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第三轮复习冲刺模拟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第三轮复习冲刺模拟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解析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第三轮复习冲刺模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本考场试卷序号(由监考教师填写)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3.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核分人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8题,共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翘首(qio) 挟持(xi) 炽热(ch) 矫揉造作(jio)B.酝酿(ning) 豢养(hun) 哺育(p) 铢两悉称(chn)C.狡黠(xi) 契合(q) 愧赧(nn) 舐犊之情(sh)D.抽噎(y) 遒劲(jn) 拙劣(zhu)
2、茅塞顿开(s)【答案】1.C【解析】 A. 矫揉造作(jio);B.哺育(b);D.遒劲(jng)矫揉造作:读音是jio ru zo zu。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词语辨析:【正音】:矫;不能读作“jio”。【辨形】: 矫;不能写作“娇”或“骄”;揉;不能写作“柔”。哺育:b y1.哺育雏鸟;2. 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3. 通过教育培养。要求他们所哺育过的校友们给以财政上的支持。例句:要求他们所哺育过的校友们给以财政上的支持。遒劲:拼音是qi jng,形容雄健,有力量的。例子:墨彩淋漓,潇洒奔放,笔力遒劲。圆润遒劲老道酣畅。年近不惑的他,已经具备了遒
3、劲老道的用笔,和自由洒落的风神,其前程当无可限量。30年代初,“清真烤肉苑”饭馆的老板恭请大书画家齐白石给饭馆写字号。齐白石拿起笔,却不知写哪个字好,查了几部字典,只有“烤”“烘”等字,觉得都不确切。于是,他就提笔写了“清真烤肉苑”五个遒劲的大字。2.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羸弱 要诀 名副其实 走头无路 B.贮蓄 盘桓 轻歌曼舞 郑重其事C.练达 愧怍 谈笑风声 李代桃僵D.纯粹 遏制 鸠占雀巢 销声匿迹【答案】2.B【解析】 A走头无路-走投无路;C谈笑风声-谈笑风生;D鸠占雀巢-鸠占鹊巢。走投无路:zu tu w l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
4、路。成语辨析:【辨形】投;不能写作“头”。【辨析】 穷途末路和“走投无路”;都含有“无路可走”的意思。不同主要在语法功能和词语搭配上。穷途末路常作“到、临”等动词的宾语。“走投无路”不能。“走投无路”常作“逼”等词的补语;穷途末路不能。谈笑风生:拼音是tn xio fng shng,生:产生。风:风趣。谈:谈话。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易错:谈笑风(声) 应为 谈笑风(生)鸠占鹊巢:ji zhn qu cho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成语中”鸠占鹊巢“中的”鸠“指的不仅仅是杜鹃。红脚隼经常强占喜鹊的巢,我国古代诗经中有“维
5、鹊有巢,维鸠居之”的诗句,这种“鹊巢鸠占”现象中所指的“鸠”就是红脚隼。红脚隼有时也自己营巢,通常营巢于疏林中高大乔木树的顶枝上。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书画因诗文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造的冰雕作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D.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答案】3.B【解析】 B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是贬义词,用在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身上
6、,犯了褒贬不当和望文生义的毛病。断章取义:断,截取;章,篇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寓意:原指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
7、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答案】4.A【解析】 B项“发扬”和“特征”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具有”;C项否定不当,去掉“不”;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或“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汉语教材”。5.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寸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A
8、文中“心灵“广袤”和“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B文中“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C.“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人们”D.“每一粒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中两个“、”应改为“,”。【答案】5.D【解析】 D项:应改为“,”分析错误,两个“、”使用正确,短语并列时本应使用顿号。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6.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
9、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B.“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C.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修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答案】6.C【解析】 C项“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7. 古请文默写,(10分)(1)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10、)(2)四面歌残终破楚,_。(秋瑾满江红)(3)渔家傲秋思中据示了词人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游山西村中写景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陆游游山西村)(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7.(1)窈窕淑女 (2)八年风味徒思渐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
1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解答过程】答案为:(1) 窈窕淑女 (重点字:窈窕)(2) 八年风味徒思渐 (重点字:渐)(3)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重点字:浊、燕、勒)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重点字:厦、庇、俱) (5)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点字:村)(6)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重点字:幽、阴)【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
12、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准确审题: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二、抓关键词: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在遇到“运用性默写”时,这类题目取材于现实生活,设置了具体情境,考察考生从情景中筛选有用信息,作为学生,看到某诗人,就该想到他们写过的名句这种名句意识应该有。8.名著阅读。(6分)(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所著的一部纪实性
13、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C.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有一次在送走一位女客人之后。因太太的无礼,忍无可忍的祥子愤怒地辞掉了工作D.虫记中,法布尔不仅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它们为清道夫。【答案】8.(1)B 【解析】 B项表述不正确,“匡超人”不是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否定性人物。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是儒林外史中一个角色鲜明,性格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吴敬梓用他敏
14、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个人生活体验与鲜明的爱憎情感,写出了这部现实主义的杰出著作。小说围绕着功名富贵这根主轴,穷尽儒林世相,体现世态人心,反映了在科举制艺制度下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匡超人就是其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2)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请你分析同是武官出身,做过都头,提辖、殿司制使的鲁智深和杨志的不同性格,再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各自相关的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除外)(4分) 【答案】(2)鲁智深疾恶如仇,偏于豪爽、莽勇,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视功名如草芥;杨志则精明警惕,善于投机钻营,为搏功名奔波劳碌。 故
15、事情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等。杨志汴京城卖刀、北京斗武、双夺宝珠寺等。 【解析】 此题既要写出鲁智深和杨志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又要有体现两人对待功名的不同态度。叙述情节时,要避开“智取生辰纲”。鲁智深的情节概括: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落发文殊院;3、大闹桃花村;4、火烧瓦罐寺;5、倒拔垂杨柳;6.大闹五台山;7.大闹野猪林等。杨志的情节概括:汴京城卖刀、中计失纲、北京斗武、双夺宝珠寺、入伙二龙山等。得分评卷人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9-11题,共7分)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70华诞,为此我校九年级(5)班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班级举办以“实现中国
16、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9.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具体步骤。(3分)【答案】9.示例:准备阶段:发动全班同学搜集或创作以“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实施阶段:请同学们将搜集或创作的诗歌以朗诵的形式展示;总结阶段:请班主任为本次活动做总结。 (写出一点1分。学生所写内容符合活动步骤即可得分。)【解析】 活动的具体步骤应包括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发动全班同学搜集或创作以“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请同学们将搜集或创作的诗歌以朗诵的形式展示-请班主任为本次活动做总结。10. 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委派你邀请张校长参加本次活动,你将怎样邀请?(2分)
17、【答案】10.示例:张校长,您好!我是九年(5)班的学生,我班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班级举办以“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想邀请您参加,可以吗?谢谢! 【解析】 此题考查邀请类口语交际的能力。答题要点:称呼+表明自己的身份+活动时间地点主题+征询。注意:语气委婉、语言得体,表述清楚、完整。【答题技巧】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话语。言之有“物”,即要有内容,力求清楚、明白。言之有“序”,即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言之有“节”,即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11. 参如本次活动后,
18、请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已在今后的人生道略上不断前行。(是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2分)【答案】11. 示例一:积累点滴知识,努力拼搏进取,将来报效祖国。示例二:青春因追梦而绽放华彩! 【解析】 此题考查拟写应用文之座右铭的写作表达能力。内容一定要切合“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主题;方向要明确:勉励、鞭策自己,或用以自警;语言要精炼。座右铭: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28题,共35分)(一)阅读下列
19、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20、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1)尝趋百里外 趋: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答案】12.(1)快步走 (2)通“才”,才能 (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
21、说的“语境”。综合这两点,既是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看懂一篇具体的文言文的能力。注意“材”是通假字,通“才”,才能。趋:读音为q。趋指以”短而多的步子快步走“的意思。基本解释:1.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3.鹅或蛇伸头咬人。4.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材:基本字义(1)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料。教。素。题。就地取。(2)能力,资质:大小用。因施教。(3)棺木:寿。通假字:通
22、“才”。才能,能力。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士脩身功材。管子五辅。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13.翻译下列句子。(2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答案】1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每句1分,重点词“以是”“假”“昏”“逮”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以是”,因此;“以”,介词,把;“假”,借;“得”,能够。句意:因此,人家多愿意
23、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句重点词语有:“昏”,愚笨;“逮”,不及,赶不上。句译: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答案】1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解析】14.本题考査学生给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侯,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的“之”是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人之为学”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主谓间要停顿,意思是: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为:
2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考点解析】文言文停顿、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技巧. 有以下六个大方面:1、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2、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3、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a、主谓间需稍停顿,b、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c、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d、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e、转折连词前稍停顿,f、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g、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4、一些表示议论、推断、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5、偏正短语和
25、介宾短语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6、特殊说明,a、了解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以及人名,以免停顿错误,b、停顿应体现出省略部分,c、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也应该稍作停顿。需要注意的是:1、在具体划分节奏停顿时,不要太琐碎;2、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充分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5.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2分)【答案】15.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围绕两篇文章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的
26、理解与分析。甲文的总结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在选文删掉的部分,这一句交代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所以在作答时,围绕“勤”和“艰”回答即可;乙文“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用原文语句“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来作答,用自己的语言就是“不学”或“不努力学习”。此题考查较为简单。16.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3分)【答案】16.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各1分。)【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及写作手法。从异和同两方面,从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27、三个角度作答。两文都讲了学习问题,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表达方式上有所侧重: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甲文叙议结合,以记叙为主;乙文是典型的议论文,原文中的事例是记叙,但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以议论为主。同此题考查较全面,也比较难。但如果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对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常考知识点烂熟于心的话,得全分也很容易。正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
28、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二)阅读“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一文,回答第1720题。(共7分)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
29、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
30、。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
31、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注释】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7.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答案】17.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 (答出说明对象及内容即可,如答“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给1分。)【解析】8、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就是要说明的事物或要阐明的事理。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如此题,根据文章的标题、首尾和文章内容(“宅兹中国”“华夏”“中华”“九州”“四海”“神州”),可知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32、:“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考点解析】 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一般科技读物大多数是说明文,政治读物、文艺读物也有不少说明文.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说明文所占比例就很大.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 一、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二、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证
33、,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考点定位】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答案】18.时间顺序。【解析】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本文就是按照“春秋-战国-汉代-三国-清代-辛亥革命以后”的时间顺序来说明“中国”一词演变历史的。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再如:中国石拱桥
34、赵州桥卢沟桥=古今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考点解析】 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
35、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9.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19.引用(引资料)。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辩析,辨析说明方法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史记武帝本纪)汉书三国志等),充分
36、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考点解析】 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及作用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7、。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
38、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0.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答案】
39、20.D【解析】 D项“有六种不同概念”表述错误,应该是“有六种不同含义”。概念和含义是有区别的,概念: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概念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含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也作涵义。文中的“六种概念”中的“概念”即事物的本质,本质都是一样的,谈不上不同,是“六种不同含义”的变相说法。此题属于逻辑学范畴,考初中生太难为学生了。(三)阅读不老的额头一文,回答第2124题。(共9分)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
40、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
41、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
42、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有删改)21.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2分)【答案】21.“额头”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不老”写出了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既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
43、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答对一点得1分。)【解析】14.本题考査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晴,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替深刻、制造星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线索+主旨(感恩)。【考点解析】 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目的理解1.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
44、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再如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2.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变色龙”的字面意义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用比喻生动形象地
45、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3.分析标题的作用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那些,我们不妨来看看几篇课文。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3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4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5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6心声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含蓄寓意,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