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基础知识了 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 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 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理解资料 处理信息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 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作用 分析利弊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讨论探索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 原因在于封
2、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情感态度 价值观“社会进步 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 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 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思想意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 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 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
3、,民族资本主 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 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 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一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 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 掠夺。)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
4、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 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 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 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文化生活的变迁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 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
5、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 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 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 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 称呼等)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巩固小结1、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108页选择题:应选B (淞沪铁路)。3、提醒学生预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