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 一、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 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
2、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
3、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二、诗经采薇(必修二)1、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两句写了夏天
4、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2、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他们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3、诗经采薇中“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
5、戍卒痛定思痛,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4、诗经采薇中“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几句写士兵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忧心如焚,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表示我的驻地没有安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三、离骚(必修二)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
6、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
7、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清代朱骥在 离骚辨 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 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
8、此地位。”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四、短歌行(必修二)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3、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
9、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
10、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几句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
11、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五、归园田居(必修二)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
12、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8.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
13、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六、孔雀东南飞(必修二)1、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四句,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2、孔雀东南飞中“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3、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些诗句
14、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4、孔雀东南飞中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5、尽管婆婆驱遣媳妇,但媳妇仍然谦恭、礼让,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告别婆婆是说的“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6、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时叮嘱小姑要侍奉好婆婆,在妇女欢聚的日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诗句是:勤心
15、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7、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的两句诗分别是:“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8、孔雀东南飞中写焦仲卿对刘兰芝发誓不离不负,兰芝为仲卿的真挚情意所感,盼望仲卿早点接她回家的诗句是: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9、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10、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11、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四句,写
16、出了刘兰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七、兰亭集序(必修二)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17、之娱,信可乐也。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
18、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0.兰亭集序 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
19、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八、赤壁赋(必修二)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20、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
21、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6、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白露横江,
22、水光接天。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2、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4、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15、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九、蜀道难(必修三)1、蜀道难的主旨
23、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6、李白在蜀道
24、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n)参(sh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
25、空鸣的惊险场景。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雄奇险峻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i)亲,化为
26、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十、琵琶行(必修三)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琵琶行中写音乐
27、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5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
28、,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9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似乎在述说平生低沉、抑郁的感情的句子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10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十一、登高(必修三)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
29、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4、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
30、苦恨繁霜鬓(bn),潦倒新停浊酒杯。是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十二、锦瑟(必修三)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锦瑟一诗中回
31、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十三、秋兴八首(其一)(必修三)1、秋兴八首(其一)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2、秋兴八首(其一)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写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在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3、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作者从
32、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4、秋兴八首(其一)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抒发了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十四、劝学(必修三)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