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任人唯亲-对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任人唯亲-对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任人唯亲|对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对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对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县结合本地干部选用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行“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经过推荐职位、任职资格、工作实绩、推荐结果“四项公开”和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四轮差额”,共产生41名乡镇长和副乡科职后备人选,并从中票决产生了6名乡镇长和21名副乡科职提名任职人选,进一步创新了干部选用路径,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2、。 一、基本做法 根据乡镇长职位和副科级职位后备干部选拔的不同侧重,县“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共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是公开提名。在公开推荐职位和任职资格后,分四个渠道进行公开提名,即由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公开署名提名,县委统战部、县妇联、团县委对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年轻干部分类提名,乡镇党代表或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名,单位党委(党组)票决提名。对差额提名产生的人选,同步申报工作实绩,经审核后与名单一并公布。 二是民主推荐。对于各项提名人选,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民主推荐,各项人选必须获得半数以上推荐票。对乡镇长后备人选,召开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会和县委全委(扩大)会,按1:4
3、和1:2的比例分别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差额推荐,每轮推荐均现场计票、现场公开推荐结果,根据得票高低最终产生差网额考察人选。对副科职后备提名人选,则通过民主推荐和职业能力测试,产生1:2差额考察人选。 三是综合考察。采用单位访谈、家访邻访、社区走访、团队角色能力测试等方法,考准、考全干部全像。 四是集体票决。运用视频资料分别向县委常委会、全委会汇报考察人选综合表现情况,经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乡镇长和副乡科职后备人选后,再由县委全委会从后备人选中票决产生提名和决定任职人选。 二、主要特点 “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 全程公开透明,把干部初始提名权彻底交给群众,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参
4、与热情,实现了群众认可、社会认同和组织认定的有机统一。 一是打破传统提名方式,变“官选官”为“官民同选”。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中,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主要在各级党委,这种方式导致选人视野狭窄,容易形成“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为扩大选人范围,“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面向全县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在公开职位和任职资格后,分四种方式进行提名。通过这四种方式,让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县委统战部、县妇联、团县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单位党委(党组)共同享有初始提名权,全县共提名乡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527名,其中乡镇长后备干部初步人选227名,副乡科职后备干部初步人选300名。
5、二是现场公布投票结果,变“幕后公正”为“台前公开”。在公开提名人选工作实绩后,组织进行民主推荐,推荐名册全部按姓氏笔划排序。对各单位党委(党组)民主推荐结果、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会推荐结果、县委全委(扩大)会推荐结果全部实行现场计票、现场公开,监票人员从参会人员中现场提名,每轮人选的产生均按照得票情况从高到低确定,当场公布,并在网上、党建网和后备人选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同时,专门邀请县党代表全程列席全委会议进行全程监督,让选人用人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实行多轮差额比选,变“单一评价”为“大浪淘沙”。 经过差额提名、资格审查后,由提名人选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召开由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下
6、属单位主要人,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参加的民主推荐会议进行差额推荐,提名人选必须获得半数以上推荐票方可,共推荐产生329名后备人选,其中乡镇长136名,副乡科职193名。对乡镇长后备人选,再召开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会和县委全委(扩大)会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推荐,并根据推荐结果排名次序按1:4、1:2的比例最终确定差额考察人选;对副科职后备人选,则通过笔试、面试,并根据笔试面试成绩排名次序按1:3、1:2的比例最终确定差额考察人选。对于差额考察人选,组织18个考察组采取单位访谈、家访邻访、社区走访和团队角色能力测试等方式考准考全综合表现,并通过视频资料,把考察情况向县委常委会汇报。经过层层差额、竞争
7、比选,避免了简单地以票取人,实现了好中选优,最终产生了41名乡科级后备干部,其中乡镇长后备干部10名,副乡科职后备干部31名。 四是优化人力资源组合,变“定岗推选”为“人岗相宜”。对公推公选产生的41名后备干部,由县委全委会根据成熟度票决产生27名拟提名和决定任用的人选,县委组织部根据各人专业、经 对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 历、性格等情况,结合乡镇领导班子软硬结构需要,按照人岗相宜的原则提出任用建议,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最终任用方案,既发挥了干部个人特长,又优化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据统计,提名任用的27名乡科级干部中,女性13名,男性14名;研究生
8、1名,大学本科26名;6名乡镇长平均年龄35.3岁,21名副科职干部平均年龄30.7岁。 三、初步成效 有了公开度,才有参与度;有了透明度,才有公信度。通过实施“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使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从参与主体到提名形式、评价方法、人力配置均实现的较大的突破,有效地破解了干部初始提名难题。 一是实现了群众提名与领导提名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保证了群众对干部初始提名权的真正拥有。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干部选拔任用提名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是整个干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影响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党
9、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没有对其单独进行规范和明确,但它却是影响选人用人质量的根本。“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采取四种渠道进行提名,提名的主体既有领导又有群众,提名的形式则由隐性变为显性,人选由等额变为差额,充分尊重了民意选择,真正把提名人选的权利交给了群众,较好解决了干部初始提名由谁来提名、提名谁、怎样提名的问题,使后备干部人选的产生更加体现了群众的意愿。 二是实现了群众认可与组织认定的有机统一,从程序上防止了简单地以票取人。党管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根本原则,群众公认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要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
10、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四公开、四推荐”把提名推荐的结果作为确定考察人选的依据,呼应了干部任用条例“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的规定。同时,对提名推荐出来的人选,还要加以印证,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避免简单地以票取人。通过竞职演说、职业能力测试、团队角色能力测试和单位考察、社区走访、家访邻访等手段对干部的德才表现、个性气质、工作实绩等进行综合评定,结合推荐情况提出拟任人选,从实践层面较好地解决了既要民主推荐又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的问题。 三是实现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从导向上促进了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有效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
11、观,考核评价主体是关键。“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群众的提名推荐成为干部选用的第一关。这样,促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工作的着眼点为了群众,干部的政绩观向着群众,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既要对上负责,更要对下负责。选人机制的建立,从思想深处触动了广大干部的政绩观念,他们普遍认为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追求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 四、几点启示 “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的成功实践,给新形势下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公开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有了知情权,才有选择
12、权;有了公开度,才有公信度。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结果是否清楚,对被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工作业绩是否了解,关系到能否真正地选好人、用好人。在实施“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县对选人用人工作进行全程公开,对推荐职位、任职资格、工作实绩、每轮公推公选人选均通过网上、党建网等进行公示,对民主推荐结果,全部实行现场计票、现场公布,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让群众事前先准备,事中有选择、事后知结果,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增强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 2、参与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核心。民利如山,民心是秤。干部行不行,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扩大民主、尊重民意,把群众的有序参与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
13、程,充分相信和依赖群众,才能真正选准用好干部。在公推公选活动中,县紧紧围绕选人用人的重点环节扩大群众的参与面,让群众全程参与、客观评判。在初始提名环节,共有770名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联名提名77名后备干部人选;在民主推荐环节,共有3200名基层干群参与推荐329名后备干部人选;在差额考察环节,共走访了解1800名基层干群众考察后备干部人选;从而扩大了群众参与权,增强了选人用人的公认度。 3、比选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保证。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传统的干部选拔方式主要是通过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察评鉴来定取舍,存在着操作程序难透明、用人标准难
14、统一、干部之间难比较的问题。在“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中,从初始提名到民主推荐到考察人选再到集体票决,坚持全程差额,拓宽选人范围,扩大选择比例,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按同一规则参与竞争,真正把竞争择优贯穿公推公选全过程。通过“群众议马”、“赛场选马”、“岗位试马”,扩大群众的选择权,增强了选人用人的比选度。 4、准确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是干部选用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选准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推进工作、服务发展。在“四公开、四差额”公推公选乡科级后备干部工作中,从3月7日开始到4月9日基本结束,其间经历四个环节、八个步骤,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怎样才能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县在提名、推荐、测试、考察、票决等环节既制定严谨科学的标准、完善规范的程序,又注重扩大群众的监督,把标准的科学性、程序的规范性与监督的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了选人用人的准确度。从公推公选结果来看,选出来的 41名后备干部,都是所在单位德才素质较好、推荐排名靠前、工作实绩突出、获得荣誉较多的干部。特别是乡镇长后备干部,领导推荐和群众推荐的得票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第三轮推荐出来的21名人选,是第二轮推荐结果的前25名,最后进入前10名的是第三轮推荐出来的前11名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