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117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117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1).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一、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伯牙鼓琴。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5 .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精华。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伯牙鼓琴.读题解题(伴音古曲高山流水)(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2)再读课题,理解“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1 .生字词过关生字过关哉zdi妙哉魏we i 巍峨弦x i an琴弦轴zhou车轴曝pu曝晒巍然卷轴一曝十寒2 .初读感知(1)自
2、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尽量把课文读正确。(2)让学生大声读来听,教师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然后听教师示范读。(3)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朗读节奏参考:伯牙/鼓琴,链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间无足/复为鼓琴者。3 .感受语言,理解课文(1)怎样理解“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2) “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富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相机渗透“太山”“流水”
3、的 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4)为何在锤子期死后,伯牙不再鼓琴?理解“知音”。(5)想象一下伯牙的寂寞与孤独。4 .拓展理解(1)知音就是相知、相惜、相通。学了这则文言文后,你们是怎样看待友情的呢?(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课后收集的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或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5 .自我欣赏.有感情诵读背诵课文,尽量读出悲情韵味。1 .分组,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内容,(分角色)看哪组理解得好,评出优胜。第二课时书戴嵩画牛1 .引入课文,苏轼是我们家乡眉山的大文豪,你们知道他那些诗文或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 学习他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二、引导学生借注释自学课文,并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
4、意思。好:所宝: 曝:拊掌:奴: 婢:2 .理解戴嵩斗牛图的艺术价值四川有个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几百种书画。这位杜处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画牛,他特别 喜欢,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课文哪两个地方能看出杜处士特别喜欢 戴嵩的牛?3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有什么反应?1 .一般人见了戴嵩画的牛会是什么表现?牧童在笑什么?牧童为什么认为戴嵩画错了?2 .听了牧童的话,杜处士有什么反应?3 .读后的启示故事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是 作者想把他的启示告诉我们,也是苏轼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再读课文,体会道理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6. “孤芳自赏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可以讲给同学听,也可以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