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412684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0 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荣昌县统计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995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61587万元,增长 6.0%;第二产业增加值 904116万元,增长 20.3%;第三产业增加值 433808万元,增长 11.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6.4%,比上年下降 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6.5%,比上年提高 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27.1%,比上年下降 2.1个百分点。图1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6667528575701129248129982

2、5159951115.117.820.620.213.7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万元0510152025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47929公顷,比上年增加 665公顷,增长 1.4%;油料种植面积 8666公顷,比上年增加 1058公顷,增长 13.9%;蔬菜种植面积 14231公顷,增加 641公顷。全年粮食产量 300053吨,比上年增加 11989吨。蔬菜产量 363460吨,增长 4.7%。肉类总产量 67141吨,增长

3、 5.0%;水产品产量 8000吨,增长 17.2。表 1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粮食产量 吨 300053 4.2 小麦 吨 6721-11.6 稻谷 吨 176260 3 玉米 吨 40426 9.3 油料产量 吨 19839 17.7 蔬菜产量 吨 363460 4.7 肉类产量 吨 67141 5 猪肉 吨 51688 3.1 禽肉 吨 12374 11.5 生猪出栏 万头 70.47 0.6 羊出栏 万头 0.94 18.1 家禽出栏 万只 786.18 10.1 禽蛋产量 吨 8579 3.6 牛奶产量 吨 2043 6.5 水产品

4、产量 吨 8000 17.2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73695万元,比上年增长 6%,其中农业 168766万元,增长 5.5%;牧业 167804万元,增长 6.4。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487500万元,增长 23.8;工业增加值765974万元,比上年增长 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37户,比上年增加 41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 2114535万元,同比增长24.2。图22006-2010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25517135474350692860791676597418.725.831.829.928.70100000200000300000

5、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90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万元05101520253035工业增加值增速 表 2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配混合饲料 吨 417102 10.0 原煤 吨 3442229 -9.3 洗煤 吨 2388091 1.6 焦炭 吨 183117 -14.3 阀门 吨 118109 22.4 摩托车 辆 112370 -4.3 苎麻布 万米 2417 -2.7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69434 2.4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269.3

6、%,比上年提高 33.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 197249万元,比上年增长 30.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179140元/人.年,增长 38.5%。表 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比上年增长()利税总额 万元 197249 30.5 利润总额 万元 124218 34.9 应收账款 万元 78896 2.7 产成品 万元 51143 -32.8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269.3 33.3点 其中:总资产贡献率 20.1 2.2点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179140 38.5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38142万元,比上年增长 31.4%。年末全县具

7、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41 家,从业人员1.79万人。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 24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3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42.2%。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82069万元,比上年增长 45.2%。分城乡看,城镇投资 1211804万元,增长 48.2%;农村投资 170265万元,增长 2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52428万元,增长 65%;第二产业投资 599808万元,增长 31.4%;第三产业投资 729833万元,增长 57.5%。图32006-2010年固定资产及其增长速度26241

8、0408937637809951596138206924.549.245.25655.8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万元01020304050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 表 4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2010年 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382069 45.2 按投资类别分 建设与改造 1192565 44.1 基础设施 364443 54.8 房地产开发 189504 52.9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投资 42891

9、0 58.3 民间投资 953159 40 按城乡投资分 城镇投资 1211804 48.2 农村投资 170265 27.2 按三次产业分 第一产业 52428 65 第二产业 599808 31.4 工业 581287 31.1 第三产业 729833 57.5 房地产业 279958 58.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189504万元,比上年增长 52.9%,其中商品住宅投资 132938万元,增长 53.4%。完成开发土地面积 33.50万平方米,增长 13.9%。商品房施工面积 366.63万平方米,增长 24.9%;商品房竣工面积 51.68万平方米,增长 45.3%。商品房销售面积1

10、17.08万平方米,增长 46.4%,其中商品住宅 107.32万平方米,增长 41.9%。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1616万元,比上年增长 19.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340866万元,增长 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100750万元,增长 16.8%。图4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额及增速21927725644931882038056944161619.019.417.024.315.1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50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

11、09年2010年万元0.05.010.015.020.025.030.0社零总额增速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 642567万元,增长 24.6%,其中批发业增长 23.5%,零售业增长 24.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 130407万元,增长 17.5%。六、对外开放 2010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 12448万美元,增长 42.7。其中:出口总值达 12408万美元,增长 42.3%。分品种看:茶叶类出口 548万美元,下降 38.6;夏布类出口 6982万美元,增长 49.5;金属制品类出口 1871万美元,增长 63.9;化工类出口 2407万美元,增长 39.2。全年招商

12、引资新签约项目 160个,到位资金达到 44.69亿元,下降 25.2。全年实际利用内资 38.70亿元,比上年增长 99.0%,其中 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 32.43亿元,增长 89.1。图52006-2010年进出口总值及其增速33434354606087221244840.230.239.243.942.7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万美元05101520253035404550进出口总值增速 实际利用外资 1628万美元,增长 50.7%。外派劳务 511人,比上年增长 2.2%。七、交通

13、、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64447万元,比上年增长 14.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03%。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 33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4.4%;公路旅客周转量 94494万人公里,增长 17.3%;公路货运量完成 504万吨,增长 12.5%;公路货物周转量 40771万吨公里,增长 15.1%。水路客运量 16.6万人,下降 17.8%;水路货运量 10.5万吨,增长 8.2%。到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汽车 4373辆,其中私人汽车 1992辆(营运),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 77 辆,出租汽车 160辆。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 2266.56公里。按行政等级划

14、分:国道(高速公路)29.8公里,省道 134.86公里,县道 238.49公里,乡道 327.16公里,专用公路 11.58公里,村道 1524.6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 29.8公里、一级公路 24.93公里、二级公路 167.59公里、三级公路 75.71公里、四级公路 1537.18公里,等外公路 431.35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27654万元,比上年增长 27.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2574万元,增长 24.5%;电信业务总量 25080万元,增长 28.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 10.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37.13万户。全年接待游客 88.9万人次,比上年增

15、长 27%;实现旅游总收入14215万元,比上年增长 34。年末实有四星级酒店 1 家、三星级 5家、二星级 1 家。八、财政、金融 全年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 354490万元,增长 92.0。其中县级财政收入 300177万元,增长 112.1%。县级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57787万元,增长93.0%;政府性基金收入142390万元,增长138.2%。从税收看,全年共完成县级税收收入 68643万元,增长 66.3%。其中:工商税收 45783万元,增长 36.1%。全年财政支出 412429万元,增长 69.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 280132万元,增长 54.7%;基金支出 1322

16、97万元,增长 111.3。图62006-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31986716810588314152630017727207398666116081741157787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1277552万元,比年初增长15.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902235万元,比年初增长 12.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 709384万元,比年初增长 27.3%。不良贷款率为 0.68%,比年初下降 0.51个百分点。图7

17、2006-2010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速46207252857769088090223512.930.715.414.4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900000100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万元05101520253035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表 5 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指标 年末数(万元)比年初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1277552 15.2 企业存款 369100 22.1 城乡居民储蓄 902235 12.9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709384 27.3 短期贷款

18、 96455 15.5 中长期贷款 586621 28.2 个人消费贷款 227973 102.1 不良贷款 4836-27.2 2010年全县保费总收入 5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 57.7。12 月末,全县保险业承保金额达 558936万元。全年保险理赔总额 1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 98.1%。其中,财产险理赔 3288万元,增长 44.3%;人身保险理赔 6965万元,增长 19.1%。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5.3平方公里,城市骨架拓展到 36 平方公里。完成东环路、宝城路、联升大桥、迎宾大道北延段等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北部新区支次干道三期 4 条道路建设,

19、开工建设东湖环湖路、南部新区次干道等市政道路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全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社会化学需氧量(COD)5293.06吨,比上年下降 0.99%。全社会二氧化硫排放量 14946.25吨,下降3.0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8.65%,提高 2.79个百分点。城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 329天,主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全县森林面积达到 60.49万亩,森林覆盖率37.5%。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 918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 100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 41.7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82%,人均公园绿地

20、面积 16.56平方米。十、教育卫生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396所,在校生 114575人。其中教师进修校 1 所,普通中学 35 所(含 4 所高完中),在校生 39782人,职业中学所,在校生 4565人,小学 159所,在校生 48966人,幼儿园 198所,在园幼儿 21262人,特殊学校所,在校生 203人。全年全县中学的毛入学率为 100%,小学的入学率为 100%。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毕业率均为 100%;初中的流失率为 2.91%,小学的流失率为 0.81%,分别比去年提高 0.07、0.02个百分点。图92006-2010年中小学教育招生人数883883769053680

21、684081404113415141751380213558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人小学招生人数普通中学招生人数 年末,全县拥有政府办医疗卫生单位 27 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7 个、中心卫生院 7 个、镇卫生院 13 个),企业办医院 2 个,民营医疗机构2 个。拥有住院床位数2201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2700人。执业(助理)医师 1030人,注册护士 585人。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就业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 83.21万人,比上年减少 1136人。其中农业人口 62.48万人,非农业人

22、口 20.73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 42.70万人,女性人口 40.51万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5。户籍户数 29.63万户。全年出生人口 1057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3,出生率为 12.7;死亡人口 9311人,死亡率为 11.2;自然增长率为 1.5。全县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 3.0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 17452元,增长 11.5%,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 16619元,增长11.4%。总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 10152元,增长 7.5%;人均经营收入 2086元,增长 14.9%;人均财产性收入 61 元,增长 17.3%;人均

23、转移性收入 5153元,增长 18.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7.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755元,增长 17.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2561元,增长 24.2%;人均家庭经营收入 3739元,增长 11.1%;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 409.9%;人均转移性收入 406元,增长 3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770元,增长 27.9%;其中,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 22.4%、51.4%、44.3%和 2%,交通通讯消费增长 3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4平方米。图82006-2010

24、年城乡居民收入9728117861352514918166193488432951565744675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表 6 2010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 比重()户籍总人口(人)832124 100 其中:非农业人口(人)207306 24.9 农业人口(人)624818 75.1 其中:男性(人)427017 51.3 女性(人)405107 48.7 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11205人,城镇新增就业 9008人,

25、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24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3。十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98812人,其中离退休 33495人,参缴比 63.5。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791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681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79553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375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25000人。拥有社会福利服务单位 22 家,床位数 1844张,供养五保老人1188人。救助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680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3079户 45923人,比上年增加 3356人,增长 7.9%。全年发放低保金 5048万元,其中

26、农村低保发放 33381人次 2281万元,城镇低保发放 12542人次 2768万元。全县597186名农村居民参加了2010年度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5%,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额6064万元,306853人次受益,受益率 51.39%。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2011荣昌统计年鉴为准;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企业;4、民间投资指除国有、外商及港澳台以外的投资;5、基础设施投资指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的投资;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7、邮电业务总量完成额和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8、户籍人口数来源于公安年报。最终人口数和结构数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