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 精.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423919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神经元病 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运动神经元病 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神经元病 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神经元病 精.ppt(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运动神经元病 第1页,本讲稿共33页概 念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椎体细胞和椎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上兼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体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椎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第2页,本讲稿共33页病 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510%ALS有遗传性,称FALS;2.免疫因素:MND患者血清中检出多种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但未能证实免疫攻击的靶细胞是运动神经元;3.中毒因素: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植物毒素:木薯中毒;微量元素缺乏或堆积:铝、锰、铜;4.慢性病毒感染及恶性肿瘤:少数脊髓灰质炎出现

2、MND;有些MND并发恶性肿瘤,肿瘤治疗好转时MND也好转第3页,本讲稿共33页病 理部位:皮质运动区椎体细胞 脑干下部运动神经核 脊髓前角细胞 椎体束病变:神经元变性,数目减少第4页,本讲稿共33页临 床 表 现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椎体束受累;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并存;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向近端发展,整个上肢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下肢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无客观感觉异常;晚期可出现延髓麻痹;病程持续进展,死于呼吸肌麻痹;平均35年生存期。第5页

3、,本讲稿共33页临 床 表 现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2.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只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见;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手肌无力、萎缩,逐渐向近端发展;也可累及下肢;可累及延髓,出现延髓麻痹,死于肺内感染。第6页,本讲稿共33页临 床 表 现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3.进行性延髓麻痹(PBP):病变侵及脑桥和延髓运动神经核;多中年以后发病;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咽反射消失,也可有下颌反射亢进,强哭强笑,真、假性球麻痹并存;进展快,预后不良,多在13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和肺内感染。第7页

4、,本讲稿共33页临 床 表 现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4.原发性侧索硬化(PLS)只累及椎体束;少见,中年发病;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进展慢,可逐渐累及上肢,表现为四肢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无感觉异常,无肌萎缩;可出现假性球麻痹。第8页,本讲稿共33页辅 助 检 查1.EMG:神经源性改变;2.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但无特异性;3.MRI:部分病例可见脊髓、脑干萎缩。第9页,本讲稿共33页诊 断1.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袭;2.进行性加重;3.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4.无感觉障碍;5.EMG:神经源性改变。第10页,本讲稿共33页鉴 别 诊 断1.脊髓肌萎缩症(SM

5、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肌无力,肌萎缩从四肢近断开始;进展慢,可存活20年以上。第11页,本讲稿共33页鉴 别 诊 断2.颈椎病:肌萎缩较轻,仅限于上肢部分肌群常伴有相对应节段的感觉异常、疼痛、麻木,也可有感觉平面;脊髓受压严重者可有括约肌障碍;肌束震颤少见无脑干症状胸锁乳突肌EMG无改变,ALS阳性率达94%第12页,本讲稿共33页鉴 别 诊 断3.脊髓空洞症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常伴有颅骨及脊柱畸形;进展缓慢;MRI可清楚显示空洞第13页,本讲稿共33页鉴 别 诊 断4.良性肌束震颤见于正常人,为广泛粗大的肌束震颤,无肌无力及肌萎缩第14页,本讲稿共33页治 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支持、对症

6、治疗。第15页,本讲稿共33页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u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第16页,本讲稿共33页概 述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是指各种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第17页,本讲稿共33页概 述种类:1.脑炎 脊髓炎 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 脑膜脑炎2.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3.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等 第18页,本讲稿共33页概 述感染途径1.血行感染2.直接感染3.神经干逆行感染第19页,本讲稿共33页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

7、第20页,本讲稿共33页概 念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指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脑炎。国外HSE发病率48/10万,患病率10/10万。第21页,本讲稿共33页病因及发病机制HSV:是嗜神经DNA病毒型 90%型 615%HSV口腔、呼吸道感染嗅球、嗅束 三叉神经分支(25%原发感染)三叉神经节(潜伏)数年后,免疫力低下病毒激活(70%)第22页,本讲稿共33页病 理部位:额叶、颞叶、边缘系统病变:1.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出血、坏死、软化2.血管壁变性、坏死3.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4.软脑膜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5.神经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

8、第23页,本讲稿共33页临 床 表 现1.任何年龄均可,50%为20岁以上成人2.四季均可发病3.前驱症状: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腹痛、腹泻4.急性发病:1/4有口唇疱疹病史5.高热(38 40)头痛、意识障碍、昏迷、死亡、去皮质状态、精神症状(淡漠、呆滞、反应迟钝、不言不语、行为异常、胡说、喊叫、谵妄状态)第24页,本讲稿共33页临 床 表 现6.痫性发作(1/3)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7.神经症状:偏瘫、失语、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脑膜刺激征8.病程:数天1、2个月,病死率:40%70%第25页,本讲稿共33页辅 助 检 查1.EEG:弥漫性高波幅慢波2.影像学:头CT可正常,也

9、可高、低密度病灶头MRI:可见T1、T2异常信号病灶,阳性率明显大于CT3.CSF: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增多30200(1000),以单核细胞为主,可有红细胞,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第26页,本讲稿共33页辅 助 检 查4.CSF病原学检查HSV抗原HSV特异性抗体:IgM、IgGHSV-DNA:PCR技术5.脑组织活检包涵体细胞内病毒颗粒HSV-DNA病毒分离、培养第27页,本讲稿共33页诊 断临床诊断依据:口唇疱疹病史发热、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症状CSF:红、白细胞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EEG:颞、额区损害为主的脑弥漫性异常头CT或MRI:出血坏死性病灶特异性抗病

10、毒药物治疗有效第28页,本讲稿共33页诊 断确诊:1.CSF中有HSV抗原或抗体2.脑组织活检:包涵体、细胞内病毒颗粒3.CSF PCR 发现病毒DNA 4.脑组织或脑脊液HSV 分离、培养5.PCR 检查CSF除外其他病毒所致脑炎第29页,本讲稿共33页鉴 别 诊 断1.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2.肠道病毒性脑炎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4.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第30页,本讲稿共33页治 疗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1.无环鸟苷(阿昔洛韦Acyclovir):抑制病毒DNA的合成,500mg/次,8小时1次静点,23周或1530mg/kgd,分3次静点2.刚昔洛韦(Ganciclovir):疗效是阿昔洛韦的25100倍,510mg/kgd,1014天静点主要副作用:肾功损害,骨髓抑制第31页,本讲稿共33页治 疗3.免疫治疗:干扰素、转移因子、激素4全身对症、支持治疗第32页,本讲稿共33页预 后4070%死亡后遗症占多数少数痊愈第33页,本讲稿共3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