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科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第一小学唐雨夏【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教材用“水能溶解食 盐和红糖”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物质能否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从而 开展探索活动“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本课教材由四部 分组成:第一部分一一聚焦,从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出发,引出本课的主题“如果把物质不断地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它 们能持续溶解下去吗”。第二部分一一探索,首先让学生交流能够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哪些;其次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 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然后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食盐和小苏打 在水
2、中溶解的量是否一样。第三部分一一研讨,在实验与探究的基 础上,让学生用对比实验中确切的数据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 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第四部分一一拓展,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 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学情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和糖放进水里会 慢慢地溶化。学生在一年级也学过“溶解” 一词,所以学生知道生 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中使用的小 苏打这种材料,学生很少接触,大都不清楚小苏打的样子及在生活 中的用途。本课学生将学到一种新的实验方法一一对比实验,通过 设计对比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发
3、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 的;通过对比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进一步理解“不 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 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 苏打的质量。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 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 同。【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
4、 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实验记录单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 .出示视频:视频里面的小驴跌倒在河里面了,站起来后觉得 自己背上轻了许多,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白糖、红糖 等)2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 解下去吗?二、新授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1 .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2 .引入对比实验。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 的溶解能力。3 .明确实验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
5、50毫升冷水;(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4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6 .出示实验记录单。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1 .出示实验材料。2 .出示实验提示。(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3 .小组实验,教师指导。4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三、拓展1 .拓展资料。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温度等条件发
6、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2 .课后实验。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 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板书设计】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小苏打约7份约2份溶解能力强溶解能力弱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反思1.首先,关于溶解的概念如何来阐述,课堂上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为例,像这样物质在水中消失了,不见了,我们称之为溶解。引导 学生与融化区分开来。2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操作中,学生容易心急,不能做到等前一份 完全溶解之后再倒入下一份,导致数据不准确。3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同。要点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可能不同,要让学生自己在实验后,自己发现结论,而不是 老师直接给出。4 .至于为什么要一份一份的加入,一定要多请几位同学来交流。5 .应该合理把握时间,一堂实验课下来。6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实验常规操作的培训,这是培养学生科 学素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