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油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油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油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广东海洋大学经管学院中海石油湛江燃料油有限公司李翠霞闫兴旭【捕要】油品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经营环境,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成为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探讨了油品加工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并详细阐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油品加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增值;预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一、向置的攫出对于油田加工企业来说,随着2 0 0 8 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而成品油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控制提升油价另外消费税又由原先的3 0 征收提高到全额征收。因此。
2、面临着严峻的经营环境同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和高额的罚单、销售合同执行滞后带来的损失等。内外因素的结合加大了油品加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把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作为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为了保证企业安全和持续发展,通过内部审计及时揭露潜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和控制建议便显得颇为必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多维和有效的审计模式便应运而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站在风险的高度在风险环境中观察经济业务的发展过程有助于管理者关注现存的企业风险并及时组织为降低企业风险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二、风险导向内部
3、审计应用于油品加工企业首先耍解决的问题油品加工企业对于外部经营环境所存在的风险难以控制和施加影响,但可以通过控制企业内部风险来降低综合风险。要想较好地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来控制企业风险,油品加工企业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关心的问题是控制风险是否重大、是否影响企业的安全性和持续发展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油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法结合实现对内部控制真实有效的评估:一是定期评估。由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一起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开展,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开展一次较为适宜。评估重点关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漏洞和风险,并圉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交由管理
4、者实施。这种评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二是数据库动态评估。动态评估需要全员参与,即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本部门内部控制的风险和漏洞进行反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对这些日常资料进行收集,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筛选,选取有助于进行风险评估的资料,和管理人员一起利用相应的指标来评估风险。动态数据库法的优点是能全面、切实地收集评估资料,并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发挥预警作用。(二)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目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超越传统审计的狭隘视野,将目标定位于公司治理结构层面,并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一致。使其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受到利益相关者的
5、肯定。按照这一标准,笔者认为,以。增加企业价值”作为内部审计目标是比较合适的。对油品加工企业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加企业价值:一是避免损失,如通过风险评估,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漏油事故或者火灾事故;二是创造效益,内部审计促使营销人员经常了解市场,使油品销售价格紧随市场价格,在目前国际油价普遍上涨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企业增值。(三)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对于油品加工企业来说风险可能存在于生产、储存等多个环节。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需要全员参与。另外,风险评估时需要与管理人员沟通、风险应对也要由管理人员执行。因此。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其成员构成应以精通财务和审计的人才为主。配备熟悉企业各
6、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同时需要管理人员的重视与参与。三、油田加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设计根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体系及其在风险管理中所承担的角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一)围绕经营目标,全面鉴别风险对于油品加工企业来说。重点要关注以下领域:1 安全制度与执行。由于油品加工企业的特殊性安全制度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有效执行颇为重要。首先是员工安全。在作业中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措施、安全工具和安全意识。是否定期进行职业病的检查与防范;其次是企业安全,油品加工企业要在防火和防止油品泄漏方面做足安全保障,因为这两者中任何一个不安全的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持
7、续发展。2 能源的供应与成本。由于油品加工企业需要原油来作为原材料加工。所以原油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现在的原油价格市场极不稳定原油疯狂飙升大大加剧了油品加工企业能源供应的风险和成本:如果原材料储存过多,要承担储存风险和成本,还要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如果储存不足,则会影响生产。内部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和评估能源的供应风险。3 合同的批准与执行。合同批准不当或者销售合同执行滞后,油品价格变动频繁。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行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采购、销售合同在办理会签流程时,如遇到某部门领导出差或有休假等情况,要确定是否授予被授权人代签合同,并及时告知部门领导合同的主要内容。4 行业状况。内部
8、审计人员应关注油品加工企业的整体行业状况,如油品供求状况、本企业生产技术是否落后及在行业中的排名并要关注政府对本行业的法律监管和宏观措施。虽然这些因素都是企业难以影响和控制的。但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并加以风险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转移或规避风险。万方数据表1 某公司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指标标准值a指标标准评分值A实际值b实际得分值x=A x(b a)1 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1 5 01 01 1 07 3 3已获利息倍数1 21 021 6 7股东权益比率14 0 1 01 5 7 0 3 9 32 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4 1 02 6 0 6 5 0投资报酬率2 4 1 01 2 0 9 5
9、 0 4所有者权益报酬率5 0 1 22 4 6 0 5 9 03 资产周转指标存货周转次数1 41 51 01 0 7 1总资产周转次数4 9 61 52 5 67 7 44 其他指标大专以上职工比率3 0 84 6 1 2 2 7合计1 0 06 1 0 95 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人力资源在公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地。油品加工这种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企业更需要专门的人才而这种专门人才在我国是紧缺的。所以,好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激发管理层和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而频繁的员工流动从长远来说无疑是企业的潜在风险。(二)确认现有控制,判断剩余风险剩余风险是指在现有控制框架
10、下无法得到防范和控制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充分鉴别风险的基础上测试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确定剩余风险。油品加工企业确定风险程度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 可以作为判断的指标有风险可能性(概率)、损失程度、损失频率。比如对油品泄漏风险评估时要考虑: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泄漏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否经常发生。2 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有些因素不能直接计但对判断风险十分重要时。可以用定性分析,如合同是否得到及时准确的执行。有的适合采用定量分析。如存货周转情况。而有相当部分风险评估时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三)设置报警准则,实现风险预警预警使企
11、业思维方式得以转变,使风险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包含两个重要的内容:预警指标和临界点。油品加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三种预警模式:1 指标预警。指标预警是选取一定的指标值作为评估风险的标准。并根据预警指标数值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例如:假设某油品加工企业原油存货正常值根据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为2 50 0 0吨,如果原油存货过多,就要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和储存风险。另外还要承担储存成本。那么。以标准值为基础,根据该企业的储存能力和油价变动确定预警指标界限为2 50 0 0、3 25 0 0、3 75 0 0、4 12 5 0 吨。以这三个检查值为界限,确定企业运行状态处于。经营正常
12、状态”、。亚风险状态”、。风险状态”和“危机状态”。2 因素预警。对于某些难以量化的风险进行评估时。就要用到因素预警模式。因素预警的第一步是先确定哪些因素可以导致风险,然后确定这些因素发生概率的大小从而进行风险预警。对诸如火灾、漏洞、爆炸、毒气泄漏等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时,都适宜用因素预警模式。导致火灾的因素有电线老化、厂区防火间距不足等。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要确定每个因素导致火灾的概率。如果任何单个因素发生的概率大时,都要评估为高风险;即使单个因素风险概率不大但每个因素都有风险时。也要评估为高风险。进行较严重状态的风险预警。3 综合预警。综合预警就是把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下面以财务风险为例详
13、细介绍某油品加工企业综合预警的步骤:(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根据油品加工企业的特点,选取如表1 所示指标。(2)确定各项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和标准评分值。标准值按照本企业近三年平均数来确定,标准评分值应根据各指标在本企业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3J 计算综合分值。综合分值计算公式为:=A x(b a)A:各指标标准评分值;a:各指标标准值;b:各指标实际值。(4)建立报警准则。当X 1 0 0 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超过了历史有关水平,企业财务状况比较好。不发出警报;当5 0 X 1 0 0 时,发出初级警报i 当X 5 0时。发出高级警报。表1 是根据上述步骤得出该油品加工企业的财务状况综合
14、评分值为6 1 0 9 分,说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为企业历史水平之下。情况不容乐观,应发出初级警报。此处没有选用常用的资产负债率而选用了股东权益比率是为了和其他指标变动一致。即高值代表财务状况良好。f 四)制定相关措麓,有效应对风险内部审计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对评估确认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一般包括下列四种措施:1 风险回避。由于油品价格波动较大且目前处于上涨趋势。如果销售合同执行滞后,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对于这种风险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回避该风险:(1)采取挂牌价与市场通行这样可能会增加人工成本,但相比销售合同执行滞后造成的损失,还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1 2)采取合同过期
15、自动取消,这样可避免企业因合同延误造成损失;(3)采取定量不定价,什么时候执行采取什么时候的价格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2 风险减少。比如经常做一些漏油和着火的应急演练。以备火灾万一发生时,无从应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3 风险转移。对油品加工企业来说,存货中无论是原油还是成品油都面临着价格波动的风险,如果营销人员经常了解市场,每天掌握第一手市场资料。适量控制存货。可以有效地把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供应商或者客户。4 风险利用。消费税是油品加工企业承担的税负中比较重的一个税种,而根据国税发 2 0 0 8 1 4 5 号文件关于印发石脑油消费税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其内容主要是,
16、如果购货方购进的石脑油为生产乙烯、芳烃类产品所用,则可以免征消费税。油品加工企业多加工石脑油。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客户,将为企业节省一大笔税款实现企业增值的目的。(五)及时沟通信息。确保风险处置时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所提出的建议审计人员要与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进行商谈。讨论审计结果有两种方式:一是面对面地口头交换意见;二是通过编制和答复书面的。审计备忘录”进行。要求指定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正式的书面答复,以免事后产生不必囤万方数据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探讨水上海大学上海市教委张佳春陈月圆李寿喜沈国强【捕要】本文以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研究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包括:
17、对高校内部审计本源的分析;受托责任理论下时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现实思考,如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的结合点受托责任,解决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关键高校治理;并从高校内、外部治理两个层面分别提出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措施。【关键词】受托责任;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一、引言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快速扩充与实质运作上的挑战的双重考验。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深化了高校自主办学的市场经营模式,多元化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非财政拨款比例加大。银行开放贷款。企业投资进入,校产上交利润形成的强大支持等均体现出教育科技产业化与金融、市场等相结合的崭新思路。但同时也暴露了高校财务监控弱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18、据教育部财务司最新估计,仅教育部直属的7 2 所高校,其贷款余额就达2 0 0 亿元,其中,相当部分处于无力偿还本金、勉强偿还利息的状态。另据审计署于1 9 9 9 年对部属6 2 所高校的审计,查出收入反映不实、违规收费、违规从事金融业务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合计4 9 亿元,发现3 起涉嫌经济犯罪事件。事实表明,内部审计这种高校重要的财务监控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高校审计有必要从完善高校治理角度加强财务监控机制建设。鉴于此。相关学者分别从审计主体缺陷、被审计对象复杂性以及审计依据的政策性限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尤以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讨论居多,但对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
19、议大都集中在直属领导机制、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三个层面,并未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剖析。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提高审计独立性对实现有效的财务监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受托责任理论进行审计独立性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文拟从受托责任角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作一探讨。=、基于受托责任的高校内部审计本源分析(一)内部审计的逻辑起点审计学家R i c h a r dB r o w n 论述审计起源时指出:“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这里所提出的其实就是受托责任问题。受托责任有广义和
20、狭义之分。广义的受托责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指受托人对与其有关的所有利益关系人的责任(蔡春,2 0 0 1)。这些利益关系人是一个群体除特定的直接利益所有者外,还包括其他利益t 本文是中国教育审计学会“高校审计与财务监控机制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相关者l 蔡春,2 0 0 6o 本文所论述的观点就是基于广义的受托责任理论以表明受托责任与审计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受托责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审计是保证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确认和解除。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审计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审计活动与审计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渊源,审计正是因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又
21、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说受托责任是审计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层次的增多。为了实现组织整体受托经济责任的目标,就必须赋予各层次人员一定的权限和责任,从而使得受托责任多元化即形成所谓的内部受托责任关系,这就需要一种保证或落实内部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应运而生。(二)高校内部的受托责任本文所指的“高校”遵循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它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组织。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生产活动。其形式上的界定依照高等教育法第6 8 条的解释:“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止“取“舢舢舢龇“舢L“皿舢止止舢舢“业“舢舢舢止“J I L 止龇j l L“止“止舢“一
22、止舢取舢舢皿要的争议。(六)重视后续审计,形成风险管理回路由于种种原因,相关部门甚至管理层有可能表面上认可审计结果。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改进措施,这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也会动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威信和存在价值。所以在审计报告发出后。内审人员仍然要为报告中所涉及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进行跟踪,称为后续审计。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回关键程序以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为了便于企业高层理饵审计的工作,保证审计建议有效落实,后续审计也必须有具体、详细的跟踪记录。【主要参考文献】f l】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I MJ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 0 0 5 1 2 1 谢科范,
23、等企业风险管理f 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 1 )0 4【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等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实务通过解读l l A 2 0 0 1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2 0 0 4,(2)【4】4 托马斯L 巴顿,威廉G 申克,等王剑锋,寇国龙,译企业风险管理I M l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5】5 周燕,张向东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层面解析审计与理财,2(X)5,(8 6)1 6 1 6 黎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卟财经科学,2 0 0 5,(4)万方数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油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油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作者:李翠霞,闫兴旭作者
24、单位:李翠霞(广东海洋大学经管学院),闫兴旭(中海石油湛江燃料油有限公司)刊名:会计之友英文刊名:FRIENDS OF ACCOUNTING年,卷(期):2009,(3)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6条)参考文献(6条)1.王晓霞 企业风险审计 20052.谢科范 企业风险管理 2004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实务-通过解读IIA2001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期刊论文-审计研究 2004(02)4.托马斯L巴顿.威廉G申克.王剑锋.寇国龙 企业风险管理 20045.周燕.张向东 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层面解析 2005(86)6.黎瑛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期刊
25、论文-财经科学 2005(04)相似文献(8条)相似文献(8条)1.学位论文 杨珊华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研究 200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实际,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管体系问题。在导论部分本文主要是对拟研究的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界定,即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所有的资产,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但也适当兼顾了非公司制的
26、国有企业。在第一章,本文主要对会计监管的含义,会计监管的动因以及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会计监管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对关于会计监管含义的三种观点进行了阐述,指出并从整体上赞同“干预论”的观点。并认为:会计监管应当认识为是“监管主体为了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对会计行为及其各个要素所进行的监督、管理与干预活动”。接着,本文对会计监管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在对“会计市场失灵”的较流行的观点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会计的“经济后果”就是会计监管的动因,当然也是国有企业会计监管的动因。关于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的会计监管体系,本文指出,我国已形成一个包括法律法规系统、政府监管系统、社会监管系统和单位内部监管系统所组成的监管体
27、系,也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体系。本文对这个体系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其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指出了这个体系的四大缺陷:1、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特征和要求,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管的影响;2、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但没有一个部门能对其真正负责;3、内部会计监管体系建设滞后;4、国有企业社会会计监管作用发挥不充分。本文运用财政部近几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对该体系的效果进行了说明。接下来第二章,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的产权、企业目标、委托代理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及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管的影响。产权对会计监管体系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会计监管的
28、目标、主体、手段和内容。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表现为典型的共有产权,呈现出产权残缺、模糊及不能充分流动和转让等特征;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不只是某个国有企业的“老板”,同时也是某个管辖区域内国有资产的总“老板”,这样也就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权的延续和稳定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会计监管核心主体的地位,而且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性,完善国有企业的会计标准。国有企业的目标既有经济性的目标,也有非经济目标。国有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可表述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它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目标会产生影响,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包括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这两类目标是否协调一致,将影响
29、到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终极委托人是全国人民,现实委托人是国资委,他们都缺乏剩余索取权。代理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从委托代理性质看是企业性和行政性并存,而且,有时行政性还占主导地位;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多层性。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这些特殊性对会计监管主体和手段以及对会计目标都有影响。法人治理的目标就是要确保法人组织的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法人治理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和法人治理机制两个方面。法人治理机制又包括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会计信息不仅是法人治理的基础,是法人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法人治理结构与机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
30、影响,从而影响会计监管的框架、作用形式和效果。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外部机制很不发达,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老三会”长期存在,监事会独立性较差等特征。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内部机制方面,监督机制突出表现为一种行政性的内部纵向监督,激励机制表现出纵向考核激励和自我激励,决策机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产业调整的决策权由国资委拥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决策权力位移现象比较严重以及决策的低效率等特征。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上述特殊性,就必然要求我国国有企业建立更加严格的会计监管机制,会计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紧密结合,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以弥补其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完善国有企业的
31、会计标准,正确处理好“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并注意发挥他们在国有企业会计监管中的作用。以下各章都是以上面各章为基础,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展开研究。在第三章,本文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标准问题。在分析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演进后,本文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当界定为:(1)提供有助于国有资产所有者及其代表了解国有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经营管理业绩情况及分配关系的信息。(2)提供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当局在其权限范围内做出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3)提供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和评估企业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本文提出要
32、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计量制度,主张对长期资产用历史成本计量,辅之以计提减值准备的办法;对流动资产则直接按公允价值计价。对目前国有企业的会计报告,本文提出了增编“增值表,和“预算完成情况表”,减少“财务情况表”和“补充指标表”,尽快协调好财政部和国资委的关系,减轻国有企业报表编制的负担等建议。关于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本文提出了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建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中心的设想。第四章,本文研究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管问题。通过回顾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监管的历史,分析关于会计人员监管的三种主张,本文提出了对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监管的主要理由,即维护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需要,完善国有企
33、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以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明确监管主体、将称谓改成“财务总监”、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准确定位、明确责任等。关于对国有企业一般会计人员的监管,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一般会计人员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强化对一般会计人员监管的思路,即成立会计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会计师协会,并指出了加强我国国有企业一般会计人员监管的若干建议,包括提高会计人员资格门槛、在全国全面推行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制度并不断完善、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建立
34、一般会计人员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第五章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在回顾我国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历史由来后,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意义,对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委托制度进行了研究,特别指出了“统一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推荐备案制。关于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本文提出了增加专项审计事项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意见。专项审计事项包括经营者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和预算完成情况。对于如何完善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本文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即为了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对专项审计事项的意见,应在原来审计报告
35、格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段落;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可以参照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评价。完善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检查,本文赞同国资委每年组织的集中会审、分户复核的方法,本文同时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大对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检查的力度和频率。完善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建议国资委对于从事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要予以通报、限制或禁入。并建议监管部门明确延长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追溯期。第六章是研究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管问题。本章首先提出了要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机制。在分析了我国国
36、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后,本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机制的具体意见,包括明确国资委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管主体,建议国资委尽快出台有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意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管,首先要完善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构成,确定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必须考虑党委会的成员,在董事会中可以不设职工代表(监事会中已设立职工代表),设立独立董事,明确董事会的会计监管责任;同时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的构成,规定监事会成员中必须有会计专业人士,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工作机制并明确其会计监管责任。关于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管
37、,本文重点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领导关系问题,本文赞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来领导,但须同时明确监事会的监督权。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的关系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已的意见,强调了监督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各级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应从法人治理的角度认识建设这支队伍的重要性;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资格标准,落实内部审计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2.期刊论文 余奇才.曾北川 以商业银行内控评价增值服务功能的再认识-海南金融2006,(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商业银行微观治理的基础,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银行的风险管理、控制
38、活动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增加银行的价值和改善银行的经营,帮助银行实现战略目标.在实现银行内控评价增值过程中,要提高风险意识,保持连续性整改的核心,使商业银行具备自我免疫机制.为此,商业银行应该不断探索评价方法与技术,加大内控整改问责力度,建立非现场稽核监测系统.3.学位论文 吴璇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金审工程研究 200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信息化迅速到来,经济领域高科技成果的层出不穷,给审计信息化进程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本项研究以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审计理论技术为研究共同基础,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金审工程问题,较为完备的研究了智能
39、化审计总体系统、智能化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定性仿真以及神经网络在审计智能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首次把智能理论技术与审计理论技术进行了融合。计算机审计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一门新的审计学科,是一种崭新的审计方式。构建了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计算机审计的一般模型,主要包括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对象、审计作业模式、审计基本方式、审计技术方法等。提出了智能化审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联网审计实施系统、审计办公系统和信息资源库四个部分。分析了数据采集与转换,包括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本特征,数据采集智能化,并构建了审计数据采集与转换系统。(2)提出并设计
40、了内部控制智能评价系统。从知识角度总结了国外、国内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分析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了内部控制智能评价系统,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的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制等。将内部控制与定性仿真方法相结合,研究了QSIM算法,设计了基于定性推理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结构,以及系统处理流程和系统功能结构等概念模型。把内部控制的业务循环进行了简化与抽象,并对业务循环的各系统模块进行了分解,建立定性的成因推理模型。(3)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审计智能中的应用,以神经网络为工具进行审计中问题线索的发现。分析了数据挖掘、神经网络与审计的关系,借鉴了国外神经网络在审计方面的应用,建立了神经网络方法在审计分
41、析性复核过程应用模式。选定BP神经网络为工具,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与财务危机发现模型,进行了数据实验,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纳税情况审计模型,税种选择为增值税,进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4.学位论文 曾北川 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重构 2005 2005年,是中国银行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的最后一个年头。当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10亿元资金诈骗案等恶性案件惊爆之后,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脆弱性,已在人们的意识中犹如“涛中沙堤”。如何构建一个充分、合规、有效和适宜的内部控制体系,理论界、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都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监督,而不
42、经意间冷落了另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内部控制的“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它是从根本上治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脆弱性的技术前提与操作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节决定成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才刚刚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其有效性的显现还有待时日。当前内控评价的重大缺陷,首先是在方法上缺乏科学统一的量化模型;其次是在程序上缺乏检查与评价的有机结合;第三是在推动整改上缺乏针对性和持续性;第四是在层次上只有对法人机构,还没有对分、支行的评价。特别是第四点,使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与纠正都再一次
43、失缺了微观基础,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象是脱离了大地的安泰,变得手无缚鸡之力了。为建立解决上述问题的长效机制,本文选择了三个切入点:首先是理论溯源,还内控的本来面目;其次是国际借鉴,以它山之石攻玉;第三是模型重构,求微观操作的实效。从理论本源看,本文通过对现代控制理论、COSO的内部控制理论、巴塞尔委员会的银行内部控制理论和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监管要求的解析,认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充分运用负反馈手段,持续监督与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控制偏差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在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中,监督与纠正环节是关键。内部控制的本质功能是纠偏,而纠偏的主题是保持连续性。从国际经验看,目
44、前国际上评价银行风险和内部控制有两种主流方法。美国CAMELS评价体系通过数量化和标准化的方法,从财务结果的角度来分析内控功能的发挥程度;英国ARROW评价体系运用过程和系统的方法,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评价内控功能发挥效用,这也是国内首次将其纳入内控评价的视野。两者虽各有其长处与不足,但就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产权特征和内控现状而言,英国ARROW评价体系更具借鉴意义。从微观操作看,本文通过理论溯源和国际借鉴,在确立五大评价原则的基础上,重构了一套基于风险导向的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程序、评价结果、结果运用及检查方法等。其中,评价目标包括合规性目
45、标、经营性目标、披露性目标、环境性目标和应变性目标;评价方法主要是借鉴ISO9001“PDCA”的过程方法;评价指标分为内部控制过程指标和内部控制结果指标两个层次;评价程序分为准备、实施、报告、反馈四个阶段;评价结果分为15级,分别对应满意、认可、改进、限制、重整五种监管措施;结果运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银行内控的“自我免疫功能”,为管理层提供增值服务;检查方法主要有实质性测试、计算机评价、调查取证法等。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过程指标(主要是定性考评指标)的设计和量化是难点。本文大胆突破过去按照业务种类细分的巢臼,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纠正与评价这五大
46、要素的内控功能发挥角度来确定指标,使指标大为简明、突出。同时兼顾了指标的可扩展性,以适应风险变化和金融创新的需要。在具体指标的量化上,首次将充分性、遵循性、有效性、适宜性纳入检查工作底稿进行检查和评价,贯穿“查问题、追风险、挖成因、看尽职、评内控、促整改”的逻辑链。在结果指标(主要是定量考评指标)的选择上,将法人类指标从中剔除,以适应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评价的要求。借鉴过程方法重构的评价模型,与传统的评价模型相比较,突出了两大创新点:一是根据过程方法中“自我改进”的理念,强化了过程内部每一个环节我监测与纠偏功能;二是根据过程方法中“客户导向”的理念,从被评价对象的反馈中实现评价的增值服务。通过该
47、模型,可以量化地评价银行内控现状、揭()内控的结构性缺陷、指出内控的改进方向、有利于监管部门或评价部门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同时也使得“规范检查、公正评价”在操作性上有了保证。当然,还应该看到,内控评价本身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本文就此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在操作方面,应大力提高评价的专业水准,如建立专业化的评价队伍、电子化的评价系统等;二是在政策方面,须营造更为良好的评价环境,如监管当局应适时修订内控法规中的“不符点”,建立内控基本准则和具体业务指引相结合的动态可扩展的法规体系,以便“识变、顺变和应变”。5.学位论文 郭芒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2007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
48、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银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并呈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势态。一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声名卓著的老牌银行纷纷倒闭,世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巴塞尔委员会在对商业银行损失、倒闭问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究后认为:内部控制失灵是有问题银行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产生重大损失的内部原因。为此,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全力以赴投入到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活动的改进和提高工作中,积极开展公司治理、强化风险监控、再造业务流程、实施知识管理。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帮助经营管理层有效地检查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提出纠正问
49、题、改进管理的建议,成为推进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有效性、防范经营风险、追求卓越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和最现实的保障之一。在我国,随着加入WTO后银行业全面开放承诺期限的(2006年底)到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急需对内部自身的经营管理体系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增强其抵御风险,强化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其中,内部审计又以其管理效能的全面性、整体性、客观性,成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内容。然而,由于历史的、以及现实的一些原因,内部审计无论是自身还是外在环境,都存在着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并导致其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的功效
50、甚微。为此,本文拟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概念入手,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探讨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内部审计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以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后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然后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加以总结,并对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本章对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论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