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一、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结构一、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评估等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 B C D 1.1 教育思想改革 1.教育思想与办学机制改革 1.2 产学研结合 2.1 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2.2 人才培养方案 2.3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2.4 职业技能、能力培训与考核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5 职业素质教育 3.1 教师队伍建设 3.2 实训基地建设 3.3 教材建设 3.专业建设 3.4 学风建设 4.1 管理组织、队伍与制度 4.2 就业服务与指导 4.质量管理 4.3
2、质量控制 5.1 知识、能力、素质 5.人才质量 5.2 社会声誉 6.特色或创新 说明:1二级指标名称后面标有“”的为特控项目,共 3 个;标有“”的为控制指标,共 9 个;其余 4 个指标为检测指标。2评估等级共分 4 级:A 级为优秀,C 级为合格,界于 A 级和 C 级之间的为 B 级(良好),达不到 C 级标准的为 D 级(不合格)。二、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内涵与等级标准二、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内涵与等级标准 等级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 测点 参考权重 A(优秀)C(合格)内涵说明 1.1 教育思想改革 相关人员高职教育思想学习研究与改革成果 1.0 经常开
3、展教育思想观念学习与研究,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改革实践,效果显著 注意开展教育思想学习与研究,初步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能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改革实践 相关人员指学校领导、校系教学、学生管理干部、在本专业任课教师(含兼职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 1 教育思想与办学机制改革 1.2 产学研结合 1.产学研结合实施与机制形成状态 2.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及培训状态 0.6 0.4 1.形成了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教育机制,经社会需求调研开发和设置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质量考核与控制、毕业资格审定
4、、就业服务指导到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办学全过程都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在合作单位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并能持续选用毕业生,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能力和就业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参与率60%,既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又提高了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 1.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途径在办学中得到体现,有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并开展了有效的工作,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育参与专业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工作,校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训组织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等方面有实际成效 2.参与率30%,提高了教师
5、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 1.观测的核心是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机制的形成状态 2.主要指专任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和培训的工作状态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 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与调整 2.培养目标定位与毕业生质量标准 0.4 0.6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每年都进行行业或地区人才需求和预期职业岗位要求调查,社会行业需求量大,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动态优化专业内涵,增强复合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使专业充满活力 2.定位准备;质量标准要求明确具体、可检测、可操作、可实现,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 1.社会行业背景比较清楚,人才市场有一定
6、需求,注意调整优化专业内涵 2.定位基本准确:有质量标准,但在某些方面尚须改革 1.指专业设置的社会行业背景、有效需求和依据需求调整优化专业内涵的工作状态 2.定位主要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定位;质量标准指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结构、基本学制(学分或学年)、双证书制建立情况及其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2.2 人才培养方案 1.方案设计 2.方案状态 3.课程体系 0.1 0.6 0.3 1.思路清晰,有相关行业专家参与,社会调研和方案论证充分,审批程序严密 2.内容全面系统,突出了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知
7、行统一、教化和养成并重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从培养计划上落实了质量标准,实行双证书制度,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体现了培养模式创新,特色鲜明 3.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经过整合的主要课程 5 门以上,课程设置能和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分解相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之间边界与接口清楚,教学文件齐全规范;学生实际选修课5 门且150 学时(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课程2 门),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扩大就业机会 1.思路比较清楚,能进行社会调研,有相关行业专家参与和审批程序 2.基本落实了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有可能实现培养目
8、标,实行双证书制度 3.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力度,能打破学科体系束缚,抓课程整合,课程设置能和培养目标分解基本衔接,并注意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教学文件基本齐全;学生实际选修课2 门(有跨专业类课程)1.方案设计包括社会调研、企业参与、方案论证和审批程序,力求设计无缺陷 2.培养方案状态着重观测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质量标准、实践训练比例大和双证书制度在方案上的落实状态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情况 3.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文件指教学计划、实习大纲和计划、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3 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2.专业课教师
9、职业素质 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4.考试模式改革 0.3 0.2 0.3 0.2 1.改革力度大,课程目标(标准)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广度要求适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实用性、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系列 2.由双师素质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上课的比例80%3.改革力度大,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20%;教学效果好,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4.考试模式改革力度大,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学促教、信息反馈、质量检测控制与鉴定功能 1.改革有一定力度,课程目标(标准)基本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注意加强现代技术 2.
10、50%3.有一定力度,部分教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革除单向灌输弊端;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10%4.考试模式改革有一定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效 双师素质教师是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 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 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
11、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4 职业技能能力培训与考核 1.培训 2.考核 0.6 0.4 1.在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的学校企业两个实训基地内,由学校双师素质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能工巧匠两支教师队伍精心指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顶岗实践体验,教学做结合,产学研结合,实效性好,能高效率地达到培养方案设计的职业技能、能力目标,实现了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模式创新 2.强化过程(形成性)测试,突出鉴定性测试;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专业,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全部参加鉴定,一次通过率50%,通过强化校内外的职业技能、能力测试的龙头作用,促进了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实
12、践的积极性 1.重视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方法改革,有一定成效 2.重视职业技能、能力测试,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专业,学校设有培训点,多数学生参加鉴定考试,一次通过率占参考人数之比30%1.培训主要观测培训运行工作状态、创新情况和培训的实效性,核心是能否实现培养方案设计的职业技能、能力目标 2.考核包括学校考核和社会职业技能鉴定两类,社会鉴定还包括学校鉴定站或培训点设置情况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5 职业素质教育 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2.文化素质培养 3.身体心理素质培养 0.5 0.2 0.3 1.任课教师为人师表,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发挥好;“
13、两课”教师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三进”要求的实效性不断改善;日常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好;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2.开设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并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品位高 3.改革体育课教学方法,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群体活动,实施效果好;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成效明显 1.多数任课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素质教育;“两课”教师能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三进”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实效性有所改善;能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为标准开展日常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德育工作有效
14、果 2.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率70%3.体育课教学和学生课外群体活动效果较好,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能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 3 专业建设 3.1 教师队伍建设 1.规划实施 2.队伍结构 3.师德和投入 0.2 0.5 0.3 1.实现了预期目标,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专业教师队伍数量适当,整体素质高 2.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比例3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0%,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40 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不含在读)的比例40%,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满足教学要求,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学术与教学骨干为核心的教学梯队
15、 3.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熟悉教改方案,积极投身改革,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强,工作效果好,学生满意率高;教师教研及科研的参与率50%,有获奖成果;参加实践进修的专业课教师60%1.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初步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和政策,有一定成效 2.高级职称(含高级讲师)比例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50%,兼职教师比例15%,40 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含在读)的比例20%,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3.重视师德建设,大多数教师师德高尚,了解改革方案,能投身改革,有一不定教研科研能力,工作有一定效果 队伍结构主要观测:1.试点专业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
16、、学历(学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教学梯队的形成情况 2.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占本专业专任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的比例 3.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结构满足实训需要的程度 4.合格标准在总量上应满足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各不少于 2人的规定 3.2 实训基地建设 1.规划实施 2.校内实践基地 3.校外实践基地 0.2 0.5 0.3 1.实现了预期目标,成效显著 2.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具有示范带头作用 3.具稳定的能满足全体学生顶岗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协议、有计划、有合作教育组织
17、,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数量、素质、结构、责任感满足实训要求 1.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有一定成效 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 3.有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指导人员基本能满足实训要求 3.3 教材建设 1.规划实施 2.教材选用 0.3 0.7 1.实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2.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或规划教材,全部课程选用近 5 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80%,鼓励自编教材 1.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有一定成效 2.80%课程选用近 5 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 3 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40%,鼓励自编教材 3 专业建设 3.4 学
18、风建设 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0 坚持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成功的支撑条件和前提来抓,能根据新生素质调研结果采取应对措施,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进步幅度大,遵守校规、校纪好,杜绝了考试作弊行为 重视学风建设,工作有计划,多数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高,遵守校规、校纪好 4.1 管理组织、队伍与制度 1.管理组织与队伍 2.管理制度 0.5 0.5 1.组织体系健全,队伍的数量和结构适当,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工作绩效好 2.健全、规范,执行情况好,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 1.管理组织基本健全,管理队伍数量结构基本适当,工作有一定成效 2.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能贯彻执行 管
19、理组织与队伍包括校、系两级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服务三个方面 4.2 就业服务与指导 1.就业服务 2.就业指导 0.5 0.5 1.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并不断扩大了就业信息网,推荐工作好 2.全学程抓就业指导,促进了学生择业观念转变,扩大了就业门路 1.注意开拓就业市场,初步建立了就业信息网 2.注意转变学生择业观念 4 质量管理 4.3 质量 控制 1.学校领导投入 2.质量控制 0.3 0.7 1.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及时有效;对教学改革试点的专项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大,奖励及时兑现,激励强度大,效果好 2.建立了质量管理的目标系统、决策控制系统、运行管理实
20、施系统、教学督导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评估系统,实现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强化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学校领导重视试点工作;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度有一定力度,取得一定成效 2.有督导组织和教学评估系统,能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控 1.投入包括领导精力、财力、人力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及其效果 2.信息反馈系统既包括校内教学信息系统,还包括每年进行的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5.1 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 2.能力 3.素质 0.2 0.6 0.2 1.近三年学生学业考试效度、信度较高,成绩呈正态分布,现场抽测结果优良率60%,综合判断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
21、程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2.现场抽测职业技能与能力优良率60%,毕业生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综合判断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3.学生能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绝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判断学生职业素质符合设定的培养目标要求 1.现场抽测优良率40%,合格率90%。综合判断多数学生对必备的知识掌握较好 2.现场抽测技能与职业能力优良率30%,合格率90%,综合判断多数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3.多数学生能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普遍身心健康,职业素质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1.学校提供近 3 年
22、各门课程成绩单、成绩统计分析资料和试卷,现场抽测课程不少于 5 门 2.学校提供近 3 年学生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与毕业设计成果,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现场抽测各不少于 2 项 3.学校提供近 3 年素质教育工作总结,重点说明学生基本素质的实际情况 4.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指社会已开始鉴定的专业 5 专业教育质量 5.2 社会声誉 1.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 2.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3.录取新生报到率 0.3 0.6 0.1 1.用人单位对近2年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优良率40%2.95%3.近 3 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90%1.称职率70%2.75%3.近3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 70%1.学校提出试点班近二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评价原始资料 2.学校提出毕业生就业单位清单 3.学校提供近 3 年招生计划、录取资料、各年度新生的编班名单 4.就业率包含签约率、上岗率、出国及升学率、自主创业率 6 特色或创新 三、评价结论标准三、评价结论标准 1.示范专业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1)全部二级指标中,D=0;(2)特控指标中,A=3;(3)控制指标中,C1,A6;(4)特色或创新项目数2。2.特色专业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1)全部二级指标中,D=0;(2)特控指标中,A=3;(3)控制指标中,C1,A+B8;(4)特色或创新项目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