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0-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地区)专题05 诗歌鉴赏 (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2020-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地区)专题05 诗歌鉴赏 (含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5诗歌鉴赏2022(2022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5.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人在人口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拟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
2、之感。6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 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 底座。7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 和,寄寓鉴戒之意。8.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王诗运用细节
3、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气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 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 会抬起头。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 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 得上了那门扉
4、上的铜座铜环。可见此诗也是通过写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7.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 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 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 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止不可防止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 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
5、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 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 句诗从外表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 实情感。再看写法: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得当年曾经 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杜诗寓情 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 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
6、,使得紫苔竟那样满意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气氛, 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2021(2021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灌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 经的集会。13.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拟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假设比邻
7、”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4.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3. B14.“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 充满信心;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解析】【分析】1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洪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假设比邻”之意, 此项对用典解
8、释有误。应选Ba 14.此题考杳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己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 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表达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 ”和“莫谩拘牵 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 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2021.新高考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
9、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5.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管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乂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5. C16.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解析】【分析】15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
10、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 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 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拟选择。应选.此题考杳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首先分析诗歌 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 诗
11、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 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2021 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
12、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 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16 .以下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A.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B.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C.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17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与
13、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 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19.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7. A18. D19.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那么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解析】【分析】17.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
14、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 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工 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 情。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生网中,一去三 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 华颠X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结构上并不一致。
15、应选D。18.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含义的能力。“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表达出 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那么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 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2021 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念奴娇用俾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底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杳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雄怜,真心自保, 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
16、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 休歌。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19. 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怆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拟,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D. “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21 .“黄昏闲弄影,清
17、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2 .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答案】20. C.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 幅清雅幽静的画面。21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解析】【分析】20.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7“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意思是梅花的高洁风致是 天然生成,与风露冰雪无关。应选C。2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及画面的鉴赏能力。“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写黄昏时分,梅花面对清浅的溪水临水弄影,清清溪水倒影着天上一轮明 月,和梅花的倩影构成绝美的图景
18、。此句选择梅花、清溪和霜月为意象,描绘梅花倒影在溪水中的芳姿, 整个画面清幽雅致,澄澈人心。22.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与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描写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 只有姑射山头的仙人能与之为伍,并说梅花天性高洁,与风霜冰雪无关,写出梅花的天性高洁;再写梅花“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本心,宁可远远离开尘世,与那污浊的尘世保持距 离,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不同流俗。诗歌用俗李粗桃衬托梅花的高洁,那些俗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招蜂引蝶;而梅花却在明月的陪伴下在清澈 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梅花的品格就是诗人的理想品格。(2
19、021 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 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瘦尊茗碗,高话亲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煨生涯。【注】瘦尊,即捌樽用瘦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23.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 o下片中“”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4.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答案】23,隐士(农夫)烂漫24.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 老干八,
20、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工叙事艺术:比照衬托。如“蓑翁”与“健饭工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工以农家话 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解析】【分析 123.此题考杳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人虽在山野也十 分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 理解是为农夫。下阕写衰翁待客,写了席间主客欢洽之情,啜茶饮酒,高话桑麻,去年自己耕种的山田收成极好,可以无 忧无虑乐陶陶地过舒心日子了。生活丰富多彩,状态极
21、佳。故能表现这一状态的词应为“烂漫24.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上阕写景。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首句“村鸠云遮”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依 约可见。渐行渐近,写看到一幢房子,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最后再到室内的陈设。词的上片由远及近、 由外到内,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接着两句是写梢近些看到的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菱, 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色彩鲜明可爱。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景物。描 绘了隐土山家的幽静环境;“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逐”字化静为动;“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
22、动静结合, 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上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外地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一句 来表示自己的惊奇,“衰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比照。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0 “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 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与下面“汲水自浇瓜都是老翁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 写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这风味清佳”!这句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的 神情跃然纸上。2020
23、(2020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除,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现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幌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土。3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上,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拟典型地表达了杜甫诗的风格。3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
24、、幌首两 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31. B32.峨眉山位于蜀地,幌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 之情见于言外。【解析】.此题考杳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
25、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 “心惊神伤”。应选B。31 .此题考杳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 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 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晚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褰 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 阔“
26、天高刻画出峨眉与觇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 寞之情(2020新高考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赠赵伯鱼(节选)韩驹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 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32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
27、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33 .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33. B34.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 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解析】此题考杳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B项,“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应选B。33.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
28、为学诗要像初 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 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的领悟, “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诗也就学成了。(2020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卜面小题。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眼。我家寄东曾,谁种龟阴【2】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 边。折花不见我,泪下
29、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这首诗作于金陵。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3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写法上的不同。2021(2021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灌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英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 经的集会。13.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
30、项()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拟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假设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4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2021 新高考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
31、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5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管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口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36.以下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先说“
32、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C.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D.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37.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答案】35. B. D36 .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桃树是抒情的线索, 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泗楼春景、娇女流汨、儿女行走,这 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解析】
33、35.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B项,“追忆昔口春游漫步的场景”错。“双行桃树下,抚背更谁怜? ”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 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 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可见这是李白当下的想象,并非“追忆 应选B。36. 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等的鉴赏能力。A项,“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错。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是表达离家日久,对家人 特别是一双儿女十分想念。B项,“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理解错误。“谁种龟阴DF是看到吴地春蚕结茧,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
34、 想到家中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因之汶阳川是自己暂时无法回家,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 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并非表达归隐田园 的志向。C项,“金陵酒楼”错。“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是说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 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 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卜玩耍。“酒楼”并非金陵的,是家乡的酒 楼。应选D。37.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这首诗中的“桃树”有其象征意义。“楼东一株桃,枝叶
35、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树为诗人亲手 所种,是家的象征;“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从诗歌结构来看,“桃树”是抒情的线索,“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 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史谁怜”,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从诗歌意境来看,“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桃树与酒楼构成优美的春景;“娇 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卜如流泉”,桃花与女儿因思念“我”而流泪,构成一幅美丽又忧伤 的图画;“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桃树下一双儿女行走,画面优美。总之, 桃树在诗
36、歌意境的塑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020.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怆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假设隐假设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气氛。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木诗撷取假设干乡村景象, 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39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
37、村场景?40 .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案】38. B.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 村生活场景。.39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 愉悦的气氛。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气氛。【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 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
38、题。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气氛”错误,并非“农闲共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 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 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应选B。38. 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最 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 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气氛,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
39、暮色渐浓,远处飘来 捣衣的声音。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 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 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39. 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 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 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拟哪个更好?为什么?(比拟鉴赏)。题干为:“数声 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
40、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均可。但作 答时理由一定要充分。思维角度有:解释字词意思,扩展到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表达 效果,有修辞或者结构特色的话也要点明。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1) “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 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2) “一声”好。“一声”说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点睛】炼字题如何解答?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
41、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2020江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睦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厨传:古代 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41 .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42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41.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
42、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 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42.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 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解析】4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 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此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悭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 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
43、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 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 可看;I: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42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 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 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
44、息”,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 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 不辜负百姓的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写出作 者在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 岸春”,想到常州的美景,表达了对常州的难舍和怀念之情。(2020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 成各题。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崎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43 .这两首送别诗
45、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而送柴侍御突出,与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情怀类似。44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拟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 处。【答案】43.感伤达观44.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 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 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眺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那么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 性的表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46、。【解析】43.此题考杳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 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 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秋江送别的意思是: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 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 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作者以山川、归舟等意象表达了 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尤其是后两句,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
47、界线, 流露的是分别的伤感。送柴侍御的意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 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诗中写与好友别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 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 绵徘恻的情绪,更多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的达观。44.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 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 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此题要求比拟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