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简介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搅拌桩简介学习教案.ppt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水泥水泥(shun)搅拌桩简介搅拌桩简介第一页,共58页。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 地基地基(dj)(dj)处理处理技术技术n n概概 述述n n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n n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fh)地基地基n n搅拌桩复合搅拌桩复合(fh)地基设计与地基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施工中的若干问题第1页/共58页第二页,共58页。1.1.概概 述述n n1.1.1.1.地基地基地基地基(dj)(dj)处理的要求处理的要求处理的要求处理的要求n n1.2.1.2.地基地基地基地基(dj)(dj)处理的分类处理的分类处理的分类处理的分类第2页/共58页第三页,共58
2、页。1.1 1.1 地基地基(dj)(dj)处理的要求处理的要求n n1.1.1 1.1.1 强度要求强度要求n n1.1.2 1.1.2 变形要求变形要求n n1.1.3 1.1.3 动动力力(dngl)(dngl)稳稳定定性性要要求求n n1.1.4 1.1.4 透水性要求透水性要求n n1.1.5 1.1.5 特殊土地基安定性要求特殊土地基安定性要求第3页/共58页第四页,共58页。1.1.1 1.1.1 强度强度(qingd)(qingd)要求要求n n 满足地基(dj)土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不致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第4页/共58页第五页,共58页。1.1.2 1.1.2
3、 变形变形(bin(bin xng)xng)要求要求n n 满足地基土在上部结构的自重(zzhng)及外荷载的作用下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特别是超过建筑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的沉降。第5页/共58页第六页,共58页。1.1.3 1.1.3 动力动力(dngl)(dngl)稳定性要求稳定性要求n n 满足地基满足地基(dj)(dj)土在动力荷载(如地土在动力荷载(如地震荷载)作用下不致发生液化、震荷载)作用下不致发生液化、失稳失稳和震陷等灾害。和震陷等灾害。第6页/共58页第七页,共58页。1.1.4 1.1.4 透水性要求透水性要求(yoqi)(yoqi)nn 满足地基土的地下水不会由于施工满足地基
4、土的地下水不会由于施工(sh gng)(sh gng)而造成渗漏量或动水压力超过容许值,发生涌土、流砂、边坡滑边等事故。而造成渗漏量或动水压力超过容许值,发生涌土、流砂、边坡滑边等事故。第7页/共58页第八页,共58页。1.1.5 1.1.5 特殊特殊(tsh)(tsh)土土地基安定性要求地基安定性要求n n 满足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内陆满足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内陆(ni l)(ni l)性盐渍土等特殊土上的建筑物不会由于不良土性而发生损坏。性盐渍土等特殊土上的建筑物不会由于不良土性而发生损坏。第8页/共58页第九页,共58页。1.2 1.2 地基地基(dj)(dj)处理的分类处理的分类第9页
5、/共58页第十页,共58页。2.2.地基地基(dj)(dj)处理处理方法的选择方法的选择n n2.1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yunz)n n2.2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n n2.3 地基处理设计程序地基处理设计程序n n2.4 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与完工后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与完工后的注意的注意 n n 事项事项第10页/共58页第十一页,共58页。2.1 2.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chl)(chl)方法的选择原则方法的选择原则n n2.1.1 2.1.1 各种各种各种各种(zh zh n n)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方法均有
6、其适用范围,各有优点与各有优点与各有优点与各有优点与n n 局限性;局限性;局限性;局限性;n n2.1.2 2.1.2 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应综合考虑地基条件、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应综合考虑地基条件、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应综合考虑地基条件、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应综合考虑地基条件、n n 加固要求、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材加固要求、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材加固要求、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材加固要求、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材料料料料 n n 及机具等各方面因素;及机具等各方面因素;及机具等各方面因素;及机具等各方面因素;n n2.1.3 2.1.3 选择的方法应注意环境保护(地下水的选择的方法应注意环境保护(地下水的选
7、择的方法应注意环境保护(地下水的选择的方法应注意环境保护(地下水的n n 污染、振动、噪音等)。污染、振动、噪音等)。污染、振动、噪音等)。污染、振动、噪音等)。第11页/共58页第十二页,共58页。2.2 2.2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fngf)(fngf)的选择的选择第12页/共58页第十三页,共58页。2.3 2.3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chl)(chl)设计程序设计程序第13页/共58页第十四页,共58页。2.4 2.4 2.4 2.4 地基处理施工地基处理施工地基处理施工地基处理施工(sh gng)(sh gng)(sh gng)(sh gng)过程与过程与过程与过程与 完工后的注
8、意事项完工后的注意事项完工后的注意事项完工后的注意事项n n2.4.1 2.4.1 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工人员必须掌握(zhngw)(zhngw)施工方施工方施工方施工方法,并了法,并了法,并了法,并了 n n 解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解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解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解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 n n 与质量要求;与质量要求;与质量要求;与质量要求;n n2.4.2 2.4.2 施工中应进行实时监理;施工中应进行实时监理;施工中应进行实时监理;施工中应进行实时监理;n n2.4.3 2.4.3 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完工后必
9、须进行质量检测。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第14页/共58页第十五页,共58页。3.3.水泥土搅拌桩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合(fh)(fh)地基地基n n3.1 3.1 水泥土的形成水泥土的形成n n3.2 3.2 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质n n3.3 3.3 水泥土的应用水泥土的应用n n3.4 3.4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fh)(fh)地基的设计地基的设计n n3.5 3.5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第15页/共58页第十六页,共58页。3.1 3.1 水泥土水泥土(nt)(nt)的形成的形成n n 水泥水泥水泥水泥(shun)(
10、shun)(shun)(shun)土是通过机械强力将土是通过机械强力将土是通过机械强力将土是通过机械强力将水泥水泥水泥水泥(shun)(shun)(shun)(shun)与土搅拌形成具有较好物与土搅拌形成具有较好物与土搅拌形成具有较好物与土搅拌形成具有较好物理力学性质的水泥理力学性质的水泥理力学性质的水泥理力学性质的水泥(shun)(shun)(shun)(shun)加固土。加固土。加固土。加固土。第16页/共58页第十七页,共58页。3.1 3.1 水泥土水泥土(nt)(nt)的的 形成形成第17页/共58页第十八页,共58页。3.2 3.2 水泥土的物理水泥土的物理(wl)(wl)力学力学
11、性质性质n n3.2.1 3.2.1 水泥土的物理性质水泥土的物理性质n n3.2.1.1 3.2.1.1 重度重度n n 当水泥掺入比在当水泥掺入比在8%8%20%20%之间,水之间,水泥土重度比泥土重度比 n n 原状土增加原状土增加(zngji)(zngji)约约3%3%6%6%n n3.2.1.2 3.2.1.2 含水量含水量n n 水泥土的含水量一般比原状土降低水泥土的含水量一般比原状土降低7 715%15%n n3.2.1.3 3.2.1.3 抗渗性抗渗性n n 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 K一般在一般在10-710-710-10-8cm/ces8cm/ces第18页/共58页第十九页,共
12、58页。3.2 3.2 水泥土水泥土(nt)(nt)的物理力的物理力学性质学性质n n3.2.2 3.2.2 水泥土的力学性质水泥土的力学性质n n3.2.2.1 3.2.2.1 无侧限抗压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n n 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uqu在之间,比原状土提高在之间,比原状土提高n n 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几十倍乃至几百倍。n n3.2.2.2 3.2.2.2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kn l qin d)(kn l qin d)n n 水泥土抗拉强度水泥土抗拉强度(kn l qin d)(kn l qin d)与抗压强度有一与抗压强度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抗拉强定关系,
13、一般情况下,抗拉强n n 度在()度在()ququ之间。之间。n n3.2.2.3 3.2.2.3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n n 当水泥土当水泥土ququ4MPa4MPa时,其粘聚力时,其粘聚力C C在在1001001000KPa1000KPa之间,之间,其其n n 摩擦角摩擦角在在20203030之间。之间。n n3.2.2.4 3.2.2.4 变形特性变形特性n n 当当ququ时,其时,其50d50d后的变形模量相当于(后的变形模量相当于(120120150150)ququ。第19页/共58页第二十页,共58页。3.3 3.3 水泥土水泥土(nt)(nt)搅拌桩的搅拌桩的应用应用n n3.3.
14、1 3.3.1 支护结构支护结构n n 重力重力(zhngl)(zhngl)式支护结式支护结构;止水帷幕;构;止水帷幕;SMWSMW工法工法n n3.3.2 3.3.2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 n n 提高地基强度;控制沉降;提高地基强度;控制沉降;防止液化防止液化第20页/共58页第二十一页,共58页。支护支护(zh h)结构结构水泥土墙水泥土墙第21页/共58页第二十二页,共58页。支护结构支护结构(jigu)水泥土墙水泥土墙第22页/共58页第二十三页,共58页。支护支护(zh h)结构结构水泥土墙水泥土墙第23页/共58页第二十四页,共58页。支护结构支护结构(jigu)水泥土水泥土墙墙 第
15、24页/共58页第二十五页,共58页。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 gng)(sh gng)第25页/共58页第二十六页,共58页。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 gng)(sh gng)第26页/共58页第二十七页,共58页。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 gng)(sh gng)第27页/共58页第二十八
16、页,共58页。SMW SMW 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sh(sh(sh gng)gng)gng)gng)第28页/共58页第二十九页,共58页。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 gng)(sh gng)第29页/共58页第三十页,共58页。SMW SMW 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17、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sh(sh(sh gng)gng)gng)gng)第30页/共58页第三十一页,共58页。SMW SMW 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sh(sh(sh gng)gng)gng)gng)第31页/共58页第三十二页,共58页。SMW SMW 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
18、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sh(sh(sh gng)gng)gng)gng)第32页/共58页第三十三页,共58页。SMW SMW(Soil Mixing WallSoil Mixing Wall)工法施工)工法施工(sh gng)(sh gng)第33页/共58页第三十四页,共58页。3.3 3.3 水泥土水泥土(nt)(nt)搅拌搅拌桩的应用桩的应用地基加固地基加固a)柱状布置(bzh);b)壁状布置(bzh);c)格栅状布置(bzh);d)块状布置(bzh)第34页/共58页第三十五页,共58页。3.3 3.3 水泥土搅拌桩的应
19、水泥土搅拌桩的应用用地基地基(dj)(dj)加固加固第35页/共58页第三十六页,共58页。3.4 3.4 水泥土搅拌水泥土搅拌(jiobn)(jiobn)桩桩 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的设计的设计n n3.4.1 3.4.1 设计原理设计原理n n3.4.2 3.4.2 单桩容许承载力单桩容许承载力 n n3.4.3 3.4.3 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n n3.4.4 3.4.4 下卧层地基强度验算下卧层地基强度验算(yn(yn sun)sun)n n3.4.4 3.4.4 沉降计算沉降计算 第36页/共58页第三十七页,共58页。3.4.1 3.4.1 设计设计(shj)(shj)原理原理n
20、 n桩土共同承载n n 承载 n n 桩的承载力+桩间土承载力(折减)n n 沉降(chnjing)n n 桩范围的压缩+桩端以下土的沉降(chnjing)第37页/共58页第三十八页,共58页。3.4.2 3.4.2 单桩容许单桩容许(rngx)(rngx)承载力承载力及式中单桩容许承载力(kN);水泥土90d龄期的抗压强度平均值(kPa);桩的截面积(m2)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可取 0.30.4;桩的周长(m);桩周第i层土的容许摩阻力。对淤泥可取 58kPa;对淤泥质土可取 812kPa;对粘性土可取 1215kPa;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hud)(m);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kPa);桩
21、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 0.40.6。第38页/共58页第三十九页,共58页。3.4.3 3.4.3 复合复合(fh)(fh)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式中复合(fh)地基容许承载力(kPa);桩间天然地基土容许承载力(kPa);桩土面积置换率;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为软土时,可取0.51.0;当桩端为硬土时,可取 0.10.4。第39页/共58页第四十页,共58页。3.4.4 3.4.4 下卧层地基强度下卧层地基强度(qingd)(qingd)验算验算式中假想实体基础底面压力(kPa);基础底面积(m2);假想实体基础的自重(kN);假想实体基础侧表面积(m2);假想实体基础侧表
22、面平均(pngjn)摩阻力(kPa);假想实体基础边缘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kPa);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积(m2);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经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kPa)。第40页/共58页第四十一页,共58页。3.4.4 3.4.4 沉降沉降(chnjing)(chnjing)计算计算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水泥土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和桩端下未加固水泥土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和桩端下未加固水泥土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和桩端下未加固水泥土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和桩端下未加固(ji)(ji)土层的压土层的压土层的压土层的压缩变形之和。缩
23、变形之和。缩变形之和。缩变形之和。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值可根据上部结构、桩长、桩身强度等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值可根据上部结构、桩长、桩身强度等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值可根据上部结构、桩长、桩身强度等桩群体的压缩变形值可根据上部结构、桩长、桩身强度等因素按经验取因素按经验取因素按经验取因素按经验取2040mm2040mm。桩端以下未加固桩端以下未加固桩端以下未加固桩端以下未加固(ji)(ji)土层的压缩变形值可按分层总和法土层的压缩变形值可按分层总和法土层的压缩变形值可按分层总和法土层的压缩变形值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计算。计算。计算。第41页/共58页第四十二页,共58页。水泥土搅拌水泥土搅拌(jiobn)(
24、jiobn)桩的施工桩的施工n n 3.5.1 3.5.1 施工机械施工机械(jxi)(jxi)n n 3.5.2 3.5.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n n 3.5.3 3.5.3 水泥掺量及外加剂水泥掺量及外加剂n n 3.5.4 3.5.4 水泥土墙施工要点水泥土墙施工要点n n 第42页/共58页第四十三页,共58页。水泥土搅拌水泥土搅拌(jiobn)(jiobn)桩的施工桩的施工3.5.1 3.5.1 施施施施工工工工(s s s sh h h h g g g g n n n ng g g g)机机机机械械械械 主主主主机机机机第43页/共58页第四十四页,共58页。水泥土搅拌水泥土搅拌(
25、jiobn)(jiobn)桩的施工桩的施工 3.5.2 3.5.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第44页/共58页第四十五页,共58页。水泥土搅拌水泥土搅拌(jiobn)(jiobn)桩的施工桩的施工 3.5.2 3.5.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n n 一般的施工工艺流程(一次喷浆一般的施工工艺流程(一次喷浆(pn jin(pn jin)、二次搅拌)、二次搅拌)n n 就位就位 预搅下沉预搅下沉 (制备水泥浆)(制备水泥浆)n n 提升喷浆提升喷浆(pn jin(pn jin)搅拌搅拌 沉钻复搅沉钻复搅 n n 重复提升搅拌重复提升搅拌第45页/共58页第四十六页,共58页。水泥土搅拌水泥土搅拌(jiob
26、n)(jiobn)桩的施工桩的施工3.5.3 3.5.3 水泥掺量及外加水泥掺量及外加剂剂 水泥掺量水泥掺量 水水 泥泥 掺掺 入入 比比(单单 位位(dnwi)(dnwi)体体积积搅搅拌拌桩桩中中水水泥泥与与土土的重量比)的重量比)一般为一般为1216%1216%水灰比水灰比11:外加剂外加剂外 掺 剂作 用掺量(%)碳 酸 钠早 强0.2 0.4氯 化 钙早 强2 5三乙醇胺早 强0.05 0.2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可泵0.2 0.5粉 煤 灰填充、早强50 80第46页/共58页第四十七页,共58页。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sh gng)(sh gng)3.5.4 3.5.4
27、 水泥土搅拌桩施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sh gng)(sh gng)要点要点.(1 1)复搅工艺)复搅工艺 确保搅拌确保搅拌(jiobn)(jiobn)均匀,必要时采用均匀,必要时采用“二喷三搅二喷三搅”工艺工艺 (干法工艺为一次搅拌(干法工艺为一次搅拌(jiobn)(jiobn),因而不均匀)。,因而不均匀)。(2 2)提升速度)提升速度 喷浆速度喷浆速度 提升搅拌提升搅拌(jiobn)(jiobn)速度不宜大于;速度不宜大于;提升速度与喷浆速度应协调,以保证延桩身全长提升速度与喷浆速度应协调,以保证延桩身全长 喷浆均匀。喷浆均匀。第47页/共58页第四十八页,共58页。4.4.4.4.搅拌桩
28、复合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dj)(dj)(dj)(dj)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n n4.1 4.1 设计设计(shj)(shj)中的若干问题中的若干问题n n4.2 4.2 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第48页/共58页第四十九页,共58页。4.1 4.1 设计中的若干设计中的若干(rugn)(rugn)问题问题n n4.1.1 4.1.1 4.1.1 4.1.1 设计参数设计参数设计参数设计参数(cnsh)(cnsh)(cnsh)(cnsh)的取值的取值的取值的取值n n4.1.2 4
29、.1.2 4.1.2 4.1.2 桩的长度桩的长度桩的长度桩的长度-桩径桩径桩径桩径-桩身强度关系桩身强度关系桩身强度关系桩身强度关系n n4.1.3 4.1.3 4.1.3 4.1.3 置换率与桩长的选取置换率与桩长的选取置换率与桩长的选取置换率与桩长的选取n n4.1.4 4.1.4 4.1.4 4.1.4 暗浜及回填土的处理暗浜及回填土的处理暗浜及回填土的处理暗浜及回填土的处理n n 第49页/共58页第五十页,共58页。4.1 4.1 设计中的若干设计中的若干(rugn)(rugn)问题问题n n4.1.1 4.1.1 设计参数的取值设计参数的取值n n4.1.1.1 4.1.1.1
30、复合复合(fh)(fh)地基承载地基承载力力n n4.1.1.2 4.1.1.2 、等参数等参数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n n 第50页/共58页第五十一页,共58页。4.1.1 4.1.1 设计设计(shj)(shj)参数的取值参数的取值 4.1.1.1 4.1.1.1 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 加固后的地基强度一般可比加固后的地基强度一般可比原地基土的提高原地基土的提高20%50%20%50%,故设,故设计中不应将设计复合地基承载计中不应将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得过大,否则力取得过大,否则(fuz)(fuz)难以难以达到设计要求。达到设计要求。第51页/共58页第五十二页,共58页。4.1.
31、1 4.1.1 设计设计(shj)(shj)参数的取值参数的取值n n4.1.1.2 4.1.1.2 4.1.1.2 4.1.1.2 、等参数的影响因素等参数的影响因素等参数的影响因素等参数的影响因素n n 桩身强度桩身强度桩身强度桩身强度(qingd)(qingd)(qingd)(qingd)折减系数()折减系数()折减系数()折减系数()n n 施工质量、土层情况、室内实验施工质量、土层情况、室内实验施工质量、土层情况、室内实验施工质量、土层情况、室内实验n n 桩周土的摩阻力桩周土的摩阻力桩周土的摩阻力桩周土的摩阻力n n 土层情况、工程经验土层情况、工程经验土层情况、工程经验土层情况、
32、工程经验n n 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n n 土层情况、桩长、工程经验土层情况、桩长、工程经验土层情况、桩长、工程经验土层情况、桩长、工程经验n n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n n 桩端土情况、工程经验桩端土情况、工程经验桩端土情况、工程经验桩端土情况、工程经验第52页/共58页第五十三页,共58页。4.1 4.1 设计中的若干设计中的若干(rugn)(rugn)问题问题n n4.1.2 4.1.2 桩的长度桩的长度-桩径桩径-桩身强桩身强度关系度关
33、系(gun x)(gun x)n n n n 桩的长度较长,相应的桩的长度较长,相应的桩径应增加、桩身桩径应增加、桩身n n 强度也应相应提高。强度也应相应提高。n n n n 第53页/共58页第五十四页,共58页。4.1 4.1 设计中的若干设计中的若干(rugn)(rugn)问题问题4.1.3 4.1.3 置换率与桩长的选取置换率与桩长的选取aa、当地基处理是以提高地基强、当地基处理是以提高地基强度为主时,宜用度为主时,宜用 短桩而提高桩的置换率短桩而提高桩的置换率;bb、当地基处理时以减小沉降为、当地基处理时以减小沉降为主时,可根据桩主时,可根据桩 端是否达到较硬土层端是否达到较硬土层
34、(t(t cn)cn)而分别采用而分别采用“变掺量、变掺量、变强度变强度”方法或方法或“变置换变置换率率”的方法。的方法。第54页/共58页第五十五页,共58页。4.1 4.1 设计中的若干设计中的若干(rugn)(rugn)问题问题n n4.1.3 4.1.3 4.1.3 4.1.3 置换置换置换置换(zhhun)(zhhun)(zhhun)(zhhun)率与桩长的选取率与桩长的选取率与桩长的选取率与桩长的选取n nc c c c、最优设计、最优设计、最优设计、最优设计 第55页/共58页第五十六页,共58页。4.1 4.1 设计设计(shj)(shj)中的若干问题中的若干问题4.1.4 4
35、.1.4 暗浜及回填土的处理暗浜及回填土的处理 a.a.设计中不计桩间土的承载力,设计中不计桩间土的承载力,桩周摩阻力取桩周摩阻力取 下限值;下限值;b.b.增加增加(zngji)(zngji)水泥掺量水泥掺量(3%3%5%5%),遇有泥炭土或),遇有泥炭土或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水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水泥掺量可增至泥掺量可增至20%20%;c.c.暗浜与回填土的边界应设过暗浜与回填土的边界应设过渡区。渡区。第56页/共58页第五十七页,共58页。4.2 4.2 施工施工(sh gng)(sh gng)中应注意的有关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问题n n 桩顶与桩端的处理桩顶与桩端的处理n n a.a.采用复搅工艺采用复搅工艺n n 采用采用“二次喷浆、三二次喷浆、三次搅拌次搅拌(jiobn)”(jiobn)”工艺;(一工艺;(一般般 n n 的的“一次喷浆、二次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搅拌(jiobn)”(jiobn)”增加一次喷浆增加一次喷浆n n 与搅拌与搅拌(jiobn)(jiobn)););n n b.b.必要时可增加水泥掺量必要时可增加水泥掺量(2%2%4%4%)。)。第57页/共58页第五十八页,共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