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理论与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理论与实践.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最近 国家计委公布了新的 中央定价目录在过去放开价格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1 0 7 种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 由中央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只剩下1 3 种这是自1 9 9 2 年大幅度放开商品和服务价格以来价格改革又一次重大举措 从而使我国的价格改革和价格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对于这次放开价格和重新制定 中央定价目录 的举措 应该从深化改革开放的角度去认识 这次放开一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是继续进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需要 经过2 0 多年的改革 我国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由企业自主制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截止1 9 9 9 年 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 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比重只有5.2%而
2、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比重已经达到9 4.8%其中 农副产品收购总额 中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所占比重为9.6%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比重为9 0.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 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比重占1 4.4%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比重为8 5.6%这说明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的程度已经不低 价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机制 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 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价格改革已经完成 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实现价格形成的市场化 重塑市场价格的主体 仅就这方面来说 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应该放开而未能及时放开生产经营者还不能拥有这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自主权 说明价格
3、形成机制转换的任务还未完成 现在 进一步放开价格的条件已经具备 从1 9 9 6年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变化 产生通货紧缩 形成买方市场 物价连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实行监控的6 0 0 多种重要商品中 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商品占绝大多数 只有几种供不应求 在这种情况下 进一步放开商品和服务价格不会对市场价格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因而 原来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不具备放开价格条件但宜于在竞争中形成价格的商品和服务 现在已经具备了放开价格的条件 应该及时地将其价格放开由企业自主制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 其实各地都已经逐步地这样做了 现在只是以明令公布的办法把它确定并加以承认 而随着企
4、业改革的深入 也对进一步放开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提出要求放开这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使生产经营者拥有完全的价格自主权 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 使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这次国家将1 0 7种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 正是反映了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深化改革的要求 适应了新的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形势的需要 向完成价格形成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 这次放开一大批商品和服务价格 是转变政府管理价格的职能提高政府管理价格的科学性和效率的要求 因而是深化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价格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 由于在市场经济下如何管理价格是一个新事物 需要逐步提高认识和探索 因
5、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越位 错位和缺位的问题 仅就越位来说 就是对那些应该由企业自主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仍由政府进行管制 或者说 对那些原来不具备条件放开价格而暂由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 在条件具备后未能及时放开由企业去定价 这次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不能说与此无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管理价格的职能不在具体制定商品和服务价格上 而在于制定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 以及对价格行为主体执行价格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处置这就要求价格管理制度的创新 价格主管部门管理价格的职能实行根本性的转变在管理的对象上从管理微观价格向管理宏观价格转变 在管理的手段上 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管理价格向主要运
6、用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管理价格的转变 在管理的内容上 也要相应地从审批价格转变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制止不正当的价格行为 加强对价格行为主体执行价格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 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在条件具备后及时放开应该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由企业自主制定 有利于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研究价格政策法规 制定价格政策法规 调控价格总水平 协调价格矛盾 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维护市场价格竞争秩深化价格改革的重大举措温桂芳由国家计委公布新的中央定价目录引发的几点思考6P R I C E:T H E O R Y&P R A C T I C E.专家论坛.价格理论与实践
7、序 管理好那部分仍需由政府直接制定的具有垄断性 公益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使之真正做到科学合理 将具备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 还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必须透明 一致 也即是要求价格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以体现市场竞争的公平 公开 公正 而由政府制定价格由于种种原因 难以做到这一点 不符合世贸组织的原则要求 因而除了那些具有自然垄断性 特殊性的极少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外 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要放开 这次大批放开商品和服务价格 正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 当然 这次大幅度放开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并不表明价格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 而只是价格
8、改革的深化 我国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第一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还有需要进一步放开价格管制的商品和服务领域 即使已经放开的部分也还有一个完善的问题 一是在垄断行业反价格垄断问题 这方面的价格问题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 也是群众最为关心 意见最大的问题 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而反价格垄断问题 不仅涉及使垄断行业产品的政府定价科学化 民主化 而且往往与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紧密相关 需要相关改革的配套 难度比较大 应该以价格改革为切入点促进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二是仍有部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但目前不具备放开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需要创造条件尽快放开 三是服务行业的服务价格有待于进
9、一步放开 四是对于已经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有一个落实的问题实践证明 中央放开的价格在地方不一定就能够跟上地方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成品油价格虽然放开 但有的地方并没有建立起竞争机制 使这一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二 加强以法治价 以法管价一方面 应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 使价格法 细则化并更好地得到执行应该说 改革进行到今天 放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 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但要做到运用法律法规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规范政府的定价和管价行为 维护公平 公开 公正的市场竞争 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为此 需要制定新的法规政策 完善已有的法规政策 其任务相当繁重非常紧迫 另一方面 应加强对
10、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目前存在的市场价格秩序混乱与监督检查处置不力不无关系 例如关于明码标价 国家已经公布了相关法规 但在实际工作中违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不仅要制定完善价格法律法规 更重要的是对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因而对于价格主管部门来说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执法工作保障价格法律法规的实施尤为重要 第三 适应入世的需要 在价格管理方面做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接轨工作其一入世后我国在价格方面将遇到一些挑战 如粮食 油料食糖棉花石油汽车通讯等重要企业的市场价格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冲击 同时 还会出现国外企业在我国国内市场进行价格倾销 价格垄断的问题 这都需要有相应的对策 其二 我国价
11、格调控方面仍有不少与入世要求不相适应之处 如政府管制产品的价格形成透明度不高 需要提高其透明度价格调控的范围将扩大不仅要调控国内的商品价格 而且要调控来自国外的商品价格 即检查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商品价格保护问题 并研究和制定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保护本国产品的价格保护措施 入世后 由于来自国外市场的影响价格变动因素增加 而政府原来调控措施的作用相对减弱 支持空间缩小 为此 要根据新情况 研究新的调控对策 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管理能力 还有政府部门的乱收费问题比较严重 这是与世贸组织关于透明度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不相适应的 入世后这一问题将成为各成员国对我进行监督的借口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把治理政府
12、部门乱收费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 此外 目前国内市场存在的价格垄断 价格倾销价格欺诈价格歧视价格暴利等不正当的价格行为 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商品和服务中也将存在 尤其是会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出现 从而加大政府调控和管理市场秩序的难度其三入世后贸易摩擦将会加剧反倾销将会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外开放以来 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外遭到反倾销的案件逐年增加 年均损失1 0 0 多亿美元 反倾销的任务相当繁重 由于反倾销问题直接与价格相关这就要求价格管理部门进行配合 建立相关贸易产品供给 需求 市场价格变动的预测预报系统 为政府宏观调控部门 农民和企业提供有关产品及相同产品在国外市场销售的价格数量及其变化情况
13、与生产能力以及进口产品在我国市场的销售价格 数量及其同我国市场价格变化的关系 有关进口产品的报关情况 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企业 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和应对反倾销提供服务 管理部门在反倾销工作中应有所作为为此 需要认真学习 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和原则 进一步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从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管理市场价格行为 而且要着眼于国际市场 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认识新经济形势下的价格调控问题 同时 还要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要求 做好接轨工作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总之 要研究新经济时代价格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好新时期的价格服务工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7P R I C E:T H E O R Y&P R A C T I C E.专家论坛.价格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