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2第二三单元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32481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2第二三单元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2第二三单元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2第二三单元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2第二三单元岳麓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二、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 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A.保证了雅典各阶层的权利B.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C.成为传播民主思想的舞台D.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D 题干材料“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 “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剧目在城邦的 有序组织下进行”等信息,说明了雅典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意识较强,有利于增强雅典 公民的公民意识,故D项正确。2 .在古代雅典,个人与集体约束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

2、自由没有被明确地规定出来, 它只是依赖于人们的宽容的观念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A.缺乏民主制度维护B.自由权利受到限制C.维护城邦至上原则D.淡化法律制度规范B 通过题干可知,题干主要表达个人自由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故A项错误;通过题 干信息可以得知,个人易于受到集体约束,个人自由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说明自由权利受 到限制,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雅典城邦至上原则,故C项错误;题干主要说明个人自 由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不能体现出淡化法律制度规范,故D项错误。3 .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材料实 际上说明,古代雅典()A.

3、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B.公民才能根本无法施展C.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制易滋生多数暴政D 由材料“任由集体摆布“可知强调雅典集体暴政而非公民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 调雅典集体暴政的弊端而非公民才能的施展,故B项错误;少数服从多数是雅典民主的积极 性,而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的弊端,故C项错误;由材料“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 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D项正确。4 .“陶片放逐法”假定每个参与投票的公民均具有书写他想予以放逐的政客姓名的权利, 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量的出土陶片显示出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等等。这表明古 雅典()A.政局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8 .

4、政客普遍失去民众信任C.直接民主难以维护公民权利失。故事写成后长期无人问津,辗转流传到法国。到了帝国统一的威廉一世时代,为了弘扬 “德国精神”,这个故事居然从法国“出口转内销”又传回德国,主角变成了威廉一世,从此 这个故事广为传播。一一摘编自“威廉皇帝与磨坊主”证伪始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精神”的内涵。(8分)解析第(D问,从材料一中“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 统一的”“资产阶级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 朝的不可或缺当作联系手段,并

5、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忐人的 特征”等信息可以得出原因。第(2)问,材料二这个故事就讲了国王也不能侵犯个人的 权利,说明了法治与民主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德国重视保护私有财产和人权,思维角 度要宽泛即可。答案(1)德意志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的传统;德意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特殊性 (王朝统一战争或德意志完成统一保留封建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俾斯麦的个人因素(或 答俾斯麦认为君主专制是维护统一局面的有力工具等)。(2)保护私有财产;崇尚理性;崇尚法治;尊重人权。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见下图。公;(立法权)(贵族)圉|法院(司法37叵英国近代政治

6、制度示意图立法权司法权美国近代政治制度示意图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对英美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要求:选取 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问比较,首先要选取比较角度,然后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角度一可从英美两 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国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是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 诉求,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最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不同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的确立开始早,历经了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议会改革等重大事件,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 性的特点,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直接来自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与实 施,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

7、性的特点。角度二可从运行机制来看,英国是君主立宪 制国家,可以从英国议会的形成、内阁的组阁、首相的产生、君主的地位和权力等角度思考, 美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可以从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角度思考,寻找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 制的不同。角度三可从产生的影响来看,需要从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的发展、对历史趋势的发展、对其他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角度思考。答案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运行机制和产生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示例: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以立法形式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从1

8、640年资产阶 级革命开始至18世纪中叶长达200多年的历史,英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工业革命后历 经三次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直接来自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美 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D.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D 根据材料“每个公民均具有书写政客姓名的权利”可知雅典实行直接民 主,故A项错误;材料“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侧重于说明民众书写的随意性而不能真 实表达意愿,也并非说明维护公民权利,故B、C两项错误;综合材料分析陶片放逐法假定书 写自由和实际效果中的“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表明民主政治存在一定的弊端,故D项

9、 正确。5 .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 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不符,这就足以使买受人获得提起相关诉讼的诉因。该规定()A.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8 .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C.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需要D.表明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B 材料保护的是买受人的权益,而不是出卖人为私有财产的所有权,故A项错误;材 料中反映出当出卖人明知被卖物与买受人所买物品不符仍出卖时,买受人有提起相关诉讼的 权利,反映出罗马法注重诚信,规范经济行为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罗马帝 国对外扩张与罗马法完善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罗马法保护买受人的权益,并不是重

10、形 式,故D项错误。9 .十二铜表法规定:要式行为(具备特定的法定形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 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 人也无须为之作证。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至上B.重视个人信用C.提倡人人平等D.注重社会和谐B 根据题干材料”要式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 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可以看出罗马法重视个人信用,故B 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应排除。10 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原因是()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斗争下颁布的11

11、 法典给平民一定的好处C.实现了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依I).它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C A项不能体现平民的胜利,排除:B项并非从本质上说明平民的胜利的含义,排除: 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客观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C项正确;十 二铜表法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对平民来说并非胜利,故D项错误。8.古罗马某一时期的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 “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 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A.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注重形式和程序,缺乏灵活与变通C.深刻折射帝国扩张中的困境D.注重

12、维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B 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一问一答的形式而非本质,故A项错误;由材料“口头契约必 须采用统的一问答的形式”“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可知罗 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缺乏灵活与变通,故B项正确;材料中“古罗马某一时期”不能反映 出罗马帝国扩张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形式而非内容,故D项错误。9.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不能称为“革命”,只不过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 土地贵族为了夺取政权而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B.消除了英国君主的影响C.实现了议会独掌大权局面D.废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A 结合所学知识,A

13、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中“消除”太过绝对:C项表述中“议会独 掌大权”不符合史实,“光荣革命”后议会只是掌握立法权;D项表述中“废除了”太过绝对, 不符合史实。10.在英国,每周三下午有半个小时的首相质询时间,首相要接受下议院议员的质询, 并作出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还有议员对各部大臣的质询时间。这种现象表明英国()A.议会监督内阁行政事务B.首相服从议会领导C.首相与内阁大臣共进退D.各阁臣由议会任命A 材料反映了英国首相与内阁需要接受议会的质询,这符合所学的知识:首相对议会 负责,议会监督内阁,故A项正确;英国议会与首相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 导的关系,故B项错误;虽然材料中也有

14、议员对各部大臣的质询,但从整体上看,C项表述不 是本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阁臣由首相任命,所以D项错误。11. 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而 实际上,英王临朝而不理政,从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其全部政务活动根据内阁的“建议” 执行。这说明()A.英王实际上对内阁负责A.英王实际上对内阁负责B.英王的法理地位较高C.英国政体存在缺陷D.英国法律具有象征性B 英王是国家元首,不对任何人负责,故A项错误;题干中“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 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可知英王的法理地位高,故B项正 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适应资产阶级

15、的利益和要求,故C项错误;近代英国是法治国家,故I) 项错误。12.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因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支持 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这说明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进退B.内阁对议会负责C.下院拥有最高权力D.国王“统而不治”B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是内阁的内部关系,与材料中“凡内阁失去 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反应的内阁和议会的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 与材料中“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相符,故B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

16、权的是代议制政府,故C项错 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国王,故D项错误。13.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麦尔维尔说:“倘若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主意见有别, 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若是君主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 命和使用之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国王()A.政治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B.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C.成为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D.拥有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B 根据材料”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主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知君主 政治权力受到在职者限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若是君主发现他必然有权任命和 使用之”可知英国国王仍能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某些在职者的观

17、点 与君主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知君主并不能决定所有事情,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内阁首相由选举产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表明并 不一定能左右政局,故D项错误。14.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 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 动陷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B.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C.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D.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I)英国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并非是 民

18、主政治的第一步,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工人的政治地位,不是经济状况,故B项 错误;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政治民主的推动,不是社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 了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可以参与政权,但是却打击了工人阶级,体现的是社会阶层的差距的 加大,故D项正确。15. “13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所有的宪法都遵循伟大 的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 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邦联体制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B.迫切需要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C.邦联国家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D.亟待强化中央集权以摆脱政治危机D 题干

19、没有论及邦联体制遭到抵制,故A项错误;题干表明需要强化中央集权,而不 是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13个州都制定了成文宪法,这与 缺乏法律依据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 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可知,独立之初的美国迫切期待强化中央 集权,维护革命成果,以摆脱政治危机,故D项正确。16.美国各州的法律五花八门,甚至在这州合法的事情到另一个州就不合法了。这反映 了美国()A.各州具有独立完整的主权B.各州权力之间相互制衡C.各州保持一定的自治地位D.三权分立制保障民主性C 美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主权权力属于联邦政府,故

20、A项错误;根据1787年宪法,美 国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权力制衡,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各州的法律五花八门,甚至 在这州合法的事情到另一个州就不合法了”,结合所学,美国联邦政府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 权力,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人民,故C项正确;三权分立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 互制衡,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17 .联邦宪法第六条第二款:“为实现宪法而制定的联邦立法、根据联邦授权已经缔 结和将要缔结的条约,为联邦最高法律;各邦宪法和立法若与联邦最高法律抵触,各邦法官应受最高法律约束该条款确立的原则是()A.集权制原则B.联邦制原则C.共和制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B 集权制与材料“各邦宪法

21、和立法”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各邦宪法和立法”要 服从“联邦最高法律”,反映了联邦制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共和制,故C项 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民主权,故D项错误。18 .有人说,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总统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对政治冷 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选谁都差不多。他这样说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美国()A.两党的政见完全一致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C.选举程序具有欺骗性D.公民民主自由意识淡薄B 题干没有体现两党制,故A项错误:选谁都差不多主要是因为美国实行的是分权与 制衡的体制,不管谁当总统其权力都会受到制约,故B项正确;选举程序是合法的,故C项 错误;美国公民

22、民主意识并不单薄,而是体制比较完善,故D项错误。19 . 1875年,法国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此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重心,党派林立,内 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 力。这一变化()A.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B.确立了总统的元首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推动了法国两党制形成A 由材料“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可知此举有利于政局稳定,故A项 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总统权力扩 大而非剥夺议会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两党制,故1)项错误。20.下表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经济变化表

23、(1852年为1)年份铁钢煤蒸汽机棉纱工业投资1852111111186933. 582.63.441.572下列解读合理的是()A.帝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化进程C.法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结构D.政局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I)”帝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与历史发展趋势不符,故A项错误;帝制下取得发 展,不能说明民主制就妨碍工业化发展,故B项错误;仅从表格信息不能体现法国工业结构 的完整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经济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时期法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2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

24、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 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 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B.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C.民众并无任何民主权利D.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各派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体展开了激烈斗争,结果以 微弱的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中现象反映了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故 选A项;B项材料中不能得出;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的虚伪性”,故排除D 项。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 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

25、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B.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C.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A 据材料“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 督并保证其施行”可知总统与两院共同掌握立法权,说明总统与两院权力制衡,故A项正确; 据材料“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可知总统与两院共享立法权,并非两院赋 予总统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总统与两院共享立法权,而未涉及总统的行政 权,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总统与两院共享立法权,未涉及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 故1)项错误。23.由于德国

26、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普鲁士不 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B.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C.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鲁士任命D.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倒退B 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是联邦体制,故A项错误;德国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 的王朝战争完成的,表明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帝国议会议员由各邦君 主任命,故C项错误;德国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24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27、”此规定表明()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1).宰相对国家元首负责D 材料反映的是联邦议会领导权的归属,不是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故A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联邦议会的领导权归宰相,没有涉及国家行政权,故B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 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各项大权,议会受皇帝控制,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 从材料“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可知宰相对国家元首负责,故D项正确。25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 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A.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2

28、6 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1) .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D 在美国,国家权力核心是总统,故A项错误;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行政权在 首相手中,故B项错误:只有英国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德国首相控 制议会,故C项错误;三国的议会都是立法机关,掌握国家立法权,只是权力有大有小而已, 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 共50分)26.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 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

29、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 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 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 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一一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材料二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 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 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 有多少人,排什么队

30、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 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 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竟亳无踪影可见。其实这 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 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 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 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葛剑雄统一与分裂(1)根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3分)(2)根据

31、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解析第(D问,材料共三句话,理解并概括三句话的主旨即为古代罗马法产生的社会 背景。第(2)问,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句以分号分层,从前后两层的对比中归纳第一个特点: 从第二、三句话中分别概括第二、三个特点。“原因”要从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上去分析。第 (3)问,“影响”要从对维护各自统治、对社会发展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去分析归纳。答案(1)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2)特点:注重礼仪,忽视实务;流于形式;难成体系。成因:

32、封建专制制度下重视等级、权威观念;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3)影响: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中国,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固化等级观念。27.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统一前的德意志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 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 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 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而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 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 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作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 意志人的特征”一一摘编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一一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姻变看德国政治材料二1800年前后,德国人Johann Peter Hebei写了一个故事,主角是当时国王弗 里德里希二世,国王登上行宫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座风车磨坊,于是命令拆掉它。磨坊 主声称这是他家祖传财产,坚决不拆。国王命人强行拆除。此后,磨坊主将国王告上普鲁士 最高法院。法院做出判决:判令国王重建座同样的磨坊,并赔偿由此给原告造成的切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