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高中教科版)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算法与程序设计(高中教科版)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算法与程序设计(高中教科版)第一章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章节:第一章第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第1课时二、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采用“问题解决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 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恰当引领下,潜能 慢慢地很好地被挖掘出来。这是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一节课,学生在熟悉的 PowerPoint环境中第一次接触到程序代码,并体验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希望学生能感受到“程序是无处不在”的。三 教材分析这是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1节课,以往都是用1课时完成,
2、使用书上的 例题。但是学生会感觉好难。所以,这个学期我尝试用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只 是让学生去体验,感受程序“无处不在”,第2课时再用书的的例题,这样学生 在有兴趣的前提下也能接触到更多的案例。四、学生分析柏拉图告诉我们,当我们非常狭隘地集中于回顾信息时,我们不过是创造了 “模仿者”和“追随者”,而不是艺术家。以信息获得为主旨的教育创造了顺从 和迟钝的民众。怀特海指出,“一个只了解信息的人是地球上最没用的人”。教育 的一个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教他们思考什么。所以, 要努力找到信息的关联和共鸣,让信息不再变得沉闷无趣。关联意味着我们意识 到某一观点或主题与我们有关,或与我们
3、密切之事物有关。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学 习,我发现学生乐于接受那些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任务,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大幅 度提高。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2)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 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单选题”的设计,体会算法的确定性和 不唯一性;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六、教学重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七、教学难点:程序代码的含义八、教学准备课件的制作:用V
4、BA实现“单项选择题”的演示文稿、教学网站九、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用PPT完成选择题的设计:对于信息特征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是可以共享的B、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存在C、信息不具有时效性D、信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被处理要求:选择后,如果回答正确,就给出“你真是太棒了!”的提示;如果回答错误,就给出“请再好好想一想!”的提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分别尝试完成,并上传到ftp上“第一课”文件夹中。教学意图:小组讨论的过程,恰好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一步:分 析问题。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很自然地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用已熟悉的 PowerPoin
5、t解决问题,是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的。(二)引出本节课题: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演示:一名学生完成的作品一名学生叙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在第一张幻灯片中输入题目内容,新建 两张张幻灯片,分别写有“你真是太棒了!”和“请再好好想一想”;之后,对 A、B、C、D四个选项创建超级链接;最后,第二张和第三张幻灯片创建返回 按钮,与第一张幻灯片创建超级链接)教师:没完成的同学,听了这个叙述可不可以实现?学生:两分钟之内继续完成,上传到ftp。教学意图:学生来描述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在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 算法,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正是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二步: 设计算法。(三)算法的概念
6、教师: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了解了书名中两个关键词中的一个一-算法, 简单地说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大家刚刚之所以能够按照同学描述的过 程继续完成,实际上体现了算法的一个特征,那就是:确定性。教师:演示学生的作品中有三张空的幻灯片,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学生:(演示作品的学生)说出“两张空幻灯片”的设计意图:担心放映 时,不小心就把答案露出来了。教师:肯定这种作法,表扬他的细心,已经为作品的应用做了考虑。教学意图:算法,这个多数人都会感觉深奥+枯燥的概念,就这样呈现给 了学生,学生不再象以往那样觉得它太难接受和理解。随时捕捉学生课上的一 些精彩瞬间,鼓励一些创新之举,他们慢慢地会养成深入思考的好
7、习惯。(四)教师展示作品,引发学生兴趣教师:打开事先设计好的演示文稿,并提问:大家发现了什么?学生:只有一张幻灯片,怎么可能呢?幻灯片里没有答案,不太可能实现!教师:放映幻灯片。教学意图: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的最特别的地方:一张幻灯片就实现了, 看不到答案。从质疑中,引发后面的学习,兴趣大增。同时也指出算法的不唯 一性。(五)教师演示实现过程1 .添加控件工具箱2 .添加控件3 .设置属性,强调注意每个对象的名称属性4 .编写程序代码教师语言叙述:如果选中了第一个按钮OptionButtonl,那么让Labell上 面显示“你真是太棒了!”If OptionButtonl. Enabled =
8、True Then Labell. Caption =你真是太棒 了!教师强调:代码输入的位置,强调针对的对象是什么?指出Click事件。教师:边输入代码,边问学生要改变Labell的什么属性?强调写法:对象 名.属性名,可以在属性列表中改变,也可以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改变。教师提问:如果没选中,Enabled的值会是什么?学生回答: False教师:我们这里使用的是VBA语言,它和我们要学习的VB语言有相通之处, 但也有不同,大家可以在教学网站的拓展知识中了解更多。教师提问:其他的程序代码,同学们是不是可以自己编写了?学生:独自完成后面代码的编写。可参考教学网站中的程序代码。教师:程序代码以图
9、片的形式出现的教学网站中,这样学生可以作为参考, 但是不能直接复制过来用,目的是希望学生们能练习代码的输入。巡视中发现有 同学完成,提出思考要求:运行后,看看这个程序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学生:运行一次之后,答案会留在那里,最好看到答案后能删除。教师:再次演示自己设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找不同。学生:发现有一个“初始化”按钮。教师提问:大家想想,这个按钮的功能,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改变哪 一个对象的什么属性?学生思考后回答:Labell的Caption属性。教师进一步提问:代码应该写在哪儿呢?学生:要加一个控件,双击。教师:表示肯定,并告诉学生要添加一个CommandButton。作为提高任务 让
10、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遇到问题,再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让Labell上的内容消失呢?教师引导:Labell. Caption = 你真是太棒了!“,(副板书)会在上面显 示“你真是太棒了!”,上面的内容消失也意味着,让Labell上面不显示任何 内容。教学意图:不用过多强调概念,因为这必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更多的是 感受。在一个个问题的追问过程中,学生们慢慢会养成思考的好习惯。鼓励学生 独自思考后的见解,他们就会更加勇于尝试。(八)小结:通过上述的学习使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不会自己解决问题的,但它可以帮助 人们解决问题。要想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需要人们完成一系列的程序设计任务
11、, 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来执行这个程序,最终达到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分为下列几个步骤:具 体问题分分析问题9设计算法令编写程序9调试程序得到答案(九)作业预习P8-13算法和算法的描述 回复博客“用PPT设计单选题”(30字 以上)(十)教学评价1 .用超链完成单选题的设计,先做完且正确的前五名学生,奖励一个贴画; 在全班展示自己作品并描述过程的学生,再奖励一个贴画;其他学生的课下检 查,要有返回功能;2 .用VBA完成,第一个做完且调试成功的学生,奖励两个贴画;前五名奖 励一个贴画,其他学生作业传到FTP上,课下检查。十、教学反思每年
12、都有很多学生看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书名,就会觉得很难、很枯燥。 所以,如何带学生轻松地进入本学期的学习,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上学期期末 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老师讲到了控件工具箱的使用,给了我灵感,当时 写下:假期备课时考虑在课上应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程序是“无 处不在”的。结果证明是成功的!有学生回家在Word中做了尝试,很多学生感 觉程序代码的含义竟然也能猜出个大概,增强了信心,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了更多 期待。再有,课上的一步步追问,会渐渐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每一个问题。他们喜 欢质疑答案了,喜欢挑战未知了。我想,这是每一位老师想看到的。学习的内容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十分地微妙。如果我们只是要求他们为了 考试而记忆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实,那么他们将会认识到,学校并不是能够找到真 正营养的地方。有这样的时刻,当学生走进教室问到:“老师,今天咱们要做些 什么呢? 我是多么地开心!我慢慢地认识到:引起共鸣的来源是信息和它的具 体呈现形式,比如:学生们用三张以上的幻灯片完成了一个单选题的设计,并为 超链接花了不少心思;于是,当他们看到我只用一张幻灯片就完成了,而且在幻 灯片中看不到答案,只有做了选择时才能看到答案,他们被“震撼”了,脱口而 出“真是太神奇了!”有了共鸣就会有期待,而学生有期待地获得应该是每位老 师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