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463364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讲座(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 课改十年成效与问题廖伯琴(西南大学,教授) 赵 兵(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 廖伯琴老师:本世纪初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迄今已经十年有余了。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有利地推进了素质教育,使我们的课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这十年的课程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对十年课改的反思、回顾以及完善、修订都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设计了六个模块的内容,以便大家更好的解读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这六大模块是这样设计的。模块一,义务

2、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模块二是对课标内容的解读,这里涉及到物理课标修订的整体概况及对“物质”这个一级主题的要求及其案例解读。接下来是模块三,它是关于第二个一级主题“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要求及其案例解读。还有模块四,是对“能量”的解读及其案例的剖析。那么上面的四个模块,主要针对课标修订的内容,从总体的概况到每个一级主题的深入解读的整体展示。接下来还有两个模块,就是模块五和模块六,主要针对的是教学和评价内容的相关研讨。模块五,是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探索。模块六,是初中物理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探索。这就是我们为大家设计的六个模块的培训内容。今天的内容,主要针对模块一,也就是义务教育课程

3、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总体要求。在这个模块里,我们有上、下集,上集主要是十年回顾,下集主要针对国际比较、课改的继承与发展展开讨论,那么现在我们走进对十年课改的反思和回顾。 赵兵 老师:十年的课程改革,我感觉主要是在教学方式变化上,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这主要是由于教学理念上的改变,导致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 廖伯琴老师:对老师而言,对课堂而言,最外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教学方式的变化。 赵兵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

4、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 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课改十年中,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比如,以前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一般多是演示实验,特别初中阶段,很多实验 都是 老师演示的,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的机会。现在我们引入了大量的科学探究,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

5、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总的来看,在这十年课程改革当中,在教学 方式上 老师们更加注重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体现了生本教学,以生为本的理念上的转变。 廖伯琴老师:就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课改十年来,教师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还是体现的比较明显的。比如现在的老师教学,他会考虑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廖伯琴老师:不是单一的。在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

6、,他可能会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或者也有传授式的,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已经有这个意识了。 赵兵老师:这点我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在平时到学校听课的过程当中,也看到老师们对某一节课的设计,思想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是思考怎么把知识点讲清楚,现在老师们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把这个知识构建起来。 廖伯琴老师:首先是教学理念上已经发生变化了。 廖伯琴老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他知识,还要讲我们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更有效地学到知识。在这个意识方面,已经有了变化。接下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比如说现在的老师,无论是上传授课还是探究课,概念教学还是实

7、验探究,都已经有很好的案例。当然有的案例,看得出来他是对以往好的教学方式的继承,但也有一些教学方式,是以往比较忽视,或者经验积累还不够的,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在这些方面也有不断的积累,也有不断的改进。比如我看到这样一堂课,是关于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如果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就会传授给学生电路的串联它有什么特点,电路的并联又有什么特点,而且是怎么连接等等。而这位老师没有讲这些。在开始上课时,就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但这种复习是比较生动的复习。就是说我们上节课讲了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比如说一个手电,只有一个灯泡,怎么让灯泡发光。连接起来之后,这个灯泡就可以发光了。接下来,我们怎样使两个灯泡发光呢?他没有讲任

8、何关于电路串联、并联的知识。 赵兵老师:就是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 廖伯琴老师:他让学生去设计。然后这些同学就按照台子上已有的器材,五花八门地连接。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五花八门,但这里暗含他的一个设计。而这种设计是基于学生自主活动的一种教学设计。随后,他让学生来展示。比如说他看到一组,这组对老师而言,他知道是串联电路,然后他让学生来展示,你是怎样连接的。但是学生们并不太清楚这是串联电路,一个同学讲的时候,他们同组的另外一个同学,就在黑板上把这个电路图画出来了。接下来,老师走上去进行总结:像这样的电路,就是串联电路,它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的自主和老师的提炼结合起来。然后另外的一组,是按并联的方式接

9、的,他又让这组学生来展示。随后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并联电路的特点。因此,这节课反映出来的是老师如何基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提炼出来科学内容的,它的知识是逐步形成、逐步认识到的。 赵兵老师:他也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前知识。学生对电路已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在是从一个灯泡变为两个灯泡。 廖伯琴老师:这是一种。但还有些老师的设计,甚至这种提炼都让学生来完成。 赵兵老师:有这么一个课例,跟您刚才讲的这节课内容一样,也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这位老师也提到,我们千家万户这么多的灯,它们是怎样接入电路的,又是怎么让它们发光的呢?先从两盏灯泡说起,他也是让同学们来思考,让学生连接有两盏灯泡的电路,让它同时发光。当学

10、生连完以后,他就请各个组的代表上去,到黑板上把连接的电路画出来。那么其中就有串联电路,也有并联的电路,当然学生不知道这是什么接法。此外也有多出一条线,甚至短路的这种现象。随后,老师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你们觉得这两种电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再试着取掉一盏灯泡,看另一盏灯泡是否还发光。这样来寻找它们的特点。这就是基于学生前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前知识的作用。 廖伯琴老师:也就是说,关于探究式教学,不仅老师们已经有了这个意识,而且已经有了教学实践的操作。 廖伯琴老师:还有不同开放程度的探究式教学的一些课型。开始我讲的这个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做,然后由老师来提炼。刚刚讲的这个例子,是学生

11、自主做,最后由学生讨论、提炼。 廖伯琴老师:这个开放度就更大了,当然这和学生的背景、环境都有关系。其实这是相对比较灵活的。但是像这一类的案例,就反映出我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发生变化了。而且这种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课改之前关注不够的。另外,就是在课改之前,也有很多好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老师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以往好的方式也有进一步地发挥。比如说有这样一个案例,是关于压强的。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就从一个小活动开始。请一个同学上来,帮他蒙上眼睛,当然他就看不见了嘛,让他伸出双手,然后老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砝码,给大家看一看。接下来,他就分别把这两个砝码,放在这个同学的手心上。第一个就

12、直接放了,第二个是放在一个托盘上,然后再放到左手上。接下来,他就问这个蒙上眼睛的同学,你认为哪边的手感觉更重。这个同学就举高右手,实际上应该左手感受到的力量更大。而蒙上眼睛的这个同学说右边更重。让他打开眼罩一看,这个同学感觉很好奇、很迷惑。 赵兵老师:好奇的事情。 廖伯琴老师:下面的同学也感觉很神奇。为什么明明左边要重一些,而这个同学感觉却是右手?由此与压强有关的,比如它的作用力、压力,还有接触面积这些变量就都引出来了。其实在课改之前,这一类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多老师在尝试。而这次的课程改革,就使我们更多的老师都在这个方面做了尝试。 赵兵老师:这是一个很大变化。 廖伯琴老师:我们怎样把以前好的方式

13、继承下去?这样一个课例,教学引入是让学生产生一种迷惑,产生一种认知的冲突。 赵兵老师:与他的经验,或者说与他的感受相冲突。 廖伯琴老师:对。比如说我看到的是一回事,但对方的反馈和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像这些,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很好的往下进行。像这些都属于这次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的一些明显的例子。 廖伯琴老师:课程改革十年来,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多好的变化。 廖伯琴老师: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有在认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我们也有必要把它梳理一下,以便我们做得更好。 赵兵老师:有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上,或者是观念上存在一些偏差,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满堂灌这种情况仍然

14、存在。 赵兵老师:我记得有一个老师,我去听他一节课,这节课讲的是验电器。验电器在贵阳市中考中是一个必考内容,几乎年年中考都有关于验电器的试题。因此这个老师就验电器一个仪器整整讲了五节课。我去听的是最后一节课,这节课讲了 75 个知识点。那么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拿出笔和笔记本。老师说问题,学生在笔记本上马上答问题,完了以后当作业交到老师那儿检查。比如当验电器指针已经张开,这时用某一个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指针张角变小,问这个验电器带什么电;或者是张角变小又再变大,这验电器又带的什么电等等。就是这样的问题,他设计了总共有 75 道。 廖伯琴老师:本质上是一种应试性的教学。 廖伯琴老师:因为中

15、考要考,所以他就把很多时间都放在这个上面,变过去变过来的出题,当然老师可能有他的考虑。但我认为,首先我们的教学,你要有一个总体的思考。比如说初中物理,八年级、九年级,我的整体教学计划是怎样的,接下来每一个内容我将花多少时间,也应该有一个计划。再下来,针对每堂课,也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比如说验电器的这个案例,他可能就设计了五堂课,通过这五堂课把关于验电器的所有的考题、题型都涉及到。 廖伯琴老师:这就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使物理学习“变味”了,是典型的应试性教学。 赵兵老师:下课以后,我也问学生是否见过验电器,学生说没见过。 廖伯琴老师:而且,他即使这样讲的话,应试也不一定是最有效的。他花那么多的时间

16、。 廖伯琴老师:学生没有真正见过,他就没有真正的感受。那么这些题型都是强灌给他的,甚至题型越多,讲得越复杂,就越不明白。这也说明老师首先要弄清楚课堂教学真正的目的。再有一个,我们可能有一些冲刺的目标,那么对于这些冲刺目标而言,也应该更有效。比如说老师是在应试,心里边也应该清楚,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把主要问题抓住了,其他的枝节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展。 赵兵老师: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就是将学生训练成一个只知道记忆的机器。我也发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有这样的一些表现,就是继承以前好的教学方式和好的传统。但是,也有这样的教学,经常出现让学生朗读的情况。一节课一开始先朗读一段,或者先背诵某一个定律,或

17、者背诵单位换算,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存在。 廖伯琴老师:这种朗读式的教学方式我也看到过。比如说集体朗读,或者说集体背诵、集体默写,甚至我还有一个教育硕士,开始他选题的时候,就想选一个他在日常教学中最擅长的教学模式,就是默读,或者记忆某些概念和定律。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其实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是很有效的。什么才是有效的呢?这里存在一个对有效的思考,对考试有效。我们就针对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对考试有效,那只能说面对考试更侧重背诵、记忆。说明考题需要调整。 赵兵老师:还要彻底调整。 廖伯琴老师:再有一个,就是也不是说朗读、默读、记忆没有必要,有时候朗读一下,调整一下,或者有的时候侧重某一个词,某一个概念,我们进

18、一步的辨析,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把所有的课都变为我要记住这个定律,把它背下来,那么可能也与物理学本身的内容有一定距离。 赵兵老师: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事实上这类问题还是很多。比如说,我们有的老师到现在,讲到电路的时候,关于电路的连接,电流表怎样接入电路,电压表怎样接入电路,给实物图连线,或者根据实物图画出它的电路图,把电路图变实物图等等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的一个难点,而老师解决这个难点的,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或者说最习惯采取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量的练习。光是电路设计、电路的变化这样的这个习题,老师就可以出上百道,让学生去做,那么他可能就只会机械地去记住如何连接电路。 廖伯琴老师:这说

19、明老师们的教学很多时候是基于考试的教学,这种状态,还需要大家引起注意。 赵兵老师:在课改初期有一个现象还是很明显的。就是大家在探索教学方式改革的时候,做秀式的或者是表演式的教学方式的存在。但是现在慢慢在过渡,好像又有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的存在。比如说进到班级里面,非得把桌子对着放,同学们面对面的坐着。有的甚至上课前,还得让学生静默几分钟,默想一下我们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再默想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有可能老师也让学生事先做了一些预习)。然后就是几块黑板,学生轮流到几块黑板前去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进行了表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我觉得是很好的。但是,是否非得这样模式化? 廖伯琴

20、老师:其实这是两大类偏激,一类就是墨守成规,应试教育。不管怎么变,应试教育还是扎扎实实。另外一类是倾向有变化,但这种变化有时候还表现在表面上。比如说你刚刚说的这些,当然它还是有一些积极的方面。总比不变要好,他有一些尝试,有改变的意识。有这种意识还是很好的,他开始有这样的一个冲动,有这样的改进,然后使课堂发生一些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比如说他会反思,我们怎样做的更好、更深入、更实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所以这个改进的大方向还是不错的。但在改进的过程中,的确有一些现象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才是有效的改进,这是很重要的。比如你刚刚说的,或者有很多黑板,或者大家桌子都相互对着,老师讲课学生还要拧过去看

21、这一类的现象,有些老师对此提出质疑,有不同的看法。我也认为,我们如果要改进,更重要的是本质上的改变。当然有时候形式也和内容有关联,但这一定要灵活。假设我们认为这一段内容,有必要去默想,有必要围成一个圆,大家相互讨论,也还是可以的。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都要面对老师,老师在整体讲解,或者有一个同学上去整体向大家做展示的时候,那么这样的一个分组,可能也可以再改变一下。总体课堂应该灵活,教学方式应该多样,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可以了。 赵兵老师:这才是根本上的把握。 廖伯琴老师:而无论你是要用这种形式,还是那种形式,都要注意形式是服从于内容的。 赵兵老师:对。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都是一个统一的模式,

22、就好像流水线似的,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谈不上有创造和创新能力了。 廖伯琴老师: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对课程改革有质疑。很多老师说探究课是低效的,探究课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不一定有效等等。他们看了很多课型,所以对我们提倡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出质疑。当时,我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就说道,探究课本身是很有必要的,而现在老师们看到的这些各式各样的案例,并不代表探究课本身,而是他们对探究课的一种理解,所以不是探究课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老师们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上,还需要调整、改进。 赵兵老师:刚才我讲到有的课表演痕迹很重,那就是说老师们在探索时,还不是太明确方向,所以就出现了在教学过

23、程当中,怎么样把我的 PPT 做的更花哨一些,更能够吸引学生,靠 PPT 来吸引学生的情况。或者说,这个课堂上我非得用多媒体,用视频,非得要图片。有的时候就显得很牵强,不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我非常赞同刚才廖老师讲的,教学最主要的大方向是要使学生改变以前那种机械记忆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发展。他今后长远的发展,事实上最使他能够受益的,应该是能力的培养,或者说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我们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说变相到应付考试的话,那种施教是高能耗低效绩的教学。 廖伯琴老师:前面我们已经谈了,教学方式中有一些好的变化,同时我们也梳理了在变化过程中还有的一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我们总结一

24、下的话,还主要跟是否有效有关系。就是说培养目标是否有效。老师们的教学是否有效落实了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会体现在你的教学目标设置上面,你的长远的教学目标设置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对一个老师而言,应该有综合性的考虑,这是一个方面。但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是不明确的。比如说,传授课他可能还比较明确要讲什么知识点,用几个题目去落实这个知识点,用几道练习来强化、巩固这个知识点,老师们基本上还是比较有经验的。但是对探究类的课,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还不够有效, 赵兵老师:这个有效是什么? 廖伯琴老师:就是刚刚说的停留在表面的多,停留在 PPT 的华丽上等等。而这些就被现在很多老师

25、误解为探究式的课型。其实这是有误解的。这也是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关于探究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还不太有效。 赵兵老师:探究课在教学当中还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老师基本上取代了学生的作用。而像刚才我们讲到的串联、并联的教学案例,才真正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很多老师,基本上把猜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都替学生完成了。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全部交代了。 廖伯琴老师:对。有了有效的目标制定之后,那么后面怎样来落实这个目标,就有相应的操作问题。比如说实验操作,有一类老师,他可能就让学生按照他制定的“菜单”来操作,而这种操作对学生而言是被动的,没有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让他觉得很有趣,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没

26、有这样的一个过程。表面看来,似乎他在活动,但是本质上还是照着老师的“菜单”操作下去。 赵兵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也发现不少老师,特别是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取代学生的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等等,甚至还有的老师只关注哪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跟结论吻合的最好,只关注这个。对那些出现比较大偏差的,就不予理睬。有的优质课或者展示课中,我们的老师甚至做什么呢?为了赶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就去关注哪几组学生的数据最符合他的要求。甚至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去要求学生,待会儿你报什么样的数据。甚至出现这样的问题。 廖伯琴老师:刚刚讲的这个现象,其实是很重要的。我们都说课堂上有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7、有的老师感到很迷茫,这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怎样去体现呢?甚至说这节课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下节课是过程与方法的课,其实这三维目标是融合在一块儿的。比如说像你刚刚说的实验,做实验它一定会有一些知识的巩固,或者知识的应用。除此之外,做实验就是对这个同学的实验技能,或者探究能力的一种培养。再有就是你说的数据记录是否客观,表明你的科学态度。在这个方面,也需要老师具有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尊重现象,有效地分析这些问题,是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 赵兵老师:老师在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交流、总结的时候,有时也是彻底地替代了学生。比如说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探究完了以

28、后,有一组学生认为,滑动摩擦力跟面积有关系,认为面积越大的时候,摩擦力越大。另一组同学就起来反驳说,不对,我们这一组是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大。也就是说,这两组的同学都反映出,他们探究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系。然而老师直接评价道:你们说的都不对,滑动摩擦力跟面积没有关系。 廖伯琴老师:我们上面所谈的这种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在调整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很大的程度上,都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系。前面我们谈到教学方式的调整,既谈到有一些好的调整,也谈到还有一些问题。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有关系。也就是说,老师们为什么要教物理,学生们为什么学物理,对这个问题我们做过调查。大部分的

29、同学,无论高中还是初中,首先认为他们为什么学物理的理由是因为考试。初中生因为有中考,高中生因为有高考。甚至有的说物理在理综里面占的分值很大,所以他们要学物理。当然除这个因素以外,他们还提到其他因素,比如说物理是有用的,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物理能训练他们的思维等等。老师的回答相似,第一选择也是考试。这就是他们对为什么学物理,为什么教物理的一种思考。而这种思考会变为他们的教学行为,会引导甚至会调控他们的教学行为。这是必须认识清楚的。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考试。 赵兵老师:深有感触。就是刚才讲到的老师的教学理念,或者说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这个“效”体现在什么上。很多老师认为,我

30、的有效教学就是落实在这节课的知识点上,集中在知识与技能上。那么老师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个理念和认识就还是不够到位。比较急功近利,太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廖伯琴老师:从长远来看,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探索的兴趣。大自然那么丰富多彩,人们对这种大自然的探索,其实很多时候是没有功利追求的,就是一种好奇,一种欲望。 赵兵老师:几乎是一种本能。 廖伯琴老师:所以随着学生的学习,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开始还有这种学习欲望,但这种激情,慢慢的就被无休止的做题、演算所替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对长远目标的追求,就会对学生进入更高层的,比方说他进入大学后,他学习的后劲就会受到影响

31、。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教物理,教物理的本质目的在哪里? 赵兵老师:做过一个关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在 2000 年和 2008 年我分别做了两次。反映出有一个规律是:学生在初二刚刚接触物理的时候,是对物理学习兴趣最浓的时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初三,特别是到了高中以后,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急剧的下降。学生为什么从初二刚刚学习物理,到后来初三时会出现物理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的局面?这就反映出刚才您说的,如果我们是用那种很枯燥的、乏味的、机械的、训练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话,我觉得相当于把学生的“矿藏”,在初中阶段已经挖掘完了。到高中,已经矿藏枯竭了。 廖伯琴老师

32、:这与老师的理念是很有关系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更喜欢探索大自然,在探索过程中他的素养能综合地得到提升,而随着他能力的提升,素养的提升,他对大自然的那种激情,会越来越高涨。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那种无休止的练习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影响。我认为这是在十年课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上的一个问题。 赵兵老师: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老师们过分注重了知识的传承,没有摆脱原来那种教学理念。当然,教学评价肯定有考试,怎样命题是一个方面,怎么考是一个方面。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教学理念的结合上,我觉得还是值得去探究的。怎么让学生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使他们的考试成绩得到提高。 廖伯琴老师:其实这里也有一些误区

33、,认为我们提高了他的能力,他的考试就考不好。 赵兵老师:成绩就下降。 廖伯琴老师:其实他们是正相关的,特别是在长时间看,学生能力提升了,他在应对考试这个方面也应该是有效的。 赵兵老师:我也发现中考中很多学生,几乎考得是满分,但是到了高中以后,甚至会放弃物理,根本不愿意学习物理,或者说出现物理考试成绩急剧下滑这样的情况。 廖伯琴老师:这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一个问题,是教学理念上反映出来的。对为什么学物理,为什么教物理这个认识还不太到位。接下来,在教学理念上,还有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教物理,那么什么才是物理,我们要教什么,这也是很重要的。有的老师还是知道,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学到很好的物理学

34、,为他长期的能力提升打下基础。但是,可能有的老师在认识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些误区。有一些老师认为,物理学和概念、规律、知识是完全包容的,好像是完全等价的,物理学就等于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事实上它们不是完全等价的,只能说知识、概念、规律含于物理学,而物理学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它含有知识内容,但除此之外应该含有其它的东西。比如说,科学的探索,相应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养成的能力,形成的逻辑思维,科学探索的思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一些相应的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那种弃而不舍、百折不挠以及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这样一些科学精神的养成,都含在物理学中。 赵兵老师:又

35、回到您刚才讲的对于三维目标的理解。很多老师理解三维目标好像是孤立的、隔离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认为就是单纯的思想道德教育。事实上,刚才您讲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或者说对于物理学美的这种感受,它就体现在我们情感、态度价值观里。 廖伯琴老师:所以,关于什么是物理学,是老师们需要进一步认识的问题。 赵兵老师:通过这十年的积极探索,我感觉老师们在教学方式上的改变,事实上也导致了学生的变化。这个当然不能够很严密的来进行对比。但是,可以从一个大致的方向上看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变化。曾经做一些调查,比如说在 2000 年的那次调查中,非常喜欢学习物理的初二年级学生,当时是百

36、分之六十八点几。而到了 2008 年,课程改革几乎进行了有八年的时候,初二学生喜欢物理学的,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几。这一个变化,事实上也反映出我们在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和培养目标上的变化。这是一个兴趣方面的变化。在另一些方面也有变化,比如说在学生关注生活,实践能力提高这方面,我觉得老师们也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使得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廖伯琴老师:的确,学生的变化,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兴趣。刚刚你的那组数据,从 2000 年到 2008 年兴趣有提升。当然这个提升,还有诸多因素的影响 , 比如说和物理课本、和社会的大环境、老师的教学以及考试的引导都有关系。所以,它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但

37、总之,至少现在学生是比较喜欢物理课本的。课本和他们认知的特点是比较吻合的。 赵兵老师:这个变化是在教材编排上、版面上。 廖伯琴老师:和他们的年龄水平是相对比较相当的。对于我们初中物理课程而言,它属于义务教育,而这个教育的定位,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基本素养的提升,还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这是作为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基本定位。但同时我们对学有所长的学生,也可以有一些辅助的内容,或者给他一些更好的发展平台,这也是可以的。这样就使我们的学生发展更好,更能有个性的发展。 赵兵老师:是,刚才您讲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视野的拓展。的确,他们现在关注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也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知识,他们也把视野

38、放到了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放得更宽。 廖伯琴老师:在十年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它有哪些好的变化,还有哪些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怎样有效的引导我们的课程改革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怎样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赵兵老师:当然,考试这种评价方式是肯定存在的。但我们怎么去理解成绩和我们的教学理念,怎么找这个结合点,老师们在这方面把握的还不够到位。还是有少数老师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或者家长,可能主要还是从学校的升学率、老师的教学成绩去看。但是,如果我们要从学生的发展这个方面去看老师的教学,去看学校的办学的话,应该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够扭转的一个理念

39、。 廖伯琴老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我们以前的课程改革理念里,实验稿中提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但在修改稿里,这条理念我们做了文字上的调整,即:“注重评价改革导向,有利于学生发展”。因为要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不是课程标准组,或者课程标准修订组能够完成的。而且也不是某个老师,或者某一个行政部门能够完成的,这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做的一件事情。 赵兵老师:如果说我们对评价,或者说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产生一些偏差或者是不到位的话,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学生。刚才讲到题海战也好,机械训练、记忆性的教学也好,用补课的方式强化训练也好,在目前教学实际当中,还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说有的学校利用中午的时间,让学生

40、补课,甚至有时他几乎是在进行新课教学。下午放学以后,学生还要在晚上补。周末也得补,假期也得补。最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随着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和超负荷的运转,就逐渐丧失了。 廖伯琴老师:这就是终结性考试带来的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大家现在都在说要减负,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开始减负。接下来要从教材减负,从教学减负,其实很核心的一个减负是我们的评价。就是这个评价怎样引导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当然这是很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评价毕竟它有选拔功能。有选拔功能,就一定会有难度的设计。否则大家都通过的话,怎么选出能够上高一级学校的同学?所以这也是一个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既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又能从中发挥它的选拔功能

41、。通常像高考中讲的几个有利于: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选拔进入高校的人才,还有利于教学更好的发展等等。这些都说明评价它的功能,其实在我们这样一个很注重考试文化的国度,评价不再单单只发挥它的选拔功能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促进、激励、发展的功能在里面。因此在十年课程改革中,关于评价的这种发展性功能的强调,还是比较注重的。 赵兵老师:我们贵阳市的中考,它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有利于正确的评价学生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情况。比如说有利于激励学生,就是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应该更有兴趣,或是保持原来的那种兴趣。再就是有利于选拔,选拔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也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功能。 廖伯琴老师:我们在教学中

42、,由于来自评价的压力,或者来自考试的压力,使我们的教学像你刚刚说的,一个验电器就要讲五节课。实际上就是他想应对这个考点而发挥的一些教学内容。那么,这是给我们的提醒,当然可能在课改前也有类似的问题。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好的表现,但同时以前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也就是说评价使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既对初中做调查,也对高中的学生和老师做调查,从教学计划来看,对高中的模块课程,都有规定学时。那么我们第一个调查,就是看看老师们认为,这种学时是否合理,基本上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不合理。 赵兵老师:学时不够。 廖伯琴老师:学时不够。这是我们第一个调查,尤其是物理反映很明显,而且尤

43、其是高中,这是第一个。接下来我们再调查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增加课时,希望老师们如实回答。相当比例的老师,是增加一个课时,比如说现在的周学时为三,如果按计划的话,是周学时为二,(比如说我们一个学期上一个模块,周学时为二,这是教育部的教学计划里已经规定了的)相当多的学校是增加一个学时,还有一些学校是增加两个学时,就是说增加学时是普遍现象,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调查。那么第三个方面,我们就要调查既然增加了学时,你怎样来计划你的学时?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我们针对他们用的教材,然后以章为基本单位,调查这一章你花多少学时。比如说匀变速直线运动,可能花六个学时,那么在这六个学时里,有多少时间作为习题课?大概是三个

44、学时作为习题课。然后我们把每章从必修一查到选修 3-5 ,所有的模块、所有的章节,都这样统计,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老师们所用的学时里,有一半的学时用于习题教学。 赵兵老师:做习题。 廖伯琴老师:当然习题教学很大程度上,它有巩固、迁移这方面的考虑,但同时它还是应考。但这种应考,反过来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课业负担来自哪里,这就很明显了。我们要减轻课业负担,那么很有效的工作重点在哪里,也是比较明显的。 赵兵老师:既然谈到减负,有的老师就认为那减负的话,那我们就不布置作业了。认为没有任何作业,那就是减负。老师们的这种理解呢,我觉得还是片面了一些。真正的减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么去理解这个

45、有效性?很多老师在界定这个“效 ” 时,好像限定在双基 -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上。再一个就是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做一些强化训练。 廖伯琴老师:这些效率不够高。 赵兵老师:效率事实上比较低,所以老师们普遍反映课时不够。可能有的地方有学生、生源这些客观因素。但是有时在一线听课的时候,我们也看出老师们是浪费了时间。最后,又反过来觉得课时不够,又加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补课。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廖伯琴老师:怎样有效教学?这个问题说起来好像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含的内容很丰富。比如我们课程改革中强调,特别是物理课程,强调物理学跟生产、生活的联系。那么有的老师就总是在考虑这个知识点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比如

46、说压强,这样联系,那样联系,重复联系,可能一节课都在做联系,而这些联系中很多例子是重叠的。这里边就有一个精选教学内容的问题。实验不是越多越好,联系实际也不是越多越好,“有效”两个字是很关键的。抓住这些对我们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有用的。 赵兵老师:但有的老师,他主观认为的一些难点或者是重点,比如说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机械效率、功率等等,老师就花了很多时间,重复的、机械的进行训练。但是讲到新能源,让信息飞起来,新材料这样一些内容的时候,老师基本上就不讲了,主观上就把它删掉了,认为这些东西学生可以自己看懂。他认为这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从另一个方面,又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就是进行计算,公式

47、演练。 廖伯琴老师:这还是跟考试有关系的。因为考的内容,可能比较好考的就是知识概念,至于它跟其它内容的关联,有时候是不太容易考出来的。所以他更侧重涉考的内容。我们修改课标的也有这种情况。中考重点考的内容,包括以前重点考的内容,它都要作为课标要加强的,还要增加这个知识点。但也有删掉的,删掉的都是这样一些内容,比如说跟生活的联系,跟现代科技的联系,它们也是考试过程中不大好考的内容。这里边还是反映的评价带来的一些问题。 赵兵老师:像刚才我们讲的那位老师讲验电器,一个验电器讲了五节课,他当然就得去加课。又比如浮力,很多老师就是按照原来的要求,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而且那些习题很多是模式化的。而对浮力本

48、质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本质的理解,老师却忽视了。所以说减负,我觉得最关键还是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他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上。如果他理解方向正确、理解透彻,那么真正的实现减负也就指日可待了。 廖伯琴老师:前面我们就谈到了教学方式调整的问题、教学理念的问题,这里还谈到了评价改革,以及学生的变化等诸多问题。其实在这十年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说新课程的培训,在课改之前,这样大规模、形式多样的培训是很少见的。从形式上,有面对面的培训、还有这种我们做了课程后的远程培训,形式是多样化的。面对面培训比较直接,有很多问题可以即兴地讨论;而这种远程培训,也有它的优势,可以比较自

49、由、比较便捷,而且资源可以高度共享。像这些都是属于培训方式的变化。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培训内容也在悄悄的变化。比方说开始我们进行培训的时候,更多的定位于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课程的设计、教育学的原理、心理学的原理、或者国际比较,对课堂本身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因为经验还不够,积累还不够。但现在的培训,一般都是既有理论,同时也有案例。再有一个就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也是双向的。比如说以前,大学进行教学法研究的老师,更多停留在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等这些方面的讨论,即使跟中学结合的话,也是把这个中学作为一个基地,到那儿去做做实验。 赵兵老师:科研。 廖伯琴老师:做完实验,回来又开始写文章、写书,基本是这样。而现在对大学老师而言,假设你要做教学法,一定要走进课堂去。 赵兵老师:走进课堂。 廖伯琴老师:甚至亲自加入他们的一些课堂实践,去上中学的课、小学的课等等。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