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范文(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范文(精选3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范文(精选3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第1篇: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医学源流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卷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
2、史崧据其家藏9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卷。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份。原书9卷,共81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
3、为历代医家所遵循。难经出,更洋洋!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穴道,69-81难论针法。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洋洋:盛大的意思。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到了东汉末期,有南阳人张仲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
4、倡导了六经辨证的学说,使中医学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的著作传流到现在的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这两部书给后世医家在诊断治疗方面树立了辨证论治的规范,成为学医的必经之路,象渡口和桥梁一样。南阳:指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从前为了对某人表示崇敬,往往以他的出生的地名来称呼他。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是指张仲景根据外感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不同层次的综合证候。六经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合病、并病和相互传变,不能截然分开。圣道:这里是指中医学。彰:显著发扬的意思。伤寒:即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份内容,原书
5、经晋王叔和整理,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伤寒论。现存较早的有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法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论述。金匮:即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要略方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份外科、妇产科病证。本书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介绍了不少实用有效的方剂,为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藏:
6、这里作宝藏解释。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唐代著名的医学书籍,要算孙思邈着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继而有王焘着的外台秘要。这两部大书可说是唐代医学的代表作,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李唐:唐朝(618906)的统治者姓李,故称李唐。千金: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为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以为名。该书成书于公元682年,共30卷,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诸风脚气、伤寒、食治、养性等门,总计232门,有方5300余首。收集的方子非常广泛,并记载了很多有效的药物,以及有关证候、处方、用药制剂、服药、藏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千金翼
7、方共30卷,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补充。首载本草,其次为妇产、伤寒、小儿、养生、内科、外科、针灸及禁经等。除了记载古典经方外,并采集了当时的民间单方,以发扬民间医药。外台:指外台秘要。为王焘编著,书成于公元752年,共40卷,分1,104门,载方6,000余首。收集的医方更较千金要方为丰富,保存了唐以前很多古医书资料,故除为一本医药历史文献外,至今仍为临床实用的参考书。后作者,渐侵淫;红紫色,郑卫音。唐代以后的著作逐渐地增多了,其中不免也有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滥竽充数,如果拿这些作品来和古典医书比较起来,那就有些赶不上了,好像拿红的颜色来与紫的颜色相比、郑卫音乐与古代雅乐相比一样。这里面有
8、正色,有杂色,有雅乐,有委靡之音,显然是不同的。(愚按:作者尊古之心可以理解,但将宋代众多医药学家之著述都喻为郑卫之音,不免过于偏激。宋代亦出现不少有影响的著作,如刘翰、马志等所著开宝重订本草,王怀隐等所著太平圣惠方,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个人著作如严用和的济生方,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等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侵淫:渐进。这里是增多的意思。红紫色:这里是说明杂色(紫色)不能与正色(红色)相比。郑卫音:郑、卫是春秋时二国名。这二国的音乐都是很淫荡的。因此,后世称淫荡的音乐为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到了金时,李东垣在医学上
9、倡导重脾胃的学说,主张用温燥性的药(如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来升提清气。他临证处方用药较多,是比较庞杂的,不够纯正;而他的医学理论很有特色,有很多可贵之处。东垣:姓李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11801251),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由于他在医学上认为胃气为本主张用温燥药补脾胃,故后世称他为补土派的始创者。着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等书。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象金代的刘河间,治病专从治火着眼。他的学说,虽然是根据内经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但有很多是自己的见解。他所制定的几个方剂,不仅有它的独创性,而且还是很妥善的。河间:指刘完素,字守真(11101200),河北河
10、间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重视内经理论,并有所发挥。根据当时疾病流行,多数医者用辛燥之品治疗无效的情况,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对热病和其他杂病的治疗,有很丰富的经验。主张降心火,益肾水,善于用清热泻火的方剂来治疗,故后世称他为寒凉派的创始者。着有运气要旨、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丹溪出,罕与俦;阴宜外,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元代朱丹溪的医术,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认为很多病应从滋阴着手,人体的阴应当常补,阳则切忌使它浮动。治疗杂病的方法,应当从气、血、痰、郁等四方面来分别处理。丹溪: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12811358),浙江义乌人,为
11、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治病主张滋阴,故后世称他为滋阴派的始创者。着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罕(han)与俦(chou):罕是稀少;俦是同辈的人。四字:指气、血、痰、郁。朱丹溪以此四者归纳疾病的各种原因。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又象金代的张子和,治病主张用攻下的方法。攻下的药物性能都是比较猛烈的,但他用得很精当。不过也必须注意疾病的情况,用药要恰到好处,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子和:姓张,名从正,字子和(11561228)。河南考城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多采用攻法以祛邪,善用汗、吐、下三法,因此,后世称他为攻下派的创始者。着有儒门事亲等书。四大家,
12、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都生于金元时代,各有不同成就,名气后大。后人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但在李中梓着的医宗必读一书中,却错误地把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称为金元四大家。必读:指医宗必读,为明末李中梓所著。中梓名士材,号念莪。此书以简明扼要见称,且能提纲挈领,因此颇为一般读者所欢迎。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从明代以后,医学书籍就更多了。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研习医学的人,必须仔细酌量取舍,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其中比较详细而完备的,要称王肯堂了(指王肯堂着的证治准绳。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15521639),江苏金坛人。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证治准绳1
13、20卷,包括杂病证治准绳、伤寒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准绳、女科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六种,故又称为六科准绳。内容渊博,条理分明,为明代医学巨著之一,为后人所推崇。另着有医论、医辨、郁网斋笔尘、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张景岳,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薛立斋着薛氏医按,其中有些议论缺乏自己的见解。李士材的著述虽然比较粗浅一些,但是却能遵守常法。张景岳着有新方八阵,创制许多新的处方,都很切合实际。张石顽着张氏医通,治病大多采用温补的方法。赵献可的论述,基本上与张景岳、张石顽两人的理论一致。至于诊脉的方法,首推李时珍所著的濒湖脉学
14、。薛氏:指薛己,号立斋,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御医及太医院使。通内、外、妇、儿、眼、齿科,尤精于疡科。主张治病务求其本原,倡用补真阴真阳的方剂。着有薛氏医按。张景岳: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浙江山阴人(15611639)。学术上先尊崇朱丹溪。后又有不同见解,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之品,以温补为主,给后世医家影响很大。著述颇丰,历三十余年编成类经一书,又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晚年辑成景岳全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石顽: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清代医学家,着有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衍义。献可:赵献可,号养葵,浙江宁波
15、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医贯一书,议论甚精,很受医家欢迎。此外,尚有内经抄、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书。濒湖: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15181593),明代伟大医药学家,着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以上所谈到的几位医家,虽都各有专长,但他们的著作,与古典著作比较起来,是相差得很远的,甚则荒诞不经。对于张仲景著作的研究,尚还很不够,好象只能在门外徘徊,不能登堂入室。(按:这段议论仅是作者的看法。实际上后世医家在古代医学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揆(kui):揆是衡量一下的意思。长沙:指张仲景。据说张仲景作过长沙太守,所以学医的
16、人,常尊称他为张长沙。彷徨: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好。惟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到了清代,惟有柯伯能够遵守伤寒论的法度。至于徐忠可、尤在泾二氏,基本上是依据喻昌的学说。清代比较有名的著作家,要算钱塘张志聪与高士宗了。研究中国医学必须认真学习古典著作,才是正确的道路。伯:柯琴,字伯,清代著名医学家。着有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等书;阐发伤寒论的道理,甚为精细明了。宪章:法度。此处指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徐尤:指徐忠可(名彬)与尤在泾(名怡),都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忠可着有金匮要略论注等书;尤在泾着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金匮翼等书。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人,清代著名
17、医学家,着有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钱塘:指张隐庵(名志聪)和高士宗(名士栻),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曾在杭州侣山堂讲述医学,极一时之盛。他们主张集体创作;他们着有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侣山堂类辨等书。慈航:在茫茫大海中,忽然得到渡船,安稳渡到彼岸的意思。此处指研究中医学的正确道路。二、中风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在人类所患的各种疾病中,首先值得注意的要算是中风病。这种病大多是急骤发作的。引起这种病的风邪是由四面八方来的。中风:中风,病名。见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篇等。亦称卒中。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喎科,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的病症。关于中风的病因,唐、宋以前
18、均认为以外风为主要因素。金、元时代,刘河间主火,李东垣主气,朱丹溪主湿(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元王履(王安道)又将本病分为真中风、类中风两种。医经溯洄集中风辨: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在辨证方面,按病情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类型。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然而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当辨明闭证和脱证的区别。指外感风邪的病证。是太阳表证的一个类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八方:东、南、西、北,东北
19、、西北、东南、西南等八个方位。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诊断中风症,应分辨闭症与脱症,二者是大不相同的,治法当然也不同。闭证要用疏通的方法,以小续命汤力量最为雄厚。脱证要用固守元气的方法,不使元气虚脱,用参附汤最有功效。闭与脱:风邪侵入人体后,陏着病人脏腑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证候;若病人素有郁热,则多见闭证。闭证的症状是神昏不语,痰涎涌塞,牙关紧急,面赤,两手握紧,脉搏有力,或二便闭结,应先用开窍醒神的方法来治疗。如脏腑本属虚寒的,则多见脱证。脱证的症状是不省人事,口开手撒,汗出如珠,二便失禁,肢体厥冷,脉微欲绝。应该急用回阳救逆或益气固脱的治法。顾其名,思其意,
20、若舍风,非其治。中风这个病,顾名思义,是由于中了风邪而引起的。因此,如果放弃以治风邪为主的治法,那就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了。舍(she),放弃的意思。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关于中风的病因,在金元四大家中,刘河间认为是由于火盛,李东垣认为是由于气虚,朱丹溪认为是由于痰多的原因所引起。后世医家为了与前面所谈的由于中了风邪所引起的中风相区别,将火、气、痰所引起的中风称为类中风。总之,刘、李、朱三人的说法,虽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但究属是一家之言,难免都有片面性。三子:指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对中风成因,刘河间主火盛,故治实火用防风通圣散,治虚火用地黄饮子;李东垣主气虚,故用补中
21、益气汤加减;朱丹溪主痰多,故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之类。小家伎:伎同技字,即指技术,才能。小家伎,在这里是指刘、李、朱三人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算是治中风病的大家。喑喎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当中风发作之时,若出现口不能说话,口眼喎斜,倅然倒地等症状,当以急救为主,其次再用柔润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填空窍的方法,可以根据金匮要略所列的方法处理。喑(yin)喎(wai)斜:喑是不能说话的病;喎斜是口眼歪斜。昏仆地指突然昏迷倒地,是中风的症状。柔润:在这里是指一种治疗中风的方法,就是用滋养和镇静的药物以柔肝熄风。填窍:窍,这里指的是毛孔。古人认为中风是因风邪由毛孔侵入而引
22、起的。因此,治中风的方法,除了用驱风药外,也可用使毛孔密固的药,如金匮要略中的侯氏黑散与风引汤,就是这类方剂。(按:现多用资寿解语汤治本症)中风第二C.xT人百病首中风、耳聋、目瞀、鼻塞、便难之症;中腑多着四肢;中经则口眼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pH1骤然得八方通中风病骤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涌、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谓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也。#L闭与脱大不同风善行而数变,其所以变者,亦因人之脏腑寒热为转移。其人脏腑素有郁热,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而风为热风矣。其人脏腑本属虚寒,则风水相遭,寒冰彻骨,而风为寒风矣。热风多见闭症,宜疏通为先;寒风多见脱症,宜温补为急。is开邪闭
23、续命雄小续命汤,风症之雄师也。依六经见症加减治之,专主驱邪。闭者宜开,或开其表,如续命汤是也;或开其里,如三化汤是也;或开其壅滞之痰,如稀涎散、涤痰汤是也。kR5)M固气脱参附功脱者宜固,参附汤固守肾气,术附汤固守脾气,耆附汤固守卫气,归附汤固守营气。先固其气,次治其风。若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则为标本并治之法。正虚邪盛,必遵此法。5E顾其名思其义名之曰风,明言八方之风也;名之曰中,明言风自外入也。后人议论穿凿,俱不可从。Ptz-p若舍风非其治既名中风,则不可舍风而别治也。C>火气痰三子备刘河间举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皆因热甚,故主乎火。大法:用防风通圣散之类;亦有引火归源,如地黄饮子之
24、类。李东垣以元气不足而邪凑之,令人卒倒如风状,故主乎气虚。大法:补中益气汤加减。朱丹溪以东南气温多湿,有病风者,非风也;由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故主乎湿。大法:以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之类。/4不为中名为类中者,自外而入于内也。此三者,既非外来之风,则不可仍名为中,时贤名为类中风。m<P2W合而言小家伎虞天民云:古人论中风,言其症也。三子论中风,言其因也。盖因气、因湿、因火,挟风而作,何尝有真中、类中之分。Scz喑斜昏仆地喑者,不能言也。斜者,口眼不正也。昏仆地者,不省人事,猝倒于地也。口开、目合,或上视、撒手、遗尿、鼾睡、汗出如油者,不治。Z9Bwx急救先柔润次柔润熄风,为治
25、中风之秘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汤、资寿解语汤甚妙。W填窍方宗金匮内经云:邪害空窍。金匮中有侯氏黑散、风引汤,驱风之中,兼填空窍。空窍满则内而旧邪不能容,外而新风不复入矣。喻嘉言曰:仲景取药积腹中不下,填窍以熄风。后人不知此义,每欲开窍以出其风。究竟窍空而风愈炽,长此安穷哉?三化汤、愈风汤、大秦艽汤皆出机要方中,云是通真子所撰,不知其姓名。然则无名下士,煽乱后人见闻,非所谓一盲引众盲耶。附方:小续命汤:千金要方方。治中风、症见口眼喎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舌强不语,或神情闷乱。麻黄(去根节)人参黄芩川芎白芍炙甘草杏仁防己桂枝防风各6g附子(炮)5g作煎剂,分3次服。参附汤:妇人良方方。有回阳、益气
26、、固脱之效。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手足厥冷,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东垣以此治中风元气突然虚脱。人参30g附子(炮)15g作煎剂,徐徐温服。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方。有疏风解表,清热泻下之效。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干苦,咽喉不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以及痈肿疮毒等。河间以此治疗实火所致中风之证。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6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甘草60g荆芥白术栀子各8g作散剂,每服6g,日服3次。地黄饮子:宣明论方方。功效补肾益精,宁心开窍。主治类中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熟地远志山萸肉巴戟天石斛石菖蒲五味子肉苁蓉水洗肉桂麦冬
27、附子茯苓各等分加薄荷叶7片,水2杯,煎八分服。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大便溏泻或久泻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东垣以此治劳役饥饱过度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黄芪20g人参白术(炒)当归各10g炙草陈皮各9g升麻柴胡各6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二杯,煎八分服。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或胸膈胀满,恶心欲呕,或头眩心悸等。朱震亨以此治痰饮所致的中风。陈皮6g半夏茯苓9g甘草(炙)2g加生姜3片,水3杯,煎七分服。侯氏黑散:金匮要略方。有清肝祛风,化痰通络之功。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
28、中恶寒不足。菊花120g白术防风各30g桔梗24g细辛茯苓牡蛎人参矾石当归川芎干姜桂枝各10g黄芩15g上药杵为散,每服6g,每日服2次,温酒调服。忌一切鱼肉、大蒜,宜常冷食。风引汤:金匮要略方。有清热熄风,镇惊安神之效。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大黄干姜龙骨各30g桂枝45g甘草牡蛎各30g寒水石赤石脂石膏滑石紫石英白石脂各90g研成末,粗筛用韦布盛之,取6g,用井花水1杯,煎七分,温服。干姜宜减半用。资寿解语汤:出古今医统卷八。为简易方引资寿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解语汤之异名。有温经通络,熄风开窍之效。主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
29、,半身不遂,口眼喎斜。防风附子天麻枣仁各10g羚羊角肉桂各3g羌活甘草各2g水2杯煎八分,入竹沥15g、姜汁6g服。第2篇: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巫祯来先生序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
30、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dai东垣yuan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
31、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迩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已二神方能起死咳嗽第四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疟疾第五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牝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痢疾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
32、嘉言书独得秘寓意存补金匮心腹痛胸痹第七心胃疼有九种辨虚实明轻重痛不通气血壅通不痛调和奉一虫痛乌梅圆二注痛苏合研三气痛香苏专四血痛失笑先五悸痛妙香诠六食痛平胃煎七饮痛二陈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热痛金铃痊腹中痛照诸篇金匮法可回天诸方论要拳拳又胸痹非偶然薤白酒妙转旋虚寒者建中填隔食反胃第八隔食病津液干胃脘闭谷食难时贤法左归餐胃阴展贲门宽启膈饮理一般推至理冲脉干大半夏加蜜安金匮秘仔细看若反胃实可叹朝暮吐分别看乏火化属虚寒吴萸饮独附丸六君类俱神丹气喘第九喘促症治分门卤莽辈只贞元阴霾盛龙雷奔实喘者痰饮援葶苈饮十枣汤青龙辈撤其藩虚喘者补而温桂苓类肾气论平冲逆泄奔豚真武剂治其源金水母主诸坤六君子妙难言他标剂忘本根血
33、症第十血之道化中焦本冲任中溉浇温肌腠外逍遥六淫逼经道摇宜表散麻芍条七情病溢如潮引导法草姜调温摄法理中超凉泻法令瘀消赤豆散下血标若黄土实翘翘一切血此方饶水肿第十一水肿病有阴阳便清利阴水殃便短缩阳水伤五皮饮元化方阳水盛加通防阴水盛加桂姜知实肿萝枳商知虚肿参术良兼喘促真武汤从俗好别低昂五水辨金匮详补天手十二方肩斯道勿炎凉胀满蛊胀第十二胀为病辨实虚气骤滞七气疏满拒按七物怯胀闭痛三物锄若虚胀且踌躇中央健四旁如参竺典大地舆单腹胀实难除山风卦指南车易中旨费居诸暑症第十三伤暑病动静商动而得热为殃六一散白虎汤静而得起贪凉恶寒象热逾常心烦辨切莫忘香薷饮有专长大顺散从症方生脉散久服康东垣法防气伤杂说起道弗彰若精蕴祖
34、仲师太阳病旨在兹经脉辨标本歧临证辨法外思方两出大神奇泄泻第十四湿气胜五泻成胃苓散厥功宏湿而热连芩程湿而冷萸附行湿挟积曲楂迎虚兼湿参附苓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恒法外内经精肠脏说得其情泻心类特叮咛眩晕第十五眩晕症皆属肝肝风木相火干风火动两相搏头旋转眼纷繁虚痰火各分观究其指总一般痰火亢大黄安上虚甚鹿茸餐欲下取求其端左归饮正元丹呕哕吐第十六呕吐哕皆属胃二陈加时医贵玉函经难仿佛小柴胡少阳谓吴茱萸平酸味食已吐胃热沸黄草汤下其气食不入火堪畏黄连汤为经纬若呃逆代赭汇癫狂痫第十七重阳狂重阴癫静阴象动阳宣狂多实痰宜蠲癫虚发石补天忽搐搦痫病然五畜状吐痰涎有生病历岁年火气亢芦荟平痰积锢丹矾穿三证本厥阴愆体用变标本迁
35、伏所主所因先收散互逆从连和中气妙转旋悟到此治立痊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五淋病皆热结膏石劳气与血五淋汤是秘诀败精淋加味啜外冷淋肾气咽点滴无名癃闭气道调江河决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分利多医便错浊又殊窍道别前饮投精愈凅肾套谈理脾恪分清饮佐黄柏心肾方随补缀若遗精另有说有梦遗龙胆折无梦遗十全设坎离交亦不切疝气第十九疝任病归厥阴寒筋水气血寻狐出入颓顽麻喘治气景岳箴五苓散加减斟茴香料着医林痛不已须洗淋痰饮第二十痰饮源水气作燥湿分治痰略四饮名宜斟酌参五脏细量度补和攻视强弱十六方各凿凿温药和博返约阴霾除阳光灼滋润流时医错真武汤水归壑白散方窥秘钥消渴第二十一消渴症津液干七味饮一服安金匮法别三般二阳病治多端少阴
36、病肾气寒厥阴病乌梅丸变通妙燥热餐伤寒瘟疫第二十二伤寒病极变迁六经法有真传头项痛太阳编胃家实阳明编眩苦呕少阳编吐利痛太阴编但欲寐少阴编吐蚘渴厥阴编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汗吐下温清悬补贵当方而圆规矩废基于今二陈尚九味寻香苏外平胃临汗源涸耗真阴邪传变病日深目击者实痛心医医法脑后针若瘟疫治相侔通圣散两解求六法备汗为尤达原饮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妇人病四物良月信准体自康渐早至药宜凉渐迟至重桂姜错杂至气血伤归脾法主二阳兼郁结逍遥长种玉者即此详经闭塞禁地黄孕三月六君尝安胎法寒热商难产者保生方开交骨归芎乡血大下补血汤脚小指艾火炀胎衣阻失笑匡产后病生化将合诸说俱平常资顾问亦勿忘精而密长沙室妊娠
37、篇丸散七桂枝汤列第一附半姜功超轶内十方皆法律气后篇有神术小柴胡首特笔竹叶汤风痉疾阳旦汤功与匹腹痛条须详悉羊肉汤污痛諡痛满烦求枳实着脐痛下瘀吉痛而烦里热窒攻凉施毋固必杂病门还熟读二十方效俱速随证详难悉录惟温经带下服甘麦汤脏燥服药到咽效可卜小儿第二十四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证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惟同志度金针第3篇: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若河间专主火金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事迹俱详金史方技传。主火之说,始自河间。遵之经断自我原病式十九条,俱本内经至真要大论,多以火立论,而不能参透经旨。如火之平气曰升明,火之太过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虚实之辨,若冰炭之反也。一二方奇而妥如六一散、防风通圣散之类,皆奇而不离于正也。丹溪出罕与俦元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金华人。其立方视诸家颇高一格。阴宜补阳勿浮丹溪心法以补阴为主,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生也。杂病法四字求谓气、血、痰、郁是也。一切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