信息和学习技术,展开技术协作,培养本土人才。韩国政府还重点扶持国内据点企业、大学和政府主管的研发机构并培养他们的研发能力。在其影响下,其各界普遍重视将产业与技术研发结合在一起,企业内广设研发机构,将研发与企业的经营结合起来,政府直接指导产学研合作开发等事宜。政府鼓励民间投资研发,支持建立民间主导型科技开发体制。在科技文化的形成方面,将技术引进、消化等与教育结合在一起,注重思考方式的科学化、科学技术的实用化。韩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崛起之后,美、日等国的先进技术之转让对韩国也开始进行控制,从一定角度说,对韩国自身核心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迫使它
50、进行研发。泓域/靶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我们以韩国的信息技术为例来分析其技术能力的形成。它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引进外国机种整套配置和运用,20 世纪 70 年代进行组装、销售,20 世纪 80 年代在政府支持下研发积累基础,将单纯的装配技术引进发展至 20 世纪 80 年代的源泉技术特惠权的引进(50%以上),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为个人电脑、监控器等可生产销售打下基础;20世纪 90 年代实现新机种的高级化和普及化。在政府实际行为中,国家和公共机构的计算机实现国产化,鼓励企业开发出大型计算机。在移动电话技术方面,其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获得技术研发水平和能力的腾飞;如其国内电信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