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练四.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练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练四.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7【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练四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练四(45 分钟,100 分) 非选择题 1某校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不同品种玉米,可增 加_的多样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既可提高光 能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又可减少_肥的用量,从而降低成 本,并且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也有所提高。通常还可采取 _等措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玉米螟幼虫和玉 米的种间关系是_。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
2、密度,应采用 _法。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 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 (3)若由于水淹而导致该农田弃耕,之后将发生_演替, 在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 _。 解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物 种多样性,题干中不同田块种植的不同品种的玉米属于同一物种, 可增加基因多样性。大豆和根瘤菌共生能够增加土壤中氮肥的含量, 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增加农田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农田管理中,可以通过锄草、捉虫等措施调整能量流 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2)玉米螟幼虫取食
3、 玉米茎秆和果穗,玉米螟幼虫和玉米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玉米螟幼 虫活动范围小,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玉米粉在发酵 过程中,玉米粉中的一部分能量被酵母茵利用,因此等质量同品种 的玉米粉经发酵制成的馒头所含能量比玉米粥少。(3)弃耕农田上发 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 杂,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 答案:(1)遗传(基因) 氮 抵抗力 锄草(治虫) (2)捕食 样方 玉米馒头 (3)次生 增加 2如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简化示意图,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有_。图 示中未包括生态系统的_和
4、_(填组成成分名称)。由2 / 7该食物网可推出该海域的群落空间结构在_方向上存在较大 差异。 (2)该海域周边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含 N、P 的物质, 超过了海域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_能力下降,海域水 体变黑发臭,水中溶氧量下降。其中溶氧量的减少主要是由生态系 统中_(填成分)的呼吸消耗所致。溶氧量减少导致鱼虾死亡, 鱼虾死亡又进一步导致水体质量恶化,此为生态系统的_调 节。 (3)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有 1/2 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 1/4 来自虾蟹类,1/4 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 的能量每增加 100 kJ,浮游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为_kJ。 解析:(1
5、)图中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 处于第二营养级。图中列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分解者和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污染超过了生态系统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 使其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水体变黑发臭,说明有大量微生物繁殖, 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细胞呼吸消耗大量氧气。溶氧量减少 导致鱼虾无亡,鱼虾死亡又进一步导致水体质量恶化,这种调节方 式为正反馈调节。(3)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时需浮游植物提供的 能量最少,此时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 100 kJ,浮游植物 提供的能量至少为 1001/220%20%20%1001/420%20%20%1001/4 20%20%20%
6、12 500(kJ)。 答案:(1)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垂直 (2)自我调节 分解者 正反馈 (3)12 500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的碳流动示意图, 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 代表 4 种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大气中 CO2 的来源除图中 所示还包括_。 (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_。 (3)群落中 4 种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_有关。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 _值。若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 C 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 大波动后又逐渐趋
7、于稳定,其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_。3 / 7(5)人为因素导致图中_大量减少,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 原因之一。 解析:(1)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大 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来源主要包括它们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 用及未体现出的化石燃料的燃烧。(2)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为起点, 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能量在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由乙中的能量 可知,A 是初级消费者,B 和 C 是次级消费者,D 是三级消费者,食 物网见答案。(3)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4)在 生态系统稳定时,各种生物种群数量都会接近环境容纳量。当 C 灭 绝后生态系统又恢复到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
8、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5)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释放过多,而生产者可以 固定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可是人为因素导致生产者甲减少,这是 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之一。 答案:(1)丙 化石燃料的燃烧(2) (3)栖息环境 (4)K(环境容纳量) 自我调节能力 (5)甲 4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 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 一起。如图 1 是“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图是该系统 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生态工程的原理,请补充图 2 中的连线并注解,从而完 成该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2)
9、该生态模式中建立了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和裸地栽培相比, 植物需水量和需肥量为什么相对要多一点? _ _ _。 使用沼气池里的残渣为什么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_ _ _ _。 (3)“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应用了_等原理,与自然 生态系统相比,它的稳定性有什么特点? _4 / 7_ _。 (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生态效益? _ _ _ _(至少两点)。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典型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 相关知识。 “四位”指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及日光温室四部分,是 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的运行原理为:日 光温室的增温效应可使蔬菜等作物在冬天也能正常生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集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