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简称。广义的农业科技成果应该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发挥源动力的催化剂、加速器和放大器,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在生产上得到应用,才能真正地服务于三农。综观世界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都是把现代农业建立在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基础之上,而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则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成果转化应用支撑。新形势下,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1.1农业科技成果供
2、给充足,但总体转化率偏低近10多年来,我国每年约有7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能够转化利用的一般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据对我国1388个农业科研机构(包括农业大学所属院、独立科研机构和民办科研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同研究领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种植业(44.39%)和农业装备(43.32%)的转化率相对较高,农林生态环境的转化率最低(33.36%);不同机构类别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科研机构(42.25%)的转化率高于大学(37.75%);不同性质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硬成果的平均转化率(85.81%)高
3、于软成果的平均转化率(37.95%);不同区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地方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1.23%)高于部委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38.45%)。1.2一般性成果较多,可转化应用的成果较少受资金、人力和生产条件的制约,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中试基础设施普遍较差,使得大多数成果停留在实验室或小试水平。此外,受管理体制的影响,科研人员更多地注重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报奖项,不太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先进或领先之后便被束之高阁,无法被企业立即应用。以植物新品种权为例,截至2023年11月1日,我国品种权转让共计182件,占所授权品种权数量的
4、2%,转化率十分有限。从企业品种权情况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企业共申请品种权3016件,授权1170件,按照8700家种业企业基数计算,平均3家企业才有1件品种权申请,8家企业拥有1件品种权。1.3企业科技力量薄弱,尚未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技术创新活力亟待增强。企业需求不是科技成果产生的直接动因,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市场需求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只盯着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不愿为科技成果转化承担过程性风险。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还存在许多需要研究、探讨的问
5、题,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今后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2.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及相关机制跟不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国分散式传统农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大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范围不断扩大,相关各部门制定的土地流转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各类市场主体纷纷涌入农业生产及相关产业,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生产,这为促进我国农业向大规模现代化迈进增添了活力,但也存在市场主体规模较小、缺少科技支撑、对农业生产及管理不熟悉、对市场风险抵抗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2.2缺乏引导和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作用的
6、相应系统化政策或操作规章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农业推广投入的比例不对称,对成果创新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成果转化推广的重视程度,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缺少长远规划或固定、持续的大投入;二是对农业成果中试放大与转化工作重视不够,许多成果存在区域适应性或生态因素限制,科研单位没有精力和经费开展中试放大,即使抓了中试放大工作也是规模不大、范围不广、时间不持久,导致成果示范带动作用强度不大、显示度不高、宣传效果不显著;三是大部分农业企业或经营主体,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抓成果转化或推广工作,只是以收购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为主;四是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
7、漫长的过程,但目前国家设立的关于成果转化的项目实施期比较短。3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建议3.1改革科研项目立项机制一是建立应用者(合作组织、农民、科技示范户、企业)、研究者(科教单位、专家)和推广者(推广部门、合作组织、推广人员)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平台,创建农业产业科技项目立项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立项和需求对接;二是创建产业目标导向的项目立项模式,对全国性重大共性技术项目,采取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全国性团队,进行协同攻关,避免课题研究分散割裂,促进重大突破性、有价值和可转化成果的产出;三是将项目立项与推广应用挂钩,与需求反馈结合
8、,将推广部门、合作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纳入项目实施方,形成科技上中下游项目承担结合体,从源头上解决项目立项与生产需求脱节、项目实施与生产分离等问题。3.2改革科技评价机制一是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完成状况、执行效率、内部管理水平、工作进度、满意程度及持续效应进行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评定结果,加强公众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了解和监督,发挥社会信用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二是规范研究成果数据采集和认证,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和成果等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分析,提供完备、翔实的权威数据支撑,以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科技项目绩效考评;三是对成果完成者、承担机构、评价者及管理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参与科技
9、计划活动中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将信用管理与成果转化应用有机结合,提高成果适用性和真实性。3.3改革成果奖励制度一是对重大突破性成果实行主要完成人并列排名,扩大主要完成人获奖面和受益面,促进创新活动大联合、大协作,形成重大成果持续产出机制;二是采取符合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和农业生产应用实际的成果评价方式,改变简单以SCI、EI等重要索引收录的论文和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为评价标准,加大技术创新原创性及其潜在和现实经济效益在奖励中的权重;三是扩大重大成果奖励评判范围,改变现有提供效益证明盖章式成果应用评判模式,跳出成果应用自我证明、自我评价圈子,确保成果奖励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4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0、服务方式变革一是着力构建政府部门引导的统一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完善农业科学家和企业家合作之忧;二是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方式方法,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重点研究解决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工资制度下,院属企业发展与职工福利待遇改善的关系问题,逐步理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与合法增加职工收入双赢的发展思路,调动科研骨干支持产业发展、加速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理顺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的框架结构,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青年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
11、分析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农业科技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剖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宏观调控机制;供求机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由过去的单轨制转变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运行机制,虽然对我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弊端,仍然不能适应农业、农业经济对农业科技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如在转化过程中的宏观调控机制、供求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动力机制、利益机制,以及化解风险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一
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公益性效果很强,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对农业科技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越来越重视并增加了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同时也不断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但是许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常被资金短缺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所困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生产是脱节的,机构也是分散的,改革后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计划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关系。尤其是县级科技基本上无法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县级科技管理职能弱化,县、乡、村科技
13、管理没有完整分支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科技单位承担项目非常少,而且和县级单位合作项目也非常少。从而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阶段后,小规模发展还可以,但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调控效果不十分显著。二、农业科技成果供求机制不显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与资源,要有利于新农村经济建设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机制不显著,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的科研观念尚未彻底转变,选题立项时,没有着眼于将来成果能不能走向市场、步入社会能否顺利转化,造成研究课题与生产需要、市场需要相脱节,许多农业科技成果诞生在实验室,缺少
14、中试环节,技术成熟度距大规模生产还有相当距离,从而造成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据我们调研,浙江省最近几年获得成果数目不少,但真正贴近生产、市场、农民,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实用、能够预期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不多。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近90%的科研力量集中在产中阶段,而美国70%集中在产后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很多科研成果难以深化研究。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5%,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0.55%,发达国家一般水平为2.5%-3%,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科技成果自身先天不足。农业科技需求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对科技所产生的需求愿望的
15、强弱和实施这种愿望能力的大小。我国许多地方农户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收入水平低,无力采用新技术。据对农户的抽样调查,85%农户渴望掌握农业高产高效技术,但是如果技术需要较大投入时,只有5%的农户能依靠自身原始积累解决。农业企业虽然对科技需求高于亿万农户,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科技投入水平还是非常低的。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我国87.8%左右的农民在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农村中大部分文化素质相对较高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使得农业劳动素质有下降趋势,农民的文化程度低下,严重影响农民科技意识形成,加上采用新技术缺乏经验和科技能力,直接阻碍了对农业科技成果有效需求。三、农业科
16、技成果转化信息传递机制不通畅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是农业科学三大支柱,现行的农、科、教这三大系统分别隶属不同的行政部门,各成系统。三者缺乏机制上的有机联系,一方面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不能通过农机部门正常渠道应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推广部门缺乏新成果来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沟通机制,在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工作条件、人才培训、行为规范、税收分配等方面还不完善。农业科技经纪人才十分缺乏,据统计,到目前,在浙江省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拥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足10人,整体素质不高,其信息传递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从理论上来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农业推广部门的工作,市场需要推广部门按照农业生产中存在问
17、题、农户的需求组织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也就是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是相互依存的三位一体关系。而现有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五级一员一户推广网络体系。五级指从中央到乡镇五个行政级别,一员一户就是在村级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推广方法实行的是技术示范+行政推动+农资服务的技权物结合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机制。这种机制虽然可以保障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这种机制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推广手段来向农民推广技术,是注重做技术工作,是以技术为中心,而不是以农民为中心;农技推广机构中产服务,轻产后服务,还存在随意扩大宣传新技术实际效果新倾向,一部分
18、农业企业、农户在实践中发现与实际不符,开始怀疑新技术成果的经济价值。此外,许多农户、农业企业在生产中得不到持续技术指导服务,他们把技术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归咎与技术成果本身。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正确处理科教部门的科研成果与推广部门之间的推广工作之间关系和合作机制。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许多科技人员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经历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取得农业科技成果却无偿或低偿转化,其所得与所付出的相差甚远,影响科技人员进行转化积极性,一部分科技人员离开原来单位,寻找工作环境、待遇更优的单位,进而消弱了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如农业科技成果中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
19、害预报和预防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科学施肥技术、农田排灌技术、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以及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等非物化成果,很难商品化进入市场。这些成果基本上是无偿或低偿的方式进行转化。另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都是露天操作难以垄断控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大部分农作物一年二季,一年一季,甚至几年一季,使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使用后产生效用滞后,严重影响农民有偿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是大部分农业企业、农户安于现状,满足现有的生产经营方式,使用一些常规的农业技术设施,虽然获利不丰,但也不会有太大风险,另外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对那些高产
20、、优质、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绿色环保的农业成果缺乏内在需求动力,最终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五、农业科技成果过程中缺少化解风险的机制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存在多种风险,主要风险有技术风险、转化风险、配套风险、市场风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特点,技术含量高,比常规技术更难掌握,如无籽西瓜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除了掌握西瓜的一般田间管理技术外,还要掌握西瓜苗从试管转移到温室进行炼苗,再有温室到田间一系列技术,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造成技术转化失败。二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人员、接受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基本素质不高,大部分农业科技推广
21、人员为单一的生产技术性人才,缺乏具备经济、信息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农业科技成果接受者文化程度低,加上农业科技成果自身局限性,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失败风险。三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相似替代技术出现,如2023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浙江省外向型农业企业出口创汇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浙江省出口大米、生猪、蔬菜、茶叶、丝绸、蜂产品、罐头食品、鲜水果、兔毛、火腿和羽绒及其制品、草麻编织品等出口创汇下降60%。现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将农业科技供给成本与收益的联系断开,农业技术投资主要依靠农户,由于农户担心别人搭便车,投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农业技术推广时,如果失败了,损失全
22、部有农户承担,如果成功了,其他农户就会跟进,而不需承担初始技术转化风险,这样农户中大多数不愿意进行新技术投资尝试。此外对于转化后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人员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科研人员得不到额外利益;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科研人员也不需负任何责任。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没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后跟踪、服务机制。正是研究开发投入成本与取得效益的弱相关性不仅意味着科技资源产生不合理配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一旦出现转化失败没有有效终止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因此,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在成果转化失败时,有效地终止成果转化资源配置和弥补转化失败损失。综上所述,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深入
23、分析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其运行机制存在问题,找出制约成果转化的不利因素,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农业科技成果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每年大约产生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1。究其原因,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原因,也有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接受成果能力不足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迅速推广转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成果本身是否对农业生产者具有吸引力,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自然更易受到农业生产者的青睐,更容易
24、被接受和推广利用,是决定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五化同步,将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1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复杂的生产过程,它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因此,与其他行业的科技成果相比,农业科技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1区域适应性农业生产易受气候环境、立地条件以及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同,光、热、水、土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甚大,形成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类型和农耕习俗,因此,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研制出的农业科技成果,只能在相同或相近的生态区域推广使用
25、,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适应性。1.2综合相关性农业科技成果往往是集成多个单项技术措施配套组装而成的综合技术,各项技术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表现出复杂的相关性和互作效应,其综合效果一般高于各单项技术效果的简单累加。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只有良种配良法,科学运用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肥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新成果,良种内在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1.3自然开放性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多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且必须在田间条件下示范,这就导致农业科技成果一般难以保密,一些技术和方法很容易被效仿和复制,因此,农业科技成果具有自然开放性,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难
26、以得到有效保护。2当前农业科技成果的现状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在农业基础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真正运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却很少。这固然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但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质量比较高,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低水平或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科技成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成果内容小、散、浅,熟化程度不够每年我国通过验收、鉴定以及评价的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这些成果大多数比较小或由小成果简单拼凑而成,
27、内容形式比较散乱,研究内容比较浅显,有的只是理论推测,没有物化支持,有的只有技术方法而缺乏理论支撑。研究成果仅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获得,没有经过区域性的试验与示范,研究成果熟化程度不够。主要是因为一些科技人员急功近利,科学研究以评奖为目的、以追求数量为目标,不考虑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3。2.2成果内容重复性严重,推广转化效率不高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科技项目多头立项、重复立项等问题,从而导致科技成果的复制和重复现象严重。这与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和主管部门的导向性有很大关系,有些科技人员为了晋升职称而组装、拼凑、复制成果,这些简单重复、缺乏创新的科技成果自然没有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28、,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2.3成果技术内容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农业是个技术重复性很强的产业。根据农业区域性特征,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农业,虽然针对这些传统和特色农业的科技成果很多,但这些科技成果技术内容缺乏规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讲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很难达到技术统一,标准化程度低,结果导致农业生产者不知如何选择。2.4成果片面追求高大上,脱离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国情决定了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同样农情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耕制度。一些学者、专家不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大上,全盘引进西化的农耕技术,不计投入、不计成本地高标准、高规格进行试验与示范,一些好
29、看不实用的科技成果不乏有之,严重脱离了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也违背了农业科技成果区域适宜性的特点。2.5成果程序复杂、赘述繁琐,简约化程度不够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通过农户来转化,从而提高农业产出的效益。不经农户使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是没有使用价值的4。我国的农业主要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我国农村人口中劳动力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仅有1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居民比例不超过5%5,对于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就不易掌握。而我国目前的一些农业科技成果程序复杂、赘述繁琐,简约化程度不够,一些
30、技术和方法甚至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进行,农户根本难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转化和推广了。3加速农业科技成果五化同步,推动成果快速转化3.1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完熟化完熟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多年多次重复观察、试验,并通过不同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下的验证,形成的具有重演性和应用价值的理论或技术,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物化的成果支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完熟化,不仅可以减少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失败对农业产业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者对科技成果的信任与认可,有利于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示范与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3.2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标准化农业科技成果
31、的标准化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是检测科技成果熟化程度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标准化的科技成果必须是完熟化的,既要符合农业行业标准与规范,又要与其他技术和地方政策配套。现代农业生产强调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配套、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协调、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等等,这些都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应用由模糊转变为精确化、数量化,因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就成为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6。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通过制定详细的生
32、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标准组织生产,不仅加快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的步伐,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3.3加速农业科技成果集约化农业科技成果的集约化不是将科技成果的简单累加,而是将完熟化、标准化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机集成和系统融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例如,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中心任务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研究的科技成果汇集到以首席专家为首的体系中,通过区域试验,进行成果的集成与融合,最后形成适合区域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的科技成果,再由国家进行导向性的示范与推广,自然易被农业
33、生产者所接受,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下转13页)(上接6页)3.4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简约化农业科技成果的简约化程度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是影响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对那些一看就懂、一学即会,操作简便,便于使用的傻瓜型科技成果,极易完成转化。而对一些原理深奥、投资水平很高、操作环节复杂,实施条件要求十分刻薄,甚至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创新成果,很难被农业生产者所接受。例如,甜樱桃产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栽培面积由2023年的1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0多万hm2,产量达60万t7,面积增长了10倍,这得益于我国甜樱桃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和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等科技成果由繁到简的转变,以前苗木
34、繁育和栽培技术是看不懂、摸不透,但现在通过参观与示范指导,农户很容易就能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并且很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樱桃好吃树难栽已经成为历史。3.5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智能化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随着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的出现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而省力高效的机械化生产和智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8。要建设以机械化为主的智慧农业,就要依托现代的栽培模式和物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多功能、智能化、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科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智能化,满足现代农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4结语综上所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发展,根本目的就是将深奥的科学研究转变成为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标准规范、操作简单、适应生产需要和经济价值高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农业生产力。五化作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凝练与创新、自身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