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用好教材 用活教材比身高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 .说教学内容比身高一课是北师大版“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P13-15的内容,这一课主要学习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比身高教学分两课时完成,本说课主要分析第 一课时。2 .说教材分析同是教学“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北师大三版教材和四版 教材的编排有了很大的变动。三版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购物小票一一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 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直接学习量体重一课,通过借助“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先学习“退位减法”,再学习“小数末尾补0的退位减法”,之 后在练习中才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这样的
2、教材编排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没有遵循“先 学加法后学减法”的教学规律;二是教学仅仅是定位在“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进一、不够 减要向前一位借一”的纯计算教学上。而四版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动,为了便于学生探索计算 方法,教材设计了以长颈鹿一家比身高的主题情境。依托这个主情境,教材选取了一组一位 小数的数据设计了三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是探索小数进位加法的算法;第二个问题是探索 小数退位减法的算法;第三个问题是解决小数末尾补”0 ”的退位减法。且不说教学情境更 加丰富有趣,教材编排也更加科学合理。三个问题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且都是 围绕着小数的意义并借助“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二
3、、说学情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笔算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小 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面要学习的相关内容有: 歌手大赛一一小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无论是何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小数的进位加法 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这一内容应该都是“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中的难点,学 生掌握的不是很好,特别是“小数末尾补。的退位减法”学生不能弄清其中的算理。正是因 为如此,四版教材在教学计算时,借助“数形结合”,借助“小数的意义”,借助“小数的基 本性质”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理。三、说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细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在教学“鹿妈妈有多
4、少米”时,借助了小数的意义(24 个0.1加上17个0.1是41个0.1,也就是4.1)和正方形图(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进位加法的算法”;在教学“小黑有多少米”时,借助了小数的意义(24个0.1减去 8个0. 1是16个0. 1,也就是1. 6)和正方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退位减法的算法”; 在教学“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时,则是借助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意义(60个0.1 减去24个0.1是36个0.1,也就是3. 6),以及内化了的正方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末 尾补()的退位减法”。由此可见,“掌握和理解小数进位加、退位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既是本 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
5、点。如何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呢?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用好教材四版教材在编排“小数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时,编排设计已经相当有层次性,在 借助“小数的意义”和“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时也考虑的比较成熟,因此我们要 尊重教材,用好教材。2 .用活教材教材的正方形图(数形结合)和小数的意义(算理)是静态的,而学生的思维是“动态” 的,为了展示学生思维的“动态”,我们不妨借助课件让正方形图动起来,结合语言描述(小 数的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竖式计算。同时调整教材上配套习题的练习顺序,扎实巩 固教学难点。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之后,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目标:(1)知识与
6、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能正确计算 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 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抓住“比身高”这一主题,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 说一说、圈一圈、议一议、算一算等教学活动。在学法指导上,可采取迁移、点拨、渗透、 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问题让学生提出;书本让学生自学;算理让学
7、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 3个重要板块。(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只要是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信息、数 学知识融入故事中,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新课的起始阶段我准备这样创设情境:语言描述“美丽的森林里生活着快乐的小鹿一家, 瞧,这是”,课件先后出示鹿爸爸、鹿妈妈、姐姐小花、弟弟小黑;“鹿爸爸好高啊!你 知道它有多高?小花呢?”课件出示“6米、2. 4米”:“你还想知道谁的身高? ”课件出示 “我比小花高1.7米”和“我比小花矮0. 8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步计
8、算的数 学问题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有序地贴出:鹿妈妈高多少米?小黑高多少米?鹿爸爸 比小花高多少米?这种动态展示主题图和配以故事导入的教学,学生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主题图 所蕴含的数学信息,顺利地提出了用加减法来进行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由于小鹿们的身高 是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的,所以他们的提问特别激烈和热闹,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二)数形结合,明晰算理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计算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试想,学生不明白道理又 怎么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呢?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本课教学
9、中,数形结 合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进位加、退位减”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不妨这样组织“小数进位加法一一鹿妈妈高多少米? ”的教学:先让学生列出算 式;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2. 4+1. 7”的算理,可以自己看书,可以与同桌讨论,可以小组 合作;之后让学生进行汇报。汇报时,教师的引导点拨相当重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三种方 法:(1) 24个0.1加17个0. 1是41个0. 1,也就是4.1; (2)通过正方形图形上的小格直 观得出结果是4.1: (3)列竖式计算。汇报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优化“这三种 方法哪种比较简便些? ”教师还要借助动态的课件和让学生在书上的图上画一画、圈一圈
10、来 引导沟通:竖式计算中的0.4+0. 7就是4个0.1加7个0.1,等于11个0.1,也就是1.1。 所以在十分位上写1后,这个1要进到个位上。之后,在探索“小数的退位加法一一小黑高 多少米?(2. 4-0.8)”的计算时,同样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来进行算法优化和帮助学生理解 竖式计算的算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了不同的展示,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更主要 的是方法一(小数的意义)和方法二(数形结合)的引入都是帮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算理的。 教师借助课件帮助学生来理解算理,使学生更加扎实有效地掌握/“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 的计算,也使本课的第个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
11、是“小数末尾补0的退位减法一一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6-2. 4)”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6-2.4”整数减小数怎么做?此环节,“6” 如何转化成“6.0”是计算难点的突破口,它的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学时 很有必要跟进第15页第6题“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各数中的哪些,()可以去掉?哪些0 不能去掉?为什么? ”的练习(8.10, 15.00, 30. 070, 0. 090, 600),通过练习使学生真 正理解其中的算理,从而突破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难点。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分层练习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练习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 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
12、同的要求,采用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 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在“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完成教材第 14页“练一练”第2题一一竖式计算:8. 7+1.5, 7. 3-2. 5, 10-2.4。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 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小数退位减法、小数末尾补()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熟练进行计 算。(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 4题,森林医生。通过错题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 进位加法、小数退位减法、小数末尾补0的退位减法”的练习。(3)完成教材第15页“练 一练”第7题。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13、,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估算能力。为了让优生得到更 高的发展,教师在学生练习了第(1)(2)小题后不妨再加个问题“妙想有16元,她想买两 本书,一共有哪几种买法? ”这样设计真正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新课程理念。点评读懂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而用活教材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只有用活教材,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使数 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郑老师的比身高说课稿依标据本,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教材为蓝本,以数形结 合为教学策略,凸显了课改前沿意识,理论性,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适用价值。一、教材解读到位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
14、学目标,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 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教师要沉下心来,揣摩主题图,弄清它和例题中的每个问题、每句 话的关系:教师要分析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明白每道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说教材分 析中,郑老师对比了同是教学“小数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北师大三版教材和四版教 材的不同编排特点。其中四版教材的编排更具有科学性,教材通过创设“长颈鹿一家比身高” 的主题情境而选取了三个问题串。这三个问题串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且都是围 绕着小数的意义并借助“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读后使读者对教材脉 络一清二楚,开展教学一定可以有的放矢。二、教材活用讲法要实现“用活教材
15、”,就要在读懂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思考,挖掘教材资源,进行 拓宽、延伸,使之成为有利于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的材料。在“用活教材”上,郑老师有三处亮点值得借鉴。一是变“静”为“动”。如在教学“小 数进位加法一一鹿妈妈高多少米? ”时,教师借助动态的课件和让学生在书上的图上画一 画、圈一圈来引导沟通:竖式计算中的0.4+0. 7就是4个().1加7个0. 1,等于U个().1, 也就是1. Io所以在十分位上写1后,这个1要进到个位上。这样的变“静”为“动”,利 于启迪学生探究思考。二是变“枯”为“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 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侪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 倦。”课始阶段,郑老师变静态的主题图为既有故事情节又有动态主题图展示的课始导入, 使枯燥的数学信息变成学生主动获取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主动学习中。三是变 “窄”为“阔工新教材的习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灵活地 将教材中的习题适当地拓展延伸,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 题增值。在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7题第(1) (2)小题后,郑教师追加了 “妙 想有16元,她想买两本书,一共有哪几种买法? ”这个问题。显然,这样的练习过程,不 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