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入蔡州》注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愬雪夜入蔡州》注译.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想雪夜入蔡州注译原文:李想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 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祐言于李想曰:“蔡之精兵皆 在涧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 城忽然之。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 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张 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精,整羁鞫。 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河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 请所之,想曰:“入蔡州取吴元济J诸将皆失色。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 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您,莫 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四鼓,想至城下, 无一人知者
2、。李祐、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 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 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想入居 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 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 “此必涧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想军号令, 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想遣李进诚攻牙城, 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 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 之。想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节选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袭:偷袭。引:招致,招来。委曲:事情的底细原委, 这里指详细情
3、况。由是:连词,因此。贼:指吴元济。险易 远近虚实:险易,地势的险要和平坦。远近,道路的远近。 虚实,指军事设防情况。李祐:蔡州降将。泄曲:古地名。 今河南省溪河市,在沙河和澧河汇流处下游一带。羸老:老 弱病残。羸,瘦弱。城:指蔡州城。李忠义:蔡州的降将。 突将:敢死队。前驱:前导,先锋。将:率领,带兵。中军: 春秋时大国军队分上中下三军,其中以中军的地位较高,这 里指主帅所在的主力部队。李进诚:唐州刺史。殿其后:做 全军的后卫。殿,走在后面。张柴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 汝南县西。戍卒:防守的士兵。栅:栅垒,营寨。干精:干 粮。精,干粮。羁轮:马笼头和马缰绳。诸道:各条通道。 壮士:勇敢的土兵
4、。外宅:外衙。因在牙城外,故称外宅。 涧曲子弟:驻守在涧曲的士兵。槛车:押运犯人的囚车。京 师:指当时的国都长安。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唐邓州节度使李想雪夜奇袭蔡 州、一举擒获背叛朝廷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故事。这一次 奇袭,李想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段主要记叙攻占张柴 村的经过,可分成四个层次,从开头到“贼中险易远近虚实 尽知之,为第一层次,写李恕决定对吴元济采取奇袭战略 后所作的准备工作。奇袭一定是避实击虚,对敌方情况的调 查掌握可以说是决定奇袭成功与否的关键。李想亲自向降卒 作调查,说明李想这位主将对准备工作一丝不苟,所以获得 了翔实的军事情报,作者于此已预示了奇袭将会成功。“每 得
5、降卒”几个字,说明吴元济手下的士兵已纷纷向官军投降, 透露了敌方士气不振,对奇袭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客观因 素。从“李祐言于李想”至“将三千人殿其后”为第二层次, 说明李想正确地把握了奇袭的战机,这对于奇袭的成功也是 至关重要的。作者在这里不用叙述语言,而是通过李祐的嘴 说出,使行文多变,同时也说明李祐是这次奇袭战略决策的 参与者,虽仅一笔,史家也不将他的功绩抹掉。作者写李想 采纳李祐建议后立即部署部队出发,这表现李想遇事决断的 性格。从“行六十里”至“以断涧曲及诸道桥梁”为第三层 次,写攻占张柴村是奇袭的首捷。从“尽杀其戍卒”几个字 中,李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奔袭攻其不备的意思就自然表露 出来,
6、消息没有走漏的意思也包括在内,这为战役的纵深发 展提供了条件。这几句里没有正面写李想的指挥才能,而李 想的指挥才能人人可以体会到。接下去写李想如何让士兵们 吃干粮,部署留驻及组织破坏诸道桥梁,是正面表现李想思 考周密、分派得当、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从“复夜引兵出 门”至“诸将皆失色”为第四层次,表现李您不怕牺牲连续 作战的精神,作者以诸将听说入蔡州“皆失色”的表现,对 比衬托李想的英勇无畏。第二大段是记叙奇袭蔡州的情形,其间也可划分为两个 层次。从“时大风雪”至“无一人知者”写行军途中的情况, 作者铺叙种种不利因素渲染进军之艰难,进一步表现李想下 定决心、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在“人人
7、自以为 必死”的情况下,“然畏想,莫敢违”,突出了李想治军之严, 军纪之严明。他指挥的军队,大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作 风。作者在这里特别点出“想至城下,无一人知者”。饱含 情感地在字里行间歌颂李想行军之迅速,奇袭的成功。 从“李祐、李忠义健其城为坎以先登”至篇末为第二层次, 叙述攻占蔡州城,生擒吴元济的经过。作者在叙首登城墙时 特别点到李祐、李忠义,记了他们的功绩,也表现了李想指 挥的军队有将领身先士卒的传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支部队 所以有战斗力的原因。在这一层次中作者除正面叙述外,还 用吴元济听到官兵至、城陷消息时的种种表情和言语,从反 面烘托李想这次奇袭的神速。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性质并没有 作明确的交代,却通过“烧其南门”时,“民争负薪刍助之” 的叙述作了说明,人民是站在李想一边的,李想是为了国家 的统一、人民的安定而战的,这一形象的塑造到此才算真正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