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淮北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家推行的现代法律和农村传统的习惯法之间存在差异。在推广国家法律的时候,地方 政府工作人员需要直面这一差异。如果宣传的内容只涉及国家法律,当地农民会感觉到陌 生。但如果只讲地方民众熟悉的习惯法,又失去了传播的目的。通常的办法,就是在宣传 中嫁接现代 法律与习惯法,达到“转生为熟”的目的。从内容上讲,不能走这条路包含两 种法律逻辑及其嫁接关系。一重是农村习惯法的逻辑,它是以家庭的共同利益为核心。从这 重逻辑来说,为了家庭生计日夜操劳的
2、小珍,应该受到表扬和鼓励,而成大在外喝酒赌博的 二狗,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二狗的种种行为完全违背了一个丈夫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在小品的开头,现代法律的话语并未出现,但描述了二狗喝酒赌博、经常打骂小珍的事实, 潜台词是任何妇女,哪怕是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被随意侵犯。当小珍喝农药自尽,警察随后赶 来将二狗及其赌友逮捕后,村妇女 主任的忠告“这可不是家庭小事,而是侵犯了妇女权益” ,实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嫁接。在这里,二狗首先成为村庄习惯法的反而典型,才可能成 为现代法律的反面教材。这出小品的逻楫和白毛女的逻辑基本一致,黄世仁首先是违背 村庄伦理道德的负面人物,然后才可能成为党和国家的阶级敌人。笔者把
3、以上不同法律的翻 译关系称作法律嫁接,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研 究不同法律的彼此影响和交错状态,同时 也看到,习惯法既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又能保持自身一定的独立性。“戏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它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向“ 传播过程”。与法律史学家只通过文本探讨中国历史上法律与戏剧之间的关系不同,进行当 下“戏曲 普法”田野工作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追踪普法剧本的写作、修改、演出以及效果等 内容。“戏曲普法”涉及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中国与西方等多重关系,是法律与社 会科学界未来值得努力探索的一个领域。(摘编自尹韬“戏曲普法”的人类学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6日) 材
4、料二:理解了人类学与法学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我们便能理解法律人类学对中国的重 要意义。对于域内而言,自新世纪开始,中国法学开始系统性地反思既往过度以城市为 中心、过度以规范为定见,从而可能忽略了一线城市以外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对法 律运行的复杂过程相对盲视的价值取向。坦率地讲,现代法学的制度构造和知识体系 舶来于西方,其作为一个移植性的秩序安排在中国现实土壤中,确实不可能仅仅通 过立法过程对文本规范的建构来实现。法,不仅仅是一个规范问题,甚至根本上不是 一个规范问题,而是生命秩序。以高傲的西方经脸自居,完全忽视了规则的文化维度、 语境意义与地方性知识之特征,认为不需要去建构和孕育现代法律体系与
5、中国现实深 度咬合的社会根性,这是中国法学“本本主义”的显著问题。好在随着中国文化自觉的 日益清晰,以及法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日趋拓张,中国法治延设在吸收世界优秀制度文 明成果的同时,越发重视中国经验本身。当摆脱了 “轮椅”状态的法律学人重新站在真 实的大地上,在研究方法上便会越来越多地重视在场性价值,重视局内人视域,重视对 基层与远山的温泗关切。这一 “接地气”的研究理路与价值主张,携带着法律人类学的 力量,为理解复杂的中国不断积累着本土智慧与体验样本。而如果将视野拉长到国际,“以世界为田野” 一直是中国人类学人的梦想。如高丙 中教授所言,中国的人类学前辈学人们当然知道人类学田野包括世界而非以国
6、内为限, 然而,人类学视野和活动空间的内敛性一直是中国人类学界的遗憾。多方面的历史条 件制约着人类学家的选择。其一,中国的国力(包括课题资助能力)和国情使政府和非 政府组织有时顾及不到,把资源投到耗费不菲却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国内急迫问题( 如围绕温饱问题的物资生产等)的人类学课题 上。其二,中国所处的现代化发展阶 段的社会心态、集体意识不便于学者到国外社会开展调查研究。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 并长期伴随着外来入侵造成的众多的生命牺牲和“国耻”的不断累积,国人在心理上 与西方主宰的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比较敏感的。当“以世界为田野”的研究无法有效发生 时,其现实后果之一,便是在我们推动和实施“一带一路”倡
7、议过程中,对沿线国家缺乏 在场性的深度理解。“晚近许多这方面的法律著作都是应急之作,只是对有关国家法 律制度进行肤浅的介绍,而忽略了这些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历史背景、文化意蕴和社会 情境。这些著作不 仅在学术上无价值,在实践上也有误导之虞。”(摘编自熊浩法律人类学的学术意义与中国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6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能走这条路是现代国家法与农村传统习惯法嫁接的“戏曲普法”的典例,其 中二狗是这两种法律逻辑的反面教材。B. “法律嫁接”有助于我们研究不同法律的彼此影响和交错状态,同时也有助于我 们看到习惯法自身所保持的独立性o“戏
8、曲普法”田野工作相较于法律史学家的文本探讨工作,特点在于可追踪普法剧 本从写作到演出效果的全过程。D.在“一带一路”的推动和实施过程中,对沿线国家缺乏在场性的深度理解,说明“以 世界为田野”的研究暂时难以推进。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戏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在这一领域法律与社会科学界未来还有很大 的探索空间。B.由于可能忽略了一线城市以外真实的社会需求,现代法学是不可能只通过建构文本 规范来实现的CC.当法律学人摆脱“轮椅”重新站在真实大地上,就能理解复杂的中国,同时具备法律人类 学的力量。D.以世界为田野”而不限于国内是中国人类学人的梦想,但他们的梦
9、想却被国力和国情 的限制打破。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戏曲普法”特点的一项是(3分)A.深入基层,了解农村群众广泛认同的熟悉的习惯法。B.不断创作新的“戏曲普法”剧目,进行乡镇、农村巡演。C.将国家法律嫁接在习惯法之上,达到传播法律的目的。D.提升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现代法和习惯法之间差异的认知。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爸. “西方通常的观点以为,法律意味着客观的、抽象的、理性的正义,只会出现在文本之中, 与主观性、娱乐性的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无涉。”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69题。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陈毓盖青觉得自己是一位秦国女子。她刚刚跟荆轲比完剑,这会儿正要去寻找剑法无敌的 哥哥盖聂。她穿着秦国的衣服,仗一把长剑,款款地走在秦国的旷野上。春意明显地浓了,虽然旱,但草木依旧开始转绿,早开的桃花也已妖妖姨姨地绽放了, 风吹到人脸上有了淡淡的暧意。一行人出了王宫,其中走在中间的一人格外引人注目,此人身长八尺有余,魁梧健壮, 额头高耸,双目长大,容貌并不漂亮,甚至可以算是难看,但有无比的英武与威势。自然,他 就是秦王赢政了。不知是赢政走向盖青,还是盖青走向嬴政,总之,这一天他们相遇了,在秦王宫外的咸 阳中道上。话还得从头说起。随着娉毒在宫中的势力一天大增长,赢政的王权
11、已受到直接威胁。 扫除母毒,这想法已在嬴政心中酝酿很久了。这天秦王微服出城,就是约见李斯商讨对策的。一路行来,秦王趁势向田间劳作的农人询问旱情。已近城外,突然从路两边跳出一伙黑 衣刺客,刀剑出鞘,均是冲着秦王。众护卫奋力护驾,难分难解之际,只见一个蓝色身影如风 卷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一群刺客就如落叶一般静伏于秦王脚下。盖青就这样站在秦王 的面前。一个声音脆脆地说:“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打架,只是看着他们鬼鬼祟祟地躲在暗处,脸 上又都蒙着黑布,料想他们不是好人。”望着眼前这个相貌秀丽、剑法超凡的女子,秦王心中无限欣慰。盖青根本不知道眼前 这个人就是秦王,她留意到他眼中一晃而过的惊喜,又见他神色中
12、那无法隐匿的肃然,禁 不住一抱拳:“公子高姓大名?” “嬴政。”声音一出口,连赢政自己都吓了一跳,但见盖青那里 没有一点异常反应,也就放了心。盖青又问:“看你也不像坏人,他们为什么要杀你呢?”嬴政神色更加肃然,道:“这事说 来话长,若姑娘愿听,可与我们一起进宫,日后自会明白。”尽管是初次相遇,但盖青心中有种说不清楚的牵挂,她迷惑于他脸上瞬息而变的决绝 与茫然,还有他神情中的肃然。她直觉那是她十八岁的经历无法破译的。但这疑问牵绊看 她,她要去破译其中的秘密。入宫已有好几个月了。当盖青心里明白那人就是秦王的时候,她并没有因此而慌张而 惊喜。仿佛这是在她出生以前心中就已明白了的。反倒在她心中不时会浮
13、起一种说不清是 的忧伤。那忧伤又仿佛是镜中的雾,无法捕捉,无法驱逐。盖青觉得自己像他的一个侍卫,又 像是他的一个知己。她听他向自己倾诉心中的苦闷,和他那统一六国的抱负。他活在苦恼中, 矛盾中,挣扎中。他要和那么多的人和事斗,要和自己抗争。他时而激昂,时而消沉,时而 暴躁如闪电迅雷,时而又恬静若水。她看见过他兴奋快乐地绽放出孩子似的笑脸,又感受过 他无法靠近岸的溺水者的孤独她越来越深地关注这个男人。他似乎总是在发愁,而且 有那么多的事要做。他身边的人把他看成大王,可她只觉得他可怜。她又一次陷入这种思绪 中发呆的时候,她听见他声音低切地对她说:“不用为我担心,若是你小时候就当过人质,听 见吵闹声和
14、马蹄声就吓得偷偷地哭,你就会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忍受的。”那声 音让她的心发寒,她觉得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打湿了他扶在案上的大手。“假如活着,这一生必将和这样的男人连在一起,”盖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低吟着,“成为 他生命的一部分,以他的事业为事业,以他的意志为意志,承载他成功的快乐,也分担 他失意的痛苦。”月落日开,盖青依旧伴随在秦王身边,仿佛他的侍卫,又仿佛他的知己。她觉得没有人 能理解他的柔弱,他们都觉得他强大,包括那个总能看出他心中想法的李斯。赢政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当然,在他看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平六国之乱。这计划 定在秦王心中已经很久了,只是不到万无一失秦王是不会轻易下手的。
15、时机总算到了。这是一个异常晴朗的早上,婿毒被宣入宫。尽管有太后撑腰,掺毒一向肆无忌惮,但面 对秦王的威仪,他不得不暗自小心。他早已做好了准备,万不得已,就来个鱼死网破。漫长而短暂的过程定格在那一声“车裂弃市”的断喝声中,也许秦王还没弄明白是怎 么回事,他只看见一个蓝色的影子扑进了自己的怀抱。只是一个瞬间,盖青就在秦王怀里 奄奄一息了,她的背上插满了芒刺一般的东西。秦王托着盖青的腰深深地跪了下去。他俯 下他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努力睁开她的眼睛,然而仿佛是承受不 住他眼中的热力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她隐约听见他在她耳边说:“我是要让你当我的王后 的。”她觉得一滴眼泪顺着眼角流到耳
16、根,他呼吸的气息在那里酿造出一片冰凉。“醒醒吧,盖青!”盖青觉得有一只手在使劲摇她。从梦中哽咽着醒来,见是自己的男朋 友吴归正俯在身边茫然地打量着自己。见她醒了,吴归半戏谑半嘲讽地说:“又做什么风花 雪月的梦了,挺动情的吧?曝枕头都快漂起来了。”又催道:“赶快起来收拾收拾,我带你去吃 麦当劳。”吴归这几天不知跑哪儿去了,任她打爆了呼机也不回话,这会儿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盖青听见吴归在外面发动车子的声音,转身朝里睡去。她知道睡是睡不着了,但她很 希望就那样躺着。如水一般的凉意淙淙着,从四周向盖青漫过来。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中的盖青是个游侠,她为除暴安良、伸张
17、正义而仗剑行天下,与秦土嬴政不期而遇,并救嬴政于危险之中。B.盖青眼中的秦王一直是勇猛刚毅的形象,是她仰慕的英雄,而盖青则是秦王的红颜知 己,伴随他月落日升。C盖青醒来后感受到的“凉意”承续梦中她在秦王处感受到的“冰凉”,3京意”贯穿梦境 与现实,启发读者思考。D.小说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绮丽斑斓的梦境,内容荒诞,和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是一篇 非现实主义的作品。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盖青觉得自己是一位秦国女子”开头,“觉得”一词绝妙,它暗示盖青已经进入 梦境,省略了具体的背景交代,行文简洁。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打架
18、”句以“打架”言谋杀, 形象地表现了盖青当时思想单纯,不谙政事。C.盖青跟随嬴政进宫,在明白他就是秦王之后,盖青并没有“慌张”,也没有“惊喜”,小说 以此来说明盖青心如静水,亳无攀附之意。D.小说高潮写盖青舍身保护秦王,隐去故事背景和具体过程,只呈现中矢身亡的结果,为的是突出盖青勇于为国牺牲的献身精神。7 .吴归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靠青作为现代青年,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谈 谈你的看法。(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守恩,以曲年稍迁诸卫将军。建立已
19、卒,家于潞,守恩自京师得告归,而契丹灭晋。昭 义节度使张从恩与守恩姻家,乃以守恩权巡检使,以守潞州,而从恩入见契丹。从恩既去, 守恩因剽劫从恩家黄,以潞州降汉。汉高祖即位,以守恩为昭义军节度使,徙镇鄢难、西京留 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守恩性贪配,人甚苦之。时周太祖以枢密使将白文珂等军西平三叛,还过洛阳,守恩以使 相自处,扃奏出迎。太祖怒,即日以头子命文珂代守恩为留守,而守恩方出馆谒,坐于客次以俟 见,而吏驰报新留守视事于府矣。守思大惊,不知所为,遂罢去,奉朝请于京师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觉矣 闻者皆缩头。显德中,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以卒。全科试题免费
20、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呜呼!道德仁义,所以为治,而法制纲纪,亦所以维持之也。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 制而后乱从之。乱与坏相乘,至荡然无复纲纪,则必极于大乱而后返,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 是已。若文阿、守恩皆位兼将相,汉大臣也,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易置之,如更成卒。是时, 太祖与汉未有间隙之端,其无君叛上之志,宜未萌于心,而其所为如此者,何哉?盖其习为常事, 故特发于喜怒颐指之间,而文珂不敢违,守恩不得拒。太祖既处之不疑,而汉廷君臣亦置而 不问,其上下安然而不怪者,岂非朝廷法制纲纪坏乱相乘,其来也远,既极而至于此欤!是 以善为天下虑者,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渐也,可不戒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守
21、恩传论,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曰/陛下始 睡觉矣/B.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曰/陛下 始睡觉矣/C.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归/陛下 始睡觉矣/D.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曰/陛下 始睡觉矣/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萌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R “守恩性贪鄙”与“先帝不以臣卑鄙
22、”(出师表)中的“鄙”意思相同。C. “肩舆”,即肩上的轿子,代步工具,抬行的人数代表了不同的等级。D. “而守恩方诣馆谒”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中的“诣”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恩翻脸无情,对于亲家张从恩,没有想着他让自己守潞州的恩情,反而趁机夺取 了他的家财,献出潞州向汉投降。B.周太祖非常反感王守恩的做法,当王守恩以使相自居,坐轿子出来迎接他时,他当天 就直接免去王守恩的官职。C.欧阳修认为,道德仁义和法制纲纪都是国家所需要的,如果国家动乱,首先破坏的一 定是道德仁义,然后才是法制纲纪。D.欧阳修认为,周太祖在免去王守恩的官职时,
23、他与汉朝的关系并没有出现裂缝,应该也 没有无视君主的反叛之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坐于客次以俟见,而吏驰报新留守视事于府矣。译文:是以善为天下虑者,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渐也,可不戒哉!译文:14 .周太祖随意更换白文珂和王守恩的职务,作者总结的原因有哪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析。(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快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15 .卜.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叹”字统领全篇,奠定全
24、文的感情基调,营造了悲凉的氛围。B.诗歌前两联叙写诗人自身以及国家的境况,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C.颈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借“穷猿”“老马”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D.尾联诗人回忆武德至开元年间的盛况,认为苍生能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内心的悲愤的诗句是“,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可却遭到谗邪小人的离间,以致步入了困窘之境。贾谊在过秦论中将陈涉与秦王朝对比,以“,”极言陈涉起义时装备简陋,但却影响巨大,豪
25、俊并起,以致强秦亡于一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放风筝最重要的是在放线收线之间要控制得宜。风太大,风筝陡然向高处跃起,左右摇 晃,这时候把线拉得太紧,一不小心风筝便会倒栽下去。风筝栽下去时不要慌,赶快把线一松, 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来。凡 事不可 ,放松一步,往往可以 ,放风筝亦如此。技术差的人,看见风筝要栽筋斗, 便急忙往回收,这样反而会增加其危险性,以至于不可收拾。风筝落在树梢上也不要紧,这时 把线放松,乘风势轻轻一扯,风筝便会重新升起;性急的人若用力拉,风筝
26、与树便愈纠缠不清, 直至人把风筝扯碎为止放风筝时也可表现出战斗精神。发现邻近有风筝飘起时,如果位置方向适宜,便可斗 争。设法把自己的风筝放在对方的线兜之下,然后猛然收线,风筝陡地直线上升,势必与对 方的线兜交缠在一起,两只风筝. 时,双方都急于向回扯线,这时候就看谁的线粗,谁的 手快,谁的地势优了。一方不仅可以优胜地扯回自己的风筝,可能还有一段线,外加一只俘 虎我在一季之中,时常可以俘获四五只风筝。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7、?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为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地球上就有了 风,随之才有了降雨。地球之水得以循环才有了生机和活力的世界。因为水有热胀冷缩的 特性,所以袅而做饭时,锅底的水烧热后上升,上面的冷水下降,这样循环下来,整锅水就得 以快速沸腾。如果没有水的热胀冷缩,我们就必须一边加热,一边不停地搅拌,否则下层水沸 腾了,上层的水还是冰凉的。水不仅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水在(TC4时热缩冷胀,仅此一点,就让地球上的生命得以产生。冬大,由于太阳斜射,地球气温下降,海洋中的水
28、温也从表面开始下降。 ,那么 降温后的水会很快沉到水底堆积起来。海洋表面的水不断降温结冰下沉,直至把整个海洋 全部冰冻起来。这样,地球就变成一个大冰球。而生物的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 陆生的。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全是冰,那么单细胞生物就难以生存和繁殖,更难以实现从低 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直至产生人类。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6分)答:0.下面句子中的“我们”含义,与文中加点处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在这个意义上,莪初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可能改造。B.老师语重心长地时全班同学说:“短布做学
29、生的应该好好学习。”C.从1949年到2022年,哀柘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73岁的生日。D.可是庆布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焦裕禄赴任兰考时,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上任伊始,他就 下乡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和同行的干部一道总结过去治理灾害的经验教训,带领大家从 困难中看到希望;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亲自参与全县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 究工作,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他满怀激情,制订改造兰考大地的远景蓝图,激励兰 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回头思索来时路,低头走好脚下路,抬头眺望前行路,带领人民群众使兰考大 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焦裕禄这种“回头一一低头一一抬头”之间所体现的境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结 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上意,加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