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浙江省杭州周边四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浙江省杭州周边四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杭州周边四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 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 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 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
2、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置于从属的被支配的 位置,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明确认知,“新子学”强调, “国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必然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 “国学”。从历史上看,不可否认,“六经”是中国文化学术的最早源头,它 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孔子以“六经”为基础创立了儒家学说, 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成了 “国学”的主 导力量,后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渐成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但随 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章太炎力倡诸子学
3、,胡适 平视各家,冯友兰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中明确指出,晚清便是“经学时代之 结束”。由此,经学时代重回到了子学时代,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这是历 史的必然,“新子学”的发展亦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和选择。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苏子 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苏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 最终没有到许州,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14 .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被捕入
4、狱后,因何原因被释放?请简要分析。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观拨河俗戏李隆基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渠,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张说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注】岌桨ye:高峻。拖钩:拔河。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唐朝时期拔河是流传于官方与民间场面浩大的比赛游戏。B.第一首诗第五句以形写声,用山高来形容喊声,表现拔河场面震撼人心。 C.第二首
5、三四句写角力时长绳拉住太阳、让河水奔流,夸张奇特有表现力。 D.两首诗题材相同,思想感情相近,诗意彼此照应,这是唱和诗特点之一。16 .这两首唐诗蕴含丰富的体育精神,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 梦的重大责任,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也说过类似的语句:“,O(2)足球比赛结束前十分钟容易进球,领先球队必须在最后时刻仍保持专 注、严密防守,坚持到终场哨音结束,正如老子四章中所言:“,O(3)面对疫情,白衣卫士集结出征,让人想到秦风无衣中将士们修 整铠甲兵器共赴前
6、线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 “魂”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 则是。唐穆宗即位后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 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 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道劲有力的“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一 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 颜季
7、明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 民族大义流淌于,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 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 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O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仁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50字。(3分)20 .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 达
8、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其实,腊八节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本土节日,起源于。据礼记史记 等汉代以前的历史文献记载:在先秦时,“腊”与“蜡”相通用,意思就是 “猎”,即到野外猎取禽兽,以供祭祀之用。从4千年前炎帝神农氏起,每年 都搞“腊(蜡)日祭”,以报天地。先秦时腊祭日在腊月中的某一天,并不固 定,汉代后腊祭日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因此也有人据此认为腊八节是 在南北朝时定形的。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腊(蜡)”在上古还有另外两 个意思:一是“接”,即新年旧年相交接时,故举行大祭以报功;二是“索”, 绳索捆绑之意,即将祭物捆绑好进行
9、祭祀。,首先是祭天祭地,包括门神、 户神、宅神、灶神、井神这五位家神,报告一年来的成绩和收获,祈求神灵保 佑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更加吉祥如意;其次是祭祖先,目的和祭天地神灵基 本一致。()。腊八祭祀活动直到明代仍在进行,只是清代以后,腊八祭祀逐渐式微,仅保留吃腊 八粥等节日食俗了。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到唐宋时,在腊八时举行击鼓驱疫之类巫术活动,“腊”又被蒙上神佛 色彩,附加了 “逐疫迎春”的习俗,此俗至今在湖南一些地方仍有流传B.到唐宋时,附加了 “逐疫迎春”的习俗,即在腊八时举行击鼓驱疫之类 巫术活动,“腊”又被蒙上神佛色彩,此俗至今在湖南一些地方
10、仍有流传C.到唐宋时,附加了 “逐疫迎春”的习俗,“腊”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即 在腊八时举行击鼓驱疫之类巫术活动,此俗至今在湖南一些地方仍有流传D.到唐宋时,“腊”又被蒙上神佛色彩,附加了 “逐疫迎春”的习俗,即 在腊八时举行击鼓驱疫之类巫术活动,此俗至今在湖南一些地方仍有流传2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人格像“坚冰”,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 变的寒冷和清醒。“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 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11、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动善时。”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 它能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 提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 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杭州周边四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l.A 2.C 3.B4 .首先提出观点:新时代子学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接着介绍先秦诸子的 地位及诸子思想的特点。然后通过
12、中西比较,论述了子学的现实意义。(论 述了子学的人文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最后指出我们努力的方向。5 .“新子学”以“子学精神”为灵魂,重视不同时期出现的多元性、开 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新子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时代的 要求和选择,将应运承载“新国学”的真脉;“新子学”的“子学精神”主 张多元并立,在主导“国学”构建与发展时,将整合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它 给“国学”带来结构性的革新:子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对话、和谐的精神, 对现代世界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子学中蕴含的人文意识,对现代世界具有 非常现实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6 .D7,B8 .推动情节
13、发展:“五妹”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五妹和四嫂的多次追问, 情节产生发展变化;正面衬托表现人物:“五妹”为人善良体贴,与雷卿平 时极其相得,读者由此可以想见未出场的雷卿的性格形象;深化主题:“五 妹”的善良天真不谙世事,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深化了主旨。9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以除夕的节令特点与作品的悲剧性主题 (革命者的牺牲)形成对比,突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革命者挑选除夕作 为行动的日期,具有革命智慧,丰富了人物形象;赋予小说象征意味:寓指 旧时代、旧秩序终将结束,新社会、新时代终将到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20分)13 (1)大学的宗旨在于
14、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 的最高境界。(重点词语为“道”、第一个“明”,“亲民”的理解可以多 元,)(2)议论朝政的人认为(子瞻)到任谢表目的是毁谤皇帝,同时摘录了 (子瞻)平时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心怀不满。14 .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苏子由。狱卒 将诗交给了皇上,皇上对苏子瞻非常怜惜。恰逢太后询问求情,就释放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C16 .磨炼志向:欲练英雄志。全力争胜:须明胜负多;争都更上筹。团 结拼搏:气作水腾波。(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慎终
15、如始,则无败事。(3)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18 .言简意赅字里行间铮铮铁骨19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 季明写下的一篇祭文。20 . (1)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比拟(2)表达效果:“如项羽挂甲, 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 卿的字具有刚韧气质和雄浑气势。“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的刚烈 雄壮。(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21 .D22 .上古时的腊日祭
16、到南北朝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在祭祀对象上四、写作(60分)23 .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段用“坚冰”来比喻拥有理想人格的人内心坚定。 第二段是老子的名言,意为拥有理想人格的人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地 改变自己,与时俱进,以适应环境,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实现最初的 目标。题目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使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即围绕 “坚守自我”“改变自我”两个基本概念的关系进行思考。参考立意:(一) 单独谈“坚冰”型人格(兼论另一种):坚守自我,拒绝融化,抵抗诱惑,绝 不妥协、。(-)单独谈若“水”型人格(兼论另一种):善于改变,顺势而为, 与时俱进,成就自我。(三)最佳立意(找到二者关系)
17、:既要像水,适应时 代的变化,又要像坚冰,坚守内心的原则。次苏子瞻先后事译文苏子瞻(苏轼),聪明早熟。喜欢读书,亲手抄写过的经书和史书都普遍 通晓。每抄完一本书就变换一种字体,因此书法变得精巧。幼年,就有议论著 述。父亲是苏明允(苏洵),认为他非常出色。二十岁那年,(子瞻)陪着父亲,带着弟弟子由(苏辙)来到成都,拜访 张安道。张安道非常倾慕器重他,写信给欧阳永叔(欧阳修)。欧阳永叔看了 明允和子瞻、子由的文章,非常喜爱,极力推举引荐,于是(明允等三人)声 名鹊起。明允去世以后,子瞻做判官告院,与王介甫(王安石)政见不合,离 开京城出任杭州的副职。从这时起兄弟在仕途中分散两地,分离聚首的无常之
18、感,从此开始了。(子瞻)在杭州任职三年没有调动。改任彭城知州后,与子由约定在澧州 濮州之间相会,相伴到彭城,住在道遥堂。到这时兄弟一别,已经过去七年。 子由想到兄弟久别重逢,二人共处一室互相倾诉离别之苦,内心就有不尽的离 合无常之感。子瞻却认为兄弟为做官在外漂泊分别的时间短,以后退隐歇息在 一起的日子会很长,不必悲伤难过。但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深了。子由住了 一百多天就离开了。(子瞻)调任湖州知州,这年,议论朝政的人(即御史)认为(子瞻的) 到任谢表是毁谤皇帝的,同时摘录了(子瞻)往常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 心怀不满。朝廷派遣中使追捕子瞻,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 子瞻留存的诗
19、词,杭州呈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子瞻由此)被逮捕 到御史台监狱。子瞻知道自己灾祸难免,于是自我感叹说:“命途多舛,遭受 这样的痛苦,我死容易,就是最终不能够见子由一面啊! ”于是就写了两首诗 托狱卒交给子由,狱卒不敢隐瞒,就把诗交给了皇上。皇上看到了诗文非常怜 惜子瞻,从此决意对他宽大免罪。恰逢曹太后哭泣着询问这件事,皇上的心结 更加解开了。于是(将子瞻贬到)黄州的命令就下达了。哲宗继位,子瞻以礼部郎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子由跟着升任侍从,兄弟聚 会,朋友聚集,把酒言欢赏心适情,正道大振。然而元丰诸臣章惇等人也在朝。 子由上书揭发他们所干的奸恶事实,章惇非常生气。因为这个子瞻被贬到五岭 以
20、南,子由贬到筠州。苏门四学士也相继全部离开(京城)。掌权的人还说罪 过大处罚轻,又把子瞻贬到彳詹州,把子由贬到雷州,兄弟二人从此没有来往。元符三年,子瞻北回中原,子由也从雷州回到许州。开始,子瞻已经在阳 羡定居,子由来信催促他回许州。(子瞻)考虑到临近暮年的境况,不想兄弟 两人分隔两地生活,于是决定从长江逆流而上到汴州,在陈留走陆路到许州。 正赶上一船人都中暑了,又想到子由近来用度也很窘迫,不忍连累他。于是 (子瞻)又返回阳羡,回到以前住的地方。不久,病情严重,几天以后就去世 To子由听说(子瞻)去世,悲伤悼念痛不欲生。今日之社会更为多元复杂,而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显示出鲜 明的时代
21、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来,以开 放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学术开放多元的本性,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 富于活力的“新国学”。“新子学”正是适应这样的“国学”发展要求,将应 运承载“新国学”的真脉。“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它是“旧子学”的再发展。在这种 理解下,“新子学”仿佛没有摆脱在原有经学体系下旧“国学”中的位置,最 多也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显然无法承担作为“新国学” 主导的重担。但“新子学”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它是以“子学精神”为灵魂, 重视晚周“诸子百家”到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每每出现的多元性、开 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因而
22、,“新子学”视野中的“国学”将是一个思想 多元性与时代发展和谐一致的图景。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新子学”的“子学精神”主张多元并立,在主导“国学”构建与发展时, 将整合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它给“国学”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囊括, 而是结构性的革新:“国学”将由单向封闭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交互动态的 多元开放结构。简单而言,在“新国学”的结构中,各种学术之间多元、平等、 互为主体,没有谁统摄谁,谁要依附谁的问题。在这种体系可之下,经学和儒 学并不占据垄断地位,不再是其他学术确立自我和位置的依据与标准,只是复 合多元、动态构成的学术生态中的一个重要但又普通的组成部分而已。因此, 今后
23、的“国学”不再是一枝独秀的孤景,而将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摘编自方勇再论“新子学”) 材料二:历来子学研究成果固然丰硕,但我们要面对的是现代中国的复杂情境,故 而当代子学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应在世界哲学的大背景下,召唤出中国哲学的 真精神,开出新境界。先秦是中国哲学的开创期,构成了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 核心内容。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先秦诸子大多着眼人间,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儒家如此,道家也如此。先秦时代思想多元并起,道、儒、墨、法四家的影响都很大。儒家虽然保 守,但是其人文传统是值得肯定的。墨家可以说是古代的社会主义者,其兼爱 的思想蕴含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其对亲亲政治的批评到今天还有意义。法家
24、反对人治,主张法治,反对贵族特权,积极入世,这些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诸子各家间思想相斥又相生,道家的艺术心态可以调剂法家的泛政治主义与儒 家的伦理绝对主义,其天道自然的观点也可以纠正儒家的天命论和墨家的天志 论,而儒、法、墨积极入世、顽强奋斗的精神,则又可以补道家无为之不足。 子学蕴含着对现代世界意义非凡的精神,这便是人文意识。不同于西方历史上 某些以神为中心的文化形态,中国自殷周以来便形成了人文思想传统。儒、道 等诸子学派多以殷周文化为基础,故而先秦诸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异之处, 就是人文意识的自觉较早,而思考尤为圆通。诸子百家的人文精神对今天的世 界有非常大的启示。世界其他地域的文明形态
25、中,大多情况下,神会占据重要 地位,由此带来权威意识、专断行为、教条作风及偶像崇拜,而人的尊严、自 主、自信被大幅压缩。先秦诸子则从不同方面展示出人文精神。我曾在“新 子学”论集第一辑序言中提到,自古及今,人类不停地面临三大冲突:人与 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己内心的冲突。环顾眼前的世界,这些冲 突不但没有减缓,反而在一些霸权意识下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子学中蕴 含的人文精神与对话、和谐的精神,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总之,诸子学已开创出一个新的思想时代,我们完全能够在诸子多元互补 的基础上,创造现代中国文化,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摘编自陈鼓应当代子学要有更开阔的视野)1 .下列对材料
26、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章太 炎、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倡导,说明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B.“新子学”没有摆脱在旧“国学”中的位置,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 儒学的外围羽翼,无法承担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C.主张法治、反对贵族特权的法家与对亲亲政治进行批评的墨家,都主张 人人平等并持有兼爱的思想。D.在现实关怀、积极入世与顽强奋斗等方面,先天不足的道家思想以自身 的艺术心态影响着先秦诸子。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经学思维模式下,儒学支配着其他各家,“国学”依然处于经学和儒学统摄之下。
27、B.“新国学”结构中,各种流派平等多元、互为主体,“国学”将上演百 家合鸣的交响。C.道家思想由于可以调剂和纠正儒、法、墨各家思想而在诸子学说中有超 然的地位。D.深挖先秦诸子的思想内涵,联系复杂的现实情境,或可使“新子学”获 得更纵深的发展。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子学”的“子学精神”主张的一项是 (3分)A.许抗生教授主张从时代需要出发,吸收诸子思想的精华,复兴先秦子学 平等、自由、以人为本的精神,推动文化全面繁荣发展。B.欧明俊教授提出,“新子学”理应成为国学“新主体”,体现其在国学 中的价值和地位,但不应取代经学的尊崇地位。C.张永祥博士认为“新子学”建设要有大子学的历史眼
28、光、大学术的现代 意识、大文化的宏观视野,创造性继承子学精神并进行独立的义理阐发。D.傅璇琮教授主张应进一步拓宽视野,吸取西方近现代较有科学意义的学 术思想、观念和方法,更加清醒地认知“新子学”的民族特性,充分阐释我国 古老文明的价值。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新子学”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除夕 沈从文 许多人,围在一个床边。床是黑木的,小的,旧的床板上面,垫褥上睡了 一个男子。男子是快要死去的人了。眼睛无光,脸色惨白。围在病人床边的,有两个女子,一个年约二十五岁,一个年纪较幼,
29、不到 十六岁。年长的是病人的妻,年幼的则是病人的妹。年幼的女人坐到近窗处一张旧藤椅上去了,吁着气,用手掠头上的短发, 在这天真的女孩心上,对人生还似乎极其茫然,她并不忘记今夜是除夕!远远的,可以听到爆竹声音,象打仗时枪声,断断续续。同时较近地方却有人掷骰吆喝的声音,有锣鼓笙箫的声音可以听得出。除 夕应已过去,当为新正一月一日了。从各处传来的爆仗声音,可以想象到一切 一切地方,这时候欢喜的空气如何浓厚,一切一切人,是怎样欢乐兴奋度过了 这个除夕,眼看着黑夜逃遁,迎接那一年第一天的新的光明。似乎因为听到鸡叫,那年轻女子,又起身到窗边,把一扇窗子打开。开窗 以后,外面的声音就更清楚了。且同时淡淡有煤
30、气硝磺气在空气中混合,吹进 房里。女人似乎又觉得从外吹来的风太冷,不适宜于病人,即刻又轻轻把窗关 上,走到病人这边来了。“四嫂,你去休息休息,不要紧,大概”年长的女人这时正低了头坐在床边,用手捏病人的手。听到劝她休息,却不作声,只把头抬起, 对这年轻女人勉强的笑了一笑。邻家院子里忽然燃起了爆仗,毕毕剥剥响起来 了。声音的骤来,使病人一惊,病人在不断的响声中闭了目想了一会,才从记 忆上找回过去的日子,知道今天是除夕了,从除夕上又才记起一件事来,于是 他把那穿中山服的男子瞅着了。“除夕!你忘了我们说的那个”客人不作声。“怎么?万里,你忘记了吗? 病人忽然眼睛有了光辉,说话声音也清朗 许多了。客人到
31、此,目击到病人的兴奋,却冷静安详的答道:“明士,我没有忘记。 凡是要办的,我们已经办了! ”“当真么? ”“我什么时候谎过朋友? ”客人沉重的说,“是的,成功了。希望的已实 现了。”说这话时他望到楼顶橡皮,重重的放了一口气。他将胜利的事告给病 人了,但他却保留了另一件因胜利而来的牺牲。病人非知道详细情形不行,于是这客人,便把三四点钟以前的事完完全全 说了。病人是因为得到这类消息,正如同给医生打了若干针以后,忽然全身活 泼,俨如顷刻霍然了。听完了客人报告的病人,脸上透着被心火灼红的颜色,微笑的说:“万里, 你做的事真空前!我看你一点不慌张,我佩服你。你还是到上海躲躲去。不过 这样一来,我看你又结
32、不成婚了。依我劝,就到上海同雷卿同住,不要那些形 式了。(各处炮声入耳)听,象打枪!这些该死的人,都在祝贺这新年!明天 早上他们的惊讶将把他们的欢喜讨回。万里,你送的新年礼物太好了。你”在附近,子母炮先是作微低声音,将小炮冲上半空,旋即在空中爆裂了,大的声音将空气荡动,病人不说话了。女人见病人反常的清明,以为说话太多过于兴奋不相宜,故在一杯水中放 了一点安眠药,数分钟后病人熟睡了。病人安静后,一种事啮着了名叫万里的客人的心,客人矜持不语,神情惨 然。年长的女人猜量必定还有别的缘故,轻轻的问:“万里,有牺牲的么? ” 客人点头。于是女人又问:“多少呢? ”答说:“一个。”那年青一点的女人说:“是
33、谁? ”客人苦笑不答。他仿佛不知道这个人名字,且仿佛自己纵知道,说来女人 也不会知道,所以不说了。女人明白牺牲的是熟人了,说:“是同你一处去的? ”“客人轻轻吹起哨子来了,有意回避不理会。五妹用脚为客人吹的革命歌按拍,但过了一会又忽然问道:“万里先生, 是谁牺牲了呢? ”客人又勉强的笑,且故意从桌上拈了一瓣为病人预备的橘子,送到口里去。 橘子吃完后,随即又拈一瓣放到口里,说:“橘子酸,不很好吃。”年长一点的女人,明白这牺牲者必与客人有关系了,不好再追问,即刻就 把话谈到橘子上去了。客人不久又走到窗边去开窗,望到天上的大星已渐疏, 知道去天亮不远了,同女人说要走,乘早要到青桥去一趟。青桥是客人的
34、爱人 雷卿所住的地方,女人以为客人是去他的朋友处告别,就说:“万里,你上海 去了,就要雷卿到我这里来吧。这里不会有人注意。去就快去,说我们欢迎她 来过年。”“”客人想说什么并不曾说出口。五妹与雷卿,平时极其相得。她再三嘱咐万里先生,说是非要雷卿来不行。客人望到这小女孩天真的脸孔,惨然的笑着,点点头,答应照她希望做, 就下了楼梯。女人把他送出大门,虽然一切处之镇定,到最后,同女人点头, 告女人好好照料病人时,这汉子,显出一点狼狈的神气,踉踉跄跄去了。在全城爆仗声中,黑夜终于逃遁,新正是来了。随了日光而来的消息,是 城中三个警官在昨夜被人暗杀了,当场将女凶手一名捉获,这女人旋即跳河浜 中淹死。女人
35、名字是雷卿,在光明工厂做职员,是经一个同厂工人认识出来的。作于一九二八年夏(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明暗双线串起作品,明线写万里除夕夜探望病人明士,暗线写万 里等志士当日执行刺杀行动。B.作者善于将人物内心激烈汹涌的情绪潜藏于细微的动作中,万里的吹哨 子、吃橘子就都是这样的表现。C.小说多次暗示牺牲者可能就是雷卿,小说通过客人多次的欲言又止和几 次不自然的笑等细节作出了暗示。D.重病的明士、牺牲的雷卿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万里和雷卿的美好未来的 毁灭,都体现了作品的悲剧意义。7 .关于文中万里与明士交流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36、分)A.重病的明士由爆仗声想到除夕和行动,外在精神状态立刻短暂发生极大 的好转,可见信仰力量之巨大。8 .明士知道消息后的兴奋激动,与万里叙述时的冷静安详形成较大反差, 反映了两个革命者不同的性情。C.明士劝万里不拘形式,到上海同雷卿同住,话语中包含了革命者应当有 冲破世俗礼法勇气的意思。D.万里沉着行动后牵挂战友,明士重病垂危不忘行动,体现了早期革命者 的不怕牺牲、友爱互助的精神。9 .“五妹”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10 简析小说以“除夕”为题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一
3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 本,此谓知之至也。大学之道(二)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
38、变一体, 书法遂工。髯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 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 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伴。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 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漕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 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 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 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遗 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
39、首名曰“诗帐”就逮台狱,子 /XZSZZZ1/XZw*SZXZ*1/KZZ*1Z/ZKZXZKZSZiZ/ZlV*K/rf1ZZXZK/KZXy1ZKZZZyZXZZfcZXZkZKZZZKZXZ1XzZZKZZ*1ZZ/1ZZyZZXZSZKZv*Zw*ZK/1ZKZXZ*1/KZ*1/KZZZKZv*ZZZ1/KX瞻知不免,因自叹日:“命途舛薄,遭此茶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 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 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 酒赏逅,雅道大振。而
40、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 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 谪子瞻至僧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 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 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 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节选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B.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
41、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C.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D.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格物:格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认识、研究、探究万物的规律。格 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 学问。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人 称为国人,国人也就是庶人。C.髯年,指幼童时期,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髯”中的“垂髻” 含义相同。D.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 礼时取字,女子一般十五岁及笄取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子瞻对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 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苏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