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措施_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456097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措施_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措施_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措施_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措施_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措施_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一篇日前,日喀则市印发了日喀则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格局,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造国

2、家生态文明高地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据了解,实施方案共提出7项任务24条措施。一是健全分级管理、逐级落实的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主要包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机制、落实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健全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建立三线一单管控体系5项措施。二是健全绿色生产、信息公开的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主要包含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公开环境治理信息4项措施。三是健全公众监督、提升素养的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主要包含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提高公民环保素养3项措施。四是健全衔接紧密、运行有效的环境治理监管体系。主要包含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司法

3、保障、强化监测能力建设3项措施。五是健全产业支撑、创新开放的环境治理市场体系。主要包含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健全价格收费机制4项措施。六是健全政务诚信、企业守信的环境治理信用体系。主要包含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企业信用建设2项措施。七是健全符合实际、保障有力的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主要包含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财税支持、加强金融扶持3项措施。同时,实施方案对24条措施逐一明确了责任单位,并要求各县(区)委、政府和市直部门要认真抓好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制定相关领域环境治理支持措施,确保确定的重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法

4、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二篇近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将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风险防控、监管、政策、市场、信用、联防联控九大体系,搭建起首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结合自身实际,增加了风险防控联防联控两个体系,调整形成了监管政策两个体系。同时,拓展了企业责任主体范围,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等内容。健全严明的领导责任体系。实施方案提出,落实党政主体责任。明确市、区、街道(乡镇)事权划分。科学实施

5、考核评价。建立包括生态环保督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在内的监督体系。健全务实的企业责任体系。实施方案要求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包括发展高精尖产业、退出污染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完善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体系。对工业企业、污水垃圾集中处置单位等,明确治污减排责任和内容,重点碳排放单位依法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义务。健全积极的全民行动体系。根据实施方案,北京市将发挥市民服务热线作用,加强舆论监督。群团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开展科普教育。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约束作用。健全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实施方案要求,构建科学有序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防范环境风险

6、,提高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完善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健全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环境应急机制。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细化市、区、街道(乡镇)执法职权清单。规范监测事权,优化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报、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提高执法效能。加强司法制度建设。健全有效的政策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市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健全补偿机制,补偿资金与环境质量改善相挂钩,并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健全规范的市场体系。实施方案要求平等对待各类主体,深化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

7、商环境。发展环保产业,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创新环境治理模式。调整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收费机制,以及水电等价格机制。健全完备的信用体系。根据规定,北京市将建立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实施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健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推动出台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的政策,以及区域大气污染传输监控评估等机制。法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三篇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县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全

8、文如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我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多方共治、市场导向、依法治理原则,建立健全我市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规章政策体系。到2025年,形成导向清晰

9、、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二、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一)完善市负总责、区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1.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组织落实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各区县党委和政府承担具体责任,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2.制定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以及各区县责任清单,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市和区县负有生态环保重要职责的部门及国有

10、企业,明确承担生态环保工作的机构和岗位。(二)明确市级和区县财政支出责任3.制定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市级与区县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合理划分生态环境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进一步理顺市级与区县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三)开展目标评价考核4.着眼我市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突出规划引领,合理设定约束性、预期性目标,纳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污染防治、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我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科学设置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目标、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促进开展环境治理。5.

11、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建立健全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制度,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乡镇(街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四)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6.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深化落实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市级例行督察,分区域派驻监察,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专项督察,强化监督帮扶、严格督察整改。三、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五)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7.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实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排污许可证

12、与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联动监管。按照新老有别、平稳过渡原则,推行排污许可与环评的深度融合,建立排污许可与环评的统一受理、同步办理机制。(六)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8.细化各行业、区域、流域产业准入条件,从源头防治污染。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相结合,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有序组织现有企业关停并转和改造升级。推行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治理技术升级,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9.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加强碳市场建设,制定差异化碳排放达峰路径,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降碳。(七)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10.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污染治理、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13、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健全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事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督办管理体系,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全面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并确保正确运行,杜绝治理效果和监测数据造假。(八)公开环境治理信息11.规范引导排污企业依法主动公开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通过设立企业开放日、建设教育体验场所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四、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九)强化社会监督12.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13.加强舆论监督,实时公开或定期向新闻媒体通报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进度

14、、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情况、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十)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14.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调动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加大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发挥好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对生态环保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机制,积极推进能力建设。15.把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纳入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全市生态环保志愿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十一)提高公民环保素养16.规划建设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5、教育培训,把学院建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展示交流、学习研究、教育培训、宣传推广的示范基地。17.组织编写生态文明建设干部培训教材,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以及党校(行政院校)培训课程。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全市国民教育体系,全面优化中小学校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学资源,推动落实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18.开展生态文化理论研究,鼓励市级媒体加大生态环境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倡导文化艺术界研发推广环境文化产品。在六五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19.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

16、、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五、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十二)完善监管体制20.巩固深化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成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执法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园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市和区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21.细化制定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事项清单,编制统一的执法工作规程,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相结合实施污染源日常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建立跨省界和市内跨流域、跨区县生态环境联合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健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严禁环境治理采取一刀切措

17、施。22.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统领作用,促进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区县分为三类、村分为三档,精细化推进整治。23.深入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林业管理长效机制。24.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健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十三)加强司法保障25.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衔接机制。强化生态环境领域司法协作,形成打击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司法合力。深化检

18、察机关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和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专门办案力量建设,提高公益诉讼治理效能。26.健全完善三级法院纵向全覆盖和审判区域横向全覆盖的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推进在集中管辖地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在破坏生态环境案件执行中,探索采取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措施。(十四)严格空间源头管控27.推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对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实行差异化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针对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和目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十五)推进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28.建立健

19、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工作机制。推进统一两地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工业项目环境准入管控尺度和细则。推动实行两地信用评价结果互认、失信企业联合惩戒,监测数据、监测机构互认,环境管理数据共享。共同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共同推动省级以上重点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和事故废水防控体系建设。(十六)强化技术支撑29.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智慧监管能力,建立完善全市一体化、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环保服务支撑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数据与工商法人、信用体系、环保税、绿色金融及区域、流域等相关数据对接体系,实现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动态监控。30.构建要素齐全、上下

20、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深化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多方合作机制,加大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动监测装备精准、快速、便携化发展。31.推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协调机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工作,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六、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十七)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3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破地区、行业壁垒,平等、全面和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意低价中标,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环境治理市

21、场环境。(十八)强化环保产业支撑33.制定完善鼓励企业开展环保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支持环保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动环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出口成套环保设备、开展海外并购,打造重庆制造绿色名片。鼓励发展重大环保装备融资租赁。(十九)创新环境治理模式34.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积极争取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强化系统治理,实行按效付费。推进城市排水厂网一体管

22、理体制改革,理清市、区县、乡镇三级关系,完善定价、付费、投建三大机制。推动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利用工业污染地块。(二十)健全价格收费机制35.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推动形成环境服务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落实节约化用水、差别化电价以及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价格政策。36.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稳妥推进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分等定级价格评估与监测体系,发挥价格杠杆引导作用,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七、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二十一)加强政务诚信建设37.将全市各级政府

23、和公职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并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信用中国(重庆)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二十二)健全企业信用建设38.修订完善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资金补助、评先评优等多项领域实行逢办必查、触发留痕、奖惩到位全过程管理。健全完善排污企业红黑名单制度。39.落实国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相关要求,研究制定我市配套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推动商业银行将环境风险、碳减排等生态环保指标分析纳入贷款流程。八、健全环境治理法规规章政策体

24、系(二十三)完善环境治理法规40.鼓励在有条件的行业和领域先于国家开展环境治理立法探索,推动制定修订一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完善我市配套工作机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追究赔偿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十四)完善环境保护标准4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标准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套,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结合我市环境质量改善需求,严于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环境监测等地方标准。42.严格执行产品环保强制性国家标准,充分发挥国家统一认证制度作用,强化多部门协同,依

25、法加强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产品质量的全链条监管。43.推广实施涉及环境治理的绿色认证,积极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矿山等,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贯穿到生产各环节和全流程。(二十五)落实财税支持44.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市各级财政将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市级和区县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45.贯彻落实好国家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政策,严格

26、执行环境保护税法,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二十六)完善金融扶持46.创建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利用环保投资基金优势,扩大绿色基金投资范围,发挥绿色基金服务作用,探索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落实国家绿色债券标准,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项目。完善排污权交易工作制度,探索对排污权交易进行抵质押融资。九、保障措施各区县党委和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科学确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加强跟踪问效、调研指导、督查督办,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固化成效,不断夯实环境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法制基础。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