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11).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4-05-16作者简介:于书宝(1970-),男,吉林集安人,审计专业,吉林公安边防总队后勤部专业技术11级审计师。文章编号:1009-0924(2005)01-0058-07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于 书 宝(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后勤部,吉林 长春 130062)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从会计管理体制、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一些具体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经济信息;治理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B0 引 言会计是“对市场经济中的产
2、权关系及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控制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活动。”任何企业都要借助于会计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会涉及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管理阶层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来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另一方面,企业外部的相关利益方也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经济决策。例如,政府要根据会计信息来进行宏观调控,银行要根据会计信息来决定是否贷款,股东要运用会计信息来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客观、公允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会计信息占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3、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反之,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严重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而且也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了虚假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界定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总结。不同的人从不第20卷第1期2005年3月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Jilin Grain CollegeVol.20,No11Mar1,2005同的角度理解,受不同的利益驱动,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会计信息的需
4、求者和供给者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会计信息需求者秉乘“结果理性”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只要会计信息没有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即使公司在会计程序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这类会计信息也是失真的;而会计信息供给者则更多地从“程序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只要公司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这类信息就可以被看成是真实的,他们的会计责任就可以被解除。现实中会计信息真实性在于程序理性。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
5、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念的真实性。要求会计行为按会计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进行,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2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判断会计信息有用性涉及到会计信息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所谓可靠性,指的是会计信息是可以依赖的,能够反映客观情况,或者所反映的情况是有真凭实据的。所谓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或者说当一个人作决策时,有没有会计信息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其最重要的两个质量标准就是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因此,判断
6、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公允、客观,不是看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而是看它是否同时达到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是否有使用价值。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人为地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为私利而编造假账、假表,或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31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 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它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厂商)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
7、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首先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作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由95 第1期于书宝: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倍原则,提供
8、虚假会计信息。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困境”。在不同的会十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倍息,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两个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两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而
9、做假账。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再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汉的虚假会计信息,加之我国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只关心股栗价格的升降,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造成市场对虚假倍息的大量需求。6 于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虚假信息供给的增加,结果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挤出市场。形成“虚假会升信息”大量需求一提供更多的虚假信息的怪圈。312 会计本身的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失真31211 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的缺陷(1)会计核算中某些数据的产生不是依赖于客观世界的真实,而是来自于主观世界的意识和经验判
10、断,有可能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如:用约当产量法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约当比例的确定即来自于操作者主观世界的意识和经验判断。(2)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等,这种主观性确认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的,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4)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企业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的计量常会
11、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31212 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性(1)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等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2)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汁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06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313 公司治理机制存在制度构造上的缺陷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
12、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仍在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投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为形式。二是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尽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蓝班长的
13、地位和作用,与董事会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三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的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银广夏、黎明股份等一些上市公司出现的重大问题,其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而导致恶意决策。314 造假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
14、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315 立法执法环节的漏洞对会计信息失真
15、的影响会计法的实施在立法宗旨、法律责任、会计监督体系等方面有了明显改进,但是我国的会计信息状况不容乐观,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很严重,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国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监管机构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极个另会涉及到刑事责任,民事诉讼赔偿机制尚未健全。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和司法部门的刑事制裁,并不能让承担信息失真风险的投资者得到经济上的补偿,给证券市场上潜在的投资者带来不良影响。我国目前制约会计信息失真的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和相关的会计准则;但上述法律规定和规则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如阿界定承担责任的主体的责任大小,以及所规定的承担责任形1
16、6 第1期于书宝: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式的种类不完替。4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411 改进会计管理体制41111 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即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直接由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会计人员由国家娶派,统一管理,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代表国家监督企事业本位的业务活动,具有单一身份。这一管理模式在上海浦东新区实施后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其具体做法就是设立具有法人法质的会计服务所,隶属政府直接领导,服务所人员实行招聘,经过考核择优录用、被录用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由服务所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需要会计人员。一律向服务所申请,由服务所派出会计人员,提供有偿服务。实行会计委派制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
17、的依附关系,变过去的会计人员属单位所有为属全社会所有,从而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起来,会计人员能够排除干扰,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会计委派制的实行中,为防止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脱节,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理财部门,受命于企业内部,专司理财职能,利用会计人员反映的信息和根据资金市场,证券市场等信息,为企业理财,做到既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同时,又不妨碍企业搞活。41112 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制是由一特定人员执行的,为保护所有者利益,通过直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组织,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的外部会计监督系统。财务总监制的基本特征是:(1)财务总监由所有者委派,代表所有者监督经
18、营者行为,其报酬大小由所有者根据其监督是否尽职及效果而定。(2)财务总监的选拔非常严格,通常招聘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人担任,并采取定期考核和轮岗制度。(3)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能是财务监督,并参与财务计划的制定,对重大经济决策和财务收支,须与经理联签批准。近年来,深圳上海等地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继对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了财务总监制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会计管理体制,使会计的双重监督职能得以真正落实。原有会计体制只落实了一种监督职能p即受经理委托监督其他部门经理及职员的行为,却削弱甚至放弃了会计对经理的监督权。财务总监制中的“联签制”形成了财务总监与经理相互制约
19、、相互牵制、共担责任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抑制了任何一方权力的过分膨胀。寓监督于日常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之中,具有及时性、经常性、有效性、自觉性的特点。财务总监则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举措。41113 会计人员申诉制度和会计主管任免审批制度财政部门在会计管理上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可考虑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申诉制度和会计主管任免审批制度,并以法令形式发放。会计人员因抵制违反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而被解雇,或受降职、撤职等处分的,可向财政部门申诉,财政部门26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调查核实后,下达会计争议裁决书,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企业任免会计主管须向财政部门提交任
20、免意见书,说明原因。会计主管如有不同意见,同样可以申诉。不服会计争议裁决的,可以向上一级财政部门申诉。41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理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第三,改革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
21、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第四。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州53题。第五,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第六,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413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第一,对会计信息进行过滤。会计信息混淆问题普遍存在,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消极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为此,有关专家提出对会计信息进行过滤,这种方法是适用而可行的。信息过滤的总思路大概有三条:一是完善会计假设,发展会计计量。会计假设力求逼近现实。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现实,币值不变的假设可考虑修正为“
22、币值有规划变动”假设,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物价变动会计,用多重计量代替单一计量,并按计量模式设置多栏式的财务报表,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信息混淆程度。二是修正会计要素,规范会计概念。有些信息混淆,如资产或负债的名义值与实际值、再生信息与非再生信息混淆等,是由报表要素分类和设置不当造成的。过滤的办法是重新购建会计要素体系。统一指标计算口径和方法。三是拓展财务报告,充实会计信息。通过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报告形式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会计信息”,是解决信息混淆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二,将模糊数学方法适当应用于会计活动之中。由前述可知,会计信息存在不确定性,为了减少其消极影响,可将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会计预测、会计决
23、策、会计考核、会计分析、会计管理等活动中,如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预测、模糊评估等方法,适当应用于会计,以便更为恰当地对认识对象进行反应和认识。需要注意的是,适当应用而不能滥用,如在会计法制建设方面,作为人们衡量和确认会计行为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依据,一般不能采用模糊语言。414 确保会汁监督的独立性会计监督的独立性既包括社会监督的独立性,也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的独立性。社会监督的独立性是指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社会监督机构,与政府部门及社会各单位的职责权限相分离,保证其经济利益和业务开展的独立性,与客户之间没有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和利害关系。只有这样,社会监督饥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才能做到公平、透明,才能
24、挤出会计信息中的水分,并敢于公布于从。单位内部监督的独立性,是指单位36 第1期于书宝: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行使会计职能时,不受来自单位内部方面的影响和阻挠。近几年开展的向大中型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这一做法为实现单位监督独立性提供了可参考思路。向单位派驻的会计人员与该单位没有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该单位无权任免,会计人员在行使监督职能时没有后顾之忧。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先行试点,使会计行业逐渐成为社会的独立部门,服务于社会各行业,独立经营,接受广泛监督,进而保证自身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415 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张迎维教授在谈到诚信时认为
25、,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信誉才起作用。因此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招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一是着力打造信用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二是建立信用档案。朱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讨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
26、”。目前,我们的信用档案还是空白。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三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当前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加入们WTO,更加深人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必然性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是市场经济,只要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只要审计手段存在局限
27、性,只要是有利可图有空可钻,会计造假、会计情息失真这种现象就必然有其生存的空间,就必然有其存在的客双性和必然性。“魔高一尺,道高一文”。只要不断分析共存在的内在原因,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会计信启、监督体系,加大会计监管力度,必然会遏制会计信息失真观象的英延,使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远超过造假收益,从而推动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使其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成为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重树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中的良好形象,重塑会计诚信。参考文献:1胡中艾 1 审计学M1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2高亚青,李三喜 1 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M1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146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