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专业实践操作.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32048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专业实践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基础护理专业实践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专业实践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专业实践操作.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手卫生一般洗手(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二)实施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6)处理污染物品后。(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2 .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 用干手机干燥双手。(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 闭水龙头。(三)

2、注意事项L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3 .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4 .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5 .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 替洗手。外科手消毒(一)目的1 .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2 .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3 .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二)实施要点1 .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2 .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锂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l/3o(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3、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 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至消毒剂干燥。(三)注意事项3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2)协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3)正确暴露伤口。(4)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5)正确处理伤口并固定。4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及配合事项。(2)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三)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 .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 端,促进静脉回流。十一、雾化吸入疗法(一)目的1 .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2 .帮助

4、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3 .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二)实施要点1.评彳占患者: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取得患者合作。4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正确配置药液,做好准备。(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3)打开雾化开关,调节雾量,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4)掌握正确的雾化方法和时间。3指导患者.(1)指羲者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法。(2)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 .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者热水。2 .水温超过60时,应停机调换冷蒸储水。3 .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十二、血糖

5、监测(一)目的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评价代谢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血糖监测的配合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安装采血笔,确认患者是否符合空腹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的要求。(3)按照无菌技术原则采血。(4)读数记录,数值异常时通知医师。5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血糖监测的目的。(2)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时间1-2分钟。(3)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可以教会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三)注意事项1 .测血糖前,确认血糖仪上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2 .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3

6、 .滴血量。应使试纸测试区完全变成红色。4 .避免试纸发生污染。十三、口服给药法()目的按照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2)观察患者口咽部是否有溃疡、糜烂等情况。5 .操作要点:(1)发药前进行核对。(2)按规定时间送药至患者旁,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后再发药。(3)协助患者服药,为鼻饲患者给药时,应当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入。(4)若患者不在病房或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5)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所服的药物药、服用方法。(2)告知患者特殊

7、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 .掌握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 殊要求。3 .对服用强心贰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不可以服用。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一)目的按照医嘱正确地为患者实施输液治疗。(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9占核对医诵做好准备工作。(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取舒适体位。(3)将药液及输液器备好待用,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4)穿刺部位下铺垫巾,在穿刺处上部系紧止血带,消

8、毒注射部位皮肤,嘱患者握 紧拳头,使静脉充盈。八(5)按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固定。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7)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8)观察患者情况及有无输液反应。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所输药物。(2)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2 .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 时拔针。3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4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当及时处理。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目的1 .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

9、血液循环。2 .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3 .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4 .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高,可、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 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2)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注部位。5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采血样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2)仔细核对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3)输血前再次双人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核实血 型检验报告单,确定无误方可实施输血。(4)携输血用物至患者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

10、名及 血型。(5)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6)根据患者情况及输入血液成份调节滴速。(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位置。(8)再次核对血型,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6 .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所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2)告知患者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 .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2 .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3 .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 化钠溶液,防止发生反应。4 .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流速

11、调节至要求速度。5 .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小时。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目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并取得患者配合。(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9 inn彳生占(1)核对医.,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 端处的静脉,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4)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5)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6)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7

1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8)观察患者情况。(9)封管.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5-10毫升肝素盐水正压封管。3.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使用静脉留置针目的和作用。(2)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 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同血堵塞导管。(三)注意事项1 .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2 .静脉套管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3 .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 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十七、静脉采血技术(一)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13、高,可、了解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等。(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4 .操作原则:(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4)采集适量血液后,松止血带。(5)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5 .指导患者:(1)按照检验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2)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三)注意事项1 .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2 .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3 .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十八、静脉注射法(-)目的1 .不宜口服及肌内注射

14、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迅速发挥药效。2 .通过静脉注入用于诊断性检查的药物。(二)实施要点1.评彳占患者:(1)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血管状况。3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3)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排尽空气。(4)选择患者合适的血管,紧止血带,按照无菌技术原则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 缓慢注入药液。(5)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反应。(6)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按压穿刺点。4 .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

15、人员。(三)注意事项1 .对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应当保护血管,由远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穿刺。2 .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3 .静脉注射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应当防止因药物外渗而发生组织坏死。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一)目的通过肌内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患者注射部位状况。2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取合适体位,为患者进行遮挡,暴露注射 部位。(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排尽空气,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4)

16、推注药液时观察患者反应。3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使药液顺利进入肌组织,利于药液的吸收。(2)告知患者所注射的药物及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2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3 .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4 .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5 .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一)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询

17、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2 .操作要占.核对医赢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后,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4)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两名护士观察结果。3 .指导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2 .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3 .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目的通过皮下注射给予药物,多用于局部麻醉和胰岛素治疗。(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

18、)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注射部位状况。2.操作要占: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选择并暴露合适的注射部位,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实施注射。(4)注射完毕以棉球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5)观察患者用药反应。3指导患者:(1)向,矗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2)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告知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以免因注射时间过长而 造成患者低血糖。(三)注意事项1 .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2 .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炎症、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

19、3 .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二十四、物理降温法(一)目的1 .为高热患者降温。2 .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3 .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 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2 2) 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3 .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备,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 者进行遮挡。(2)实施冰袋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 位,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20、。(3)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 观察H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4)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 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5)实施温水/乙静擦浴降温操作要点:帮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头部置冰袋,足底 部置热水袋,按正确方法及顺序擦浴,擦拭完毕半小时后测量体温。4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三)注意事项1 .随时观

21、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2 .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 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3 .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吉紫或者有麻 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4 .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5.用冰帽时,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发生冻伤。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 亡的患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 他

22、人帮助。(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 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 即给予人工呼吸。(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 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 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2.操作要点:(1)开放气道: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须法。(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

23、时间为1秒,见胸廓 抬起即可。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 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亳升,频率10-12次/分。(3)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 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 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100次/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二30: 20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 步生命

24、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 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三)注意事项1 .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2 .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3 .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 根不能离开胸壁。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 1) 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3)对清醒

25、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 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3指导患者:(1)如鼠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三)注意事项

26、1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 .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 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 .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组、心率 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 .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一)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 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操作要点: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

27、,核对患者。(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 症。(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 部与负压管相连。(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用戴无菌手 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 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 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28、(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三)注意事项1 .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 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2 .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3 .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 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4 .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5 .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6 .吸痰过程中应

29、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2.操作要点:(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 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

30、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7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2 .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3 .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4 .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5 .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6 .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7 .停机时,先向患

31、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1 .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2 .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 .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4 .手部皮肤无破损。5 .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二、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二)实施要点1 .评估操箱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 .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3 .打开无菌钳包,取出镜子罐置于治疗台面上。4 .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5 .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三)注意

32、事项1 .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2 .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3 .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4 .打开包后的干银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法(一)目的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二)实施要点L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5 .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有效期。6 .取下手表,洗手。7 .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和方法戴无菌手套。8 .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面。(三)注意事项1 .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

33、戴 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里面。2 .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3 .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取用无菌溶液法(一)目的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二)实施要点1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 .对所使用的无菌溶液进行检查、核对。3 .按照无菌技术要求取出无菌液体。4 .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盖好 治疗巾。二十九、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 1)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4)评估周围环境光

34、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2 .操作要点:(1)准备原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 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 证接触良好。(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3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三)注意事项1 .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 .下列情况可以影响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 血等。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

35、影响监测结果。3 .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4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三十、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一)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2操作要占.(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3)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

36、 于微量输液泵。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O(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1 .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2 .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3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三十一、除颤技术(一)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

37、波。4 .操作要点:(D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2)监测患者心律。(3)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4)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能量选择正确。(5)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6)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 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三)注意事项1 .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 开起搏潜部位至少10厘米。2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接触。3 .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4 .动作迅速,准确。5 .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

38、。三十二、轴线翻身法(一)目的1 .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虢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2 .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3 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2 .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帮助患者移去枕头,松开被尾。(2)三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旁。(3)患者有颈椎损伤时,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 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 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麒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39、,翻转至侧卧位。患者无 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4)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 状。3 .指导患者: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三)注意事项1 .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 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 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2 .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者旋转患者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 麻痹而死亡。3 .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4 .准确记录翻身时间。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一)目的帮

40、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使患者舒适。(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 了解患者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 .操作要点:(1)一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 患者;使患者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板,双脚蹬床面;护士用手稳住患者双脚,同时 在臀部提供助力,使其上移;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2)两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 伤患者;护士两人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患者颈、肩及腰臀部,两人同时用力

41、, 协调地将患者抬起,移向床头;亦可两人同侧,一人托住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 部及胴窝,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3 .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取得配合。(2)指导患者与护士同时用力。(三)注意事项1 .注意遵循节力原则。2 .护士动作轻稳,避免对患者的拉、拽等动作,防止关节脱位,使患者舒适、安全。协 助患者由床上移至平车法(一)目的运送不能下床的患者。(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I)w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 了解患者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操作要点:(1)挪动法:适用

42、于能在床上配合动作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松开盖被, 帮助患者移向床边;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护士抵住平车, 帮助患者按上身、臀部、下肢的顺序向平车挪动(从平车移回床上时,先助患者移动下 肢、臀部,再移动上身),为患者盖好被,使患者舒适。(2) 一人法:适用于儿科患者或者体重较轻的患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 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铺于平车上, 患者移至床边;协助患者屈膝,一臂自患者腋下伸至肩部外侧,一臂伸入患者大腿下; 将患者双臂交叉于搬运者颈后,托起患者移步转身,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 被。(3)两人法:

43、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者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 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 二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颈肩部,另一手托住患者腰部, 另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臀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使患者身体稍向护士倾斜,两名护士同时合 力抬起患者,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4)三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者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 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 三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托住患者头、肩胛部,另一名护士托住

44、患 者背部、臀部,第三名护士托住患者胭窝、小腿部,三人同时抬起,使患者身体稍向护 士倾斜,同时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5)四人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者颈腰椎骨折患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 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在患者腰、臀下铺中单;一名护士站于床头,托住患者头 及颈肩部,第二名护士站于床尾,托住患者两腿,第三名护士和第四名护士分别站于床 及平车两侧,紧握中单四角,四人合力同时抬起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 患者从平车返回病床时,则反向移动。(6) “过床易”使用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 椅,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平车

45、与床的平面处于同一水平,固定平车;护士分别 站于平车与床的两侧并抵住,站于床侧护士协助患者向床侧翻身,将“过床易”平放在 患者身下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向斜上方45度轻推患者;站于车侧护士,向斜上方45 度轻拉协助患者移向平车,待患者上平车后,协助患者向车侧翻身,将“过床易”从患者 身下取出。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2)告知患者配合移动时的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2尽量使患者靠近搬运者,已达到节力。3 .将患者头部置于平车的大轮端,以减轻颠簸与不适。4 .推车时车速适宜。护上站于患者头侧,以观察病情,下坡时应使患者头部在高处 一端。5 .对骨折患者,应在平车上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6.在搬运患者过程 中保证输液和引流的通畅。三十四、患者约束法(一)目的1 .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以及的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者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 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2 .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者防止损伤肢体。(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2)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3)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3 .操作要点:(1)肢体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